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痂状炭角菌发酵豆渣产多糖的结构、抗氧化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鑫 孙苗苗 +2 位作者 韦章其 刘国庆 杨少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8-414,共7页
文章通过痂状炭角菌固体发酵豆渣制备多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比例,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和扫... 文章通过痂状炭角菌固体发酵豆渣制备多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比例,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表征多糖结构,并对发酵底物多糖的抗氧化和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底物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醛酸(63.63%)、半乳糖醛酸(1.65%)、葡萄糖(11.88%)、阿拉伯糖(1.45%)、岩藻糖(18.85%)构成的杂多糖;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多糖不含蛋白质和核酸;FTIR分析表明该多糖是具有糖醛酸的酸性多糖;SEM结果表明,该发酵底物多糖表面呈表面光滑的多网孔状结构;流变结果显示该多糖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在质量浓度为0~8 mg/mL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清除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痂状炭角菌 多糖 结构鉴定 流变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的痂状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志花 刘国庆 +3 位作者 韩东晶 周宁 杨少华 汪文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9-1134,1141,共7页
痂状炭角菌(Xylaria sp.L1)是一种高价值药用真菌,属于炭角菌科,它生长在野外废弃的白蚁巢穴周围。文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adrupole-orbitrap hi... 痂状炭角菌(Xylaria sp.L1)是一种高价值药用真菌,属于炭角菌科,它生长在野外废弃的白蚁巢穴周围。文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uadrupole-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Q-Orbitrap HRMS)技术对痂状炭角菌子实体80%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elch RP-C18柱色谱(15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从痂状炭角菌子实体中共检测到41种化合物,包含6种萜类化合物、4种苯丙素类化合物、14种生物碱类化合物、10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7种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有18种化合物为痂状炭角菌子实体中首次发现。该研究对痂状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进行较全面地分析,为该真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痂状炭角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下载PDF
炭角菌一新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玉祥 李惠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1992年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采集真菌标本中发现炭角菌一新种—丛枝炭角菌(XylariapolyramosaLietH.J.Li)。该菌主要特征是:子座着生于活的刺槐树干基部,呈多分枝丛状;子囊易消解;子囊孢子两... 1992年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采集真菌标本中发现炭角菌一新种—丛枝炭角菌(XylariapolyramosaLietH.J.Li)。该菌主要特征是:子座着生于活的刺槐树干基部,呈多分枝丛状;子囊易消解;子囊孢子两端有脐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炭角菌 炭角菌 刺槐 鉴定
下载PDF
两株石斛内生炭角菌的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禧庆 康冀川 +2 位作者 何劲 韩晓丽 黄庆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317-322,共6页
对石斛内生炭角菌进行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从流苏石斛的茎和长苏石斛的叶片中分离出两株炭角菌,将其编号为lsjz和csyz。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sjz和csyz为Xylaria venosula。并测定了... 对石斛内生炭角菌进行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从流苏石斛的茎和长苏石斛的叶片中分离出两株炭角菌,将其编号为lsjz和csyz。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sjz和csyz为Xylaria venosula。并测定了这两株菌的发酵终点、胞内及胞外多糖含量、胞内及胞外水溶性蛋白含量、抑菌活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角菌 发酵终点 多糖 水溶性蛋白 活性
下载PDF
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龚庆芳 张玉梅 +1 位作者 谭宁华 陈作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研究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1),5,7-二羟基-2-甲基-4-二... 目的:研究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1),5,7-二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2),5-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3),1-(2,6-二羟基苯)-3-羟基-丁酮(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大戟醇(7),β-谷甾醇(8),2-(4-羟基苯)-乙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丝体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人工栽培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传华 贾薇 +5 位作者 杨海芮 孙太萍 庄海宁 陈杰 奚利萍 汪雯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4,119,共7页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 从野外采集的黑耳(Exidia sp.)上分离到一株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对子实体水提粗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及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柄炭角菌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效果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具有O^-_2·清除能力,氯仿萃取物具有H_2O_2清除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SPCA-1增殖,促进其释放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并引起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子实体 免疫活性 抗氧化 抗肿瘤
下载PDF
纵条纹炭角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冯望 吴颖 +2 位作者 尤雅 姚珂 贺新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93,I0002,共5页
对纵条纹炭角菌培养所需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探讨了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进一步研究了其子实体培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子实体培养的营... 对纵条纹炭角菌培养所需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探讨了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进一步研究了其子实体培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子实体培养的营养料最佳配方为73%棉籽壳+25%麸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条纹炭角菌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子实体
下载PDF
