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炉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文远 崔淑贤 +3 位作者 郑丛杰 王明林 房忠良 蒋晓放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15,共5页
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和对炉衬残砖的化学成分、岩相、流动温度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宝钢转炉溅渣护炉炉渣的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终渣MgO含量应控制在10 % 左右、溅渣层的熔损主要发生在炉温较高的吹... 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和对炉衬残砖的化学成分、岩相、流动温度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宝钢转炉溅渣护炉炉渣的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终渣MgO含量应控制在10 % 左右、溅渣层的熔损主要发生在炉温较高的吹炼后期,而镁碳砖的侵蚀是由于炉渣渗入镁碳砖的气孔和裂缝中,使其脱碳和渣化,在高温下流入渣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控制 炉衬侵蚀 复吹转炉 溅渣护炉 转炉炼钢
下载PDF
电容法检测高炉炉衬侵蚀状况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颜华 邵富群 王师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安装在高炉炉衬外表面的多极板电容传感器阵列检测高炉炉衬侵蚀状况的新方法。有限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炉衬的侵蚀状况与传感器的输出值密切相关。该方法可为高炉炉衬侵蚀状况的监测提供一种牢固可靠。
关键词 高炉 炉衬侵蚀检测 仿真 电容法
下载PDF
数据融合技术在炉衬侵蚀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泉 林海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电容法、火焰图像处理以及激光测厚 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检测炼钢转炉炉衬的侵蚀状况 ,然后用 BP神经网络对这 3种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数据融合。结果表明 ,这种基于数据融合的检测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数据融合 炼钢转炉 炉衬侵蚀状况
下载PDF
喷射精炼过程炉衬侵蚀模拟研究(Ⅱ)—复吹转炉炉底所受冲击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志鹏 刘晓亚 +5 位作者 魏伟胜 梁云 钱占民 马恩祥 肖忠敏 刘东夫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5-99,共5页
前文叙述了复吹转炉炉衬和炉底所受剪切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本文在同样条件下对采用直管式、缝隙式、环缝式及集束式(多管式)底吹喷嘴喷吹时,炉底所受冲击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嘴附近所受的冲击应... 前文叙述了复吹转炉炉衬和炉底所受剪切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本文在同样条件下对采用直管式、缝隙式、环缝式及集束式(多管式)底吹喷嘴喷吹时,炉底所受冲击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嘴附近所受的冲击应力最大,并在半径方向随着离开喷嘴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冲击应力的有效作用半径R/d=10—13,超过此范围,炉底所受冲击应力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复合吹炼 炉底 炉衬侵蚀
下载PDF
高炉铜冷却壁炉衬侵蚀挂渣模型及工业实现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桐 程素森 《炼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开发了渣皮厚度监测系统,通过对渣皮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高炉操作以保持稳定的挂渣环境,从而得到稳定的渣皮,提高高炉寿命和生产效益。该监测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某钢厂高炉,并对铜冷却壁操作管理标准制定提供建议。高炉检修期间,通... 开发了渣皮厚度监测系统,通过对渣皮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高炉操作以保持稳定的挂渣环境,从而得到稳定的渣皮,提高高炉寿命和生产效益。该监测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某钢厂高炉,并对铜冷却壁操作管理标准制定提供建议。高炉检修期间,通过对残余炉衬与渣皮厚度的实际测量,与监测系统的计算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可以指导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铜冷却壁 炉衬侵蚀 模型
下载PDF
