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盆地烃源潜力比较性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国林 张银国 +3 位作者 吴志强 雷宝华 孙晶 王建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7期25-33,共9页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生烃条件好和较好的7个凹陷的烃源潜力及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坳陷的北部凹陷、东北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四凹陷属于一类生烃凹陷,北部坳陷的南(西)部凹陷、南部坳陷的南五凹陷属于二类生烃凹陷,而北部坳陷的中—东部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七凹陷为三类生烃凹陷。印支构造面之下的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是盆地内另一套重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异明显,在中—新生代凹陷间低凸起区最低,坳陷周围的隆起区最高,新生代凹陷区"基底层"内热演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烃源潜力 比较性评价
下载PDF
南海超深水区靖海凹陷沉积特征及烃源岩潜力预测
2
作者 刘贤来 刘军 +2 位作者 陈兆明 张青林 郑金云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4期23-29,共7页
珠江口盆地靖海凹陷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中古近系具有典型断陷结构,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的海湾泥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参数,在靖海凹陷古近系识别出低频... 珠江口盆地靖海凹陷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其中古近系具有典型断陷结构,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的海湾泥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参数,在靖海凹陷古近系识别出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低频弱振幅连续至空白反射、楔形杂乱前积反射和“S”型前积反射4种地震相。目前,靖海凹陷尚处在勘探初期,根据地震相分析原理,结合区域古地理背景,以及类比周边成熟凹陷地震相特征,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研究认为,靖海凹陷古近系为半封闭海湾或封闭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海湾泥岩等沉积相。初步评价烃源岩已进入成熟期,生烃规模大,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靖海凹陷 地震相 沉积相 海湾泥岩 烃源潜力
下载PDF
江陵凹陷江口洼陷新沟嘴组烃源潜力评价
3
作者 易晶晶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0-12,共3页
利用类比分析地震相、沉积充填及地化指标的研究方法,分析江口洼陷及周缘古地貌特征、构造演化及沉积体系,认为生烃区域分布在江口洼陷中心一带,纵向上主力烃源层段集中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具有五大勘探潜力区,... 利用类比分析地震相、沉积充填及地化指标的研究方法,分析江口洼陷及周缘古地貌特征、构造演化及沉积体系,认为生烃区域分布在江口洼陷中心一带,纵向上主力烃源层段集中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具有五大勘探潜力区,能形成构造、构造-岩性、坡折岩性、潜山、地层等类型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潜力 江陵凹陷 广盆浅水 沉积充填
下载PDF
增生楔盆地烃源岩特征综合评价——以缅甸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晓梦 陈培元 +2 位作者 吕栋 孔令武 蒋百召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57-263,共7页
从缅甸某区块已钻井和手工顿钻井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分析,该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基于钻井的有机碳(TOC)、热解生烃潜力(S_2)、氯仿沥青"A"、总烃(HC)、镜质体反射率(R_o)等测试化验,对研究区的两套主要烃源岩——... 从缅甸某区块已钻井和手工顿钻井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分析,该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基于钻井的有机碳(TOC)、热解生烃潜力(S_2)、氯仿沥青"A"、总烃(HC)、镜质体反射率(R_o)等测试化验,对研究区的两套主要烃源岩——始新统和中新统的泥、页岩进行评价,认为主力烃源岩为中—下始新统,上始新统—中中新统组为低—中等丰度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南部生气、北部生油;有机质热演化达到低熟—成熟阶段,南部热演化程度高于北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烃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楔盆地 烃源 有机质 成熟度 烃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烃源岩成烃生物组成特征及潜力评价
5
作者 刘于民 谢小敏 +2 位作者 王志宏 谭金萍 赵颖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3-1846,共14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自下而上分为须一段至须六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烃源岩发育的主体层段。针对该烃源岩,前人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对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半定量—定量...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自下而上分为须一段至须六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烃源岩发育的主体层段。针对该烃源岩,前人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对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半定量—定量分析鲜有报道,难以精细评价盆地不同地质背景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选取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野外剖面和钻井样品406件,在有机岩石学与碳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碳同位素特征,揭示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的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整体有机质丰度高(TOC=4.09%),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Ⅲ型(成烃生物来源包括浮游藻类、高等植物、动物碎屑)、R_(O)=0.70%~1.23%,是较好—优质的烃源岩。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烃源岩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①须一段在广元剑阁地区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其中壳质组占比为15.38%;什邡地区受海侵事件的影响,成烃生物以藻类和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碳同位素偏低(δ^(13)C=-25.51‰);②须三段整体以粉砂质泥岩为主,TOC=4.04%,成烃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占比为47.78%;③须五段成熟度较低(R_(O)=0.96%),有机质中低等水生生物降解形成的层状藻类体含量较高,可达44.93%,是较好的生油烃源岩层。