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氟尿嘧啶和噻哌对烟色大蠊的不育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晓煌 《昆虫知识》 CSCD 1995年第6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蜚蠊目 烟色大 不育 5-氟尿嘧啶 噻Zan哌
下载PDF
烟色大蠊性信息素的特性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Keisuke Watanabe 陈超 姜志宽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1 简介 烟色大蠊(the smoky brown cockroach)栖息于地球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在日本,主要发现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一种讨厌的害虫.与其它种类的蟑螂相似,交配行为(图1)一般是由雄虫在感知雌虫释放出的信息素之后而发起的.
关键词 烟色大 性信息素 特性 生物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测序及潜在致病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梅琼 王龙江 +1 位作者 何余容 吕利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69-2180,共12页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对玫烟色棒束孢IFCF01菌株进行测序及分析,探讨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该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0896444条序列片段。组装后共获得36466条基因序列...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对玫烟色棒束孢IFCF01菌株进行测序及分析,探讨玫烟色棒束孢转录组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该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0896444条序列片段。组装后共获得36466条基因序列集合,总长度为34551468 bp,平均长度947 bp。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共有22741个基因在Nr、GO、COG、KEGG等6大数据库被注释,占总数的62.36%。在Nr数据库中共有21737条基因得到注释,其中注释到球孢白僵菌的数量最多,为44.3%。共有10888个基因注释到COG数据库的25个功能类别,匹配上4060个基因序列。GO注释结果显示,共有9617个基因得到注释,分布在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3大类功能模块的49个亚类。共有14364个基因在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涉及108个KEGG代谢途径。利用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数据库,共鉴定到86条玫烟色棒束孢潜在致病相关的基因。对基因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检测共获得8572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18.18%。本研究结果可为玫烟色棒束孢基因资源挖掘、功能基因研究及SSR分子标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转录组测序 基因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农药筛选及混用对小菜蛾的防效
4
作者 谢梅琼 王龙江 +1 位作者 韩永强 杨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4-1703,共10页
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7种常用农药制剂对玫烟色棒束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测试了相容性较好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混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的防治... 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7种常用农药制剂对玫烟色棒束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测试了相容性较好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混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使用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双丙环虫酯和四氯虫酰胺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田间浓度和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有供试农药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四氯虫酰胺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所有测试药剂对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抑制作用较小。玫烟色棒束孢3种浓度(9×10^(7)、9×10^(6)、9×10^(5)个孢子/mL)分别与次亚致死剂量四氯虫酰胺混用对小菜蛾的LT_(50)分别为2.19 d、2.94 d、5.16 d,杀虫速度高于单用相应浓度真菌处理(2.34 d、3.29 d、5.33 d)和四氯虫酰胺单独处理(10.60 d)。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四氯虫酰胺、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与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相对较好,是田间菌药混用可供选择对象;次亚致死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与真菌混用防控小菜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相容性 化学农药 小菜蛾 防效
下载PDF
菜青虫感染玫烟色拟青霉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及几种保护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仙红 王宏民 +2 位作者 李文英 贺运春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侵染3、4龄菜青虫Pierisrapae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体内保护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病的3、4龄菜青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感病虫体内超...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侵染3、4龄菜青虫Pierisrapae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体内保护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病的3、4龄菜青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幼虫;感病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对3龄菜青虫体内酶活力的影响比4龄幼虫大。此外被侵染的3、4龄菜青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在感病前期显著高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而在感病后期明显低于同期未感染的菜青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烟色拟青霉 病理 蛋白质含量 保护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几丁质酶的转基因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获得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增效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强 章玉萍 +3 位作者 谢翎 宋礼华 李增智 黄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5-762,共8页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 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蜡蚧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中克隆出几丁质酶Ifuchi1全长cDNA基因。其全序列长为1542bp,编码阅读框由1275个核苷酸组成,5′非翻译区(5′-UTR)与3′非翻译区(3′-UTR)分别为33个核苷酸和234个核苷酸。基因编码424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4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7.6kDa,理论等电点为4.89。该蛋白可归于几丁质酶18族V类。运用制备芽生孢子转化法将Ifuchi1基因导入球孢白僵菌。