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1
作者 杨文 李勇 杨淖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THA的120例老年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将患者分成对照... 目的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THA的120例老年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将患者分成对照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格拉司琼)和观察组(镇痛药物为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格拉司琼)。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48和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和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24 h相比,对照组术后24、48和72 h IL-6、TNF-α、CRP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24和48 h IL-6、TNF-α、CRP水平升高,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24 h相比,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4、48和72 h观察组患者CD8^(+)(%)、CD4^(+)(%)与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降低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抑制SPLUNC1功能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
2
作者 王海燕 张珍珍 +2 位作者 倪博 刘蓓蓓 冯志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 【背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通过定植猪呼吸道黏膜层,破坏呼吸道炎性反应平衡,引起炎性损伤和持续性感染。短的上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蛋白(short palate lung and nasal epithelial clone1,SPLUNC1)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具有重要抗菌和抗炎功能的蛋白,被认为是呼吸道黏膜面对危险信号时的“信号传感器”。【目的】从Mhp和SPLUNC1相互作用入手,分析Mhp感染对SPLUNC1表达的影响以及SPLUNC1对Mhp引起的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揭示Mhp引起炎性损伤的新机制,为解决Mhp持续性感染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猪肺炎支原体对猪支气管上皮细胞(porcin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PBECs)感染模型和猪体感染模型,通过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Mhp感染后对肺脏中SPLUNC1以及体外PBECs中SPLUNC1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克隆并扩增猪源SPLUNC1基因通过酶切鉴定,构建成功SPLUNC1真核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SPLUNC1以及pET28a-SPLUNC1。与此同时,设计靶向SPLUNC1的siRNA干扰片段。利用体外SPLUNC1蛋白孵育、体内呼吸道黏膜SPLUNC1抗体封闭,通过Mhp CCU50检测明确SPLUNC1对Mhp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在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过表达或siRNA干扰SPLUNC1基因,后感染Mhp,利用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明确SPLUNC1对Mhp的黏附作用、诱导炎性因子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Mhp感染猪后可引起肺脏实变,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肺脏炎性损伤,同时显著上调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CXCL8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Mhp体内外感染后,体内肺脏和体外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SPLUNC1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下调。以上研究表明,Mhp可诱导肺脏炎性反应,抑制SPLUNC1表达。另一方面,体外PBECs中过表达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减少;siRNA干扰SPLUNC1后,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显著增加,表明SPLUNC1负调控Mhp感染引起的CXCL8表达。基于Mhp感染入侵呼吸道过程,本研究进一步解析SPLUNC1负调控CXCL8表达的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SPLUNC1和Mhp体外孵育,还是SPLUNC1抗体体内封闭,Mhp的体内外生长均未受影响;SPLUNC1的过表达或siRNA干扰对Mhp体外黏附PBECs的能力也无显著影响;过表达SPLUNC1可抑制pERK和IκBα的激活,相反SPLUNC1 siRNA干扰后,可促进pERK和IκBα的激活。以上研究证明SPLUNC1不是通过调控Mhp的生长和黏附,而是通过负调控MAPK-ERK通路的活化来调控CXCL8的表达。【结论】SPLUNC1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来调控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维护宿主炎性平衡;与此同时,Mhp感染后可通过抑制SPLUNC1的表达来破坏宿主炎性反应的平衡调控,进而引起炎性损伤。本研究为解析Mhp感染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炎性反应 SPLUNC1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早期炎性反应、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预后
3
作者 刘远 周晓蕾 +5 位作者 李国雷 李伟 徐志峰 李新宇 徐曌 兴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80-2386,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传统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与无腹部辅助切口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生存预后。方法:共1 020例患者纳...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传统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与无腹部辅助切口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生存预后。方法:共1 0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OSES组416例,LAP组604例。倾向得分匹配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最后,两组各有344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参数、早期炎性反应指标与预后信息。研究终点为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无局部复发率生存率(local-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结果:NOSES具有术后疼痛轻(P<0.05)、额外麻醉药物使用比例少(11.0%vs 29.9%,P<0.001)、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1.5%vs 4.4%,P=0.023)、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2.7 vs 3.3天,P=0.022)等短期优势。NOSES组患者术后第2天平均体温显著高于LAP组(37.3 vs 37.1℃,P=0.031)。此外,NOSES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AP组(P<0.05)。然而,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9%vs 1.2%,P=1.000)。此外,两组患者标本长度、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等病理结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方面,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5年OS(91.6%vs 89.3%,P=0.434)、DFS(84.1%vs 83.6%,P=0.898)与LRFS(95.9%vs 94.0%,P=0.369)。结论:结直肠癌NOSES是安全可行的,有着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明显的短期优势。虽然NOSES手术会在早期引起较强的急性全身炎性反应,然而并不会转化为相关并发症。此外,NOSES手术与LAP有着相似的肿瘤学治疗结局与远期预后,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炎性反应 预后 局部复发
下载PDF
血清miR-29b 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4
