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莫文清 樊芸 +3 位作者 付思琪 陈艺欢 曾源 陈社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9,共12页
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常见的烃类污染物。然而,这类污染物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仍缺乏认识,环境因子对其大气浓度的影响还有待探明。本项目以大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对PM_(2.5)... 正构烷烃、霍烷和甾烷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常见的烃类污染物。然而,这类污染物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仍缺乏认识,环境因子对其大气浓度的影响还有待探明。本项目以大城市广州为研究区域,对PM_(2.5)中两类烃类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州这两类烃类污染物的浓度(正构烷烃:1.75~126 ng/m^(3),霍烷和甾烷:0.077~3.35 ng/m^(3))整体低于我国其他城市;正构烷烃浓度在工业活动相对较为密集的城区较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对霍烷和甾烷具有潜在的排放贡献。正构烷烃特征指标显示,植物源是PM_(2.5)中该类污染物重要的来源;在市政和工业活动密集的采样点,人为源的影响更为显著。源解析模型也证实,植物源对城区正构烷烃的排放贡献达38.1%,高于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等排放源。夏季,机动车尾气对霍烷和甾烷的排放贡献明显增加;该类污染物在其他季节主要源于煤燃烧。温度和风速是影响这两类烃类污染物大气浓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环境因子对正构烷烃浓度的影响与其同系物的碳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烃类污染 正构烷烃 霍烷 甾烷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贞乐 朱丽华 +1 位作者 吴映辉 唐和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6,共4页
采用联合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混合微生物体系对柴油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简单方法的简单组合,弥补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能够监测石油烃类污染物总体和主要组分的降解程度,实现对烷烃... 采用联合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混合微生物体系对柴油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简单方法的简单组合,弥补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能够监测石油烃类污染物总体和主要组分的降解程度,实现对烷烃和芳香烃降解的分别评价。同时还表明,本实验采用的混合微生物体系对柴油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石油烃类污染 气相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自然衰减特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渤 韩洁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7,54,共4页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是目前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是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的基础课题。本文以地下水中的常见污染物石油烃为对象 ,着重阐述该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特性。根据所获取的国内外资料 ,介绍了其...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是目前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是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的基础课题。本文以地下水中的常见污染物石油烃为对象 ,着重阐述该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特性。根据所获取的国内外资料 ,介绍了其自然衰减的三种动力学方程 :Monod动力学方程 ,一级衰减动力学方程和瞬时反应动力学方程 ,并且对于石油烃的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类污染 地下水 自然衰减 瞬时反应动力学方程 污染
下载PDF
含油废水中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希明 向兰 柯家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9-370,共2页
含油废水中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利用生物降解处理含油废水中的烃类污染物,不仅成本低、投资省,且无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治理含油废水的关键,是选育对特定污染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本研究用测定微生物在有机物存在时... 含油废水中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利用生物降解处理含油废水中的烃类污染物,不仅成本低、投资省,且无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治理含油废水的关键,是选育对特定污染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本研究用测定微生物在有机物存在时耗氧速率变化的方法,探讨含油废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烃类污染 生物降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中春 陈小青 +1 位作者 孙运 虞维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1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所致的斑马鱼急性毒性。方法根据急性鱼类毒性分级法.共分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采用静态染毒方式进行试验。结果在给予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后.100 mg/L剂量组2 h内斑马鱼全部死亡;10 mg/L剂量... 目的探讨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所致的斑马鱼急性毒性。方法根据急性鱼类毒性分级法.共分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采用静态染毒方式进行试验。结果在给予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后.100 mg/L剂量组2 h内斑马鱼全部死亡;10 mg/L剂量组24 h内斑马鱼全部死亡;而1 mg/L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至96 h,所有斑马鱼均未死亡。结论该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物的96 h斑马鱼LC50位于1~10 mg/L之间,判定为急性水生环境毒性Ⅱ级,提示石油烃类污染物对环境水生态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
下载PDF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电阻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辉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69-774,共6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受到石油烃污染后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采用米勒盒对4种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进行室内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粗砂和细砂的电阻率随着污染物量增加而减小,粉土和黏土的电阻率随着污染物量增加而增大,呈现出相反...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受到石油烃污染后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采用米勒盒对4种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进行室内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粗砂和细砂的电阻率随着污染物量增加而减小,粉土和黏土的电阻率随着污染物量增加而增大,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当含水率大于30%时,改变含水率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很小,此时决定污染土电阻率的因素为土壤类型和污染物含量;温度是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一个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受污染土壤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符合修正参数的Campbell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土壤电阻率 石油烃 含水率 烃类污染 土壤治理
