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贵林 金文辉 +6 位作者 黄涛 曹文波 周烁名 汪墨轩 汪钰翠 王兵 任宏洋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土壤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内生菌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膜界面探测的石油烃污染场地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蔡冰杰 丁亮 夏威夷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04-107,113,共5页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膜界面探测(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的场地原位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MIP搭载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光电离子探测器(photo ionizatio...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膜界面探测(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的场地原位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MIP搭载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光电离子探测器(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PID)的检测数据,对该地块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构建地块污染程度分布模型,寻找潜在污染区域。对比分析由传统场地调查所获得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发现MIP捕捉的污染分布区域较为准确,表明MIP在加油站场地调查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尤其是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潜在污染区域有很强的指示性。通过在石油烃污染场地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MIP技术的适用性,以期能够指导更为精准化的场地环境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加油站场地 膜界面探测 污染空间分布
下载PDF
某石油烃污染区域土壤自然衰减恢复效果研究
3
作者 娜孜拉·扎曼别克 吴智慧 +2 位作者 张琳 塔勒哈尔·库尔曼别克 胡潇涵 《新疆环境保护》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干旱区石油开采油井突发复杂状况导致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石油烃污染区域面积较大,主要是天然牧草地。在不扰动区域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石油烃自然衰减效果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的自然恢复期,污... 以干旱区石油开采油井突发复杂状况导致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石油烃污染区域面积较大,主要是天然牧草地。在不扰动区域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石油烃自然衰减效果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的自然恢复期,污染区域土壤中石油烃浓度超过对照点基线水平值的面积由原85.6%下降至56.8%,石油烃浓度降解率范围可达到27%~99%。表明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石油烃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时,自然衰减成为土壤污染物恢复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自然衰减监测 恢复效果
下载PDF
某石油烃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实例分析
4
作者 李晓雪 凃啸宇 +1 位作者 孙尧 王福友 《工程与建设》 2024年第1期205-207,共3页
本文介绍了抽出-处理技术在某石油烃污染地下水修复项目中的应用。针对本场地特性、污染特征、后期利用等因素,进行修复技术筛选及可行性评估,确定采用修复效率高且技术较成熟的抽出-处理技术,抽出后地下水处理达纳管标准后排放。该污... 本文介绍了抽出-处理技术在某石油烃污染地下水修复项目中的应用。针对本场地特性、污染特征、后期利用等因素,进行修复技术筛选及可行性评估,确定采用修复效率高且技术较成熟的抽出-处理技术,抽出后地下水处理达纳管标准后排放。该污染场地地下水经过修复,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石油烃浓度低于修复目标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今后抽出-处理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场地 地下水修复 抽出-处理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博 李娜娜 +5 位作者 陈景辉 于恒 屈撑囤 杨鹏辉 李荣华 何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技术的特点,最后结合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导向性因素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土壤修复技术 微生物 耦合技术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场地污染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伟 李莹莹 +2 位作者 单广波 王永剑 王刚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70-1175,共6页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两种方法结合,可大幅提升石化类场地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污染范围圈定等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污染捕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场地调查 土壤气体 包气带 快速识别
下载PDF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瑞祥 李田 +1 位作者 张晓林 周启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2-3054,共13页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碳中和背景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土壤中石油有机污染物去除提供了新型碳减排修复策略.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分类,并针对该技术低成本、绿色低碳、能量转化效率高以...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面积的石油污染场地.碳中和背景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为土壤中石油有机污染物去除提供了新型碳减排修复策略.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分类,并针对该技术低成本、绿色低碳、能量转化效率高以及可控性强等优势具体分析了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详细概述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修复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增加系统电子受体、提高传质能力以及提高电子传递能力等强化途径,并对现阶段微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指导该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石油烃污染土壤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土壤修复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梦卓 徐佰青 +1 位作者 乔显亮 赵靓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为了提升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80)、曲拉通X 100(TX 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过硫酸钠氧化土壤中石油烃的强化效果,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SDS强化修复效果较优的原因... 为了提升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80)、曲拉通X 100(TX 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过硫酸钠氧化土壤中石油烃的强化效果,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SDS强化修复效果较优的原因。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遵循如下趋势:SDS>SDBS>TX 100>Tw-80。SDS强化修复效果较优可能与其在土壤中吸附量较小对石油烃的增溶效果好、上清液中过渡态金属含量较高及对过硫酸钠分解消耗少有关。通过优化反应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SDS强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效率,对采自武汉和盘锦的两种石油烃污染土壤都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过硫酸钠氧化 表面活性剂 强化机理