作者 李庆华 肖雄木 +1 位作者 祖红旭 任永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Pearson法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SO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分别与TNF-α、IL-6、MD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SO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烧伤患者血清miR-29b、miR-320呈低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相关性,mi R-29b、miR-320可能通过调控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因子参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组织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相关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s、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邸亮 朱梓兆 +2 位作者 郭庆良 赵晓飞 丁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n=27)和短期预后良好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XCLs(CXCL2、CXCL8、CXCL9、CXCL13)、MMPs(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8、CXCL9、CXCL13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3.876/<0.001、4.779/<0.001、5.434/<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2、MMP-7、MMP-9、MMP-14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6.775/<0.001、5.376/<0.001、6.377/<0.001、6.565/<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SII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5.569/<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长径、多发肿瘤、合并肝硬化、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SII与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6、0.209、0.200、0.415、0.417、0.420、0.459、0.383、0.493、0.442、0.44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SII升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9~1.063)、1.043(1.006~1.082)、1.087(1.011~1.170)、1.455(1.045~2.026)、1.096(1.001~1.201)、1.027(1.011~1.074)、1.128(1.083~1.295)、1.044(1.024~1.066)]。结论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往往较差,密切监测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趋化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炎性反应指标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 预后
下载PDF
青蒿琥酯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高超 张润菡 +3 位作者 王伟 赵曼婷 焦艳 李喆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26-1132,共7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对抑郁症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ART低剂量组、ART高剂量组、氟西汀组、ART高剂量+RocA(cGAS-STING通路激活剂)...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对抑郁症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ART低剂量组、ART高剂量组、氟西汀组、ART高剂量+RocA(cGAS-STING通路激活剂)组。糖水消耗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行为;HE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p53、cGAS、STING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表现出神经元性脓疱变性,糖水消耗率、5-HT、DA水平降低,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延长,IL-6、TNF-α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Bax、p53、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RT低剂量组、ART高剂量组、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所缓解,糖水消耗率、5-HT、DA水平升高,强迫游泳静止时间缩短,IL-6、TNF-α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Bax、p53、cGAS、STING蛋白表达降低(P<0.05);RocA逆转了高剂量ART对小鼠抑郁症的改善作用。结论ART抑制抑郁症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上调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机制可能与阻断cGAS-STING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通路 抑郁症 炎性反应 凋亡
下载PDF
高良姜素减轻乙型病毒性肝炎模型大鼠的炎性反应
7
作者 王维 穆宝龙 +3 位作者 张文双 吴清雷 张慧慧 曹智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51-155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Gal)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肝组[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Gal低(Gal-L)和高剂量(Gal-H)组、阳性药拉米夫定组、Gal-H+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每组12只。造...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Gal)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肝组[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Gal低(Gal-L)和高剂量(Gal-H)组、阳性药拉米夫定组、Gal-H+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每组12只。造模后进行药物处理,给药1次/d,持续8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HBV病毒载量;ELISA检测肝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p-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与乙肝组比较,Gal-L组、Gal-H组、拉米夫定组肝脏损伤减轻,血清中AST、TBIL、ALT水平降低,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率、HBV病毒载量、MCP-1、IL-12、TNF-α水平及caspase-3、Bax蛋白降低,p-AMPK、SIRT1蛋白升高(P<0.05);Compound C减弱了高剂量Gal对乙肝大鼠肝组织中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及HBV病毒载量的抑制作用。结论Gal抑制乙肝大鼠炎性反应的机制可能与上调AMPK/SIRT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SIRT1)通路 乙肝 肝损伤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复方雪莲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软骨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王喆 何强 何昊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复方雪莲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软骨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7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两组患者均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复...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复方雪莲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软骨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7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两组患者均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复方雪莲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枕墙距、指地距均显著缩小,腰椎活动度均显著改善,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白细胞介素35、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疼痛、关节水肿、关节疼痛、晨僵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1%(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复方雪莲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关节疼痛,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温针灸 复方雪莲胶囊 软骨代谢 炎性反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钱国武 马双阳 +4 位作者 牛刚 裴书飞 王新伟 吕柯 宋展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451-2454,245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1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腔镜组,每组56例,开放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根治术,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1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腔镜组,每组56例,开放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根治术,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胃动素、胃泌素]、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和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辅助性T细胞(Th)1/Th2、CD4^(+)/CD8^(+)]。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腔镜组患者EGF、P物质、VIP、CRP、PCT、TNF-α、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开放组,胃动素、胃泌素、Hb、RBP、TRF、PAB、ALB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Th1/Th2、CD4^(+)/CD8^(+)均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根治术 胃肠功能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卓莉莉 黄艳秋 +1 位作者 朱毅 何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T2DM合并HFpEF患者64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联合达格列净组(n=32...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T2DM合并HFpEF患者64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联合达格列净组(n=32)和二甲双胍组(n=32)。