下载PDF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烃类污染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任春艳 聂麦茜 +2 位作者 王蕾 林立宁 董湃 《环保科技》 2009年第4期44-48,共5页
从陕北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的高效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S5,提取得到其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品。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表面张力降至32.81 mN/m2,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同时研究该生... 从陕北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的高效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S5,提取得到其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品。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表面张力降至32.81 mN/m2,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同时研究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烃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加入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S5对柴油的降解率提高15.2%,S9对柴油的降解率提高21.2%;在多环芳烃的水相降解实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芘的降解均有明显促进作用,降解率最大可以提高53.57%;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实验中,加入S5发酵液后,可以使"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效率提高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 烃类污染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提取土壤中的烃类污染物 被引量:1
8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7-958,共2页
关键词 烃类污染 加速溶剂萃取 土壤 地下储油罐 提取 技术 油罐泄漏 烃类燃料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洋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11期136-137,共2页
石油烃类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现象愈发严重,要求国家土地管理,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加强对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监测与保护。文章从石油烃类土壤污染状况出发,探究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工作原理,根据实际应用案例,对高密度电阻... 石油烃类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现象愈发严重,要求国家土地管理,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加强对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监测与保护。文章从石油烃类土壤污染状况出发,探究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工作原理,根据实际应用案例,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石油烃类污染 土壤监测 具体应用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烃类污染物来源及控制途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昌楠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年第3期26-27,29,共3页
通过海洋环境中的烃类污染物来源的分析 ,提出源解析方法 ,进一步寻找解决和控制烃类污染的途径。指出人类活动海洋带来的贡献率占整个海洋烃类的 88%以上 。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烃类污染 污染控制 人类活动 渗漏 大气沉降
下载PDF
微生物法处理落地原油油泥中烃类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增德 《油田建设设计》 2001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在好氧和厌氧情况下,对从油田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四株能降解石油烃的细菌CHl—4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特性实验,确定其生长的最适PH值,通过实验将其确定都为假单胞菌属。初步研究该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对烷和烯烃的... 本文主要论述在好氧和厌氧情况下,对从油田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四株能降解石油烃的细菌CHl—4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特性实验,确定其生长的最适PH值,通过实验将其确定都为假单胞菌属。初步研究该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对烷和烯烃的大致代谢途径,再按照论文中微生物处理落地原油油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处理,使油泥中烃类物质含量处理后达国标GB4284—84含油<3000mg/kg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法 落地原油油泥 烃类污染物处理 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
下载PDF
烃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悦荣 于莹光 李敏 《农技服务》 2015年第5期4-8,共5页
由于技术的低成本和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烃类降解微生物烃类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烃类扰动的影响,因此会发生烃类降解微生物的选择性富集。烃类与土壤基质及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决定污染物的命运,分别与其化学性... 由于技术的低成本和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烃类降解微生物烃类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烃类扰动的影响,因此会发生烃类降解微生物的选择性富集。烃类与土壤基质及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决定污染物的命运,分别与其化学性质及微生物降解能力有关。如果污染土壤有影响微生物活性环境因子的必要值和无微生物代谢抑制剂,土壤中很可能存在有效的烃类降解微生物种群。微生物通过代谢将烃类污染物彻底降解。本文综述监测烃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微生物多样性 监测
下载PDF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监测中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俊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20期142-144,共3页
石油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资源之一,随着石油资源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烃类土壤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土壤石油烃类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简单介绍,... 石油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资源之一,随着石油资源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烃类土壤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土壤石油烃类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简单介绍,分析了石油烃类成分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探讨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监测效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类污染 土壤监测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下载PDF
