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点带石斑鱼生长、肌肉成分和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建斌 李金秋 +3 位作者 朱庆国 陈启春 梁萍 姜琳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设计盐度为5,10,15,20,25的5个水平,饲养平均体质量为21.91g±0.23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56d,研究盐度对点带石斑鱼生长、肌肉成分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时点带石宽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 设计盐度为5,10,15,20,25的5个水平,饲养平均体质量为21.91g±0.23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56d,研究盐度对点带石斑鱼生长、肌肉成分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时点带石宽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为15~20时,点带石斑鱼增质量率、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盐度为5时点带石斑鱼增质量率、蛋白质效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不同盐度的各组之间点带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盐度对点带石斑鱼内脏比、丰满度有显著影响,盐度为15,20时,点带石斑鱼内脏比值较小、丰满度值较大,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增加(5~20),点带石斑鱼干物质消化率与蛋白质消化率有上升趋势,但是盐度增加到25时,消化率下降。实验证明,点带石斑鱼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epinephlus coioides) 盐度 生长 肌肉成分 消化率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被引量:42
2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2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4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8d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2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4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6 位作者 陈超 孔祥迪 张廷廷 刘莉 徐万土 庞尊方 李文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 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 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石斑鱼 杂交F1 幼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59
4
作者 邹记兴 常林 +2 位作者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 :(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 ,自然产卵受精 ,受精率平均 81% ,最高 97% ;(2 )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 ,精子头径约 3 7— 6 1μm ,尾长 12 4— 4 4 5 μm ;在水温 2 6℃、盐度 3%、pH7 9条件下 ,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 5 8min ,精液中 90 %精子在 31min停止游动 ,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 ,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 ;(3)在东山岛 ,产卵期由 4月初持续到 11月中旬 ,产卵高潮集中在 4月底至 5月底、9月底至 10月初。在 2 4h内 ,自然产卵通常从 16 :30持续到次日 1:30 ;(4 )产卵适宜水温为 2 3 5— 2 8 6℃ ,最适产卵水温为 2 5 5—2 6 5℃ ;(5 )水温 2 6℃时 ,受精卵在盐度 2 82 %— 2 96 %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 ,盐度 2 82 %以下时下沉 ,盐度 2 96 %以上时上浮 ;(6 )在水温 2 4 9— 2 7 6℃、盐度 3%— 3 3%、pH7 6— 8 2的情况下 ,胚胎发育时间为 2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产卵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晓燕 胡超群 +2 位作者 陈偿 张吕平 任春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2,共5页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病灶上分离到 2株致病性细菌 VAL02和 VAL00,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这 2株菌引起点带石斑鱼弧菌病, VAL0...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病灶上分离到 2株致病性细菌 VAL02和 VAL00,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这 2株菌引起点带石斑鱼弧菌病, VAL02对点带石斑鱼苗的半致死量是 2.25× 10 5 cfu/g.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出 VAL02及 VAL00均为溶藻弧菌.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 22种化学疗剂对 VAL02及溶藻弧菌标准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发现 VAL02对氯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产生耐药性 ,对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等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石斑鱼 弧菌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逯尚尉 刘兆普 余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2-328,共7页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体质量(15±0.5)g,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缸(直径60cm×水深50cm)分别放养10尾、20尾、30尾、40尾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1kg/m3、2.1kg/m3、3.2kg/m3、4.2kg/m3,并分别标记记为G10、G20、...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体质量(15±0.5)g,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缸(直径60cm×水深50cm)分别放养10尾、20尾、30尾、40尾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1kg/m3、2.1kg/m3、3.2kg/m3、4.2kg/m3,并分别标记记为G10、G20、G30、G40,每组3个重复,养殖6周后对幼鱼进行生长性能、饲料系数、血液指标及肝脏中相关酶活性进行分析以研究密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G10组幼鱼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G20组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增重率的变化趋势类似。