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
1
作者 葛猛 徐俊杰 +5 位作者 于少洋 董大勇 李冠霖 赵剑 付玲 陈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与其功能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A的Asp683分别突变成为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以及不同长度侧链的氨基酸,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询电荷及立体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 目的分析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与其功能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A的Asp683分别突变成为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以及不同长度侧链的氨基酸,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询电荷及立体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Asp683的一些邻近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的研究。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的突变导致了PA活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sp683电荷的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当它突变为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时,PA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而当Asp683突变为带正电的Lys后,PA却保留了相对较高的活性。结论Asp683所带的负电荷在PA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PA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保护性抗原 受体结合区 定点突变 细胞毒性实验
原文传递
炭疽保护性抗原与炭疽毒素受体结合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军 赵剑 +3 位作者 董大勇 宋小红 徐俊杰 陈薇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与靶细胞受体(ATR)结合能力的Binding-ELISA方法,并对两者结合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ELISA实验为基础,建立PA与ATR结合的体外模型,并对实验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Binding-ELISA方法,通过测定... 目的:建立检测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与靶细胞受体(ATR)结合能力的Binding-ELISA方法,并对两者结合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ELISA实验为基础,建立PA与ATR结合的体外模型,并对实验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Binding-ELISA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包被蛋白、不同二价阳离子条件下的D450以及相对饱和度等参数,分析PA与两种ATR的结合特征。结果与结论:以重组PA作为包被抗原时灵敏度更高,包被浓度为2μg/ml;二价阳离子浓度为5 mmol/L。两种受体与P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CMG2与PA的结合能力更强;并且两者与PA结合时离子依赖特征不同,PA与TEM8的结合能力在Mn2+存在时最强,PA与CMG2的结合能力在Ca2+存在时最强。这一结果与国外报道相符,进一步说明Binding-ELISA方法用于定性分析炭疽毒素与其受体结合能力的可行性,为评价以抑制PA与ATR结合为靶点的毒素抑制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毒素 炭疽保护性抗原 炭疽毒素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革 尤明强 +1 位作者 李睿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取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pag与pE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E3株,诱导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并经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纯化此抗原。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取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pag与pE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E3株,诱导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并经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纯化此抗原。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重组菌株,纯化后PA纯度达90%,且经检测纯化产物具有天然PA的生物学活性。同时表明从大肠杆菌中纯化PA较以往从炭疽杆菌中获取PA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炭疽保护性抗原的抗独特型抗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胜华 詹铁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炭疽保护性 抗原 抗体
原文传递
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和LFn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进入HeLa细胞的研究
5
作者 易绍琼 于少洋 +5 位作者 于婷 任声权 刘树玲 杨秀旭 董大勇 陈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N端254个氨基酸(LFn)在辅助增强型绿包荧光蛋白(EGFP)进入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扩增炭疽毒素的基因片段和EGFP的基因全长,将两片段先后克... 目的研究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N端254个氨基酸(LFn)在辅助增强型绿包荧光蛋白(EGFP)进入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扩增炭疽毒素的基因片段和EGFP的基因全长,将两片段先后克隆至pET-21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LFn-EGFP,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对融合蛋白LFn-EGFP进行纯化。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LFn-EGFP融合蛋白进入细胞的情况。结果获得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LFn-EG-FP,纯度可达90%以上,体外实验显示该融合蛋白保留了LFn与PA结合的活性,并且能够进入到HeLa细胞中。结论LFn-EGFP蛋白本身电会以未知的机制进入细胞,在PA辅助时,LFn-EGFP进入细胞的效率会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因子 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HELA细胞 炭疽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