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电解槽炭阴极石墨化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广春 张晓明 +2 位作者 司仑纪 周礼 孟庆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15-518,共4页
普通无烟煤基阴极炭块在铝电解槽中使用4个月左右就石墨化。为了研究此石墨化机理,利用20kW工频炭管炉进行了包括在炭素试样中添加NaF,Na3AlF6,Na2CO3等并在炭素试样上通入直流电的试验。试验温度为1400~... 普通无烟煤基阴极炭块在铝电解槽中使用4个月左右就石墨化。为了研究此石墨化机理,利用20kW工频炭管炉进行了包括在炭素试样中添加NaF,Na3AlF6,Na2CO3等并在炭素试样上通入直流电的试验。试验温度为1400~1800℃,提高温度的目的是为了加速炭素试样的石墨化过程;在高温下,Na2CO3能够与碳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钠蒸气。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能使炭素试样的石墨化度增大,都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铝电解槽炭阴极的石墨化可能是由于氟盐、金属钠和直流电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阴极 石墨化度 催化 炼铝 电解槽
下载PDF
铝电解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李朝旭 李伟 +3 位作者 张俊郎 杨超 黄雪莉 李怡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铝电解槽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电解铝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介绍了铝电解废阴极炭中的有毒组分及有毒元素的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高温火法、液相浸出法和协同处理法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未... 铝电解槽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电解铝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介绍了铝电解废阴极炭中的有毒组分及有毒元素的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高温火法、液相浸出法和协同处理法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大修渣 废旧阴极 毒害组分 迁移 处理 原理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钙质添加剂作用下废阴极炭还原红土镍矿脱毒机理研究
3
作者 惠舜尧 李博 +2 位作者 魏永刚 周世伟 王勋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废阴极炭是铝电解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庞大,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是堆存。废阴极炭成分主要是碳(60%~70%),还含有部分Na_(3) AlF_(6)、NaF、CaF_(2)及NaCN等,其中的氰化物和氟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属于危险废弃物。现... 废阴极炭是铝电解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庞大,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是堆存。废阴极炭成分主要是碳(60%~70%),还含有部分Na_(3) AlF_(6)、NaF、CaF_(2)及NaCN等,其中的氰化物和氟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属于危险废弃物。现已有利用废阴极炭替代碳质还原剂进行炼铁的研究,用来还原红土镍矿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发现。本文以云南元江红土镍矿为原料,废阴极炭为还原剂,CaCO_(3)为添加剂,对废阴极炭还原红土镍矿的还原效果及固氟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废阴极炭的添加量14%、还原温度1250℃、还原时间75 min、CaCO_(3)添加量8%的较佳条件下,还原焙烧产物镍和铁品位分别为5.82%和66.23%,镍回收率为94.04%;固氟率为94.9%,此时毒性浸出溶液中F-浓度为30 mg·L^(-1),远小于100 mg·L^(-1)的排放要求;还原焙烧条件下,废阴极炭中的CN-生成CO_(2)和N_(2),F-以CaF_(2)形式留在焙烧矿中,且可作为助熔剂降低镍铁合金熔点,有利于后期焙烧矿的处理。本文研究为废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 红土镍矿 氟化物 氰化物 CaCO_(3) CaF_(2) 固氟率 危险废弃物
下载PDF
用浮选炭粉再制阴极炭块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翟秀静 朱旺喜 邱竹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0-42,共3页
