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蛋白代谢及Th1、Th2类炎性因子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树坤 吕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及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蛋白代谢及Th1、Th2类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 目的:观察及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蛋白代谢及Th1、Th2类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蛋白代谢指标及Th1、Th2类炎性因子。结果:术前,两组蛋白代谢及Th1、Th2类炎性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 d,观察组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代谢指标及其他Th1、Th2类炎性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蛋白代谢及Th1、Th2类炎性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本类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围术期 蛋白代谢 Th1、Th2炎性因子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皓 张山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2期3376-3378,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膜结合CD14(mCD14)、TLR4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和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在患者被诊断重症脓毒症的第1、3、5天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TLR4...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膜结合CD14(mCD14)、TLR4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和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在患者被诊断重症脓毒症的第1、3、5天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TLR4的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预后。结果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第1、3天2组PBMC表面mCD14、TLR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PBMC表面mCD14、TLR4第5天升高,并高于死亡组的对应值(P<0.05);APACHE-Ⅱ、SOFA评分明显下降,2组血清TNF-α、IL-10各点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TLR4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TNF-α、IL-10的动态变化不能反映患者疾病的演变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14 TLR4 重症脓毒症 炎性因子类
下载PDF
TIPE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永祥 马湉 +2 位作者 高琦 朱法良 张利宁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4-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新的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ApoE基因敲除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oE-/-小鼠构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模型,普通C57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的免疫负调控分子TIPE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ApoE基因敲除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oE-/-小鼠构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模型,普通C57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通过对动脉血管HE染色及油红O染色判定斑块进展情况,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斑块局部TIPE2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定量后分析其直线相关关系。结果8周龄ApoE-/-小鼠高脂喂养至16周后,动脉已形成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同周龄野生型C57小鼠血管壁内未见斑块形成;TIPE2在ApoE-/-小鼠无斑块期(8周)、斑块早期(16周)及斑块中晚期(24周)主动脉中表达均明显高于C57对照组;IL-6在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各时期表达与C57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而在无斑块期IL-12p40、TGF-β及TNF-α表达较C57小鼠已明显升高(P<0.05);在斑块早期时,TGF-β及TNF-α表达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进展到中晚期,仅有TGF-β较同周龄C57小鼠表达量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TIPE2的表达和TNF-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7(P=0.007),但与IL-6、IL-12p40和TGF-β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IPE2在ApoE-/-小鼠的表达较C57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TNF-α正相关,提示TIPE2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TIPE2 炎性趋化因子 动脉硬化 小鼠 基因敲除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成旭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纤...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8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除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外,血清中存在相关炎症因子的异常改变,可以协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炎性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宇峰 边步荣 +3 位作者 高彦东 高静 高素琴 罗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人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人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nag,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mL。于术前1h(T0)、术后2h(T1)、术后24h(T2)及术后48h(L)各时点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血清白细胞介素(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P组在T】及T2的MMSE评分(25.4±0.6)、(27.2±0.1)分及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T1时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分别为(18.43±4.45)pg/mL、(165.34±9.57)pg/mL、(34.43±3.83)pg/mL;T2时分别为(14.59±2.59)pg/mL、(98.99±7.28)pg/mL、(22.32±3.81)pg/mL]均高于C组[T1时的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分别为(23.97±3.85)pg/mL、(204.19±12.44)pg/mL、(37.77±4.81)pg/mL;T2时分别为(19.33±3.18)pg/mL、(121.35±9.67)pg/mL、(29.01±3.39)pg/mL,而在L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在T,及T2明显低于T0[(9.57±2.24)pg/mL、(46.15±6.18)pg/mL、(14.48±3.14)pg/mL,而在T3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炎性因子类 老年人 帕瑞昔布钠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富明民 胡北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77-2978,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的具体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L-6、IL-10、TNF-α分别为(102.84±14.57)mg/L、(183.41±27.53)μg/L、(37.13±5.28)μg/L、(212.45±29.23)mg/L,治疗后分别为(53.59±7.56)mg/L、(126.37±18.08)μg/L、(35.24±5.03)μg/L、(111.57±15.43)mg/L,治疗前后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375、14.070、2.106、27.699,均P<0.05);且观察组CRP、IL-6和TNF-α低于接受常规治疗后对照组[CRP(50.71±7.16)mg/L、IL-6(137.19±20.24)μg/L和TNF-α(132.33±18.