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二甲双胍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治疗,联合达格列净组在二甲双胍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E值)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达格列净组低于二甲双胍组(P<0.01);2组HbA_(1c)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达格列净组低于二甲双胍组(P<0.01);2组LVEDD较治疗前缩小,E值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达格列净组变化程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1),2组LVEF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达格列净能够有效降低老年T2DM合并HFpEF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调节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老年人 达格列净 炎性反应 血糖 心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黄金凤 韦克 +1 位作者 刘俊福 陈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资料,从中选取常规机械通气麻醉方案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麻醉方案基础上应...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资料,从中选取常规机械通气麻醉方案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麻醉方案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5min、15min、30min、1h、2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_(2))、血压、心率、血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的变化情况,机械通气1d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及氧化炎性反应指标: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通气5min时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时观察组患者ET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后2h两组患者ETCO_(2)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2h时观察组患者SBP、DBP、心率、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后15min、30min、1h时观察组患者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后2h两组患者ETCO_(2)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AaDO_(2)、RI、OI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1d,两组患者AaDO_(2)与RI均低于本组通气前、OI均高于本组通气前,观察组患者AaDO_(2)与RI均低于对照组,OI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各项炎性与氧化反应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后,两组患者血清MDA、IL-8、CRP水平均低于本组通气前、SOD水平高于本组通气前,观察组患者血清MDA、IL-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进一步维持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控制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炎性反应 生命体征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王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9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脾氨肽治疗,观察组采用玉屏...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脾氨肽治疗,观察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炎性因子[白介素-33(IL-3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免疫功能(Th17、Treg、Th17/Treg),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3.17%)(χ^(2)=3.998,P=0.046)。观察组咳嗽、发热、咯痰及气促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2组FEV 1/FVC、PEF、VPEF/VE及TPTEF/TE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IL-33、SP-A及G-CS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Th17及Th17/Treg均低于治疗前,Treg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3%vs.9.76%,χ^(2)=0.456,P=0.499)。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好,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增强肺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玉屏风颗粒 脾氨肽 临床疗效 肺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后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观察分析
13
作者 李萍 王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探讨给予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旨在为本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128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分组,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辅以常规疗法的为A组,采取常... 探讨给予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旨在为本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128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分组,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辅以常规疗法的为A组,采取常规疗法的为B组。就2组炎性反应、免疫功能、肾功能、预后相关指标等研究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A组治疗后1、3d的TNF-α、CRP、IL-6水平与治疗后3d的SCr、BUN均明显比B组低,治疗3d后的CD3+、CD4+、CD8+、CD4+/CD8+均显著比B组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显著较B组短,病死率比B组低(P<0.05)。结论 对脓毒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减轻其炎性反应,促进其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功能 肾功能 炎性反应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rb-bFGF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情况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张勇 陈方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49-51,62,共4页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放射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r...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放射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rb-bFGF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rb-bFGF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皮肤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rb-bFGF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促进其皮肤愈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 康复新液 rb-bFGF凝胶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炎性反应、神经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吴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6-0069,共4页
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使用醒脑静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结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神经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8月)中的80例属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分配方案,对他们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分组,... 