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环氧合酶-2抑制剂治疗大鼠脑外伤早期炎症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磊 赵建华 冯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25-527,534,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减轻脑外伤早期炎症反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法建立实验动物脑创伤模型,每间隔12h腹腔注射尼美舒利和吲哚美辛,分别于伤后24、48、72和...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减轻脑外伤早期炎症反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法建立实验动物脑创伤模型,每间隔12h腹腔注射尼美舒利和吲哚美辛,分别于伤后24、48、72和96h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实验动物给予以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在降低脑外伤早期环氧化酶-2mRNA及蛋白质合成方面强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吲哚美辛,但二者在降低PGE2水平以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和吲哚美辛在脑外伤早期治疗中的抗炎作用相当,但吲哚美辛的抗炎机制可能涉及到更多的炎症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并发症 炎症/病因 炎症/药物疗法 吲哚美辛/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模型 动物 大鼠 @尼美舒利
下载PDF
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孔白泉 张勇 +1 位作者 王曙明 汤明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维持内环境稳定、完全胃肠外营养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0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维持内环境稳定、完全胃肠外营养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保守疗法治愈。结论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4~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但有其特征性。主要症状为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而腹痛较轻,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导致广泛或局部肠粘连引起,多数采用保守疗法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炎症/病因 肠梗阻/诊断 肠梗阻/治疗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微RNA:一类新的椎间盘退变调控因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4 位作者 杨威 于小华 晏怡果 张健 姜志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的下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而不是从其病理机制入手,尚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微RNA(miRNA)是一种... 椎间盘退变(IDD)是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的下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而不是从其病理机制入手,尚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微RNA(miRNA)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脂类代谢和细胞凋亡、分化及器官发育。研究表明,miRNA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呈高表达或低表达,参与IDD的多种病理过程,包括髓核细胞增生和凋亡、细胞外基质合成、炎症反应及软骨终板退变。本文总结了miRNA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在I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miRNA可能成为IDD生物学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基因表达 椎间盘/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细胞增殖 细胞 凋亡 炎症/病因 椎间盘移位/病理学 综述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舒强 张向红 +4 位作者 吴丽娟 石卓 施珊珊 张泽伟 林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m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CD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m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O.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a/CD18、CD11c/CD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11a/CD18和CD11c/CD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11b/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副作用 中性白细胞 炎症/病因 抗原 CD14/代谢 抗原 CD18/代谢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炎性反应状态延长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龚根强 杨凌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状态的延长对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4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体温≥38℃持续≥4 d或白细胞≥10×109/L持续≥7 d定义为术后炎性反应状态延...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状态的延长对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4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体温≥38℃持续≥4 d或白细胞≥10×109/L持续≥7 d定义为术后炎性反应状态延长,比较炎性反应时间延长组和非延长组OS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7例(11. 8%)患者处于延长高热状态,34例(8. 5%)术后处于延长白细胞增多状态,其中19例(4. 8%)同时表现为延长高热和延长白细胞增多状态。术后延长高热患者5年OS低于无延长高热患者(51. 5%vs 70. 0%,P=0. 011)。术后延长白细胞增多患者5年OS低于无延长白细胞增多患者(44. 1%vs 70. 0%,P=0.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延长高热(HR=1. 78,95%CI:1. 14~2. 68,P=0. 008)和术后延长白细胞增多(HR=2. 26,95%CI:1. 98~3. 63,P <0. 01)是胃癌患者术后OS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长时间高热和白细胞增多状态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炎症/病因 恶性高热 白细胞增多 存活率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国忠 黄毅 +3 位作者 陈宏斌 周琼 曹霞 李清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M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M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外周血液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COPD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体重(BMI〈18.5kg/m^2)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l/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正常体重(BMI=18.5-23.9kg/m^2)COPD组(P〈0.01、0.05和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5)。低体重COPD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CRP、IL-8、IL-6、TNF-α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1或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低体重COPD组BMI与血清CRP、IL-8、IL-6、TNF-a和血浆Fib呈负相关(r=-0.486,-0.398,P〈0.01;r=-0.374,P〈0.05;r=-0.412,P〈0.01;r=-0.426,P〈0.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BMI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病理生理学/代谢/并发症 炎症/病因 营养不良/并发症 C反应蛋白质/代谢 白细胞介素6/代谢 白细胞介素8/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代谢 纤维蛋白原/代谢
原文传递
羟苯磺酸钙治疗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寿艳 陈秋月 +3 位作者 李坤 蔡红丽 李玉伶 岳英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 目的通过观察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肾内科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多贝斯)0.5,3次/d;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 1次/每晚,随访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4周、8周、12周检测患者血清CRP、白蛋白I、MT。结果和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CRPI、MT均明显降低,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明显(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及IMT,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作用越明显,临床疗效与辛伐他汀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副作用 炎症/病因学/药物疗法 人类
原文传递
新生儿黄疸诱发臀炎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乔霜 孙秀春 刘卓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4129-4129,共1页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胆红素的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泄入胆道,这是三个互相衔接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可使胆红素积聚于血液内而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正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胆红素的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泄入胆道,这是三个互相衔接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可使胆红素积聚于血液内而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正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而引起。新生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效的进行胆红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并发症/护理 炎症/病因学/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