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7、3.239、7.073,均P<0.05),治疗后两组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清除血浆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液滤过 炎性因子类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晓敏 金烈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961-964,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176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176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10 mg/d,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 mg/d,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定左心房前后径( LA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空腹抽血检测血清脑钠肽( BNP)、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AD分别为(41.50±4.61)mm和(42.21±5.20)m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959、3.863,均P<0.05),LVEF分别为(76±6)%和(73±5)%,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7.744和6.837,均P<0.01),组间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0、0.579,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NP、hs-CRP、TNF-α、IL-6分别为(173.44±32.45) ng/L和(203.33±42.16) ng/L,(4.54±1.34) mg/L和(5.44±1.35) mg/L,(15.34±3.26)ng/L和(19.45±2.23)ng/L,(10.85±0.77)ng/L和(13.27±1.23)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5.855和3.533、3.857和3.534、6.436和4.545、5.743和3.925,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BNP、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546、3.214、3.176、3.414,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18%(82/88)比79.55%(70/88),68.18%(60/88)比43.18%(38/88),2.27%(2/88)比18.18%(16/8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965、11.144,均P<0.01),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129,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BNP水平,改善左心房重构及左心房功能,临床疗效及预后均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房颤动 炎性因子类 瑞舒伐他汀
原文传递
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铭卿 夏佳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546-254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8)和观察组( n=58),对照组单独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8)和观察组( n=58),对照组单独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UAER、ALB/Cr、CRP、TNF-α、IL-6、IL-18、TGF-β1[分别为(117.8±30.5)mg,(52.3±14.5)μg/min,(107.0±18.1)mg/g,(4.5±1.2)mg/L,(39.8±11.0)ng/L,(14.3±2.1)ng/L,(137.1±28.7)ng/L和(40.0±11.2)n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151±51.3) mg,(65.5±18.6)μg/min,(124.8±31.2) mg/g,(5.0±1.4) mg/L,(44.4±18.5)ng/L,(16.1±2.4)ng/L,(140.6±27.9)ng/L和(45.4±14.8)ng/L](t=6.24、5.33、6.11、5.96、7.02、5.14、4.98、8.13,均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当归芍药散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损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阻止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类 厄贝沙坦 当归芍药散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杰彬 吕佩佳 +2 位作者 赖伟兰 李成杰 魏连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5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收治的DN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收治的DN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益气养阴汤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20和40 mg/d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 <0.05);高剂量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且临床疗效高,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益气养阴方改善程度最明显,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阿托伐他汀/处方药 益气养阴方/中草药 炎性因子/细胞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炎性反应指标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10
作者 吴俊英 汪培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802-3803,共2页
目的:分析CRP、血清降钙素原( PCT)、WBC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诊断分为细菌性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风湿性疾病组,分析CRP、PCT和WBC与疾病的关系,并与30例健康... 目的:分析CRP、血清降钙素原( PCT)、WBC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诊断分为细菌性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风湿性疾病组,分析CRP、PCT和WBC与疾病的关系,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和风湿性疾病组CRP、PCT、WBC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t=6.32、5.92、12.58,均P<0.01);细菌感染组CRP、PCT检测值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3.25、4.01,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WB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 P<0.05)。以PC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93.2%(123/132),特异性为87.5%(56/64);以CRP>5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89.4%(118/132),特异性为78.1%(50/64);以WBC≥10.0≥10^9/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为81.8%(108/132),特异性为64.11%(41/64)。结论炎性反应指标CRP、PCT、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因子 感染性疾病 儿童 诊断
原文传递
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尤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84-3486,共3页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CRP,并分析CRP与HOMA-IR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入组后在传统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FINS、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CRP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969,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PG、0.5 h PG、2 h PG、HbA1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5 h INS、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在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炎性因子类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