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抽象·焦虑——沈从文《烛虚》与朱光潜《谈修养》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枫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5期104-106,共3页
本文从形式和内容分析比较了《烛虚》和《谈修养》的异与同,最后将重点落在沈从文作出的关于"生命"的抽象思索,这一抽象思索不同于当时主流国家—民族政治话语。
关键词 沈从文 烛虚 朱光潜 谈修养 审美焦虑 事功焦虑 存在焦虑
下载PDF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森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1,共6页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乡下人"的主体形象;同时,《烛虚》中出现的"抽象"之域,以及"我"在"抽象"与"具象"间的对立冲突,又昭示出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烛虚 生命 “抽象”
原文传递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的存在体验——以《烛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森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然而,长期以来,这部散文集都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视。2006年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修订版)对《烛虚》进行了论述。论者认为"《烛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散文,而且是一部哲理化的散文诗...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然而,长期以来,这部散文集都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视。2006年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修订版)对《烛虚》进行了论述。论者认为"《烛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散文,而且是一部哲理化的散文诗。《烛虚》之于《湘西》、《湘行散记》,犹如鲁迅的《野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虚 沈从文创作 从边城走向世界 《野草》 哲理化 湘西世界 《朝花夕拾》 承载物 精神困惑 本真状
原文传递
沈从文的“审美政治”——读《烛虚》
4
作者 黄涛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沈从文在其1941年出版的《烛虚》一书中深刻揭示了他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与那个时代主流的文艺观念不同,他主张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用一种审美的生命观教育大众,并希望能借此为抗战和建国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烛虚》一书因此... 沈从文在其1941年出版的《烛虚》一书中深刻揭示了他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与那个时代主流的文艺观念不同,他主张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用一种审美的生命观教育大众,并希望能借此为抗战和建国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烛虚》一书因此集中表达了沈从文的审美政治构想。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沈从文30年代以来的创作,从而才能突破有关他作为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的传统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烛虚 审美政治
原文传递
探寻文学行为的意义——基于文献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解志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似可分为常规性的文献整理和基于文献的校读批评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当然是相关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文献基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批评性推进。第一个层面乃是古典文献学的常规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古典文献学 校读 爱欲 批评性 烛虚 现代作家 自叙传 自剖 意义阐释 叙述形式
下载PDF
一种笔调 两样归途——沈从文后期散文与何其芳《画梦录》的比较阅读
6
作者 常丽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沈从文后期散文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在文字的绚丽、情致的华美与思索的深入等几方面有很多共同点 ,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本文将这些共同处与不同处逐一分析 ,并论述了二者是如何指向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的。
关键词 沈从文 散文 何其芳 《画梦录》 比较研究 人生哲理 烛虚 《水云》 美学思想 创作手法
下载PDF
论沈从文直觉感悟式批评的当代效应
7
作者 廖薇薇 吴晓川 《昌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直觉感悟式批评就已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作为“京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极具个性的批评家——沈从文,他非常鲜明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直觉感悟式批评的精髓并有所发展。在他最早的一部...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直觉感悟式批评就已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作为“京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极具个性的批评家——沈从文,他非常鲜明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直觉感悟式批评的精髓并有所发展。在他最早的一部具有“抽象”风格的批评散文集《烛虚》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他在文学创作和批评过程中对传统感悟式批评的继承和变革,进而衍生出对生命意义的“具象”与“抽象”的哲学思索及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感悟式批评 沈从文 烛虚 哲学思索
下载PDF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生形式”
8
作者 唐宜荣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79,共3页
沈从文在他的创作深处进行着人生形式对比的灵魂工程。这是一项各类人生形式彼此相关、交叉渗透和演进的人生工程。他在弘扬赞美主题的同时,更有深刻泼辣的揭露主题,在树立人生碑坊的同时,实施猛烈的破坏、捣碎世俗残庙的思想计划。或... 沈从文在他的创作深处进行着人生形式对比的灵魂工程。这是一项各类人生形式彼此相关、交叉渗透和演进的人生工程。他在弘扬赞美主题的同时,更有深刻泼辣的揭露主题,在树立人生碑坊的同时,实施猛烈的破坏、捣碎世俗残庙的思想计划。或许可以说,沈从文的破坏意识来源于他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叹惋,赞美意识则是对破坏意识的超越和深化。沈从文曾在《烛虚·三》中异常激动地描述这种情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形式 沈从文创作 烛虚 交叉渗透 八骏图 封建宗法制度 系列小说 现代文明 人物形象 现代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