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坦克行进间炮耳轴倾斜角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泉良 卢志刚 +2 位作者 王维 王虎跃 胡冠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0,95,共5页
针对坦克行进间具有振荡性的火炮耳轴倾斜角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数据变换方法,能够将原始序列处理为正数单调序列,使其符合灰色模型对建模数据的需求;利用小区间的矩形面积和重构模型背景值,并在基于无偏性... 针对坦克行进间具有振荡性的火炮耳轴倾斜角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数据变换方法,能够将原始序列处理为正数单调序列,使其符合灰色模型对建模数据的需求;利用小区间的矩形面积和重构模型背景值,并在基于无偏性的准则下研究了重构背景值中的参数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背景值中参数的直接表达式;利用两种参数的关系,构建了改进的灰色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得到了优化的预测公式。经过实例分析,改进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3%,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炮耳轴倾斜角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耳轴倾斜角 改进灰色模型 数据变换 参数表达式
下载PDF
地面直瞄武器的炮耳倾斜
2
作者 郭英智 李大庆 《合肥炮兵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1-38,48,共9页
关键词 直瞄武器 炮耳 倾斜
全文增补中
炮身俯仰过程中的类摇摆现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霍李 王媛 +1 位作者 刘景江 江明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0,165,共4页
在火炮俯仰过程中发现了炮身的类摇摆现象,通过对炮身轴线-炮耳轴系统耦合建模,揭示了炮耳轴倾斜度、炮耳轴与炮身轴线不垂直度共同作用对方向偏差的影响规律,并推导出了类摇摆现象发生的条件。指出了单独考虑炮耳轴的倾斜或炮身轴线与... 在火炮俯仰过程中发现了炮身的类摇摆现象,通过对炮身轴线-炮耳轴系统耦合建模,揭示了炮耳轴倾斜度、炮耳轴与炮身轴线不垂直度共同作用对方向偏差的影响规律,并推导出了类摇摆现象发生的条件。指出了单独考虑炮耳轴的倾斜或炮身轴线与炮耳轴的不垂直度都是耦合模型的特例。类摇摆现象的发现有助于合理解释火炮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耦合模型可为进一步提高身管指向精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仰 类摇摆现象 耦合模型 炮耳
下载PDF
火炮测量中使用经纬仪与炮口瞄准仪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树青 张惠民 包俊彦 《测试技术学报》 2002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和方法 本文根据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了 3种测量炮膛轴线偏离射面的偏离角及瞄准线偏移的方法 .结果 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准确的 .另一目的是希望有关单位在完成火炮技术文件和检测火炮时 ,应依照现行国军标进行 ,而... 目的和方法 本文根据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了 3种测量炮膛轴线偏离射面的偏离角及瞄准线偏移的方法 .结果 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准确的 .另一目的是希望有关单位在完成火炮技术文件和检测火炮时 ,应依照现行国军标进行 ,而不应按以往用炮口瞄准仪那种测量误差大的方法进行 .结论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用炮口瞄准仪测量这两个项目是不准确的 .并对现行国军标 (GJB)中用“经纬仪对瞄观测法”测量炮膛轴线偏离射面的偏离角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分析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经纬仪 口瞄准仪 炮耳轴倾斜
下载PDF
上海发现太平天国铜铁炮考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维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近年来,上海地区先后发现太平天国革命历史文物——丁巳柒年铸造铜炮和辛酉十一年,谒天义陈铸造铁炮各一尊,这是太平军东征上海时间的遗留,是重要的实物例证。太平天国丁巳柒年(公元1857年)铸铜炮一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军 上海地区 炮耳 铸造 松江县 历史文物 文物保管委员会 考略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摇摆式炮塔
6
作者 锐锋 《兵器知识》 2004年第10期36-38,共3页
二战刚结束后,法国军方的头面人物便认为"在原子战争条件下,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比装甲防护更重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法国军方决定研制三种装甲战斗车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AMX-13轻型坦克。如何保证AMX-13坦克既要重量轻,又... 二战刚结束后,法国军方的头面人物便认为"在原子战争条件下,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比装甲防护更重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法国军方决定研制三种装甲战斗车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AMX-13轻型坦克。如何保证AMX-13坦克既要重量轻,又要火力猛?法国的坦克设计师们想出了一个高招儿,这就是摇摆式炮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式 轻型坦克 塔座 塔体 法国 装甲防护 原子战争 炮耳 车辆
原文传递
论明代火器研制者探讨弹道学理论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新照 《明史研究》 2003年第1期72-89,共18页
中国发明的火药与火器,在14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经过火器研制者们近两个世纪 (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的仿制和改进,制成了在构造和性能上都比明代前期火铳优越的新型枪炮。这些枪炮在构造上的根本性改变的重要方面,就是都安有照门,... 中国发明的火药与火器,在14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经过火器研制者们近两个世纪 (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的仿制和改进,制成了在构造和性能上都比明代前期火铳优越的新型枪炮。这些枪炮在构造上的根本性改变的重要方面,就是都安有照门,准星瞄准装置, 火炮两侧安有炮耳,可以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自由转动炮耳,调整俯仰射角,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命中率。它具有的优点,恰恰是中国传统火炮当时存在着的缺点。随着佛郎机、鸟枪等这些西方火器实物东传到中国。火器研制者获得了新的科学技术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 炮耳 研制者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