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使用醒脑静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结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神经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8月)中的80例属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分配方案,对他们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分组,各组病人分配例数均为40,两组的药物使用方案有所不同,氢溴酸加兰他敏为对照组治疗使用药物,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还增加了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后的炎性情况,以及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使用药物半个月后,两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炎性反应更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比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生活能力也有所提升,相比而言,研究组病人生活能力更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情况差别不明显,治疗后都得到了改善,研究组凝血功能更优,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使用醒脑静和氢溴酸加兰他敏结合治疗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以及凝血功能,还可以减轻其炎性反应,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 醒脑静 氢溴酸加兰他敏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天昊 安杰 +3 位作者 李金 李锦行 姜战武 郝志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0-523,537,共5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与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5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RLN损伤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24 h及3、7、30 d的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同时比较有无RLN损伤患者术后12 h的上述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炎性反应指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88.35±7.64)min;术中出血量(23.24±6.98)mL;术后引流量(97.41±14.23)mL;术后住院时间(7.56±3.54)d。患者IL-6、CRP及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患者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患者RLN损伤发生率为13.68%。RLN损伤组术后12 h的IL-6、CRP及TNF-α水平高于无RLN损伤组(P<0.05),BDNF、NGF水平低于无RLN损伤组(P<0.05)。RLN损伤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而BDNF、NGF水平均随时间发展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IL-6、CRP、TNF-α水平之间及BDNF、NGF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IL-6、CRP、TNF-α水平与BDNF、NGF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较为轻微;但该手术会引起一定的RLN损伤,且炎性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均与RLN损伤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炎性反应 神经营养因子 喉返神经损伤
下载PDF
芦丁调控miR-155和HMGB1/RAGE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雅清 王勇 刘永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芦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150 mg/(kg·d... 目的:探讨芦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150 mg/(kg·d)芦丁灌胃],并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组20只,持续给药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伊凡斯兰渗透量、神经节细胞凋亡和微小RNA(miR)-155、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芦丁低、中、高剂量组中伊凡斯兰渗透量分别为(1.61±0.31)μg/g、(12.84±1.24)μg/g、(9.85±0.62)μg/g、(6.80±0.53)μg/g、(2.87±0.51)μg/g,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9±0.45)%、(30.96±2.50)%、(24.65±2.48)%、(18.61±1.41)%、(8.36±0.54)%,miR-155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3)、(1.92±0.15)、(1.55±0.12)、(1.09±0.10)、(0.55±0.05),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6±0.03)、(0.77±0.05)、(0.68±0.04)、(0.57±0.04)、(0.34±0.03),RAGE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2)、(0.67±0.04)、(0.58±0.03)、(0.45±0.03)、(0.23±0.02)。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伊凡斯兰渗透量、凋亡指数和miR-155、HMGB1、RAGE mRNA水平均升高(均P<0.05);芦丁低、中、高剂量组中上述指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P<0.05)。模型组、对照组与芦丁低、中、高剂量组,芦丁各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芦丁可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延缓视网膜炎症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155和HMGB1/RAGE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芦丁 微小RNA-155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微澜 李明勇 +4 位作者 韩威利 邵坤 豆武涛 海洋 陈胜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n=32)及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处理,低、高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使用0.1、0.5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比较三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 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132、14.376、62.570、42.254、37.120、36.830,P<0.05);术后3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03、10.280、73.878、19.720、29.216、46.666,P<0.05);术后1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1.318、17.564,P<0.05);术后3 d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56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更能减轻LM患者疼痛及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疼痛因子 炎性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术前游离脂肪酸水平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勇 丁潇东 毛伟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术前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在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22年我院2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lavien-Dindo分类,Ⅱ级以上56例为并发症组,144例为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血浆中术前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在预测胃癌术后炎性反应及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22年我院2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lavien-Dindo分类,Ⅱ级以上56例为并发症组,144例为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FFA、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白蛋白及血脂指标差异,筛选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单因素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危险因素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各因素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比较术前及术后FFA水平变化对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以术前FFA截断值为界分为高FFA组与低FFA组,比较两组术后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CA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差异。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术前FFA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而术前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两组比较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FFA是影响胃癌患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07(3.610~15.196),P<0.05];绘制胃癌患者术前FFA、BMI对术后并发症诊断价值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4、0.564;术前及术后FFA水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术前FFA的AUC均大于术后FFA及两者变化差值的AUC,表明术前FFA对并发症诊断价值大于后两者。高FFA组术后第3天(postoperative day 3,POD3)炎性反应指标(CAR、CRP)显著高于低F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FFA对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高于BMI;术前FFA升高增加胃癌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炎性反应 C-反应蛋白 胃癌预后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永吉 颉旺军 +4 位作者 张星华 张宏涛 任超展 张广军 井维尧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该文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RA炎性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