喷射精炼过程炉衬侵蚀模拟研究(Ⅲ)——炉衬所受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志鹏 刘晓亚 +2 位作者 魏伟胜 肖忠敏 刘东夫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前文报导了复吹转炉炉底所受冲击应力的模拟实验研究,本文在同样条件下对采用缝隙式、环缝式及集束式(多管式)底吹喷嘴喷吹时,炉衬所受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池流动和搅拌加强,致使炉衬... 前文报导了复吹转炉炉底所受冲击应力的模拟实验研究,本文在同样条件下对采用缝隙式、环缝式及集束式(多管式)底吹喷嘴喷吹时,炉衬所受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熔池流动和搅拌加强,致使炉衬所受冲击应力随着距炉底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达渣线下部位置时呈现最大值.当采用6个喷嘴时(两个布置在炉底半径0.3R 处,四个布置在0.6R处),在靠近四个布置在0.6R 处喷嘴的熔池上半部,除气泡常常冲击炉壁之外,液面波动及循环流动作用等使得该处冲击应力增大,而且是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供气压力下,冲击应力随着喷嘴当量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结合炉壁所受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吹条件下,渣线以下熔池高度的85—96%处受损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冶金 复吹转炉 炉衬侵蚀
下载PDF
基于传热反问题的高炉炉衬侵蚀厚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坤灿 刘训良 +2 位作者 温治 任雁秋 武文斐 《冶金能源》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章提出了基于传热反问题的高炉炉衬侵蚀厚度的在线动态实时预报方法,并提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策略,为高炉炉衬侵蚀厚度的在线实时预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高炉长寿 炉衬侵蚀 数值模拟 传热反问题
下载PDF
喷射精炼过程炉衬侵蚀模拟研究──Ⅳ.从炉衬的机械冲蚀研究复吹转炉的合理炉型
8
作者 魏伟胜 蔡志鹏 +2 位作者 钱占民 肖忠敏 刘东夫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在复吹转炉所受剪切应力和冲击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不同炉型的炉衬所受剪切应力分布,为合理选用炉型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底吹对延长转炉炉衬寿命有利,转炉下部形状的合理性可以减少流动死区和降低液面波动... 在复吹转炉所受剪切应力和冲击应力分布的模型实验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不同炉型的炉衬所受剪切应力分布,为合理选用炉型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底吹对延长转炉炉衬寿命有利,转炉下部形状的合理性可以减少流动死区和降低液面波动;还表明在复吹转炉内接近钢液面的炉衬所受侵蚀最为严重.在受损最严重的地方可以采用特殊材质的炉衬或使炉壁向上呈有扩张趋势的梨状炉型,来达到减少炉壁受侵蚀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炉型 炉衬侵蚀 剪切应力分布
下载PDF
炉衬侵蚀对转炉倾动力矩的影响
9
作者 胡加学 张艳斌 李东 《现代冶金》 CAS 2016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了研究转炉炉衬侵蚀情况对倾动力矩的影响,应用三维CAD软件Solid Edge计算了80t转炉的倾动力矩,重点比较了旧炉的炉底耐材厚度在侵蚀、不变和上涨三种情况时对倾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炉的波峰力矩出现在新炉上,炉墙侵蚀和炉底厚... 为了研究转炉炉衬侵蚀情况对倾动力矩的影响,应用三维CAD软件Solid Edge计算了80t转炉的倾动力矩,重点比较了旧炉的炉底耐材厚度在侵蚀、不变和上涨三种情况时对倾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炉的波峰力矩出现在新炉上,炉墙侵蚀和炉底厚度波动均减小波峰力矩;转炉的波谷力矩出现在炉底被侵蚀后的旧炉上,炉墙侵蚀会减小波谷力矩,炉底厚度波动对波谷力矩影响显著且不尽相同,炉底上涨会增大波谷力矩,炉底侵蚀会减小波谷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炉衬侵蚀 倾动力矩 炉底上涨
下载PDF
南钢1号高炉炉衬侵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岳川 《江苏冶金》 1990年第3期28-29,共2页
南京钢铁厂一号高炉在1984年11月17日大修后投产开炉。炉容300m^3。至1987年的下半年炉基温度就超过650℃,几次加钒钛料护炉,对炉基温度及炉缸水温差上升有所控制,1989年元月进行了不换炉衬的中修,开炉后炉基温度继续回升。
关键词 高炉 炉衬侵蚀
下载PDF
坩埚式沟槽式感应炉的炉衬侵蚀监控装置
11
作者 花皑 《工业加热》 CAS 2003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感应炉 沟槽式 坩埚式 炉衬侵蚀 监控装置 耐火材料 电阻
下载PDF
高炉炉衬侵蚀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坤灿 温治 +2 位作者 刘训良 任雁秋 武文斐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高炉炉衬的侵蚀是影响高炉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有关高炉炉衬侵蚀的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综述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高炉炉衬侵蚀的数值模拟和控制技术的... 高炉炉衬的侵蚀是影响高炉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有关高炉炉衬侵蚀的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综述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高炉炉衬侵蚀的数值模拟和控制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详细陈述了低维到高维模型的应用情况和使用方法,尤其指明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衬侵蚀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转炉冶炼低碳钢炉衬侵蚀及溅渣冷态模拟和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伟 杨利彬 +3 位作者 王东 于文涛 郑丛杰 佟溥翘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12,共4页
