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英民 蔡辉腾 +1 位作者 韩军 黄金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7-22,42,共7页
根据重庆及邻近地区地震资料,通过资料处理、衰减模型和统计方法改进,建立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补点对烈度衰减关系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回归法的回归结果相差不大。与已有衰减关系比较,本文结果在中震近场区的拟合效果有... 根据重庆及邻近地区地震资料,通过资料处理、衰减模型和统计方法改进,建立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补点对烈度衰减关系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回归法的回归结果相差不大。与已有衰减关系比较,本文结果在中震近场区的拟合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衰减 近远场补点 烈度等效处理
下载PDF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烈度衰减及环境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秦嘉政 皇甫岗 +1 位作者 王绍晋 钱晓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用云南腾冲火山活动区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分布资料研究了火山活动区的短周期波区域衰减特征,用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区域环境应力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给出,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壳Q值属于低衰减区,平均Q值为85,比周围地区低50%左... 用云南腾冲火山活动区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分布资料研究了火山活动区的短周期波区域衰减特征,用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区域环境应力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给出,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壳Q值属于低衰减区,平均Q值为85,比周围地区低50%左右;环境应力场量值τ0平均为6.0MPa,属于低应力地区。分析了这种低衰减、低应力背景产生的原因与火山活动区地壳内部高温热物质(如岩浆房)状态的关系,反映了火山活动区地壳内部介质状态与周围构造的差异性,结合其它的有关研究结果,证实腾冲火山活动区地壳内部存在岩浆囊并仍然在活动,由此推测腾冲火山不是死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火山活动区 烈度衰减 环境应力场 地震烈度
下载PDF
甘肃省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中红 何少林 陈文凯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5,共4页
选取了甘肃省内1950-2004年间主震震级M≥5.0、震中烈度I0≥V的地震20次,回归分析得出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目前甘肃省广泛使用的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回归分析 烈度衰减 甘肃地区
下载PDF
川滇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继浩 帅向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选取川滇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将该地区分为西南地区和盆地地区,选取该地区6级以上的典型历史震例,将其数字化得到等震线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沿长轴与短... 本文选取川滇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将该地区分为西南地区和盆地地区,选取该地区6级以上的典型历史震例,将其数字化得到等震线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沿长轴与短轴的衰减关系、各烈度面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破裂长度与震级的关系。同时,综合利用上述关系建立不同的地震影响场分布计算模型,以进行震后快速评估等工作。其研究结果对于应急工作中的快速评估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盆地地区 中强地震 烈度衰减关系 烈度面积分布
下载PDF
稳健回归模型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吕红山 +2 位作者 温和平 李志强 谭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通过分析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模型与方法,设计了一种稳健回归模型。结合区域历史震害资料,应用该模型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新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分区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稳健回归模型能对... 通过分析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模型与方法,设计了一种稳健回归模型。结合区域历史震害资料,应用该模型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新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分区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稳健回归模型能对衰减关系拟合中提高回归分析的抗差性,衰减曲线更接近原始数据的优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回归 烈度衰减关系 新疆地区 M估计法
下载PDF
川滇地区走滑型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曼 杨天青 +1 位作者 郑通彦 陈通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为分析走滑型地震的烈度衰减特征,我们搜集并整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5个5级以上震例和其中70个5级以上、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典型震例,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建立该区域此类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川滇... 为分析走滑型地震的烈度衰减特征,我们搜集并整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5个5级以上震例和其中70个5级以上、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典型震例,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建立该区域此类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烈度衰减速度慢于西南地区,可能与该地区地震破裂方式、动力学过程等有关,但与川滇地区和中国西部的衰减规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本文给出的烈度衰减关系在该区域此类地震的灾害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他区域的适用性需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烈度衰减 破裂方式 走滑型地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强震烈度衰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继浩 帅向华 李智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9,共9页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西南地区,因其具有相似地形地貌特征和发震构造的区域,并选取1913年以来6.5级以上的典型震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到了传统的烈度衰减椭圆模型不适用于7.0级以上强震的结论;根据烈度区域面积与震...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西南地区,因其具有相似地形地貌特征和发震构造的区域,并选取1913年以来6.5级以上的典型震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到了传统的烈度衰减椭圆模型不适用于7.0级以上强震的结论;根据烈度区域面积与震级、破裂长度与震级以及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更加符合强震烈度衰减规律的断层距模型;在面积统计关系对比和实际烈度分布的综合对比中,得到了适用于强震的较为合理的烈度衰减模型,并根据本文得到的烈度衰减规律,结合ArcGIS二次开发,编写了用于快速绘制等震线的控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震后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有着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烈度衰减 椭圆模型 断层距模型 缓冲分析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田家勇 兰晓雯 +2 位作者 谢周敏 陆鸣 时振梁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同时,以新疆地区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例,讨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描述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影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震烈度衰减 阶跃截面 弹性波
下载PDF
天津市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谷国梁 邱虎 +3 位作者 王晓蕾 李雅静 赵颖 张晖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本研究立足于地震应急领域,选用天津市及邻区34个震例的72条烈度等震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依据椭圆模型的适用性,将震级上限定为6.5级。考虑到地震应急工作需求和邻区地震对天津辖区造成破坏的可能... 本研究立足于地震应急领域,选用天津市及邻区34个震例的72条烈度等震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依据椭圆模型的适用性,将震级上限定为6.5级。考虑到地震应急工作需求和邻区地震对天津辖区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以及辖区内有感地震对社会生产、群众情绪产生的影响,研究将数据限定为天津市周边400km范围内的烈度外包线,震级下限为3.6级。通过与已有衰减关系对比,本研究结果对于5级以下地震应酌情降低烈度值,对于5级以上地震结果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烈度衰减 天津市地区
下载PDF