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霞 高聪 +3 位作者 钟雨婷 袁小红 贺新生 马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建立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统计学方法确定纵条纹炭角菌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碳源以麦芽糖、葡萄糖或玉米粉最佳,最佳氮源为黄豆饼... 目的:建立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统计学方法确定纵条纹炭角菌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碳源以麦芽糖、葡萄糖或玉米粉最佳,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最佳碳氮比为5∶1,其他最佳培养参数为pH 6、接种2块菌饼、振荡培养7 d。K、Mg、P及VB1对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表明,在麦芽糖4%、黄豆饼粉0.8%、pH 7、25℃及振荡培养13 d的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结论:液体培养优化条件下可大量获得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菌丝体干重可达8.65 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条纹炭角菌 液体培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黑柄炭角菌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曙云 马志章 +2 位作者 陈宛如 李大林 丁仁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药用真菌一黑柄炭角菌的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在体内激活正常和带瘤小鼠腹腔的Mφ,促进Mφ对肿瘤细胞(EAC)的细胞毒作用,用3H—TdR掺入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85~90%,但... 本文研究了一种药用真菌一黑柄炭角菌的多糖提取物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多糖能在体内激活正常和带瘤小鼠腹腔的Mφ,促进Mφ对肿瘤细胞(EAC)的细胞毒作用,用3H—TdR掺入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85~90%,但在体外则没有直接激活Mφ的作用。该多糖可以提高Mφ的吞噬活力,它也能刺激Mφ分泌淋巴因子—IL—1,其活性可比对照组高1.5倍以上。比较天然和人工培养的炭角菌,它们促进Mφ功能的效果相似。该多糖对Mφ功能的良好作用意味着它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巨噬细胞 药用真
下载PDF
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小龙 刘吉开 +1 位作者 罗都强 张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46-849,共4页
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 acid(5)、... 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 acid(5)、甘油的亚油酸三酯(trilinolein,6)、α-kojibiose(7)、D-阿洛糖醇(8)、L-氨基丙酸(9)和尿囊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甾醇 脑苷酯 亚油酸三酯
下载PDF
一株银杏内生炭角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小莉 陈晓红 董明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溶剂分别提取银杏内生炭角菌YX-28的子座粉末,测定各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模型评估其抗氧化活性,以期获得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抗... 采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溶剂分别提取银杏内生炭角菌YX-28的子座粉末,测定各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模型评估其抗氧化活性,以期获得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来源。结果表明: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与抗氧化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甲醇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51±1.05)mg.g-1(没食子酸当量)和(86.76±0.58)mg.g-1(芦丁当量)。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试验中,400μg.mL-1的YX-28甲醇粗提物具有72.90%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抗坏血酸(AsA);而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则显示中等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了甲醇提取物中的41种物质,其占总提取物的6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炭角菌 内生真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中国槌座炭角菌属(Rhopalostroma)一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牟光福 马虎生 刘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整理了槌座炭角菌属(Rhopalostroma)在我国的文献记录情况,共收录R.Kanyae、R.lekae和R.Luzonense 3种.其中,莱卡槌座炭角菌(新拟)Rhopalostroma lekae A.J.S. Whalley, S. Thienh., M.A. Whalley&P. Sihan.为作者采自广西弄岗国家... 整理了槌座炭角菌属(Rhopalostroma)在我国的文献记录情况,共收录R.Kanyae、R.lekae和R.Luzonense 3种.其中,莱卡槌座炭角菌(新拟)Rhopalostroma lekae A.J.S. Whalley, S. Thienh., M.A. Whalley&P. Sihan.为作者采自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新记录种,区别于同属其他种类的重要特征为皮层下具黄色至暗黄色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槌座炭角菌 莱卡槌座炭角菌 新记录种 中国 弄岗保护区
下载PDF
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培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贝贝 霍存录 +4 位作者 孙晓玲 谭娟 张春霞 杨东升 贺新生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2期44-46,102,共4页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纵条纹炭角菌(Xylaria striata)的形态特征及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形态特征,在棉子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麸皮(10%,20%,30%),研究麸皮用量对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琼...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纵条纹炭角菌(Xylaria striata)的形态特征及子实体的培养方法。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形态特征,在棉子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麸皮(10%,20%,30%),研究麸皮用量对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琼脂培养基上直接形成子实体,麸皮浓度对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当麸皮添加量为20%时,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效率达到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条纹炭角菌 子实体 培养 麸皮用量
下载PDF
长柄炭角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从长柄炭角菌(Xylaria longipes)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integric acid(3)、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4)、3,9-二羟基-6,8-二甲氧基... 从长柄炭角菌(Xylaria longipes)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integric acid(3)、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4)、3,9-二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3,4-二氢-1(2H)-蒽酮(5)、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6)和D-阿洛醇(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炭角菌 甾体 integric ACID 蒽醌
下载PDF
