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炒炭中药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1
作者 毛维伦 许腊英 +5 位作者 陈家春 史克莉 别雪君 刘艳菊 陈青莲 杨昌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24-127,共4页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其"炒炭存性"标准的建立是中药炭药质量的保证.笔者针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13味炭药进行了工艺的量化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炒...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其"炒炭存性"标准的建立是中药炭药质量的保证.笔者针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13味炭药进行了工艺的量化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炒炭工艺,制作成图片和标本,将沿用二千余年的炒炭传统工艺进行了大胆改革,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制作更加精良,火候更易掌握.在"炒炭存性"标准的研究中,笔者根据炭吸附色素的原理首创控制炒炭存性标准的色素吸附法.移植pH值测定法在炒炭存性标准中的应用,建立显微定量分析法鉴别中药炭药的标准,正在研究中的电导率法、荧光法也即将带来"炒炭存性"质控方面的突破,本研究诠释了"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丰富了炒炭工艺和质控方法,建立了理想的炭吸附色素等质控手段,突破了以往质控的固定模式,将对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炭工艺 存性 质量标准 色素吸附法
下载PDF
藕节炒炭工艺
2
作者 刘善新 靳光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藕节炒炭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藕节炭中总多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对藕节炒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小试优选藕节炒炭投料300g,投料温度200℃、炒制时间22min。中试炒炭投... 目的:研究藕节炒炭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藕节炭中总多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对藕节炒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并进行中试实验。结果:小试优选藕节炒炭投料300g,投料温度200℃、炒制时间22min。中试炒炭投料10kg,炒筒转速26r/min,炒筒温度预设下限195℃,上限205℃,炒制时间约10min。结论:小试炒炭的工艺条件与中试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节 炒炭工艺 总多酚 水浸出物
原文传递
荷叶炒炭存性工艺优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鑫 张丹捷 +5 位作者 杨颖 张学兰 张颖 刘迪 崔月莉 孙乐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制炭温度、制炭时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金丝桃苷、槲皮素、荷叶碱、总生物碱含量、外观形状为荷叶炭评价指标,并采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成品颜色,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炒制工艺。结果... 目的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制炭温度、制炭时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金丝桃苷、槲皮素、荷叶碱、总生物碱含量、外观形状为荷叶炭评价指标,并采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成品颜色,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炒制工艺。结果荷叶炭最佳炒制工艺为:制炭240℃,制炭时间7min,炒药机转速40 r/min;成品表面温度208℃,外观为不规则丝片,表面焦褐色,色差仪测定荷叶炭成品表面的L*、a*、b*平均值分别为28.22、4.67、7.94。结论优选得到的荷叶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够科学判定荷叶炭炮制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荷叶 炒炭工艺 正交试验 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