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呼伦贝尔烙马印民俗文化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云 李前强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阐述了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的烙马印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流程、内容门类、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呼伦贝尔烙马印民俗文化实践案例为对象,着重分析其内涵外延以及北方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揭示了各民族文化互... 本文阐述了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的烙马印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流程、内容门类、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呼伦贝尔烙马印民俗文化实践案例为对象,着重分析其内涵外延以及北方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揭示了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总体趋势和根本规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烙马印文化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实践
下载PDF
浅议烙马印——以汗血宝马烙马印为例
2
作者 刘茜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243-246,共4页
已知存世的烙马印数量极少,根据烙马印形制文字的不同,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从马政和书法篆刻研究讨论了烙马印的历史作用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现存十枚铸有具体文字的烙马印,具体分析汗血宝马烙马印的形制、文字等,及其在古丝绸之路上独特... 已知存世的烙马印数量极少,根据烙马印形制文字的不同,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从马政和书法篆刻研究讨论了烙马印的历史作用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现存十枚铸有具体文字的烙马印,具体分析汗血宝马烙马印的形制、文字等,及其在古丝绸之路上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烙马印 汗血宝马“汗赭”印 历史价值
下载PDF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海”字铜印考释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方浪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1,48,共7页
自刘贺墓发掘以来,关于墓中出土器物,特别是"大刘记印"玉印研究,成果丰硕,然鲜有探讨"海"字铜印者。偶有略及,亦论之不详。从印文与形制上看,"海"字铜印正面朱文小篆一"海"字,字腔深峻,字口垂... 自刘贺墓发掘以来,关于墓中出土器物,特别是"大刘记印"玉印研究,成果丰硕,然鲜有探讨"海"字铜印者。偶有略及,亦论之不详。从印文与形制上看,"海"字铜印正面朱文小篆一"海"字,字腔深峻,字口垂直,字底平净,符合汉铸印特征,却无从看出与马相关联信息;背面呈覆斗形,顶部有口形缺口,缺口沿边凹凸不平,为非自然损毁造就,无印纽,亦非烙马印"方形中空,可纳木柄",不具备先秦秦汉烙马印典型特征。从该印形制、印文与海昏侯刘贺实际境况推测,"海"字铜印印文"海"字当为"海昏"省称,属私印,或为刘贺于海昏侯国所铸用于行政文书管理之印信。又该铜印边线与北部正面、顶端三处呈非自然损毁状,或说明该印于墓主刘贺有非同寻常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字铜印 烙马印 私印 行政文书管理
下载PDF
东安故城出土“盖侯马久”烙印补议——兼论汉代烙印的定名、用途与制作
4
作者 朱棒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安故城出土“盖侯马久”烙印中的“马久”可读作“马灸”。“久”作动词为灸烙之意,作名词既可作为秦汉烙印的专名,也可表示烙印的痕迹,并延伸出标记、标识之意。除烙马和其他牲畜外,汉代烙印还有烙漆木器、符牌、...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安故城出土“盖侯马久”烙印中的“马久”可读作“马灸”。“久”作动词为灸烙之意,作名词既可作为秦汉烙印的专名,也可表示烙印的痕迹,并延伸出标记、标识之意。除烙马和其他牲畜外,汉代烙印还有烙漆木器、符牌、皮革和烙人等用途,《二年律令·贼律》中的“木久”'即《汉官解话》中所记载的以铁印烙现的木门符。汉代烙印皆为铸造而成的阳文印,古陶文明博物馆所藏“武库”印即为制作同文烙印的泥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侯马久 烙马印 木久 印模
原文传递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字铜印新释
5
作者 张建文 《文物天地》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海”字铜印在形制上与烙印最为符合,可用作烙马印;印文“海”为“海昏侯家”的省称,意在表明被烙印上“海”字标识的马等大型牲畜为海昏侯家的财产;该印为私人印章,其作用与一般的私印一样,仅作为一种带有一定标志意义的征信物件。
关键词 汉代 印章 海昏侯 刘贺 烙马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