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炫彩成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1
作者 胡红梅 严吕霞 +1 位作者 魏红霞 刘含军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描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在炫彩成像(MCI)上的临床特征,对比MC与常规眼底彩照两项检查发现CSC特征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CSC患者48例(48只眼)。每个患者常规接受眼底彩照(CFP)、荧光... 目的描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在炫彩成像(MCI)上的临床特征,对比MC与常规眼底彩照两项检查发现CSC特征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CSC患者48例(48只眼)。每个患者常规接受眼底彩照(CF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关光层析成像术(OCT)以及MC检查。记录常规眼底彩照、标准炫彩成像以及无赤光、绿光、蓝光成像上的眼底特征,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通过FFA和OCT发现视网膜下积液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48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31只眼。视网膜积液在MCI上的检出率为91.67%,IR为87.50%,GR为83.33%,显著高于在常规眼底彩照上的检出率(62.50%)(P<0.05).在荧光造影上发现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在MCI上和IR上的检出率均为85.42%,显著高于眼底彩照上的检出率(27.08%)(P<0.05)。在荧光造影上所发现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病损改变,在MCI上和IR上的检出率均分别为93.55%和90.32%,显著高于常规眼底彩照上的检出率(35.48%)。结论在诊断CSC的多模式成像的联合观察中,炫彩成像相比眼底彩照,能更有效识别渗漏点,更好地显示视网膜下积液的范围和边界。在炫彩成像图像上,尤其是IR上,更能有效识别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处的异常改变。因此,炫彩成像可以更好的观察眼底结构,在检查中浆的多模式成像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彩成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积液 渗漏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损
下载PDF
眼底炫彩成像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对视网膜动脉阻塞快速诊断及分类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燕华 李永雄 +3 位作者 黄国舜 区淑文 林婉明 黄秀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MCI)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快速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8-02/2020-07诊断为RAO的患者19例19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眼科检查后确诊为RAO,均为单眼发病,其中...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MCI)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快速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8-02/2020-07诊断为RAO的患者19例19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眼科检查后确诊为RAO,均为单眼发病,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13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5眼,睫状视网膜动脉残留的CRAO 1眼。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OCT、MCI、FFA及视野检查及分析。结果:经裂隙灯检查,12眼(63%)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16眼(84%)可发现全部或部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10眼(53%)可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行FFA检查的患者为10例(53%),其余9例未行检查,其中6例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例拒绝检查、1例有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经MCI及OCT检查可发现特征性眼底表现,OCT特征性改变为弥漫性内层视网膜反射增强与MCI图像绿色缺血区域形成严密的一对一关系。结论:联合MCI及OCT检查可快速确诊RAO,而且结合两者的图像特征可更精确辨认出视网膜缺血区域,有助于疾病分类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眼底炫彩成像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快速诊断/分类
下载PDF
眼底炫彩成像在糖尿病眼底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3
作者 曾海波 邱虹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24期3989-3991,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技术在糖尿病眼底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双盲数字随机方式将收治的63例12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例,在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检测的同时,另行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技术在微动脉瘤、...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技术在糖尿病眼底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双盲数字随机方式将收治的63例12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例,在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检测的同时,另行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技术在微动脉瘤、黄斑前膜、黄斑水肿、棉绒斑、硬性渗出、视网膜内出血及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眼底炫彩成像技术微动脉瘤、黄斑前膜、黄斑水肿等检出率比传统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检测明显更高(P<0.05)。眼底炫彩成像技术成像质量更佳;在视网膜浅中层结构改变中,眼底炫彩成像技术显示效果更好(P<0.05)。结论针对眼底疾病诊断,采取炫彩眼底成像技术,成像质量更好,疾病检出率更高,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炫彩成像 诊断
下载PDF
OCTA与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微动脉瘤的检出比较
4
作者 汤远琳 邵东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MSLI)与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黄斑区微动脉瘤(MAs)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32例(49只眼)纳入研究。采用Heidelberg HRA行荧光素眼... 目的对比观察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MSLI)与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黄斑区微动脉瘤(MAs)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32例(49只眼)纳入研究。采用Heidelberg HRA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炫彩眼底照相检查;采用Cirrus OCTA行黄斑区OCTA检查,扫描范围3 mm×3 mm。将MSLI、OCTA、FFA各自检出的MAs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检测手段对MAs检出数结果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A[13(9,20)]>OCTA[9(7,14)]>MSLI[6(5,9)],(Wald=136.907,P<0.001)。结论OCTA与MSLI对黄斑区的MAs都能很好的进行检测,但OCTA的检出数明显高于MS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下载PDF