研究了用浮选法处理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所得浮选炭粉重新制成阴极炭块的问题,考查了浮选炭粉加入量对炭块比电阻、孔隙度、密度及抗钠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炭粉可以提高炭块的密度和抗钠侵蚀性能。但是由于浮选炭粉含有固体... 研究了用浮选法处理铝电解槽废旧阴极炭块所得浮选炭粉重新制成阴极炭块的问题,考查了浮选炭粉加入量对炭块比电阻、孔隙度、密度及抗钠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炭粉可以提高炭块的密度和抗钠侵蚀性能。但是由于浮选炭粉含有固体电解质,加入量太多会影响炭块的孔隙度和常温比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阴极 浮游选矿 废物处理
下载PDF
电解槽中无铝液进行电解时阴极表面炭的侵蚀与脱落
5
作者 彭建平 冯乃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研究了铝电解槽阴极碳块表面在电解过程中被电解质侵蚀而脱落的情况,探讨了其被侵蚀脱落的机理。得出电解过程中当阴极没有铝液存在时,电解槽的阴极表面被电解质严重侵蚀并脱落掉渣。电解时测定不同极距下的槽电压,研究了不同电解质高... 研究了铝电解槽阴极碳块表面在电解过程中被电解质侵蚀而脱落的情况,探讨了其被侵蚀脱落的机理。得出电解过程中当阴极没有铝液存在时,电解槽的阴极表面被电解质严重侵蚀并脱落掉渣。电解时测定不同极距下的槽电压,研究了不同电解质高度上的电解质熔体导电性能的变化,得出:电解开始时槽内电解质熔体的导电性能是均一的;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质熔体的电阻改变很大。这是由电解过程中有金属产物从阴极表面溶解,脱落的炭渣以及阳极气体在电解质熔体中的溶解等综合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炭阴极 电解质 侵蚀
下载PDF
铝电解废阴极炭还原贫化转炉铜渣工艺 被引量:8
6
作者 毛凯旋 李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5-72,共8页
基于电解铝工艺废旧阴极炭块基本组成特点,提出以电解铝工艺废旧阴极炭块为还原剂贫化转炉铜渣的新方法。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考察了废阴极炭块加入量、SiO2加入量及氮气喷吹流量对转炉渣中铜贫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贫化温度... 基于电解铝工艺废旧阴极炭块基本组成特点,提出以电解铝工艺废旧阴极炭块为还原剂贫化转炉铜渣的新方法。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考察了废阴极炭块加入量、SiO2加入量及氮气喷吹流量对转炉渣中铜贫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贫化温度1300℃、喷吹时间20min、保温时间60min的前提下,调整SiO2加入量为3.4%(Fe/SiO2为2.0)、废阴极炭添加量为2.8%、氮气喷吹流量为300mL/min时,尾渣中残余铜含量可从5.70%降到0.45%,同时废阴极炭块中F-固定率达96.6%,实现了废阴极炭块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铜渣 阴极 贫化 熔融还原
下载PDF
介孔炭基复合阴极的制备及其产H_(2)O_(2)性能研究
7
作者 焦玉俊 徐帆 +6 位作者 季晖 陈靓 王朋林 耿瑞雯 祝建中 徐剑波 李志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8,共8页
近年来,气体扩散电极因可以使氧气/空气从外部供应到阴极表面,而不需要在电解质中溶解,在提高H_(2)O_(2)的电化学合成效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以介孔炭为催化层材料,购买的商业碳黑和石墨作为扩散层材料制备电极。从产H_(2)O_(2... 近年来,气体扩散电极因可以使氧气/空气从外部供应到阴极表面,而不需要在电解质中溶解,在提高H_(2)O_(2)的电化学合成效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以介孔炭为催化层材料,购买的商业碳黑和石墨作为扩散层材料制备电极。从产H_(2)O_(2)量和电流效率可以看出,当催化层为介孔炭且与PTFE乳液的比例为2∶1,扩散层为碳黑且与PTFE乳液的比例为1∶3时,在鼓气速率为18 L/h、电解质为200 mL 0.5 mol/L的Na_(2)SO_(4)溶液、电流密度为10 mA/cm^(2)、初始pH值为11.0的条件下,能高效生成H_(2)O_(2),60 min产H_(2)O_(2)量为47 mmol/L,且制作的空气扩散电极在数次使用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产H_(2)O_(2)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复合阴极 影响因素 机理 H_(2)O_(2)
下载PDF
改善半石墨质铝用阴极炭砖质量的有效途径
8
作者 张成泉 张玉珠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通过阴极炭砖各生产工序的工艺实践。
关键词 半石墨质阴极 质量 改善
下载PDF
铝土矿选尾矿与废阴极炭共焙烧过程中氟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江海灵 谢武明 +3 位作者 李瑜辉 卞求实 林晓燕 刘敬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1-351,共11页