G10和G2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30组(P<0.05),G40组饲料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G30和G40组间血浆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G10和G20组(P<0.05),G10组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G20组(P<0.05)。血糖含量呈现与皮质醇含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G30和G40组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G10和G20组(P<0.05),各组谷草转氨酶活性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G40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与G30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G40与2个低密度组(G10和G20)差异显著(P<0.05);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结果表明,养殖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与代谢造成负面影响,20尾/缸(2.1kg/m3)是较为适宜的养殖密度。本研究旨在为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密度胁迫 生长 代谢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施兆鸿 陈波 +4 位作者 彭士明 陈超 王建钢 傅荣兵 柳敏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在盐度35(含35)以上的海水中全部漂浮于水表层,在盐度30和对照组31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受精卵卵径随孵化盐度降低而减小。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点带石斑鱼受精卵经21—26h可孵化成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在15—50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6.7—41.1。最适孵化盐度范围在30.5—32.5之间。盐度对卵黄囊仔鱼可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容积和全长的变化,高盐度(≥45)下胚后仔鱼卵黄囊容积、全长和体高显著减小(P<0.05),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盐度胁迫 胚胎 卵黄囊仔鱼 形态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超 孔祥迪 +7 位作者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鞍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核型、C带、Ag-NORs 被引量:21
9
作者 邹记兴 余其兴 周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 NORs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2n=48,核型组成为48t,NF=48,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在最小一...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 NORs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2n=48,核型组成为48t,NF=48,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在最小一对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其染色体臂之间,靠近着丝粒部位有明显的次缢痕;(3)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核仁的数目为1~4个,1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最高,多达55%,4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占2%;(4)50%有丝分裂中期相能观察到Ag NORs,Ag NORs主要出现在第24对同源染色体上,第5对同源染色体也可观察到,但其它染色体上则没有;(5)Ag NORs的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4个,出现4个Ag NORs的频率最低(6.8%),出现2个Ag NORs的频率最高(58.1%);(6)第24对同源染色体近着丝粒的臂内具次缢痕,是Ag NORs所在的区域,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结构异染色质,即Ag NORs与C带强阳性呈现严格的同步对应;(7)点带石斑鱼所有染色体着丝粒为阳性C带,而且第24对染色体几乎整个染色体臂都呈C带阳性,着色强度与该对染色体上的着丝粒C带相同。最后讨论了核型演化规律和Ag NORs、C带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核型 C AG-NORS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艳青 高露姣 +2 位作者 陆建学 黄洪亮 陈雪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0-446,共7页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的南极大磷虾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4.0%南极大磷虾粉试验组的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WGR)、特定生...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的南极大磷虾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4.0%南极大磷虾粉试验组的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转化效率(PER)最大(P<0.05),饲料系数(FCR)最低;(2)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6.0%组,2.0%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脂肪含量也是4组中最高的,但6.0%添加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添加南极大磷虾粉组肌肉中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高于对照组。综合表明,添加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能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提高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南极大磷虾粉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4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绍武 黄海 +3 位作者 廖经球 雷从改 陈国华 张本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00-503,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种石斑鱼同一组织间MDH酶谱没有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种石斑鱼同一组织间MDH酶谱没有差别;LDH酶谱相似,只在迁移率上略有差异;EST、SOD酶谱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鉴定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石斑鱼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维生素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及其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邢克智 郭永军 +4 位作者 陈成勋 白东清 徐大为 张树森 杨永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35-639,共5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设计Vc含量为5个不同梯度(0、70、210、630、2000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箱40尾。