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布亚盆地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小云 余喆 +2 位作者 吴锐 陈景阳 张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3期22-28,共7页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中生界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泥质烃源岩,白垩系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中生界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泥质烃源岩,白垩系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新生界中新统和上新统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综合考虑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这三个方面,对巴布亚盆地主要生烃层位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亚盆地 中生界 新生界 烃源岩分布 生烃潜力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冯晓杰 蔡东升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372-375,共4页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主要残留在中央隆起带;...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主要残留在中央隆起带;新生代盆地演化在平面上表现出裂陷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不同时代盆地构造类型和大地构造位置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及平面分布:西部坳陷带以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和灵峰组、明月峰组滨海相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央隆起带以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福州组为主要烃源岩;东部坳陷带以始新统平湖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煤系地层为次要烃源岩。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带为中、新生代有利烃源岩的叠合区,具有“中生中储”和“新生中储”的优势,是东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构造演化 烃源岩分布 有利勘探地区
下载PDF
资福寺洼陷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3
作者 林小云 李静 +1 位作者 潘虹 赵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4-37,164,共4页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分析资福寺洼陷烃源岩分布特征,结合埋藏史分析烃源岩的成熟史与生烃演化史,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动态评价。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相-半深湖相区,近北西-南东向展布,向北东、南西两侧减...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分析资福寺洼陷烃源岩分布特征,结合埋藏史分析烃源岩的成熟史与生烃演化史,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动态评价。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相-半深湖相区,近北西-南东向展布,向北东、南西两侧减薄,其中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和沙市组上段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弥陀寺-资福寺一带,新沟咀组下段泥隔层和Ⅱ油组有机碳含量较高,达到1.0%。综合考虑烃源岩分布特征及生烃演化史,有利生烃层位以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为主,有利生烃区位于资福寺洼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福寺洼陷 新沟咀组 烃源岩分布 生烃演化 生烃潜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沉积地质模型与烃源岩分布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尧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张瑜 高晓鹏 王康宁 焦存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对柯坪地区露头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及其上下地层不同岩性及地层结构的认识,建立沉积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烃源岩地震相识别追踪提供依据;在对研究区内二维地震测线逐条解释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波组的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针对露头发育烃源岩而断陷内未有钻井揭示的地区,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研究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进行了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研究表明,萨尔干组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作用明显,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萨尔干组烃源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厚度范围约为0~120 m,在西南部最厚,受控于阿恰断裂和吐木休克断裂,向东北部减薄,向北超覆尖灭于英买3井以南,向东至阿-满过渡带西缘仍有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地质模型 烃源岩分布 萨尔干组 中-上奥陶统 阿瓦提断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南凹陷洼槽构造演化过程及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纪文婷 孙永河 +1 位作者 孙旭 刘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6,11,共12页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洼槽间横向背斜发育特征,利用最大断距回剥法恢复断层演化史,明确古洼槽的分布,解剖塔南凹陷内洼槽的构造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塔南凹陷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结合主干边界断层生长机制(孤立断层生长机制和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机制),将塔南凹陷内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两种演化模式;依据洼槽不同演化模式将南一段上洼槽控源分布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同时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可容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塔南凹陷油气分布和纵向含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含油富集区在平面上呈"马铃薯状"分布于有效烃源岩范围内并沿主干边界断层展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洼槽 断层生长机制 断距—距离曲线 断距—埋深曲线 洼槽演化模式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
6
作者 孙迪 张楠 +1 位作者 辛铁强 马玲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2104-2107,共4页
根据样品测试及对烃源岩ΔlogR法测井评价,分层系分次级凹陷,对典型样品的TOC做了统计和评价,绘制了优质烃源岩连井剖面。结合单井烃源岩岩性组合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三种烃源岩収育层段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再根据响应... 根据样品测试及对烃源岩ΔlogR法测井评价,分层系分次级凹陷,对典型样品的TOC做了统计和评价,绘制了优质烃源岩连井剖面。结合单井烃源岩岩性组合与地震相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三种烃源岩収育层段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再根据响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反推出烃源岩分布特征,绘制了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的烃源岩分布图。结果表明,长岭断陷营城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质量高;沙河子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各个次级洼陷的中心,分布范围较为有限,烃源岩质量不如营城组的好,且有些次凹有较强的的非均质性;火石岭组烃源质量较差,分布也最为局限,主要受控于活动时间较早、觃模较大的控陷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 △logR 烃源岩分布 长岭断陷
下载PDF
科特迪瓦盆地下白垩统阿尔布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7
作者 王博宇 李越哲 +2 位作者 殷杰 叶琳 王振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5期513-521,共9页