为提升废阴极炭氟的稳定化水平,对铝土矿选尾矿的共焙烧体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模拟计算,考察了焙烧温度、预处理和添加剂对氟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废阴极炭/尾矿质量比为1:4、焙烧温度为800℃、停留时间为1h的条件下,氟主要以CaF_... 为提升废阴极炭氟的稳定化水平,对铝土矿选尾矿的共焙烧体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模拟计算,考察了焙烧温度、预处理和添加剂对氟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废阴极炭/尾矿质量比为1:4、焙烧温度为800℃、停留时间为1h的条件下,氟主要以CaF_(2)形式进入底渣,底渣中氟浸出浓度为22.96 mg·L^(-1),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的100 mg·L^(-1).Factsage7.1模拟结果显示,在SiO_(2)和Al2O_(3)存在下,Na_(3)AlF_(6)和NaF与含钙物质(如CaO)的反应优先于与H_(2)O(g)的反应,使氟分别转化为CaF_(2)和气态氟(如HF(g)),并生成了反应副产物NaAlSiO_(4).球磨预处理(时间为4 h)有效降低废阴极炭和尾矿的粒径,使得氟反应充分进行,氟浸出浓度降至19.61 mg·L^(-1).尾矿经700℃预先焙烧(时间为1h),尾矿中水合氧化物有效分解,使得在与废阴极炭共焙烧过程中产生的H_(2)O(g)含量下降,使氟气化率下降了7.30%,更多氟保留在底渣中,氟浸出浓度升至36.97 mg·L^(-1).在CaO和CaSO_(4)按质量分数10%添加的情况下,共焙烧体系的钙氟比提高,有利于CaF_(2)的生成,氟浸出浓度分别降至12.75 mg·L^(-1)和11.52 mg·L^(-1).另外,在Al_(2)(SO_(4))_(3)按质量分数10%添加的情况下,气态氟组分向单一的HF(g)转化,氟浸出浓度降低至22.01 mg·L^(-1).综合来看,选尾矿与废阴极炭的共焙烧有利于氟的稳定化,并同时形成NaAlSiO_(4)和Fe3O_(4),为废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选尾矿 阴极 焙烧 迁移转化 氟稳定化
原文传递
铝电解大修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研究综述
10
作者 吕晓军 吕子星 +1 位作者 韩泽勋 李劼 《轻金属》 2024年第10期11-20,共10页
大修渣是铝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废之一。长期堆放或填埋处置大修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铝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大修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大修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总结了当前无害化处理... 大修渣是铝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废之一。长期堆放或填埋处置大修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铝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大修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大修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总结了当前无害化处理技术,并根据大修渣的成分特点梳理了资源化回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大修渣 阴极 无害化处置 资源化处置
下载PDF
铝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仇振琢 赵恒勤 王立卓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年第5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炼铝废渣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经验 :基于赤泥的化学组成 ,开创了用来生产水泥的先例 ;鉴于电解铝废阴极炭块业已石墨化、氟以NaF存在 ,发明了工业规模回收利用方法 ;依据固渣铝酸钙的热谱线 ,提出用作塑料阻燃剂 ,以及改性用作净... 介绍了炼铝废渣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经验 :基于赤泥的化学组成 ,开创了用来生产水泥的先例 ;鉴于电解铝废阴极炭块业已石墨化、氟以NaF存在 ,发明了工业规模回收利用方法 ;依据固渣铝酸钙的热谱线 ,提出用作塑料阻燃剂 ,以及改性用作净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电解铝废阴极 铝工业 废渣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废阴极炭碳热还原法贫化艾萨铜熔炼渣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国东 李磊 +1 位作者 李孔斋 于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87-1195,共9页