地下水烃类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14
作者 克拉克,L 石宏仁 《地质科技动态》 1997年第1期3-7,共5页
关键词 地下水 烃类污染 控制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地下水烃类污染的生物净化处理
15
《地质科技动态》 1997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地下水 烃类污染 生物净化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烃类污染土壤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的脱附动力学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玉洁 王春雨 +3 位作者 沙雪华 宋明欣 桑义敏 朱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8-2335,共8页
为研究烃类污染土壤热脱附净化效率的影响机制,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处理烃类污染土壤,探讨了通气速率、抽提气中水蒸气的浓度(gas water content,GWC)、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对热强化SVE... 为研究烃类污染土壤热脱附净化效率的影响机制,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处理烃类污染土壤,探讨了通气速率、抽提气中水蒸气的浓度(gas water content,GWC)、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对热强化SVE处理效率的影响,并采用LDF和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对脱附处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120℃的条件下,以通气速率80 mL·min-1、GWC 15%和SWC 10%为最优处理工艺,气体在土壤空隙中间的传质速率加快,能明显缩短热强化SVE的处理时间;通气速率从40 mL·min-1提高到80 mL·min-1时,处理时间从425 min缩短至350 min;GWC从0%增加到15%时,处理时间从350 min缩短至105 min;GWC从15%增加到25%时,处理时间从105 min延长到240 min;当SWC为10%时,热强化处理时间缩短至290 min;当SWC从10%增加到15%时,处理时间从290 min延长至390 min。通过分析可知,LDF方程适合简单条件下(通气速率)的拟合,当通气速率为80 mL·min-1时,偏差率为4%。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复杂(土-水-气)体系下的拟合,GWC为15%时偏差率为3.8%,SWC为5%时偏差率为2.6%。以上结果可为开展热强化SVE处理烃类污染土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污染土壤 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 脱附动力学 处理时间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优化烃类污染土壤热强化SVE修复工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晓雅 朱玲 +1 位作者 王春雨 王建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4-922,共9页
采用热强化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优化影响烃类污染土壤处理效率的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通气速率、土量、水蒸气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尾气中HC浓度达到750 mg·m^(-3)时的脱附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各... 采用热强化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优化影响烃类污染土壤处理效率的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通气速率、土量、水蒸气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尾气中HC浓度达到750 mg·m^(-3)时的脱附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的单独变量作用及交互作用对土壤中烃类组分去除速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模型。单因素变量、通气速率与土量的交互项均对烃类污染物的去除速率有显著影响。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热强化SVE处理污染土壤的最佳工艺为通气速率81mL·min^(-1)、土量77mL、水蒸气浓度14%,模型预测最短脱附时间213.58min,实验验证结果的平均值是224min,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气相抽提法 烃类污染土壤 响应曲面法 脱附时间
原文传递
改性凹凸棒土对地下水中石油烃类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志勇 唐凤琳 +3 位作者 鹿玲 杜旺兵 苏思 陆妍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7,共5页
以甘肃临泽地区的天然凹凸棒土为原料,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MAC)对其进行有机改性,合成有机凹凸棒土以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烃类物质.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凹凸棒土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与分析.对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 以甘肃临泽地区的天然凹凸棒土为原料,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MAC)对其进行有机改性,合成有机凹凸棒土以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烃类物质.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凹凸棒土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与分析.对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反应体系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烃类物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OTMAC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土处理被石油烃类污染的地下水,其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有机改性凹凸棒土投加量为3g/L,吸附时间为8min,pH值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类污染 地下水 凹凸棒土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有机改性
下载PDF
分层土柱法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 被引量:18
19
作者 纪学雁 刘晓艳 +2 位作者 李兴伟 戴春雷 楚伟华 《能源环境保护》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经对以往的土柱实验进行改进 ,通过室内分层土柱实验 ,揭示了石油烃类污染物在非饱和带的运移规律。分别从不同叠加厚度土柱的对比和不同淋滤水量土柱的对比 ,可以更准确地从空间与时间上揭示污染物的迁移情况 。
关键词 石油烃类污染 迁移 非饱和土壤 分层土柱实验
下载PDF
激光雷达在大气和海洋污染探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华章 汤京生 汤伟杰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7年第6期554-559,共6页
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和高亮度以及高功率、高能量等特点。激光雷达是利用了激光的优良性能,集激光技术、光学技术和微弱信号探测技术于一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光学探测手段。激... 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和高亮度以及高功率、高能量等特点。激光雷达是利用了激光的优良性能,集激光技术、光学技术和微弱信号探测技术于一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光学探测手段。激光雷达的探测波长短、波束定向性强,能量密度高,因此,具有探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高,能分辨被探测的物种和不存在探测盲区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对大气、海洋和陆地进行高精度遥感探测的有效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航天、通信、导航和定位等高新技术领域。本文简述了激光的特性,重点阐述了激光雷达特点及其在大气污染和海洋烃类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污染 海洋烃类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