试验结果表...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设计Vc含量为5个不同梯度(0、70、210、630、2000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箱40尾。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均低于各添加组,Vc的添加量为210mg/kg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Vc并不影响鱼体的内脏体比指数和肥满度,却显著影响肝体比指数。以质量增加率为指标,点带石斑鱼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为210mg/kg。添加Vc可显著提高肝脏、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P<0.05),而头肾、中肾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不大(P>0.05)。Vc添加量为630mg/kg组中,肝脏、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据此可知,Vc对点带石斑鱼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维生素C 生长 抗氧化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消化酶、抗应激酶和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余燕 徐维娜 +1 位作者 刘兆普 刘文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6,共6页
探讨了低盐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消化酶、抗应激酶及幼鱼存活率影响。实验设计了28.23、22.56、17.57、12.67和7.71等5个盐度梯度,实验鱼共40尾(体重20±2.32g),先放入盐度为28.23的水体中驯化10d,然后按以上梯度逐级淡化,在每个... 探讨了低盐度胁迫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消化酶、抗应激酶及幼鱼存活率影响。实验设计了28.23、22.56、17.57、12.67和7.71等5个盐度梯度,实验鱼共40尾(体重20±2.32g),先放入盐度为28.23的水体中驯化10d,然后按以上梯度逐级淡化,在每个盐度梯度维持3d后取样,测定消化酶和抗应激酶等指标,并观察其活动和存活状况。结果表明,胃和肠的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盐度梯度的下降显著降低(P<0.05);肝脏、肌肉和肾脏的SOD活力随盐度梯度下降呈上升趋势,肝脏、肌肉和肾脏的CAT和GSH-Px活力随盐度梯度下降呈降低趋势;鱼的活动能力从盐度梯度为17.57时开始下降,12.67时即出现幼鱼死亡现象,盐度梯度下降到7.71时,幼鱼在12h内全部死亡。说明低盐度胁迫将会严重影响点带石斑鱼幼鱼消化能力并导致鱼体自由基代谢紊乱,应激增强,最终将影响幼鱼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幼鱼 盐度 消化酶 抗应激酶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_1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莉 张岩 +5 位作者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于欢欢 陈建国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鞍石斑鱼(♂) 染色体制备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鱼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1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7-91,86,共6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黄囊消失时,能水面平游、集群、趋弱光、避强光。仔鱼这种运动生活习性的转变是卵黄囊和油球营养向混合型营养和外源性型营养过渡的生理变化相适应的。(2)仔鱼孵出后第1d,卵黄囊容积由0.0339mm3缩小到0.0054mm3,消耗量达84.07%。油球直径也由0.21mm减缩到0.11mm,缩小程度为47.6%。这与第1d器官发育旺盛有关。(3)卵黄囊和油球营养持续72h,混合营养期仅24h。仔鱼转入外源性营养后,随着口径的增大,饵料由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超微轮虫,逐渐向褶皱臂尾轮虫过渡,而且可摄食微囊饲料,摄食比率和摄食强度逐渐增加。充分摄取富含DHA、EPA的适口饵料是后期仔鱼生存的物质基础。(4)饥饿仔鱼初次摄食发生在孵出后72h,摄食率仅为18.1%,而且是“滤食”,96h后逐渐转为主动摄食,120h记录到最高的初次摄食率为70%,此后逐步下降。仔鱼如果在孵出后第8d仍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关系,即进入PNR期,第10~11d初次摄食率下降为0,第13天全部死亡。(5)仔鱼在初孵时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25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仔鱼 营养转换期 摄食 生长 人工繁殖 受精卵 孵化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血液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毛海涛 孙敬锋 +2 位作者 王庆奎 孙学亮 陈成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4-219,共6页
对20尾点带石斑鱼进行了血液指标、血细胞分类和发生的研究。血液指标经测定:红细胞密度为(1.89±0.48)×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65±0.34)×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7.11±0.67)g/L;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为(0.54&... 对20尾点带石斑鱼进行了血液指标、血细胞分类和发生的研究。血液指标经测定:红细胞密度为(1.89±0.48)×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65±0.34)×104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7.11±0.67)g/L;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为(0.54±0.02)%,红细胞比容为(36.7±0.67)%,红细胞沉降率为(2.50±0.25)mm/h。利用Wright’s-Giemsa混染法对点带石斑鱼外周血液以及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四种造血组织染色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包括未成熟的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13±6.99)%、(48.97±7.42)%、(21.03±4.42)%和(6.87±2.27)%。点带石斑鱼的头肾、体肾和脾脏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肝脏未观察到原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血液指标 血细胞
下载PDF