基于烈度衰减椭圆阈值空间散点聚类研究——以12322灾情速报平台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显洲 肖兰喜 +1 位作者 董翔 李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采用了以震中为中心的烈度椭圆的类间椭圆阈值,通过对12322灾情速报平台汶川8.0地震的灾情速报信息的空间经纬度数据进行了空间散点聚类分析,根据此阈值来确定实际的聚类次数,通过聚类来剔除不合理的数据,使得到的最终散点信息真正显示... 采用了以震中为中心的烈度椭圆的类间椭圆阈值,通过对12322灾情速报平台汶川8.0地震的灾情速报信息的空间经纬度数据进行了空间散点聚类分析,根据此阈值来确定实际的聚类次数,通过聚类来剔除不合理的数据,使得到的最终散点信息真正显示出实际的震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聚类 椭圆阈值 烈度衰减 灾情速报
下载PDF
川滇分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曼 程佳 +1 位作者 魏文薪 陈通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760-769,共10页
考虑到不同区域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川滇地区地震空间分布、震害及烈度分布特征,搜集并整理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0个5级以上地震案例,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结合川滇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川滇分区地震... 考虑到不同区域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川滇地区地震空间分布、震害及烈度分布特征,搜集并整理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0个5级以上地震案例,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结合川滇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川滇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M=5和M=7级时区域差别明显:同时,与已有成果的对比结果也可看出,滇西地区在M=7级时近场烈度明显偏低,而川西北及滇中地区在M=5级时虽与中国西部地区基本一致,但也均低于其它分区。上述结果对川滇地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烈度 烈度衰减
下载PDF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娜 贾军鹏 +1 位作者 魏艳旭 王红蕾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评估 烈度衰减 地震应急
下载PDF
江淮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洪涛 刘欣 +1 位作者 刘庆忠 张毅 《华北地震科学》 200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具有较强的地区性,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震源特性、传播介质和场地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研究区(北纬29°~35°,东经114°~120°)位于华北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地震活动性总体水平不高,烈度...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具有较强的地区性,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震源特性、传播介质和场地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研究区(北纬29°~35°,东经114°~120°)位于华北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地震活动性总体水平不高,烈度衰减关系有其自身的震源特性、传播介质和场地衰减特性等。本次工作重新挑选震例,对研究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并与该地区已有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烈度衰减 统计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韵 姜立新 +1 位作者 杨天青 刘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衰减关系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分区
下载PDF
不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形式的非等价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平 曾心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中,笔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烈度衰减关系形式的非等价性,并用华南和台湾地区的部分地震资料作统计验证。
关键词 地震烈度 烈度衰减 非等价性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伟松 王长理 +2 位作者 许卫晓 杜轲 于德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将其中与南北地震带存在地域重合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衰减 地震烈度 南北地震带
下载PDF
陕西石泉2003年4月24日M_L4.9地震及其烈度衰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希杰 杜文和 +4 位作者 袁志祥 韩恒悦 米丰收 范增节 任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度等震线所反映的衰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泉ML4.9地震 烈度衰减 最大震动速度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烈度衰减融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旺 张建 +2 位作者 陈维锋 胡斌 郭红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地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不同学者建立了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烈度衰减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该文收集了川滇地区107个地震案例共243条地震等震线,利用B...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地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不同学者建立了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烈度衰减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该文收集了川滇地区107个地震案例共243条地震等震线,利用BP神经网络对基于传统模型的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和基于矩阵模型的烈度衰减关系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学习融合,得到了川滇地区的融合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融合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总体上优于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和矩阵衰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融合预测模型 烈度衰减模型 地震影响场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的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静 李志强 +1 位作者 杨彦明 任克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6,共18页
收集1900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488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的回归模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西南地... 收集1900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488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的回归模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将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近年来中国西部发生的6个真实地震的烈度圈数据为基准,对比了本文模型与其他区域模型的长、短轴及面积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本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结果的精准性要稍高于大区域的计算结果,但相对于小区域来说,本文结果比小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误差偏大。由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划分越细范围越小,结果精准性越高,但是计算大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灾区大范围的灾情分布,特别是对于震级较大的地震,计算得到大尺度上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可以迅速分析相邻省区受影响地区的烈度分布特征,无须利用另一个省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数据重新计算,故而本文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烈度衰减的区域特征,适合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nberg-Marquardt法 最小二乘法 中国西部 烈度衰减关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郁曙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了建立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将研究区根据地形和地质特征分为4个区。为了使等震线的形状随着距离的增大,从椭圆向圆逼近,推导出限尾法。用椭圆投影,两步拟合,限头和限尾法求出了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外缘甘肃... 为了建立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将研究区根据地形和地质特征分为4个区。为了使等震线的形状随着距离的增大,从椭圆向圆逼近,推导出限尾法。用椭圆投影,两步拟合,限头和限尾法求出了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外缘甘肃段的烈度衰减关系;鄂尔多斯活动断裂系是一个地质、地形条件混杂的地区,不可能建立该地区统一的烈度衰减关系;新疆地区的烈度评定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半个中国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的烈度衰减关系大致分为两类:平原型和山地型.在平原和沉积区可以用中国东部平原的衰减关系(简称平原型);在山区可以用川滇多数山区的衰减关系(简称山区型),发生在交界处的地震,其衰减关系分别为:在山的那一边属山区型;而在另一侧,则属平原型,在两种地形交错的地区等震线形状不规则,衰减关系也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烈度衰减 中国 东部平原 西北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