下载PDF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污染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元宵 孙晓霜 +2 位作者 王泽 余杰 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P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投加方式比干投加方式对PHC的去除效果更好,碱活化相比单一投加过硫酸钠对PHC的去除率提高了12.6%。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投加量10%,PHC浓度5.23 mg/L,pH值10,反应时间5 h时,PHC去除率可达到89.7%。PHC去除率受氧化剂投加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增大氧化剂浓度或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处理效果,但过量投加氧化剂,PHC去除率不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活化过硫酸钠 地下水 石油烃污染 氧化修复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研究进展
10
作者 闫首龙 李爽 +1 位作者 陈曦 马会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9期10-14,26,共6页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介绍了优势降解微生物、生物炭载体、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介绍了优势降解微生物、生物炭载体、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优势降解微生物 生物炭 固定化
下载PDF
β-环糊精强化盐地碱蓬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
11
作者 黄朝杨 张小娜 +1 位作者 李欣桐 赵洪霞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6期162-163,181,共3页
针对土壤石油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了β–环糊精对盐地碱蓬修复的强化效果。结果显示,β–环糊精缓解了石油烃污染物对盐地碱蓬的生长抑制作用,植物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β–环糊精的加入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PA... 针对土壤石油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了β–环糊精对盐地碱蓬修复的强化效果。结果显示,β–环糊精缓解了石油烃污染物对盐地碱蓬的生长抑制作用,植物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β–环糊精的加入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提高了54.2%~89.7%和56.8%~98.4%。随着环糊精加入植物修复作用显著增强,石油烃污染物消散率增加,最高可达50.4%。通过实验室模拟探究了β–环糊精对植物修复的强化作用,为环糊精辅助修复土壤石油烃污染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盐地碱蓬 石油烃污染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辽宁某油品公司原厂址地块砷及石油烃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子茹 田慧敏 袁鹏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91-193,共3页
以辽宁省某污染地块为例,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本工作参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开展。结果表... 以辽宁省某污染地块为例,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本工作参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开展。结果表明:在第一类用地情景下,地块土壤中砷及石油烃(C10-C40)危害商均超过可接受范围,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地块土壤总污染方量约为20518.7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调查 土壤 污染 石油烃污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典型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方法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博宇 孙明波 杨玉敏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针对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分别明确其调查评估程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计算方法。以某加油站为研究对象,经检测总石油烃检出率最高(100%),苯系物检出率次之(均超15%),甲基叔丁基醚(MTBE)检出率为13%,其他污染物... 针对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分别明确其调查评估程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计算方法。以某加油站为研究对象,经检测总石油烃检出率最高(100%),苯系物检出率次之(均超15%),甲基叔丁基醚(MTBE)检出率为13%,其他污染物检出率较低(小于10%)。在有检出的污染物中,除总石油烃、苯系物及MTBE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远低于筛选标准值。地下水样品则未检出污染物。经风险评估,土壤中石油烃(C_(10)–C_(40))、苯、MTBE为关注污染物。苯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均超过可接受范围,且超标点位位于原地下储罐区域,建议对其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环境调查 风险评估 石油烃污染 苯系物 甲基叔丁基醚
下载PDF
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晋峰 梅志华 +1 位作者 赵申 徐国杰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抽出处理和原位化学氧化是常用的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本文以江苏某石油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两种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技术均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石油烃,去除率均在80%以上。抽出处... 抽出处理和原位化学氧化是常用的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本文以江苏某石油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两种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技术均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石油烃,去除率均在80%以上。抽出处理技术持续实施60天后,达到修复要求,停止抽水后,污染物浓度略有反弹,上升约10%。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中试实验中,石油烃浓度在药剂注射完成后的第15天即达到修复目标要求,30天后去除率达到最高,随后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反弹,上升浓度在10%~20%之间。本研究所用氧化药剂,会对地下水造成硫酸盐污染,跟踪监测显示,原位化学氧化实验结束后,硫酸盐浓度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于药剂注射结束后的第330天满足相关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场地 地下水修复 原位化学氧化 抽出处理 二次污染