研究对比了须家河组不同层段间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生物 含量统计分析 沉积环境 烃源潜力评价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康素芳 向宝力 +2 位作者 廖健德 阿布力米提.依明 孙平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3,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以盆地南缘地区三叠系暗色泥岩为例,通过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以盆地南缘地区三叠系暗色泥岩为例,通过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到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类型为III型,也有少量II型有机质样品;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和冲断带下盘可达到高过成熟演化;因此,三叠系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这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值得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三叠系 烃源岩生烃潜力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再论白云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0
7
作者 庞雄 施和生 +4 位作者 朱明 颜承志 刘军 朱俊章 柳保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
对于海上新勘探区,特别是需要高投入的深水区,资源潜力和成藏规律的认识决定了勘探的信心和投入的规模。位于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最大的沉积凹陷。白云主洼为具有张扭背景由2组相对雁列展布的阶状断裂... 对于海上新勘探区,特别是需要高投入的深水区,资源潜力和成藏规律的认识决定了勘探的信心和投入的规模。位于陆坡深水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最大的沉积凹陷。白云主洼为具有张扭背景由2组相对雁列展布的阶状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型宽地堑,发育大型三角洲—中深湖相沉积体系。钻探揭示了凹陷北部恩平组的大型三角洲相带和东南部文昌组淡水湖相藻类富集的泥岩沉积。北部和东部已发现天然气的母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混合型(Ⅱ型)。白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勘探区的烃源潜力。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两大陆架坡折带和三级层序变化控制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陆坡深水重力流砂岩是白云深水区的理想储层。在埋深较浅的南部,文昌组—恩平组也能成为有效勘探层位。白云凹陷是一个高温超压的深水凹陷,多种现象表明存在与生烃等有关的超压和流体底辟,以及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压力释放过程,晚期断裂和(或)底辟带与长期古鼻隆高带是白云凹陷已发现油气藏油气输运和汇聚的主控因素。高温超压凹陷应有特殊的成藏规律,油气主要受压力场驱动从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和富集,超压场顶面压力过渡带及其关联的输运聚体系控制了主要的成藏带。确定温压场,以及超压带顶面、低势区和低势层的位置,是白云深水区发现大油气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深水区 宽地堑 烃源潜力 成藏规律 压力异常 流体底辟 超压顶面
下载PDF
Organic petrolog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Permian formation of Junggar Basin,Northwest in China 被引量:1
8
作者 秦黎明 张枝焕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93-1702,共10页
From the outcrops in the Yaomoshan and Hongyanchi sections, oil shales, deep dark mudstones or black mudstones with better organic richness were fou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 the organic petrology meth... From the outcrops in the Yaomoshan and Hongyanchi sections, oil shales, deep dark mudstones or black mudstones with better organic richness were fou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 the organic petrology method, the microscope features of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types of kerogens present in the measured samples. Kerogen type I consists of the laminate algainite, abundant sporinite and only little content of cutinite, which can mainly generate oil. The generation hydrocarbon components of the type II kerogen are dominated by the sporinite, cutinite and little the exinite debris. The type III kerogen is comprised of the sporinite and debris of the exinite with some components of gas gene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s, the organic kerogen of the Lucaogou formation is mostly comprised of the type I, partially type II, and particularly type III. In Hongyanchi formation, the organic type is mixed by the types II and III. The plot of the ($1+$2) or TOC value and the content of exinite show two trends. From the evolution of burial and the Permian source rocks in Changji Depression, the Permi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has ended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stituents of the organic macerals among three kerogens in these samples leads to the distinction of the potenti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 Lucaogou formation for kerogen type I has better potenti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t can reach the oil peak with Ro ratio Of 0.9%. For the kerogen II, the oil peak of the source rocks comes late with the Ro ratio of 1.0% with less quantity of the generation hydrocarbon than the kerogen I. For type III, it can mainly generate gas and reach the gas peak with the Ro ratio of 1.3%. In a word, the Lucaogou formation and Hongyanchi formation source rocks with high organic richness in Permian source rocks have well exploration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ceral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Permian source rocks souther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