最适产酶时间36h条件下,挑选的转基因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6.2%;在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测定中,在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时,与野生型菌株Bb13相比,转基因菌株的致死中时间LT50平均缩短了29%,同时死亡率提高了52.9%;野生型菌株和转基因菌株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71×106个孢子/mL和1.74×106个孢子/mL,降低了约1.7倍的剂量,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工程菌株显著地提高了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昆虫病原真菌 遗传工程 生物测定 毒力 马尾松毛虫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过程及接菌方法对其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宏民 张奂 +2 位作者 郝赤 王曙光 张仙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08,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h开始萌发,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h开始萌发,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接菌44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致死中时为3.18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60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致死中时分别为4.20d和4.34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达76.2%,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拟青霉 小菜蛾 体表结构区 孢子萌发与侵入 接菌方法 致病力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和吡虫啉对烟粉虱种群的联合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振 任顺祥 吴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250-3257,共8页
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在网室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和吡虫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在0·3%吡虫啉+1×106分生孢子/ml、0·1%吡虫啉+1×106分生孢子/ml、10%吡虫啉、1·0×106个孢子/ml菌液、1·0×106... 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在网室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和吡虫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在0·3%吡虫啉+1×106分生孢子/ml、0·1%吡虫啉+1×106分生孢子/ml、10%吡虫啉、1·0×106个孢子/ml菌液、1·0×106个孢子/ml菌液连续施用2次等5个不同的处理区,玫烟色拟青霉对第一代和第二代烟粉虱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5476、0·6836、0·3123、0·7278、0·4959和0·1566、0·1625、0·9830、0·2532、0·1349。其中,以使用0·3%吡虫啉+1·0×106分生孢子/ml处理区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玫烟色拟青霉与低浓度的吡虫啉混合使用能较好地发挥联合控制作用,对玫烟色拟青霉的累积控制效应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拟青霉 烟粉虱 IPM 吡虫啉 杀虫剂 混合物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 被引量:10
9
作者 代晓彦 李翌菡 +4 位作者 沈祖乐 许炜明 吴建辉 任顺祥 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球孢白僵菌 烟色棒束孢 致病力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伟 吕利华 +3 位作者 何余容 谢梅琼 王德森 念晓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初始pH值、高温胁迫、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光暗交替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初始pH值、高温胁迫、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光暗交替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有增长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50%左右。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温度和pH范围均较广,其中最适温度为23℃~25℃,最佳初始pH值为5~8。经过50℃高温胁迫和短暂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的萌发均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在用九种农药处理后,发现其对该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其中苦参碱、硫酸链霉素和异噁草松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的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环境因子 农药 萌发率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振 任顺祥 黎崇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1.0×10^7mL^-1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烟粉虱Bemisiatabaci的1龄、2龄、3龄、4龄若虫和伪蛹,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1.28%、91.40%、39.26%、24.67%和7.91%,差异显著,其中以烟粉... 用1.0×10^7mL^-1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烟粉虱Bemisiatabaci的1龄、2龄、3龄、4龄若虫和伪蛹,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1.28%、91.40%、39.26%、24.67%和7.91%,差异显著,其中以烟粉虱的2龄若虫对攻烟色拟青霉最敏感,累计死亡率最高.用1.0×10^5、5.0×10^5、1.0×10^6、5.0×10^6、1.0×10^7、5.0×10^7、1.0×10^8mL^-1的攻烟色拟青霉孢子悬浮液分别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以5.0×10^7mL^-1的效果最佳,在第10、12、14d时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高达89.33%、92.58%和92.69%.不同孢子含量的攻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LC50值差异显著,对烟粉虱的LT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处理后第2~6d番茄、节瓜、黄瓜、茄子上攻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第8~14d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拟青霉 烟粉虱 致病力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奂 张仙红 +1 位作者 张未仲 张亚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48h后可见虫体内有部分菌丝体。侵入虫体内的菌丝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菌丝首先在入侵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和肌肉,随菌丝在虫体内的增殖,中肠、丝腺等相继被侵染。受侵的各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体壁分离、脂肪体变形、溶解,肌纤维排列松散,中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出现许多空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烟色拟青霉 组织病变
下载PDF
