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讲 点颏鸟
1
作者 魏玉升 《老年世界》 2014年第4期41-41,共1页
点颏是红点颏和蓝点颏的统称。作为典型的野外食虫乌,能够跻身四大鸣乌之列,可见点颏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点颏深得人们的喜爱,与其极富特点的鸣唱是分不开的。其叫口委婉柔和,颇似山涧流水,红点颏善学天上的各种乌鸣,而蓝... 点颏是红点颏和蓝点颏的统称。作为典型的野外食虫乌,能够跻身四大鸣乌之列,可见点颏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点颏深得人们的喜爱,与其极富特点的鸣唱是分不开的。其叫口委婉柔和,颇似山涧流水,红点颏善学天上的各种乌鸣,而蓝点颏叫口中则伴有地面的蟋蟀等多种虫鸣,因此有“红叫天,蓝叫地”的说法。不仅如此,点颏还喜欢在夜间灯下小唱,有“夜莺”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颏 点颏 点颏 点颏 野外食虫鸟 动物学Q
原文传递
颏部形态与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非拔牙矫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时一兵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研究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方法选取15~18岁之间的边缘型牙列拥挤患者50名,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与不拔牙... 目的研究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方法选取15~18岁之间的边缘型牙列拥挤患者50名,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与不拔牙组。选取反映硬组织面型特征的指标21项,对2组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拔牙组与不拔牙组间测量项目有无差异,及颏部形态与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代表颏部形态的指标Pog-NB是否可以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敏感指标。结果代表颏部形态的指标Pog-NB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因素对决定拔牙与否的影响最大。Pog-NB与L1-NB、L1-NP、U1-NP、L1-AP、A-NFL、UL-E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证明了颏部形态对正畸矫治拔牙设计有影响。结论当上颌倾斜度、突度相对于前颅底平面一致时,颏部突度的大小对预测矫治后下切牙应处的位置有重要意义,可通过Pog-NB值来判断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或非拔牙矫治。颏部形态对决定边缘型牙列拥挤拔牙与否有重要的影响。当颏凸较小、拔牙的概率大。反之当颏凸较大、颏点位置靠前时,拔牙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拔牙 相关性
下载PDF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爽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董仁萍 韩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分析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颌面部硬组织的对称性,研究造成颏部偏斜的主要骨性因素。方法:选择女性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41例,根据颏点偏斜程度,将其分为实验组(偏斜超过4mm)和对照组(偏斜不足4mm)。三维CT成像后,测...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分析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颌面部硬组织的对称性,研究造成颏部偏斜的主要骨性因素。方法:选择女性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41例,根据颏点偏斜程度,将其分为实验组(偏斜超过4mm)和对照组(偏斜不足4mm)。三维CT成像后,测量并分析2组间及组内两侧的中面部、下颌骨结构的对称性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⑴实验组偏斜侧U3及U6的垂直向位置显著高于对侧(P<0.01);2组间比较,上颌两侧牙槽高度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实验组偏斜侧长度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偏斜侧(P<0.01),下颌角向上旋转(P<0.01);对侧明显向前、内侧倾斜(P<0.01),下颌角位置偏前、内侧(P<0.05)。⑶颏点偏斜与偏斜侧高度、两侧升支高度差异等骨性因素明显相关。结论:与偏斜侧相比,对侧升支生长过多,向前、内侧倾斜是导致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颏部偏斜的主要骨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偏颌 偏斜 三维CT重建技术
下载PDF
体位和操作方法对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康宏 易新竹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记录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的正中关系,评价体位和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的影响。方法: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 D5A型全调节式咬... 目的:记录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的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的正中关系,评价体位和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的影响。方法: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 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对6例需要建的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在不同体位下髁位的可重复性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在前后方向,用双手扶持法BMP所获得的正中关系改变很小,且以仰卧位的变化最小;而颏点诱导法LCPG在2种体位下的位移量大,接近0.8mm。在上下方向,LCPG的位移量稍大于BMP,接近0.3mm。比较LCPG和BMP,在仰卧位,在前后方向上,LCPG和BMP之间存在0.65mm的均差,在上下方向存在0.17mm的均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立位,在前后方向,LCPG和BMP之间存在0.41mm的均差,但在上下方向的均差非常小(p>0.05)。结论:操作方法及体位对正中关系的记录有一定影响,临床若考虑采用BMP记录颌位,最好选用仰卧位进行记录,若考虑采用LCPG记录颌位,建议选用直立位进行记录,以提高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操作方法 重度磨耗 正中关系 记录 中老年 颌位 双手扶持法 诱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