4种常用消毒药物对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孔祥迪 陈超 +7 位作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欢欢 胡鹏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人工育苗中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病原对受精卵的危害,防止病原体的垂直传播。但是,用化学药物消毒,总会对鱼的受精卵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人工育苗中进行受精卵消毒处理时必须控制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及消... 人工育苗中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病原对受精卵的危害,防止病原体的垂直传播。但是,用化学药物消毒,总会对鱼的受精卵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人工育苗中进行受精卵消毒处理时必须控制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及消毒时间。本研究在(27.0±0.5)℃条件下,使用药物浸泡的方法,研究了4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受精卵[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孵化效果的影响。聚维酮碘、甲醛和二氧化氯的处理时间均为10 min,臭氧处理分1 min、2 min和3 min共3个梯度。使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药物的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甲醛和二氧化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孵化率、畸形率差异显著;聚维酮碘处理组中25 mg/L、50 mg/L与75 mg/L各处理与对照组无差异,100 mg/L处理出现显著差异;臭氧处理组,0.3 mg/L处理中的各时间梯度间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0.5 mg/L、0.7 mg/L及1.0 mg/L处理中各时间梯度间差异极显著,0.5 mg/L处理2 min时,孵化率已极低,仅为4.14%,畸形率为50.00%。试验结果证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生产中,其受精卵的适宜消毒药物、浓度范围及处理时间分别为:聚维酮碘20–70 mg/L处理10 min,臭氧0.3–0.5 mg/L处理1 min;二氧化氯、甲醛对受精卵刺激显著,而且对环境及人体有毒副作用,建议在生产中尽量不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鞍石斑鱼(♂) 受精卵 消毒剂 孵化率 畸形率
下载PDF
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庆奎 赵海运 +2 位作者 吕志敏 陈成勋 邢克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857-13860,共4页
[目的]研究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05、02、00、350和500 mg/kg当归多糖添加到基础饵料中饲喂点带石斑鱼28 d,研究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补体C3和C4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血... [目的]研究口服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05、02、00、350和500 mg/kg当归多糖添加到基础饵料中饲喂点带石斑鱼28 d,研究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补体C3和C4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能力。[结果]喂食当归多糖能提高血浆ACP、LZM活力、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血浆A/G值。另外,喂食当归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率。[结论]当归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饵料中当归多糖的建议添加量为50 mg/kg,连续喂食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当归多糖 非特异性免疫力
下载PDF
喂食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庆奎 邢克智 +3 位作者 赵海运 陈成勋 毋占勇 马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1,共7页
在饵料中添加0、500、3 000mg/kg的当归多糖(ASP)喂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初始体重(158.64±2.14)g),分别在喂食4和8周后取样,研究ASP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P能显著提高血液白细... 在饵料中添加0、500、3 000mg/kg的当归多糖(ASP)喂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初始体重(158.64±2.14)g),分别在喂食4和8周后取样,研究ASP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P能显著提高血液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LZM活力(P<0.05),对血清一氧化氮(NO)、体表黏液溶菌酶(LZM)活力和抗菌活力无显著影响。ASP能促进头肾白细胞增殖、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降低用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攻毒后试验鱼的累积死亡率,3 000mg/kg组累积死亡率低于500mg/kg组,连续喂食ASP 8周的保护效果优于4周。研究表明,用含ASP 3 000mg/kg的饵料连续喂食点带石斑鱼8周能有效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石斑鱼 非特异性免疫力 抗病力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精子活力及超低温冷冻前后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小刚 骆剑 +2 位作者 尹绍武 朱晓平 胡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5,共6页
研究了盐度、pH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活力的影响;同时对超低温冷冻前后点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该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为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6 min;最适pH值... 研究了盐度、pH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活力的影响;同时对超低温冷冻前后点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该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为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6 min;最适pH值范围为6.5-8.0,当pH值为7.5时,精子的寿命最长为4 min;(2)超低温冷冻保存前,正常的点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球圆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8 m;中段不明显,可见线粒体;鞭毛细长,约15 m,尾部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9+2"微管结构;(3)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点带石斑鱼精子的形态结构损伤明显,主要表现为质膜褶皱、破裂,细胞质外漏,线粒体膨胀破损,脱落和鞭毛断裂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精子 精子活力 盐度 pH 超低温保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