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艺术风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晓燕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期23-25,共3页
炳灵寺169窟是炳灵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对炳灵寺169窟塑像、壁画的总体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炳灵寺169窟 壁画 塑像艺术
下载PDF
甘肃炳灵寺169窟第6龛造像背光图像与禅观
2
作者 金建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2,202,共7页
炳灵寺169窟第6龛塑一佛二菩萨,龛侧有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石窟纪年题记。第6龛造像主尊为无量寿佛,其背光内容为化佛、莲花化生、莲花、伎乐天等图像。本文主要考察该龛佛像背光形制和内容所表现的图像意义。通... 炳灵寺169窟第6龛塑一佛二菩萨,龛侧有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石窟纪年题记。第6龛造像主尊为无量寿佛,其背光内容为化佛、莲花化生、莲花、伎乐天等图像。本文主要考察该龛佛像背光形制和内容所表现的图像意义。通过考察佛经与背光图像的对应关系,发现该龛造像背光内容与禅观经典有紧密联系。但背光中莲花化生、伎乐天等又与净土经典有关联。为此本文进一步比较该窟背光图像与禅观图像、净土图像的异同点。同时借助该窟第7、3龛造像背光图像予以佐证。经过分析、比较,本文认为第6龛造像背光是禅观图像,塑绘目的是便于禅僧修禅观像。背光中的莲花化生等图像是为了僧人修禅观想,以达到往生净土的愿望。同时,莲花化生图像,突出了该组塑像的目的与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169窟第6龛 造像 背光 禅观
下载PDF
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艺术风格探析
3
作者 顾晓燕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0期22-23,共2页
炳灵寺169窟壁画、塑像艺术是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集中表现。本文重点分析了169窟壁画、塑像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创作理念的承袭,并进一步探析了该窟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炳灵寺169窟 犍陀罗 马图拉 佛教艺术
下载PDF
炳灵寺第169窟西秦图像反映的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情况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3,共18页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和西域文化渊源,以及在汉文化地区的后续影响情况;继而分析了本窟西秦壁画鲜花、花鬘供养图像及花树庄严图像与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的关联。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具体、真实地反映了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和新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169 西秦佛教图像 犍陀罗文化 梵天 执金刚力士
下载PDF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学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是炳灵寺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北朝时期的题记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丙申”的具体时间。针对丙申题记中的“灵岩”二字进行分析,厘清“炳灵寺”名称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揭示炳灵寺石窟文化内... 炳灵寺第169窟丙申题记是炳灵寺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北朝时期的题记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丙申”的具体时间。针对丙申题记中的“灵岩”二字进行分析,厘清“炳灵寺”名称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揭示炳灵寺石窟文化内涵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169 丙申题记 灵岩
下载PDF
炳灵寺第169窟维摩诘变相与关中义学之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建军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炳灵寺第169窟造像题记下方供养人题记中"比丘道融之像"的题记值得关注。道融乃鸠摩罗什门下四圣之一,义理精深,以注罗什所译《维摩诘经》知名,他的名字出现在这里,透露出该窟造像尤其是维摩诘变相与关中义学的关系。
关键词 炳灵169 维摩诘变相 关中义学 比丘道融
原文传递
炳灵寺第169窟西秦塑像与壁画风格渊源 被引量:5
7
作者 常青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1,共9页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第169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纪年的中国石窟,制作于西秦建弘元年前后的塑像有来自印度笈多和西域的传统因素,壁画方面则兼有西域凹凸画法与东方汉族线描风格后秦长安是十六国晚期的佛教中心,西域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包...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第169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纪年的中国石窟,制作于西秦建弘元年前后的塑像有来自印度笈多和西域的传统因素,壁画方面则兼有西域凹凸画法与东方汉族线描风格后秦长安是十六国晚期的佛教中心,西域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凹凸画法)东来长安后,与新译大乘佛教思想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晋等地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造就了新的后秦佛教艺术样式由于后秦和西秦的密切关系,在第169窟发现的大乘佛教题材可看作后秦长安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169 西秦 后秦 长安 笈多 犍陀罗