13种常用农药和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念晓歌 吕利华 +2 位作者 何余容 张伟 谢梅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为了研究常用农药和生防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测定了13种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容性优于杀菌剂。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与玫烟... 为了研究常用农药和生防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测定了13种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容性优于杀菌剂。其中,高效氯氰菊酯与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最好,在常规浓度下,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只有2.42%和1.62%,对产孢基本无抑制作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和氯氰菊酯与玫烟色棒束孢也有较好的相容性,二者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05%、2.83%、22.41%和16.3%、7.81%、16.67%。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脲、丙溴磷与玫烟色棒束孢有一定的相容性。丙环唑、百菌清、戊唑醇、木霉菌、阿维菌素、甲维盐与玫烟色棒束孢的相容性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农药 相容性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利华 武亚敬 +2 位作者 何余容 冯夏 陈焕瑜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2-327,共6页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烟色拟青霉 亚致死效应 取食 生殖力
下载PDF
烟色红曲霉耐热解脂酶的形成及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光烨 卢世珩 +1 位作者 江跃林 吴衍庸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烟色红曲霉(Monacus fulginosus)M-101菌株经麦麸固态培养生成耐热脂肪酶和酯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3.0—3.5,麸曲初始含水量75%。培养4—5天后,脂肪酶活力可达207u/g,酯酶活力达14.6u/g。粗酶试验表明,脂肪酶和... 烟色红曲霉(Monacus fulginosus)M-101菌株经麦麸固态培养生成耐热脂肪酶和酯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 3.0—3.5,麸曲初始含水量75%。培养4—5天后,脂肪酶活力可达207u/g,酯酶活力达14.6u/g。粗酶试验表明,脂肪酶和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脂肪酶最适反应pH为6.0。酯酶最适反应pH为6.8。酯酶耐热性略高于脂肪酶,在55℃处理1小时和45℃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力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红曲霉 耐热解脂酶 红曲霉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被引量:17
16
作者 田晶 梁丽 +2 位作者 李新凤 郝赤 马瑞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个孢子/mL)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的死亡率从60.60%增加到83.05%,致死中时LT50值从5.86 d减小到4.47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值减小,第7天的LC50值为2.61×104个孢子/mL。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烟粉虱 致病力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对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兴民 罗莹 +2 位作者 龙秀珍 赵晶 任顺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 [目的]探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玫烟色棒束孢菌落生长、产孢量、毒力及胞壁疏水蛋白(FAE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紫外线诱变时间,为深入研究玫烟色棒束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玫烟色棒束孢sp.1菌株原始菌落配制成1×10^6个/m L的孢子悬浮液恒温培养20 h后,分别取4 m L孢子悬浮液于紫外光灯下照射5、7、10、20、30min,吸取10μL不同照射时间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培养后测定菌落直径、产孢量、毒力及FAE蛋白含量。[结果]经不同诱变时间处理的sp.1菌株再培养后,其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的孢子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此诱变时间的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1.97 d,明显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的菌株和原始菌株。诱变株FAE蛋白含量也因诱变时间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以诱变10 min处理菌株的FAE蛋白含量最高,达3.46μg/mg,显著高于其他诱变时间处理和对照处理(P〈0.05)。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紫外诱变株与对照株之间FAE蛋白条带也存在明显差异,诱变10 min处理在20.0~30.0 k D和66.2 k D处有较高浓度的FAE蛋白。[结论]玫烟色棒束孢具有耐紫外照射的特性,紫外线诱变10 min能使玫烟色棒束孢产生正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紫外线诱变 生物学特性 毒力
下载PDF
烟色离褶伞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及栽培基质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莹 吕立涛 +7 位作者 杨镇 刘俊杰 张敏 张士义 肖军 李红 刘岩岩 李宏亮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0,F0003,共5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烟色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和栽培基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烟色离褶伞菌种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5,转速160r/min,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150mL,25℃条件下培养11d;最...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烟色离褶伞(Lyophyllum fumosum)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和栽培基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烟色离褶伞菌种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5,转速160r/min,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150mL,25℃条件下培养11d;最佳出菇栽培基质配方为:30%草炭、28%玉米芯、20%稻壳、10%麦麸、5%豆饼、5%小麦、1%石膏、1%石灰,生物学效率达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离褶伞(宾王菇) 液体菌种 基质优化
下载PDF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晶 田浩楷 +3 位作者 刁红亮 付淑慧 郝赤 马瑞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棒束孢 烟粉虱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被引量:34
20
作者 黄振 任顺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对广州地区玫烟色拟青霉16个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其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对烟粉虱2龄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经过综... 对广州地区玫烟色拟青霉16个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其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菌落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对烟粉虱2龄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经过综合比较,筛选出PF01 N4和PF01 N8两个优良分离株,它们具有产孢量大(2 8×109和2 95×109个孢子/ml)、孢子萌发率高(89 06%和87 7%)、致病力强(7d后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力分别为99 22%和97 79%)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烟色拟青霉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