以电解铝工艺所产生废阴极炭块为还原剂,可实现艾萨铜熔炼渣中铜的有效火法贫化回收。结合热力学分析,研究了废阴极炭加入量、还原温度、保温时间和CaO添加量对艾萨铜渣中铜贫化回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阴极炭添加量2.0%、还原温度1... 以电解铝工艺所产生废阴极炭块为还原剂,可实现艾萨铜熔炼渣中铜的有效火法贫化回收。结合热力学分析,研究了废阴极炭加入量、还原温度、保温时间和CaO添加量对艾萨铜渣中铜贫化回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阴极炭添加量2.0%、还原温度1300℃和保温时间60 min条件下,铜贫化回收率可达98.24%。废阴极炭中F可转移并以CaF_(2)形式固定在贫化尾渣中,尾渣中F^(-)和CN^(-)的毒性浸出浓度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实现了艾萨铜熔炼渣铜的高效贫化回收和废阴极炭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萨铜渣 阴极 贫化
原文传递
高炉矿渣对铝电解废旧阴极炭焚烧中氟化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求实 李瑜辉 +3 位作者 谢武明 黄子峻 谢谊鹏 赵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7-237,共11页
废旧阴极炭(Spent potlining)是铝电解行业产生的一种高无机氟含量危险废物.本研究以高炉矿渣(Blast furnace slag)为添加剂与废旧阴极炭混合焚烧,模拟计算有关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研究焚烧过程中氟化物的转化和稳定化行为.结果表明,高... 废旧阴极炭(Spent potlining)是铝电解行业产生的一种高无机氟含量危险废物.本研究以高炉矿渣(Blast furnace slag)为添加剂与废旧阴极炭混合焚烧,模拟计算有关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研究焚烧过程中氟化物的转化和稳定化行为.结果表明,高炉矿渣中的钙基化合物可促进废旧阴极炭中的NaF和Na_(3)AlF_(6)转化为稳定的CaF_(2).在850℃、焚烧1 h的条件下,废旧阴极炭和高炉矿渣混合样(4/6,质量比)水溶性氟浸出率降低42.27%;同时,减少HF释放可使氟化物保留率提高3.85%.高炉矿渣的掺入将其中93.50%的氟化物固定于底渣中,显著降低了废旧阴极炭的浸出毒性.高炉矿渣中的SiO_(2)和Al_(2)O_(3)促进了NaF向CaF_(2)的热转化行为,高炉矿渣参与焚烧使得焚烧底渣颗粒更加疏松、分散,底渣的氟化物主要以Ca_(4)Si_(2)O_(7)F_(2)形态存在,表明高炉矿渣具有协同处置废旧阴极炭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矿渣 废旧阴极 焚烧 氟化物 浸出 无害化 矿物转化
原文传递
Microporous bamboo biochar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3
14
作者 Xingxing Gu Yazhou Wang +6 位作者 Chao Lai Jingxia Qiu Sheng Li Yanglong Hou Wayde Martens Nasir Mahmood Shanqi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Being simple, inexpensive, scal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icroporous biomass biochars have been attracting enthusiastic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Herein, porous bamboo bi... Being simple, inexpensive, scal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icroporous biomass biochars have been attracting enthusiastic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Herein, porous bamboo biochar is activated via a KOH/annealing process that creates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boosts surface area and enhances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The treated sample is used to encapsulate sulfur to prepare a microporous bamboo carbon-sulfur (BC-S) nanocomposite for use as the cathode for Li-S batteri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C-S nanocomposite with 50 wt.% sulfur content delivers a high initial capacity of 1,295 mA-h/g at a low discharge rate of 160 mA/g and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550 mA-h/g after 150 cycles at a high discharge rate of 800 mA/g with excellent coulombic efficiency (995%). This suggests that the BC-S nanocomposite could be a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microporous structure bamboo carbon-sulfur composi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