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质吸附剂吸附煤热解废水中有机物机理研究
1
作者 陆国梁 王璐平 +1 位作者 曹松 李广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14-523,共10页
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是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重要途径。但低阶煤热解过程中反应温度较低,会伴随焦油和酚等产生,通常油水分离过程不能将其完全分离,因此部分有害物质被带入水中,增大废水处理难度。吸附法是处... 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是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重要途径。但低阶煤热解过程中反应温度较低,会伴随焦油和酚等产生,通常油水分离过程不能将其完全分离,因此部分有害物质被带入水中,增大废水处理难度。吸附法是处理煤热解废水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处理效果稳定。以此废水为研究对象,采取吸附法,选用商用活性炭、褐煤粉焦、烟煤粉焦、不定形活性焦4种吸附剂,探究炭质吸附剂处理废水的可行性。炭质吸附剂具有相似的表面元素组成和碳元素的结合形式,但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等参数差异性明显。通过序批式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吸附剂投加量越大、吸附时间越长、pH越小水样中COD去除效果越好。4种炭质吸附剂对苯和苯的衍生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去除率均在78%以上,对含氮杂环化合物吸附作用略差,最高仅在47%左右。商用活性炭和褐煤粉焦去除长链烃类的效果远高于不定形活性焦。从理论上分析了吸附剂对有机物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发现4种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且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过程和液膜扩散过程共同控制。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更好地描述有机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该过程是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废水 炭质吸附剂 吸附模型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微孔炭质吸附剂吸附贮存天然气的最佳孔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邹勇 吴肇亮 +1 位作者 陆绍信 朱亚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运用狭缝模型和微孔容积填充理论(TVFM),计算出了微孔炭质吸附剂吸附贮存天然气的最佳孔径在T=298°K时,为15×10-10~19×10-10m。
关键词 微孔炭质吸附剂 最佳孔径 天然气 贮存
下载PDF
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天然气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兴存 陈进富 +2 位作者 褚衍秋 李术元 张忠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9-462,共4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 ,在m(KOH)∶m(C) =2∶1的条件下 ,以KOH为主活化剂 ,以H2 O作为活化助剂 ,制备出富含纳米孔的天然气吸附剂。实验得到的预活化条件是 :m (KOH)∶m(C) =2∶1;m(H2 O)∶m(C) =1∶1,32 0℃保持 4 0min ,然后升温至 35 0℃保... 以石油焦为原料 ,在m(KOH)∶m(C) =2∶1的条件下 ,以KOH为主活化剂 ,以H2 O作为活化助剂 ,制备出富含纳米孔的天然气吸附剂。实验得到的预活化条件是 :m (KOH)∶m(C) =2∶1;m(H2 O)∶m(C) =1∶1,32 0℃保持 4 0min ,然后升温至 35 0℃保持 10min。活化条件是 :8℃ /min的升温速度 ,升温至 82 0℃保持 90min后 ,降温至 30 0℃后取料。结果表明 ,按此条件得到的产品微孔 (1~ 2nm)率可达 90 %以上 ,产品的质量吸附量在 2 0℃、3 5MPa下达到 1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 制备 吸附天然气 性能 研究 吸附 活化 纳米孔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炭质吸附剂吸附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文东 陈进富 李术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采用热重天平和吸附剂评价装置测试了高比表面积炭质吸附剂对甲烷的吸附性能,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校正过程。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甲烷气体压力下,质量吸附量不随吸附剂质量变化而改变,压力越高,其误差越小,当压力为4 90MPa时,质量... 采用热重天平和吸附剂评价装置测试了高比表面积炭质吸附剂对甲烷的吸附性能,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校正过程。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甲烷气体压力下,质量吸附量不随吸附剂质量变化而改变,压力越高,其误差越小,当压力为4 90MPa时,质量吸附量误差不足0 8%;体积吸附量的校正误差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炭质吸附剂 质量吸附 体积吸附 体积解吸量 甲烷
下载PDF
高收率高性能炭质吸附剂的成孔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绍斌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630-633,共4页
从分析束缚煤制活性炭的表面积及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出发.提出了煤制高收率、超高性能发质吸附剂的成孔新机理,并论述了实现新成孔机理的途径,预计这种新成孔机理对从含碳物质制取各种高性能炭质吸附剂有重要而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炭质吸附剂 活性炭 表面积 吸附剂 成孔机理
下载PDF
炭质吸附剂孔径分布与焦化废水有机组分分离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丰 孔巧平 +4 位作者 周红桃 付炳炳 吴海珍 任源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52-3259,共8页
选取4种孔隙结构不同的炭质吸附剂木质(A_1)、椰壳(A_2)、煤质(A_3)和焦炭(H)吸附焦化废水中的总有机碳(TOC)成分,考察吸附性能、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 选取4种孔隙结构不同的炭质吸附剂木质(A_1)、椰壳(A_2)、煤质(A_3)和焦炭(H)吸附焦化废水中的总有机碳(TOC)成分,考察吸附性能、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探究吸附剂表面化学性质和孔径分布对焦化废水吸附差异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表面性质相近,孔隙结构不同是其吸附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比表面积:A_1(1723.59m^2/g)>H(1716.19m^2/g)>A_2(911.55m^2/g)>A_3(505.23m^2/g),平均孔径:A_1(5.14nm)>H(5.02nm)>A_3(3.81nm)>A_2(3.45nm)。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线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数据。分子量分布、UV_(254)、SUVA和EEMs说明微孔面积较大的A_1和A_2优先吸附低分子量(<1000)有机物,A_3和H能够回收高分子量(1000~0.45μm)有机物,降低废水芳香构造化程度。焦化废水TOC中94.29%的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0000,微孔(<2nm)和较小中孔(2~10nm)更适合用焦化废水吸附处理。上述研究指出,吸附材料、孔结构与孔径分布、焦化废水性质、有机物分子结构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性质的匹配来实现废水预处理优化的吸附分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炭质吸附剂 孔径分布 吸附性能 选择性
