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道教炼养方式看苏轼的道教信仰——兼及在道教传播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喜鹏 王建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5-10,共6页
苏轼的道教炼养方式众多庞杂,但是是有目的的拣择,这说明苏轼不具有坚定的而且鲜明的派别意识与信仰,不是一个真正的、地道的道教徒。苏轼的选择,体现了一位有思想的、渊博的学者的睿智和对于生活、生命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于他人和社会... 苏轼的道教炼养方式众多庞杂,但是是有目的的拣择,这说明苏轼不具有坚定的而且鲜明的派别意识与信仰,不是一个真正的、地道的道教徒。苏轼的选择,体现了一位有思想的、渊博的学者的睿智和对于生活、生命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于他人和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从道教发展传播角度来看,道教史理应为苏轼写上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道教 炼养 方式 道教史
下载PDF
上清派炼养术的藏象学说内涵探讨
2
作者 汪剑 张晓琳 和中浚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容。结论:上清派养生术对道教的发展、养生学和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五脏炼养术、命门学说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派 炼养 藏象学说 五脏 命门
下载PDF
从《补泻图》看脏腑炼养与郁证防治
3
作者 林泽斯 王洪琦 《四川中医》 2014年第7期24-25,共2页
道家文化向来被认为与中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王洪图认为中医理论奠基著作《内经》吸收了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治法和养生二方面。[1]脏腑炼养是以《内经》藏象学说为基础,秉承医道共同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qu... 道家文化向来被认为与中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王洪图认为中医理论奠基著作《内经》吸收了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治法和养生二方面。[1]脏腑炼养是以《内经》藏象学说为基础,秉承医道共同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内涵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道藏中收藏《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有集中体现,其综合炼养体系思想对郁证防治实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医学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脏腑炼养 郁证
下载PDF
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中的道教炼养思想与方法
4
作者 熊甜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77-80,共4页
《服气精义论》以元炁思想、阴阳五行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医家生理知识和道教服气炼养众术,结合导引、存思外景、内视等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气炼养方法。其价值在于深化了隋唐以来道教服气术的炼养理论,是隋唐以来道教服气术的重... 《服气精义论》以元炁思想、阴阳五行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医家生理知识和道教服气炼养众术,结合导引、存思外景、内视等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气炼养方法。其价值在于深化了隋唐以来道教服气术的炼养理论,是隋唐以来道教服气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承祯 元气 五牙 服气 炼养
下载PDF
形全精复,与天为一:道教炼养实践的当代启示——从葛洪“避地南土”说起
5
作者 刘雄峰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8,共4页
作为最具有生命现实意义之宗教,土生土长于中国的道教,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以"长生久视"进而成仙为最终目的的生命世界观,而且,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建立起了一整套以"炼养修... 作为最具有生命现实意义之宗教,土生土长于中国的道教,不但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以"长生久视"进而成仙为最终目的的生命世界观,而且,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建立起了一整套以"炼养修身"为主的生命实践观。因而,道教的环境生态思想和道门中人之炼养实践,为解决和应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安全和老年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指导。而作为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养实践家的葛洪,以四十八岁之年"避地南土"的炼丹修养的践行,为老年人群的延年益寿、安度晚年以深刻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天为一 道教炼养 葛洪 当代启
原文传递
道教的炼养原则
6
作者 许抗生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29,共1页
道教养生方术极其丰富,种类繁多,但多而不乱,多中有一,它们又有一些共同遵循的炼养原则:一是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以达至形神俱济、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中和"的养生原则,先秦儒道两家都讲"中和"思想,并把"中和"原则当作宇宙万物的... 道教养生方术极其丰富,种类繁多,但多而不乱,多中有一,它们又有一些共同遵循的炼养原则:一是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以达至形神俱济、延年益寿的目的;二是"中和"的养生原则,先秦儒道两家都讲"中和"思想,并把"中和"原则当作宇宙万物的法则;三是养生与修德相结合的思想,即要把炼养生命与修养品德结合起来;四是养生思想与治国思想相统一的原则,道教认为养生之术与治国之方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养 儒道两家 宇宙万物 修德
原文传递
龙虎山与炼养术
7
作者 熊少达 《中国道教》 CSSCI 1989年第4期38-40,共3页
