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潘晓东 解雨春 +3 位作者 杨俊 娄青林 卞茸文 何戎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PVD)与炎症因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比(ABI)值<0.9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组),≥0.9者为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组)。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PVD)与炎症因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比(ABI)值<0.9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组),≥0.9者为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组)。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3项炎症因子指标,以及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病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VD组hsCRP水平高于N-PVD组(0.61±0.72vs0.12±0.93,P<0.001)。当hsCRP水平大于0.83时患PVD的危险有明显增加(OR值为11.08)。在PVD组中,有心脑血管病患者的IL-6水平高于无心脑血管病者(0.48±0.43vs1.02±0.40,P<0.001)。PVD组患者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中风患病率均高于N-PVD组;PVD组的舒张压小于N-PVD组。结论: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PVD发生发展中具有临床价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PVD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非PVD患者。当hsCRP水平高于0.83mg/L时,OR值可达到11.08,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作为CRP的调节因子,IL-6能否作为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血管病变 炎症因子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