利用冷态模拟方法研究了转炉冶炼低碳钢时炉衬的侵蚀规律和溅渣时转炉熔池部位的合理留渣量和溅渣枪位。试验结果表明:熔池部分的冲刷侵蚀最严重;随着枪位的升高,熔池部分侵蚀变得严重,熔池以上部分的侵蚀深度却减弱,炉底部分侵蚀基本... 利用冷态模拟方法研究了转炉冶炼低碳钢时炉衬的侵蚀规律和溅渣时转炉熔池部位的合理留渣量和溅渣枪位。试验结果表明:熔池部分的冲刷侵蚀最严重;随着枪位的升高,熔池部分侵蚀变得严重,熔池以上部分的侵蚀深度却减弱,炉底部分侵蚀基本不变。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10 t转炉溅渣时熔池部位的合理留渣量为10 t,溅渣枪位为1.35 m。优化后,转炉炉龄从5 500炉提高到8 000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冷态模拟 炉衬侵蚀 溅渣
原文传递
LTV钢公司5,6号高炉强化冷板冷却(摘译):炉衬侵蚀首观
14
作者 阎魁洪 《太钢译文》 1997年第4期9-15,共7页
关键词 高炉 强化冷板冷却 炉衬侵蚀
原文传递
邯钢5号高炉炉缸炉底砖衬侵蚀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艳允 《钢铁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10-12,17,共4页
根据传热学原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了邯钢 5号高炉炉缸炉底砖衬温度分布及侵蚀厚度计算表。该表简单、实用 ,计算结果直观 ,便于生产人员参考。
关键词 高炉 炉衬侵蚀 数学模型 炼铁
下载PDF
3.5 MVA中低碳铬铁炉衬损坏原因及维护措施
16
作者 王培东 席增宏 《铁合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8,共5页
对3.5 MVA中低碳铬铁电炉炉衬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电炉自身特点采取了相应的维护措施,延长了炉衬使用寿命,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电炉 炉衬侵蚀 耐火材料 维护
下载PDF
基于传热反问题的高炉炉衬单层侵蚀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福永 温治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4-580,共7页
基于传热反问题,建立了高炉炉衬侵蚀过程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并采用共轭梯度法将反问题分解为三个问题:正问题、灵敏度问题和伴随问题进行求解.通过不同形状函数的反演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并分别研究初始猜测形状曲线、测... 基于传热反问题,建立了高炉炉衬侵蚀过程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并采用共轭梯度法将反问题分解为三个问题:正问题、灵敏度问题和伴随问题进行求解.通过不同形状函数的反演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并分别研究初始猜测形状曲线、测点数等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猜测曲线的选取对反演结果影响很小,充分说明该方法不受初始猜测曲线的限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测点数的选取对反演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测点数越多,曲线特征被捕捉的越好.但在保证得到曲线特征的前提下,较少的测点数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反演结果,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衬侵蚀 边界形状 导热反问题 共轭梯度法
原文传递
包钢稀土钢板材厂转炉炉型维护新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尚 董方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第7期106-107,共2页
通过采用激光测厚技术对转炉炉衬侵蚀进行监测,通过转炉终点炉衬厚度和终渣条件确定合理的转炉溅护炉渣参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转炉熔池环缝保持在大于300mm的安全线以上,保证了冶炼过程的安全。根据不同炉役期转炉炉衬的侵蚀情况,... 通过采用激光测厚技术对转炉炉衬侵蚀进行监测,通过转炉终点炉衬厚度和终渣条件确定合理的转炉溅护炉渣参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转炉熔池环缝保持在大于300mm的安全线以上,保证了冶炼过程的安全。根据不同炉役期转炉炉衬的侵蚀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使得转炉一次出钢率达到了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衬侵蚀 溅渣护炉 炉型
下载PDF
微碳铬铁冶炼中部分使用FeO矿的工艺探讨
19
作者 胡长刚 韩立文 《铁合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分析了FeO在冶炼过程中的行为及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实践证明加入FeO矿可提高Cr元素回收率,降 低能源消耗,但需注意炉衬侵蚀问题。
关键词 微碳铬铁 配矿 工艺流程 FeO矿 能源消耗 炉衬侵蚀 冶炼工艺
下载PDF
冲天炉长寿化的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出群 白铭 +2 位作者 徐占文 韩伦杰 王志刚 《现代铸铁》 CAS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从炉缸积存渣铁是影响冲天炉寿命主要原因的观点出发,通过对邯郸铸管厂进行“干式”炉底的改造及几个炉役的生产实践,对延长冲天炉龄的措施进行了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 冲天炉 炉衬侵蚀 长寿化 铸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