炭角菌深层发酵制品的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根福 杨志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用硅胶柱层析、顺相或反相 MPL C,HPLC等方法对炭角菌深层发酵制品中的抗氧化物质进行分离筛选 ,用 TL C及 HPLC测定 2 5 4 nm的吸收检验其纯度 ,并用 DPPH或 Indophenol法对各单离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在中性酯溶性抽提物的 6 0 ... 用硅胶柱层析、顺相或反相 MPL C,HPLC等方法对炭角菌深层发酵制品中的抗氧化物质进行分离筛选 ,用 TL C及 HPLC测定 2 5 4 nm的吸收检验其纯度 ,并用 DPPH或 Indophenol法对各单离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在中性酯溶性抽提物的 6 0 %己烷 /4 0 %乙酸乙酯和 4 0 %己烷 /6 0 %乙酸乙酯部分获得纯度较大的抗氧化物质 12个 ,在相同浓度下 ,B4 - 16 ,3- 17- 5的抗氧化活性比对照 VE还要强 ,4 - 4 - 1,4 - 4 - 3,3- 10 - 5的抗氧化活性与 VE相近 .说明炭角菌深层发酵菌粉具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 ,较高的抗氧化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炭角菌 深层发酵制品 药用价值 中药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炭角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H_2O_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梦瑶 许晓燕 +2 位作者 魏巍 江南 罗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摇瓶制备炭角菌属真菌(Xylaria sp.)菌丝体,利用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了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H2O2导致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够降低模型细胞内的ROS... 采用摇瓶制备炭角菌属真菌(Xylaria sp.)菌丝体,利用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了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H2O2导致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够降低模型细胞内的ROS水平,抑制H2O2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角菌 PC12细胞 氧化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黑柄炭角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橙 翁榕安 张平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Sacc.]是一种生长于白蚁废巢的珍稀药用菌。文中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展望。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药用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用于纵条纹炭角菌中过氧麦角甾醇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毅 雷传文 +3 位作者 宋航 杨智芹 袁小红 贺新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2-266,共5页
过氧麦角甾醇生物活性多样,具有较大开发价值,但传统柱色谱分离手段步骤多效率低,本文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从纵条纹炭角菌中高效快速制备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通过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配系数,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考查了多个... 过氧麦角甾醇生物活性多样,具有较大开发价值,但传统柱色谱分离手段步骤多效率低,本文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从纵条纹炭角菌中高效快速制备过氧麦角甾醇的方法。通过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配系数,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考查了多个溶剂体系的分离效果,确定最佳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为3∶1∶2∶0.8)。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800 r/min(正转),流速为2 m 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制备所得过氧麦角甾醇经13C-NMR和1H-NMR鉴定,并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达到96.05%(峰面积归一化法)。经DPPH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发现该化合物在0.2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为28.36%,远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93.41%),且量价关系也不明显,表明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该方法制备过氧麦角甾醇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纯度高,可用于纵条纹炭角菌中该化合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麦甾醇 高速逆流色谱 纵条纹炭角菌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薛凡尼氏炭角菌发酵菌丝体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强 王君 +3 位作者 张梦娜 马林 贺新生 袁小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3,共5页
分别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甲醇、丙酮和水)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在各提取物浓度为2.5 mg... 分别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甲醇、丙酮和水)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进行提取,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在各提取物浓度为2.5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水提物为最高(91.8%),其次为60%丙酮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清除率分别为89.6%和83.6%,甲醇提取物的清除率最低(75.1%)。各溶剂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强弱依次为:水>60%乙醇>70%乙醇>60%丙酮>甲醇。菌丝体水提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而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甲醇提取物。总体而言,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水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能具有开发为食品抗氧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凡尼氏炭角菌 丝体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 总还原力
下载PDF
薛凡尼氏炭角菌液体培养条件探究及子实体培养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珂 范镜博 +4 位作者 张能 赵苗 陈波 袁小红 贺新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究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和最适环境条件及人工培养子实体使用固体培养料的最适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p H、装液量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 目的:探究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和最适环境条件及人工培养子实体使用固体培养料的最适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p H、装液量对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以子实体生物学效率为指标判断不同配方固体培养料对人工培养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为最优碳源,蛋白胨为最优氮源,供试无机盐硫酸锰、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钾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适培养温度为30℃,发酵液最优的p H为7,最适的装液量为50 m L/250 m L;用68%木屑加30%麸皮的固体配方为薛凡尼氏炭角菌子实体培养的最优配方,生物学效率达到8.14%(w/w,dry)。结论:此法适用于薛凡尼氏炭角菌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并首次人工培养出薛凡尼氏炭角菌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凡尼氏炭角菌 丝体 子实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