下载PDF
天然气炭质吸附剂贮存的最大理论量和最大相当压力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勇 陆绍信 朱亚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本文借助于炭质吸附剂的理想狭缝孔模型人理论上计算出了炭质吸附剂吸附贮存甲烷的最大吸附贮量为:T=TK,Q。=0.551gig,Q。=0.38gicm3和最大相当压力为:Pmax=49.7MPa,现有石油大学中试生产的炭质吸附剂,T=”SK,P=4.IMP... 本文借助于炭质吸附剂的理想狭缝孔模型人理论上计算出了炭质吸附剂吸附贮存甲烷的最大吸附贮量为:T=TK,Q。=0.551gig,Q。=0.38gicm3和最大相当压力为:Pmax=49.7MPa,现有石油大学中试生产的炭质吸附剂,T=”SK,P=4.IMPa时,其吸附贮存甲烷的潜力为一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吸附剂 狭缝孔模型 天然气贮存
下载PDF
用焦炉炉头焦制炭质吸附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家骅 唐申君 《燃料与化工》 1989年第6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活性炭 焦炭 炭质吸附剂
下载PDF
裂解焦油制炭质吸附剂的研究
9
作者 陈进富 王廷芬 陆绍信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27,共4页
以乙烯厂裂解焦油为原料 ,开发了由裂解焦油制炭质吸附剂的新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园柱状炭质吸附剂 ,评价了该吸附剂在不同情况下对 CH4和 H2 S气体的吸附性能。裂解焦油经过蒸馏处理后除去 350℃以前的馏分 ,蒸余物中加入适量添加剂 (... 以乙烯厂裂解焦油为原料 ,开发了由裂解焦油制炭质吸附剂的新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园柱状炭质吸附剂 ,评价了该吸附剂在不同情况下对 CH4和 H2 S气体的吸附性能。裂解焦油经过蒸馏处理后除去 350℃以前的馏分 ,蒸余物中加入适量添加剂 (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和金属氯化物 ) ,经预氧化、不熔化处理可得 50 0℃不熔的富碳材料 ,再经炭化、粉化、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焦油 炭质吸附剂 强度 添加剂 石油炼制
下载PDF
炭质吸附剂对印刷行业VOCs吸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乐利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印刷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大户,深入分析印刷行业VOCs的来源及污染特征有利于实现VOCs的有效控制。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主要来源于挥发性溶剂型油墨的使用。印刷行业产生的VOCs可通过源头、过程及末端控制等方法,减少VOCs的排... 印刷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大户,深入分析印刷行业VOCs的来源及污染特征有利于实现VOCs的有效控制。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主要来源于挥发性溶剂型油墨的使用。印刷行业产生的VOCs可通过源头、过程及末端控制等方法,减少VOCs的排放。炭质吸附剂吸附法是印刷行业目前VOCs处理的主要方法,深入分析炭质吸附剂对印刷行业VOCs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炭质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印刷行业VOCs的有效处理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 VOCS 炭质吸附剂 性质 吸附
下载PDF
从氰化物溶液中回收金的炭质吸附剂
11
作者 П.,ЮВ 张登福 《四川有色金属》 1991年第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氰化物溶液 炭质吸附剂 回收
下载PDF
浅层平铺炭质吸附剂治理多氯联苯污染底泥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前飞 周岩梅 杨永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0-2755,共6页
以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为修复剂,并对其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s)和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s)被动采样3种方法评价其治理多氯联苯污染底泥的效果.三维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到第3个月,底泥修复... 以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为修复剂,并对其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s)和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s)被动采样3种方法评价其治理多氯联苯污染底泥的效果.三维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到第3个月,底泥修复开始显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溶解性污染物明显减少.SPMDs试验结果显示,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修复的底泥在修复后的第5个月,其目标污染物PCB40被摄取量的减少率分别达到88%和70%,LDPEs相应结果达到了91%和83%.试验表明,炭质吸附剂浅层平铺修复污染底泥效果显著,且颗粒炭比粉末炭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修复 炭质吸附剂 浅层平铺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与新型炭质吸附剂
13
作者 王占仁 《炭素科技》 2002年第4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新型 炭质吸附剂
原文传递
天然气吸附剂制备条件与其结构及贮气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伟 阎子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 ,采用自制活化剂制备天然气炭质吸附剂 ,采用静态低温氮吸附容量法对吸附剂进行有关结构参数的测定。并用自制的吸附评价装置 ,采用质量法对吸附剂的有效贮气量进行测定。实验考察了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吸... 以石油焦为原料 ,采用自制活化剂制备天然气炭质吸附剂 ,采用静态低温氮吸附容量法对吸附剂进行有关结构参数的测定。并用自制的吸附评价装置 ,采用质量法对吸附剂的有效贮气量进行测定。实验考察了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吸附剂结构参数的影响。并把吸附剂制备工艺条件与其结构及贮气性能进行了有益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 ,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都决定着活化反应的深度。在影响单位体积吸附剂贮气性能的几个要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吸附 结构表征 制备 石油焦 贮气性能 储存 吸附存储法 炭质吸附剂