“龙虎山”的龙虎二字含意张天师命名宫址为“龙虎山”,是有他的一定的用意。就其山形构造,确有它独特之处。远眺群山重叠峰连峰,近观绝壁破云山离山,侧看象龙龙逼真,斜视似虎虎威山。东西贯通,迤逦连绵,“龙虎”对峙相映,栩栩如生。但... “龙虎山”的龙虎二字含意张天师命名宫址为“龙虎山”,是有他的一定的用意。就其山形构造,确有它独特之处。远眺群山重叠峰连峰,近观绝壁破云山离山,侧看象龙龙逼真,斜视似虎虎威山。东西贯通,迤逦连绵,“龙虎”对峙相映,栩栩如生。但这都是对上清宫景的描素。天师以龙虎二字定山名,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指的是人身的穴位。当时对练气养心者来说,若不知龙虎在人身的部位,又怎能求得长生呢? 龙,指的是心,虎,指的是肾。《龙虎山志·先天图》云:“坎离为真水火,为六卦之主,而六卦为坎离之用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山志 炼养 上清宫 先天图 阴阳二气 威山 参同契 内丹 天师府 定山
原文传递
唐代墓志所见“药”“气”“符”道教炼养术的嬗变轨迹
8
作者 刘儒 《洛阳考古》 2022年第2期58-66,共9页
唐代道教信徒墓主保持饵药、服气、符箓的养生传统,通过对墓志文献的梳理,初、盛唐道教信徒墓主多以灵芝菌类、花草类中草药作为药饵原料,中、晚唐墓主服食的草木药比初、盛唐墓志所记品种更为丰富,而松柏、茯苓的服食风尚仍在中、晚唐... 唐代道教信徒墓主保持饵药、服气、符箓的养生传统,通过对墓志文献的梳理,初、盛唐道教信徒墓主多以灵芝菌类、花草类中草药作为药饵原料,中、晚唐墓主服食的草木药比初、盛唐墓志所记品种更为丰富,而松柏、茯苓的服食风尚仍在中、晚唐道教信徒墓主群体中广泛盛行。盛唐炼丹原料品种大为增加,外丹金石矿物药料不断增多,初、盛唐道教信徒墓志中遗存了水法和火法丹药炼制方法的文献记载,通过考证发现中、晚唐墓主已掌握金砂、铅汞、硫汞三支丹道流派的炼丹技法。初、盛唐道士墓主群体参与服气功法修炼甚为普遍,中、晚唐是内丹修炼的高潮时期,内丹服气功法受到了士人阶层墓主的推崇。在唐代墓志中亦保留了唐人利用道教符箓治疗疾病的原始风俗,在民间世俗化发展中符箓养生实现了由巫符向道教医符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饵药 服气 符箓 道教炼养
原文传递
浅谈教师应如何炼养职业心境
9
作者 杨平 《才智》 2012年第15期268-268,共1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工作者,除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良好、稳定的职业心境。那么什么是心境呢?所谓心境,指的就是一种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关键词 专业工作者 炼养 情绪状态 师生关系 完成教育 教育氛围 学校教育过程 不如意 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
原文传递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道家内炼阐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内丹炼养术通过内炼实践对人体五脏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对肝肺气液运动的理论认识是对《内经.素问》"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一种创新认知。它的阐释还为明清时期武术实践所采纳并作为内功基础理论,体现了道、武、医三家在对肝... 内丹炼养术通过内炼实践对人体五脏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对肝肺气液运动的理论认识是对《内经.素问》"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一种创新认知。它的阐释还为明清时期武术实践所采纳并作为内功基础理论,体现了道、武、医三家在对肝肺生理功能认识上的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丹炼养 道家 肝与肺 气液
下载PDF
传统道家养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永隽 《长江论坛》 2017年第3期89-93,共5页
相信可以实现"长生久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国传统道家创造了完整的养生思想和修炼实践体系,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卓有成效的练养效果,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注重人体自身、俭朴节约、以柔为用、道法自... 相信可以实现"长生久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国传统道家创造了完整的养生思想和修炼实践体系,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卓有成效的练养效果,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注重人体自身、俭朴节约、以柔为用、道法自然等是道家养生的主要思想,这些对于现代人愉悦精神、重视锻炼、促进睡眠、追求生活的平衡,促进大众养生保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思想 炼养实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三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
12
作者 黄渭铭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简论》和《再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作者以道教经典为依据,再对我国道教的内丹炼养、服食补养和房中卫生3类养生术的形成和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术进行剖析和论述,这样就使我国道教养生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 生术 内丹炼养 服食补 房中卫生
下载PDF
内丹学与道家文化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石窗 何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内丹学与道家文化关系密切,其形成因袭了道家的宇宙论及内修方术,并进行了多层次发挥,发展出系统的丹道宇宙论和身心炼养的体系。内丹学成熟后,道家又通过对经典的注释和生命哲学的诠释等来汲取它的文化营养,完善和升华了道家文化。内... 内丹学与道家文化关系密切,其形成因袭了道家的宇宙论及内修方术,并进行了多层次发挥,发展出系统的丹道宇宙论和身心炼养的体系。内丹学成熟后,道家又通过对经典的注释和生命哲学的诠释等来汲取它的文化营养,完善和升华了道家文化。内丹学与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在相互融通中发展,得益于其共同的修道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和借鉴内丹学的思想文化要素,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丹学 道家文化 丹道宇宙论 身心炼养
下载PDF
宝卷与道教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西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8-94,共7页