科特迪瓦盆地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基于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区内白垩系湖相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有机碳法建立白垩系烃源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定量预测模型,厘定了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与地... 科特迪瓦盆地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基于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区内白垩系湖相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有机碳法建立白垩系烃源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定量预测模型,厘定了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与地化特征的关系,并对主力烃源岩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阿尔布阶烃源岩TOC均值为2.63%,以Ⅱ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为0.3%~0.9%,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整体属于好-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凹陷的中心区域,TOC值为4.00%~5.00%,发育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阿尔布阶烃源 烃源岩分布 科特迪瓦盆地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2 位作者 张年春 刘军 张继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3,共7页
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及发育模式认识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利用盆地大测线恢复震旦纪末盆地古地貌,结合盆地内钻穿寒武系的11口钻井揭示信息,对比塔西南坳陷与北部坳陷震旦系—寒武系地震相特征,认为震旦纪末巴楚—... 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及发育模式认识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利用盆地大测线恢复震旦纪末盆地古地貌,结合盆地内钻穿寒武系的11口钻井揭示信息,对比塔西南坳陷与北部坳陷震旦系—寒武系地震相特征,认为震旦纪末巴楚—麦盖提斜坡地区抬升,沉积水体较浅,在基底之上沉积了一套潮坪沉积,以其作为碳酸盐岩枢纽带南北两侧的塔西南坳陷和北部坳陷均发育震旦系—寒武系;震旦系沉积之上往往有寒武系玉尔吐斯组沉积,玉尔吐斯组的沉积与基底古地貌有关,基底隆起高部位无沉积。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原地有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发育,在麦盖提斜坡分布局限,受控于早加里东期正断层形成的洼槽,坳陷中段裂陷槽内烃源岩最为发育;昆仑山前区发育盆地相寒武系烃源岩,分布于震旦系楔状体之上,可与满加尔凹陷烃源岩发育特征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震旦系—寒武系 玉尔吐斯组 烃源岩分布 正断层
原文传递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及形成 被引量:9
9
作者 丁修建 柳广弟 +3 位作者 黄志龙 孙明亮 陈哲龙 柳庄小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39-1746,共8页
为了明确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基于烃源岩碳酸盐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探讨烃源岩的形成,并基于烃源岩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数据分析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分布... 为了明确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基于烃源岩碳酸盐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探讨烃源岩的形成,并基于烃源岩实测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数据分析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传统认识明显不同;水体较浅的缓坡带烃源岩厚度最大、有机质丰度最高;赛汉塔拉凹陷为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水体浅、物源近、沉积速率大等不同于大型湖盆的沉积环境。有机质陆源输入、水动力条件和氧化还原程度是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水体浅、物源近是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分布、形成不同于大型湖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烃源形成 小型断陷湖盆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弋阳盆地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琰 于晓闯 +1 位作者 陆英 周进峰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3期6-9,共4页
通过露头及井下样品地化资料,对弋阳盆地冷水坞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钻井、地震、沉积相等对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该区烃源岩以湖相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通过露头及井下样品地化资料,对弋阳盆地冷水坞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钻井、地震、沉积相等对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该区烃源岩以湖相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中等,总体达到成熟阶段。冷水坞组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广泛,具有东薄西厚的特征,探区内存在三个厚度中心,最厚可达400 m。盆地资源潜力较大,贵溪次凹和桂林次凹是下步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评价 烃源岩分布 有利区带 冷水坞组 弋阳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一):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分布 被引量:358
11
作者 梁狄刚 郭彤楼 +2 位作者 陈建平 边立曾 赵喆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1-16,共16页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为最好,横向上以上扬子区为最好,其次为下扬子区;确定了五个烃源岩发育区。明确了海相烃源岩以泥岩为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出现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实测最大厚度为150m,从而表明中国南方不存在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对四套海相烃源岩的厚度问题、层位问题、原始生烃潜量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鉴别问题等提出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地层 碳酸盐烃源 烃源 烃源岩分布 生烃潜力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12
作者 李越哲 殷杰 王振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海岸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还有较多待解决问题,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的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研究区2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海岸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还有较多待解决问题,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的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研究区2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测井相、地震相预测了主力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白垩统Albian阶烃源岩w(TOC)平均值为1.2%,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上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阶烃源岩w(TOC)平均值为1.4%,干酪根类型以Ⅱ、Ⅲ型为主;白垩系烃源岩Ro为0.60%~1.00%,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次盆北部陆架边缘D1井、L井附近,以及南部凹陷的深水沉积区域,其中Albian阶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北部次盆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确定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白垩系烃源 海相烃源 烃源岩分布 塞内加尔盆地 北部次盆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
13
作者 刘海钰 郭潇潇 +3 位作者 庹雷 吴杨瑜 李珊珊 夏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分为4类:海相陆源型、海相混源Ⅰ型、海相混源Ⅱ型、海相内源型。不同有机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较好,其中,扇三角洲、滨海相对应海相陆源型,内浅海对应海相混源Ⅰ型,外浅海、半深海对应海相混源Ⅱ型,外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对应海相内源型。海相混源Ⅱ型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少量Ⅲ型干酪根,保存条件较好,是莺歌海盆地的主要气源岩。研究成果为预测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展布并准确评价其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新统 海相烃源 生源构成 沉积相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义章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75-77,81,共4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通过对该地区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大。其中沙河子组烃源岩质量最...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通过对该地区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大。其中沙河子组烃源岩质量最好,为该地区主力生烃源岩。同时总结前期勘探成果,对烃源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于该地区油气勘探和资源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徐家围子断陷 烃源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分布特征