原文传递
炳灵寺石窟壁画中的乐伎形象初探——以第169窟为例
8
作者 宗学良 李琦 《艺术教育》 2022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社会丝绸之路文化桥梁的关键一环。其中的第169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品之一,凭借着美妙的乐伎形象造型及由此所传达出的永恒艺术生命力而广受人们关注。... 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社会丝绸之路文化桥梁的关键一环。其中的第169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品之一,凭借着美妙的乐伎形象造型及由此所传达出的永恒艺术生命力而广受人们关注。文章以炳灵寺石窟壁画中第169窟的乐伎形象为重点探讨对象,揭开其经久不衰的神秘,为发掘石窟乐伎形象的内涵与意义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炳灵169 飞天乐伎 文化
原文传递
西秦《佛说未曾有经》录经校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0,共2页
本文根据《大正藏》,对炳灵寺石窟第169窟内北壁西秦墨书《佛说末曾有经》作了校录。
关键词 炳灵169 西秦 佛说末曾有经 发愿文
下载PDF
南方汉晋禅定佛像的传播
10
作者 马兰 《美术大观》 2016年第5期86-87,共2页
南方早期佛像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先驱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晋时期长江下游已出现独立供奉禅定印坐佛像,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早期南方佛像自两晋之后的发展及传播脉络。本文将以南方早期的禅定坐佛为主要讨论对象,探究该... 南方早期佛像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先驱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晋时期长江下游已出现独立供奉禅定印坐佛像,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早期南方佛像自两晋之后的发展及传播脉络。本文将以南方早期的禅定坐佛为主要讨论对象,探究该特殊禅定坐佛样式的起源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定坐佛金铜佛 炳灵寺169窟 北凉石塔 样式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述评(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青 《石窟寺研究》 2011年第1期53-64,共12页
本文对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重点评论了对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的考古学观察,对汉晋时期的孔望山、佛兽镜、谷仓罐上的佛像的研究,对西秦时期炳灵寺169窟的研究,对早期龟兹石窟的分期研究与报告的编写等考古工作。... 本文对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重点评论了对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的考古学观察,对汉晋时期的孔望山、佛兽镜、谷仓罐上的佛像的研究,对西秦时期炳灵寺169窟的研究,对早期龟兹石窟的分期研究与报告的编写等考古工作。这些研究充分论述了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发展与中亚、印度的密切关系。同时,学者们也探讨了中国佛教信徒与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品时的态度——由模仿到加工、再创作。20世纪研究的另一项成果就是资料的发表。一大批由实地考察得出的新资料的涌现,为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客观资料。但与后期佛教艺术相比,早期佛教考古研究的最大障碍仍是资料的不全面。因此对一些早期佛教艺术史问题仍不能得以充分了解。所以,今后对早期佛教考古的研究突破,将会以新资料的发现来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佛教传播 孔望山 佛兽镜 谷仓罐 炳灵寺169窟 龟兹石 克孜尔石 库木吐喇石
原文传递
北魏平城佛教艺术与后秦长安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24,108,共22页
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昙曜五窟,属北魏前五位帝王的功德窟。北魏统治者能聚集如此财力与智慧来营造这项巨制,是与其在北方兼并战争中所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分不开的,其中来自原后秦首都长安地区的工匠与佛教神祇人员应当引起我们的... 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昙曜五窟,属北魏前五位帝王的功德窟。北魏统治者能聚集如此财力与智慧来营造这项巨制,是与其在北方兼并战争中所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分不开的,其中来自原后秦首都长安地区的工匠与佛教神祇人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十六国后期的后秦长安是北方的政治与佛教中心,其佛教来自西域,主要继承发展着西域大乘佛教因素。在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发现的大乘佛教题材的西秦国塑像与壁画,可看作是后秦长安影响的结果。昙曜五窟的开凿,主要继承着太武帝毁佛前的北魏佛教传统,包括来自后秦长安的佛教传统,可从昙曜五窟造像和大同新发现的北魏石椁板上的佛画与炳灵寺169窟西秦塑像、壁画的相似性了解到。这种相似性体现了北魏对后秦长安佛教的继承,从而影响到了昙曜五窟的造像内容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云冈石 西秦 炳灵寺169窟 后秦长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