道教最根本的特点是把深奥的哲理与炼养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的宝卷深受这种特点的影响 ,逐渐成为道教影响下层民众的中介物之一 ;道教与民间宗教在炼养思想上同中有异。
关键词 道教 宝卷 炼养思想 民间宗教 宗教思想 八卦教 哲学观念
下载PDF
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琴曲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江书 《音乐探索》 2003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集中叙述了历代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琴曲,按其内容分为逍遥神游的、追求成仙的、炼养身心的、遁世隐逸的、抒情述志的五种类型。行文着意于作品产生的人文背景及内容解释,同时也关照其艺术美,最后归结到这些琴曲蕴含着“道”的精... 本文集中叙述了历代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琴曲,按其内容分为逍遥神游的、追求成仙的、炼养身心的、遁世隐逸的、抒情述志的五种类型。行文着意于作品产生的人文背景及内容解释,同时也关照其艺术美,最后归结到这些琴曲蕴含着“道”的精义,是民族音乐中的奇花,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琴曲 思想 关系 作品 逍遥神游 追求成仙 炼养身心 隐逸 抒情述志
下载PDF
唐宋之际道教的变化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以李白和苏轼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政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0-52,55,共4页
唐宋之际,道教的神仙思想和炼养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李白和苏轼为例,分析了这种影响是怎样具体发生作用的。
关键词 神仙思想 炼养方式 李白 苏轼
下载PDF
女道医胡愔的“六藏导引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逄礼文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6期78-80,共3页
隋唐时期,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道教重视人的生命,援医入道,指导内炼养生。在道教养生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道士(道姑、坤道)也有不少可赞之贡献。其中,唐代胡愔最为典型。胡愔与《黄庭经》胡愔约生活于晚唐,道号见素子,浙江东... 隋唐时期,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道教重视人的生命,援医入道,指导内炼养生。在道教养生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道士(道姑、坤道)也有不少可赞之贡献。其中,唐代胡愔最为典型。胡愔与《黄庭经》胡愔约生活于晚唐,道号见素子,浙江东阳人(或曾隐居于浙江东阳太白山),幼年慕道,志于道教炼养方术,是我国古代十大女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于道 道教 炼养 人的生命 《黄庭经》 浙江东阳 方术 导引法
下载PDF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四:道教符法的历史研究
18
作者 李远国 李黎鹤 《天府新论》 CSSCI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道教符法是指道教的符篆、灵图、念咒、掐诀、步罡、雷法等法术。在道教科仪斋醮、炼养修持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符法的应用。可以说,无符无法不成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法一类的巫术起源甚早。在世界范围内,符法类器物是人类史前文... 道教符法是指道教的符篆、灵图、念咒、掐诀、步罡、雷法等法术。在道教科仪斋醮、炼养修持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符法的应用。可以说,无符无法不成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法一类的巫术起源甚早。在世界范围内,符法类器物是人类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养 雷法 符篆 史前文化 道教 步罡 斋醮 绝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性研究——基于早期道教与民间信仰的考察
19
作者 卜祥伟 《人文天下》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民间信仰与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与道教都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一个泛型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是一种更加规范性的信仰。信仰载体是信仰传承的重要方式,并以各种物化或者精神的形式来承载、传播信仰文化的媒介,它... 民间信仰与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与道教都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一个泛型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是一种更加规范性的信仰。信仰载体是信仰传承的重要方式,并以各种物化或者精神的形式来承载、传播信仰文化的媒介,它是信仰得以形成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信仰文化 道教思想 《太平经》 参同契 传统文化传承 丹道 炼养 道教信仰 真灵位业图
下载PDF
道教对南诏大理国认同中华方术文化的影响——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文强 刘芩芹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道教方术文化是中华方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伴随道教南传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中华文化对云南的影响日益深远。其中,道教占卜术、道教法术、道教炼养术等道教方术文化对南诏大理国在认同中华方术文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道教方术文化是中华方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伴随道教南传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中华文化对云南的影响日益深远。其中,道教占卜术、道教法术、道教炼养术等道教方术文化对南诏大理国在认同中华方术文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可以从南诏大理国对占梦术、测字术等方术活动的应用中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南诏大理 占卜术 法术 炼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