下载PDF
炭分子筛的制备及表面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新 查庆芳 +2 位作者 吴明铂 李兆丰 毛华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以大庆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碱炭比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并制得比表面积大于3000m2 g的超级活性炭。通过热处理得到孔径均一(中孔率>85%),... 以大庆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碱炭比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并制得比表面积大于3000m2 g的超级活性炭。通过热处理得到孔径均一(中孔率>85%),比表面积大于1500m2 g的炭分子筛;再用表面氧化方法,得到表面酸度适宜(150℃~240℃之间为弱酸,240℃~340℃为中强酸,340℃~450℃为强酸分布)的催化剂载体。炭分子筛与传统氧化铝比较具有酸度分布广泛等特点,因较好的酸强度分布,可以增强载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加负载量。因此,经氧化后的炭分子筛更适于作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分子筛 热处理 硝酸氧化 表面结构 制备 吸附性能 炭质吸附剂
下载PDF
炭分子筛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绍平 郭树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结合作者在炭分子筛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各种炭分子筛制备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针对我国现行炭分子筛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重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炭分子筛 制备 炭质吸附剂
下载PDF
炭素专利
17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膨胀石墨 添加剂 导电炭黑 生产方法 发明名称 活性炭 炭质吸附剂 基体材料 电化学电池 制造方法
下载PDF
焦炭分子筛制造工艺及生产线
18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4年第4期12-13,共2页
应用行业:化工、食品。功能特点:对空气具有筛分能力,空分能力强,纯度高。性能简介:焦炭分子筛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炭质吸附剂的一种新品种,因空气中氧和氮气在其床层中的扩散速率(或在其表面)不同,而显示出对氧气的优先吸附特性,而且有... 应用行业:化工、食品。功能特点:对空气具有筛分能力,空分能力强,纯度高。性能简介:焦炭分子筛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炭质吸附剂的一种新品种,因空气中氧和氮气在其床层中的扩散速率(或在其表面)不同,而显示出对氧气的优先吸附特性,而且有直接分离空气中氮氧气的作用。该产品强度大,性能稳定.易于包装和运输,使用方便。以焦炭分子筛从空气中富集氮气装置,广泛用于冶金、机械加工、烧结、化工、航空、航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分子筛 新品种 炭质吸附剂 直接分离 性能稳定 空分能力 吸附特性 性能简介 机械加工 扩散速率
下载PDF
纳米炭片实现高效分离气体
19
《低温与特气》 CAS 2018年第3期52-53,共2页
如何实现低能耗且高效的气体分离是当前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陆安慧教授团队合成了一系列孔径精准可控的分子筛型纳米炭片,实现了多种混合气的高效分离。炭质吸附剂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耐水汽、孔... 如何实现低能耗且高效的气体分离是当前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陆安慧教授团队合成了一系列孔径精准可控的分子筛型纳米炭片,实现了多种混合气的高效分离。炭质吸附剂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耐水汽、孔隙结构发达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微孔尺寸是决定其分离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气体 炭片 纳米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炭质吸附剂 气体分离 分子筛型 高效分离
下载PDF
Synergistic Multilayer Adsorption for Low Concentration Dyestuffs by Biomass 被引量:1
20
作者 Keith Kim Hung Choy Gordon Mckay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60-566,共7页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adsorbents and their thermal regeneration in recent years, much research has fo- cused on the search for cheaper adsorbent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from textile industry. The single component a...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adsorbents and their thermal regeneration in recent years, much research has fo- cused on the search for cheaper adsorbent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from textile industry. The single component ad-sorption of an acidic dye, Acid Yellow 117, and a basic dye, Methylene Blue, onto several adsoroents-bamooo, waste wood, bamboo char, waste wood char, bamboo activated carbon, wood activated carbon and active carbon F400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a Langmuir analysis, the monolayer ad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determined. Three of the adsorbents were selected for binary layer adsorption to check the multilayer concept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better adsorbent usage. The two cheapest adsorbents, bamboo and wo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F400, and all three systems were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ADSORPTION BIOMASS dyestuff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