下载PDF
长期培养和宏组学分析揭示了烃污染环境中的甲基营养型产甲烷途径
15
作者 Yi-Fan Liu Jing Chen +11 位作者 Zhong-Lin Liu Zhao-Wei Hou Bo Liang Li-Ying Wang Lei Zhou Li-Bin Shou Dan-Dan Lin Shi-Zhong Yang Jin-Feng Liu Xiao-Lin Wu Ji-Dong Gu Bo-Zhong M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64-275,I0007,共13页
针对石油烃污染的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石油烃转化为甲烷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修复策略。然而,目前对于微生物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十年的持续富集和转接培养,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够降解正构烷烃(C_(15)~C_(20))并... 针对石油烃污染的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石油烃转化为甲烷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修复策略。然而,目前对于微生物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十年的持续富集和转接培养,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够降解正构烷烃(C_(15)~C_(20))并且产甲烷富集培养体系,并且经过转接培养该培养物在甲烷生产的动力学特性方面得到了持续的提高。综合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的分析结果,发现正构烷烃主要通过Desulfosarcinaceae、Firmicutes和Synergistetes菌通过富马酸加成的方式进行起始活化,然后在Tepidiphilus菌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同时,体系中含量较多的Anaerolineaceae菌主要负责死细胞生物质的回收。根据宏转录组学分析结果,甲烷主要通过H2依赖型的甲基营养甲烷途径产生,主要由候选门Verstraetearchaeta内的Methanomethyliaceae通过利用死细胞生物质回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三甲胺来产生甲烷。这些发现表明,依赖H2的甲基营养产甲烷菌以及甲基营养产甲烷菌可能在含石油烃的地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 石油烃污染 富集培养 正构烷 代谢作用 厌氧环境 宏基因组 修复策略
下载PDF
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
16
作者 钟敏 谢容生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电活化 过硫酸盐 修复 氧化降解
下载PDF
某油库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运移规律及水动力阻截技术模拟
17
作者 崔树阳 王乾 +3 位作者 白正伟 李怿 贾苒 李翔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基于GMS软件建立了长江流域某油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将油泥存放池作为主要污染源,C10~C40石油烃作为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特征污染物,以此为基础开展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地下水污染数值... 基于GMS软件建立了长江流域某油库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将油泥存放池作为主要污染源,C10~C40石油烃作为影响地下水水质的特征污染物,以此为基础开展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地下水中C10~C40石油烃污染物的运移规律以及不同水动力阻截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结果表明:污染物迁移方向受地下水流动的影响,主要从东北流向西南;在未采取水动力阻截技术的模拟研究中,地下水污染羽以油泥存放池为中心呈椭圆状扩散,经过3000 d的时间推移,污染物已经扩散至周围水系,对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采取不同的水动力阻截技术(阻隔墙或抽水井群)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污染物的扩散,而针对该区域表层土质松散、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抽水井群技术对污染物扩散的管控效果更好;采取组合形式的水动力阻截方案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程度,与空白方案相比,3000 d的模拟周期结束后,地下水中高浓度污染物的最大迁移距离和地下水污染羽水平扩散面积分别减小了68.3%和80.5%,模拟监测井中地表污染物浓度降低了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库 地下水污染 石油烃污染 污染风险管控 水动力阻截 GMS软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京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案例
18
作者 胥鸿开 朱成杰 +4 位作者 刘振升 罗付香 徐婉珍 李俊辉 王雪任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80-182,共3页
通过对南京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介绍,重点针对多项抽提、原位注入、水处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应用中的技术原理、施工流程、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施工过程中涉及修复设备相关参数及... 通过对南京某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介绍,重点针对多项抽提、原位注入、水处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项目应用中的技术原理、施工流程、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施工过程中涉及修复设备相关参数及实施修复过程中运行数据,为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可为后续采用原位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多项抽提 原位化学氧化 场地修复 工程案例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
19
作者 董姝娟 蔡天洲 +1 位作者 钱光阳 孟凡伟 《化工管理》 2023年第5期35-37,共3页
石化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生物料泄漏,不仅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针对石化企业可能发生的罐区物料泄漏的情景,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土壤非饱和带水流模型及溶质运移模型,对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 石化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生物料泄漏,不仅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针对石化企业可能发生的罐区物料泄漏的情景,应用HYDRUS-1D软件构建土壤非饱和带水流模型及溶质运移模型,对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运移深度、运移时间及浓度变化进行模拟预测,进一步提出保护土壤环境的相关措施,为石化企业保护土壤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烃污染 运移 HYDRUS-1D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分析
20
作者 靳广永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9期148-150,共3页
本文以某实际项目为例,对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包括本次的项目概况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此项技术的应用与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