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肉炒炖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栗俊广 柳红莉 +3 位作者 相启森 袁柯 钱星伊 白艳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10,共5页
参照大盘鸡加工工艺,研究鸡肉先炒制后炖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质构特性和水分状态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炒炖加工过程中鸡肉品质形成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标法测定鸡肉p H与水分含量的变化,用物性分析仪测定其质构特性和加压... 参照大盘鸡加工工艺,研究鸡肉先炒制后炖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质构特性和水分状态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炒炖加工过程中鸡肉品质形成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标法测定鸡肉p H与水分含量的变化,用物性分析仪测定其质构特性和加压失水率的变化,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分析其水分状态变化。结果表明:炒炖加工过程中鸡肉的硬度、咀嚼性、p H显著增大,水分含量显著下降,加压失水率呈现出炒制后升高炖煮后下降的趋势(p<0.05);低场核磁共振T_2驰豫时间分析显示,炒炖加工改变了鸡肉中水分存在状态,炒制加工后鸡肉自由水比例升高,不易流动水比例显著降低,再经炖制加工后鸡肉不易流动水比例显著升高,自由水比例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鸡肉在炒炖加工过程中的质构特性变化与水分含量变化和不易流动水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炒炖加工 质构特性 加压失水率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大盘鸡炒炖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和微观结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电波 栗俊广 +1 位作者 柳红莉 白艳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5,共6页
目的:为大盘鸡的工艺改进及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智能炒制机模拟传统炒炖工艺制作大盘鸡,用氨基酸分析仪对鸡肉炒炖加工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和非蛋白氮的含量、用SDS-PAGE和扫描电镜对鸡... 目的:为大盘鸡的工艺改进及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智能炒制机模拟传统炒炖工艺制作大盘鸡,用氨基酸分析仪对鸡肉炒炖加工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和非蛋白氮的含量、用SDS-PAGE和扫描电镜对鸡肉炒炖加工过程中肌纤维蛋白降解及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大盘鸡成品中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比原料鸡肉分别增加了48.63%,53.78%,55.78%,含量分别高达30.38,12.61,13.74 g/100 g;大盘鸡成品中总氮(TN)和非蛋白氮(NPN)含量比原料鸡肉均显著降低(P<0.05)。SDS-PAGE图谱显示,原料经炖炒阶段处理后加剧了分子量为97 kDa和分子量为15~25 kDa的蛋白的降解;炒制和炖炒过程中鸡肉的肌球蛋白重链发生降解并形成分子量为47,55,60 kDa的降解产物。经扫描电镜结构表征,与炒制后的半成品相比,炖炒加工后鸡肉肌膜发生可见溶解,肌纤维组织结构紧实。结论:应用智能炒制机制作大盘鸡,不但可以保持传统感官品质和风味,而且可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盘鸡 炒炖 蛋白质降解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