黄斑囊样水肿患眼多波长炫彩成像影像特征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璐 陈长征 +3 位作者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黄斑囊样水肿(CME)患眼多波长炫彩成像(MC)的影像特征,初步评估MC在CM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描述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ME患者37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 目的观察黄斑囊样水肿(CME)患眼多波长炫彩成像(MC)的影像特征,初步评估MC在CM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描述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ME患者37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51±10.29)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8只眼,葡萄膜炎4只眼,Eales病2只眼。采用德国Zeiss公司Visucam 200免散瞳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CFP)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2+OCT行MC、频域OCT(SD-OCT)、FFA检查。按MC标准方法,1次扫描同时获得基于488 nm的蓝光反射(BR)、515 nm的绿光反射(GR)、820 nm的红外光反射(IR)成像及标准MC和蓝绿加强(BG)等5个图像。参照SD-OCT图像,对CFP、MC图像进行评分。采用Friedman M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标准MC、BG像可见黄斑区片状蓝绿色隆起或花瓣状外观,周围环绕绿色隆起反射,边界清晰。BR像可见水肿区呈弱反射。GR像上可见黄斑区片状或囊样弱反射暗区,周围环绕稍强反射区。IR像可见黄斑区片状或囊样强反射,周围环绕弱反射暗区,边界清晰。CFP、标准MC、GB、IR、GR、BR像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20±0.94)、(3.05±0.99)、(2.90±1.04)、(2.55±1.27)、(2.00±0.94)、(0.51±0.85)分;不同成像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1,P=0.000)。CFP评分显著低于标准MC(Z=-5.421)、BG(Z=-5.354)、IR(Z=-4.714)、GR(Z=-4.538)成像,高于BR成像(Z=-3.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结论MC质量明显优于CFP,结合SD-OCT可作为辅助诊断CME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多波长炫彩成像
原文传递
多波长炫彩成像与彩色眼底像对部分眼底病变的检出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璐 王晓玲 +3 位作者 刘珏君 易佐慧子 许阿敏 陈长征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多波长炫彩成像(MC)和传统彩色眼底像(CFP)检查对部分眼底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眼底病患者194例208只眼。采集患眼CF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M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以FFA检查结... 目的:对比观察多波长炫彩成像(MC)和传统彩色眼底像(CFP)检查对部分眼底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眼底病患者194例208只眼。采集患眼CF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M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以FFA检查结果作为病变诊断标准,OCT作为诊断参考,对比观察MC和CFP对黄斑前膜(ERM)、黄斑裂孔(MH)、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下出血(SRH)、视网膜内积液(IRF)、视网膜下积液(SRF)、色素上皮脱离(PED)、玻璃膜疣、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9种常见眼底病变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MC对ERM(χ^(2)=12.941)、IRF(χ^(2)=29.615)、SRF(χ^(2)=16.681)、PED(χ^(2)=4.667)和CNV(χ^(2)=6.454)的检出眼数均高于C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MH(χ^(2)=1.032)、IRH(χ^(2)=1.011)、SRH(χ^(2)=1.018)和玻璃膜疣(χ^(2)=1.053)的检出眼数与C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GR显示浅、中层眼底病变最佳,对ERM(χ^(2)=7.333)、IRF(χ^(2)=15.763)和SRF(χ^(2)=12.102)的检出眼数均高于C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外光反射(IR)显示视网膜外层及脉络膜层病变最佳,对PED(χ^(2)=4.667)的检出眼数高于C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能够识别不同层次的眼底病变特征,提供的诊断信息较传统CFP更丰富,尤其是对ERM、IRF、SRF、PED和CNV的检出眼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病 多波长炫彩成像 色眼底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
7
作者 台金岭 张清生 张楠伟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的2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患者提供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获取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用于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的2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患者提供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获取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炫彩成像检查结果显示,黄绿色颜色越深部位前膜厚度(17.02±0.51)μm与黄绿色颜色越浅部位前膜厚度(15.47±0.46)μm比较有差异(P<0.05)。炫彩成像测量的前膜面积(13.02±0.34)mm^(2)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13.11±0.35)mm^(2)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均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诊断中发挥作用,可明确前膜厚度及前膜面积,但炫彩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价值无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炫彩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膜厚度 前膜面积
原文传递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波长炫彩图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璐 陈长征 +3 位作者 易佐慧子 王晓玲 许阿敏 刘珏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7-1002,共6页
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 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例13眼;年龄26~61岁,平均(37.41±9.35)岁;发病时间5~45 d,平均(12.00±2.29)d。采集患眼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多波长炫彩成像、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分析同一患眼各眼底成像的特征,并比较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彩色眼底照相图像上渗漏点和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FFA/ICGA和SD-O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关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绿色反光区者33眼,占97.06%,表现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但边界不清者1眼,占2.94%;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弱反光区者17眼,占50%;在绿光反射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32眼,占94.11%;在红外光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者33眼,占97.06%。FFA荧光素渗漏点对应处SD-OCT检查显示,19眼表现为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占55.88%,12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粗糙,占35.29%,3眼表现为较大PED,占8.82%。关于RPE渗漏部位,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区内的红色斑驳样改变者29眼,占85.29%;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强反光斑点者2眼,占5.88%;在绿光反射上表现为强反光斑点者5眼,占14.70%;在红外光反射图像上表现为弱反光区中夹杂强反光斑点者33眼,占97.06%。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用于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渗漏点征象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病灶的渗漏点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绿色反射图像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多波长炫彩成像可作为急性CSC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波长炫彩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