下载PDF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连忠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7期32-35,共4页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烃源岩以双阳组为主,为湖沼环境下的泥岩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过渡的Ⅱ2型为主,Ⅱ1型次之。双阳组泥岩...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烃源岩以双阳组为主,为湖沼环境下的泥岩沉积,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过渡的Ⅱ2型为主,Ⅱ1型次之。双阳组泥岩厚度在断陷中心最厚,从西北缘到东南缘,整体减薄;靠山凹陷中心烃源岩有机质水生生物输入占优势,而凹陷边缘以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为主;双阳组成熟度比较低,靠山凹陷中心成熟度较高,达到生烃高峰,东部及南部区域只达到生烃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分布 双阳组 莫里青断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 被引量:64
16
作者 王绪龙 赵孟军 +3 位作者 向宝力 达江 蒋宜勤 刘翠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具有典型的源控成藏特征,将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石炭系烃源岩以深灰色泥岩和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 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具有典型的源控成藏特征,将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石炭系烃源岩以深灰色泥岩和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煤;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烃源岩丰度高于下石炭统滴水泉组(C1d),下石炭统烃源岩的类型好于上石炭统;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高值区分布在滴南凸起西段—五彩湾凹陷一带,向南、北方向石炭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降低;石炭系烃源岩与火山岩的分布具有互补性,烃源岩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烃源岩最发育区位于滴南凸起西段及其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五彩湾地区 石炭系 烃源特征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风城期构造沉积格局及源岩分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扬 李晓剑 +2 位作者 贾凡建 高剑雄 丁咸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151,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风城期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制约了源岩分布预测及勘探潜力评价。重新厘定了风城期构造沉积背景,明确了地质结构及连通性演化,预测了源岩分布。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处于区域碰撞造山后的拉张背景,...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风城期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存在争议,制约了源岩分布预测及勘探潜力评价。重新厘定了风城期构造沉积背景,明确了地质结构及连通性演化,预测了源岩分布。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处于区域碰撞造山后的拉张背景,发育伸展断陷盆地。风城期西北缘与南缘的水体总体保持连通,属于海相沉积环境,风城期有利于源岩发育,源岩边界向西北推移10~20km.克拉玛依以北地区深部可能掩覆有部分风城组优质源岩,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格局 烃源岩分布 早二叠世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震旦系—二叠系海相优质烃源层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8
作者 腾格尔 秦建中 郑伦举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37-44,共8页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麻江古油藏及凯里残余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岩;早二叠世盆地相和澙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与本层位中的沥青具亲缘关系,显示自生自储的特点。二叠纪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本地区缺乏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那套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古生代 震旦纪 海相地层 烃源评价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卓明 王再锋 伍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8-612,共5页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的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主要的烃源岩,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为次要烃源岩。钻井和露头样品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0%-8.55%、生烃潜量2-17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4%-0.33%,干酪根类型以...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的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主要的烃源岩,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为次要烃源岩。钻井和露头样品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0%-8.55%、生烃潜量2-17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4%-0.33%,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生气的过成熟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1.00%-6.54%、生烃潜量2-8 mg/g、氯仿沥青"A"含量0.2%-0.5%,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营城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2.5%、生烃潜量0.5-4.0 mg/g、氯仿沥青"A"含量0.05%-0.20%,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沙河子组为中等—好烃源岩,而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属中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侏罗系烃源岩发育有利环境及条件探讨--古地理古环境编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丽亚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洪浩 杨静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1-1991,共11页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 烃源岩是油气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其形成环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侏罗系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的有利条件,首先依据古地磁方法以160Ma为时间节点,对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在此基础上,辅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板块图上叠加了侏罗系岩相古地理和烃源岩分布等元素,编制了侏罗纪全球尺度的古地理、古岩相及烃源岩分布图件。同时,统计了全球含油气盆地的侏罗系烃源岩数据531个,其中具有明确干酪根类型的数据252个,且类型主要为Ⅱ型海相浮游生物,Ⅰ和Ⅲ型干酪根发育相对较少。从中得出:沉积环境、干酪根类型、气候、海平面、上升流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其中上升流对烃源岩的形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侏罗纪时期泛大陆大规模裂解,新特提斯洋和中大西洋洋脊逐渐扩张,火山活动强烈。在此构造背景下,全球大范围为温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且暖流区海水温度适宜,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浅层,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繁殖,为烃源岩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生烃母质;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规模海泛事件则为烃源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新特提斯域周缘和中大西洋两岸暖流区海水温度较适宜,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相泥页岩以及陆内深湖相泥页岩是其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且绝大部分烃源岩分布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古板块再造 古地理 沉积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