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对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鲁静 武士科 +2 位作者 陈光 赵越 李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2期7803-7808,共6页
背景:将玻璃酸钠制作成由壳聚糖纳米粒包裹而成的药物,可以使药物更好地作用于烧伤角膜。目的:验证玻璃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对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制备碱烧伤角膜模型,正常对照组不造... 背景:将玻璃酸钠制作成由壳聚糖纳米粒包裹而成的药物,可以使药物更好地作用于烧伤角膜。目的:验证玻璃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对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制备碱烧伤角膜模型,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后滴注玻璃酸钠壳聚糖纳米粒悬液治疗,1次/d,10μL/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4周后,裂隙灯观察眼角膜新生血管动态生长情况;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学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血管内皮因子和环氧化酶2 mRNA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降低(P<0.05);(2)模型组眼角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及新生血管产生,实验组仅有少量炎性细胞存在;(3)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可抑制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结构 角膜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壳聚糖纳米材料 玻璃酸钠 烧伤角膜 大鼠模型 血管生长 组织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GM6001对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华 刘海霞 +1 位作者 潘志强 武宇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检测正常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中明胶酶(MMP-2,MMP-9)和胶原酶(MMP-1)的表达,探讨在角膜融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兔角膜碱烧伤20眼,分为对照组和GM6001治疗组,于伤后12、24、48、72h,1、2周和1个月取材,酶谱法检测角膜组织... 目的 检测正常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中明胶酶(MMP-2,MMP-9)和胶原酶(MMP-1)的表达,探讨在角膜融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兔角膜碱烧伤20眼,分为对照组和GM6001治疗组,于伤后12、24、48、72h,1、2周和1个月取材,酶谱法检测角膜组织中明胶酶MMP-2、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胶原酶MMP-1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兔角膜中,仅检测到微弱的明胶酶原MMP-2,碱烧伤后1周后开始明显升高,至烧伤后1个月维持较高水平,并在2周时出现MMP-2活性酶的表达,并持续至烧伤后1个月。明胶酶MMP-9在正常角膜组织中检测不到,但烧伤后24h开始表达,于烧伤后1周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至伤后1个月已检测不到。胶原酶MMP-1在正常组织中检测为阴性,从伤后24h开始升高,1个月内无下降。GM6001治疗组角膜组织MMP-2、MMP-9及MMP-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碱烧伤角膜组织的融解,GM6001可抑制MMPs的活性,进而抑制角膜融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6001 烧伤角膜组织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表达 活性 角膜融解
下载PDF
新鲜羊膜移植在碱烧伤角膜治疗中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剑 丁琦 +1 位作者 徐锦堂 吴静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移植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的抑制炎症作用及其与自由基反应的关系。方法以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 24 h行新鲜羊膜移植手术,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14,30天处死实验兔。以计算...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移植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的抑制炎症作用及其与自由基反应的关系。方法以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 24 h行新鲜羊膜移植手术,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14,30天处死实验兔。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角膜中多形核白细胞(PMN)含量。并检测同时期角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商二醛(MDA)含量。结果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PMN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其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新鲜羊膜移植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能抑制角膜内急性炎症反应,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角膜组织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角膜化学烧伤 自由基反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小鼠碱烧伤角膜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建章 洪杉 +2 位作者 杨树才 陈明伟 马晶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采用免...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SP),观察VEGF-C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碱烧伤角膜内,VEGF-C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内入侵的炎性细胞和角膜上皮层细胞,并且表达增高,于碱烧伤后3d,VEGF-C的表达达到高峰(P<0.01)。碱烧伤后7d,VEGF-C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处于开放状态的新生淋巴管。结论VEGF-C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嘉宁 黄巧玲 姜文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碱烧伤4d后...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碱烧伤4d后,实验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活化的VEGF的表达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动态变化,即伤后早期显著增加,4 d时最高,7 d后开始回落。结论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早期过程中,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显著活化,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新生血管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新光 王建洲 张林 范晶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3-625,633,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碱烧伤兔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后不同时间受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情况,探讨BMSC移植后对碱烧伤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角膜碱烧伤兔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后不同时间受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发生情况,探讨BMSC移植后对碱烧伤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进行烧伤后BMSC移植,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制备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随后行BMSC移植。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分别于移植后3 d、14 d、28 d观察CNV生长状态、计算CNV面积、采用RT-PCR检测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贴壁生长,呈长梭形,CD90呈现高表达(表达率97.94%),CD31低表达(表达率0.15%)。BMSC移植后28 d时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明显透亮,新生血管面积显著减小(P<0.05)。BMSC移植后14 d、28 d,实验组MMP-2基因条带的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MMP-2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且14 d时差异最明显(P<0.01)。BMSC移植后3 d,实验组TNF-α基因条带灰度值较对照组低,实验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实验组TNF-α基因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28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TNF-αmRNA表达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溶解,抑制CNV的形成;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抑制CNV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烧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角膜小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燕振国 张晓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6,共2页
用1mol/L NaOH溶液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对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基质层角膜小体(CC)及其周边粘多糖(MP)变化进行了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1)烧伤后CC胞浆增多,其周边MP明显减少;(2)第7天时,CC全部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周边MP超过... 用1mol/L NaOH溶液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对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基质层角膜小体(CC)及其周边粘多糖(MP)变化进行了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1)烧伤后CC胞浆增多,其周边MP明显减少;(2)第7天时,CC全部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周边MP超过正常角膜组织;(3)14天时,轻度烧伤中基质层有极少CC出现,周边MP亦趋于正常.(4)这种变化与烧伤程度呈平行关系,与创伤的恢复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小体 纤维母细胞 粘多糖 角膜烧伤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招娜 牟国营 +1 位作者 袁中芳 盛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PEG-endostatin)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碱烧伤后1d,治疗1、2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50μg/mL PEG化内皮抑素、50μ...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PEG-endostatin)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在碱烧伤后1d,治疗1、2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50μg/mL PEG化内皮抑素、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生理盐水各0.2mL。以后隔日注射1次,共8次。动态观察CNV的生长状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治疗1、2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治疗1组的CNV的长度和面积、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均明显少于治疗2组(P<0.05)。结论PEG化内皮抑素及重组内皮抑素都可有效抑制CNV的生长,但前者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 角膜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化
下载PDF
军事训练期间蛇毒液烧伤角膜1例
9
作者 尹黎 左志高 +2 位作者 靳莎莎 买志彬 乔守莲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631-632,共2页
角膜烧伤属于眼前段化学伤的一种,化学致伤物按种类又分为酸性和碱性物质[1-2]。临床早期干预、正确的急救治疗对于有效保存视力及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3]。我院收治一名较为罕见的蛇毒化学性烧伤病例,经及时治疗,视力良好。1病例... 角膜烧伤属于眼前段化学伤的一种,化学致伤物按种类又分为酸性和碱性物质[1-2]。临床早期干预、正确的急救治疗对于有效保存视力及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3]。我院收治一名较为罕见的蛇毒化学性烧伤病例,经及时治疗,视力良好。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野外军事训练时左眼溅入蛇毒液后视力下降6 h,于2019-11-18来我院就诊。查体眼部情况:裸眼视力R:1.2,L:0.12。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睑肿胀,结膜、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角膜烧伤 蛇毒 急救
下载PDF
碱烧伤角膜上皮修复中MEBT/MEBO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秋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 (MEBO)在角膜碱烧伤上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 70例采用 MEBO治疗的眼碱烧伤病人与同期伤情相似而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 70例病人进行配对研究。结果:两组病人Ⅰ、Ⅱ度角膜烧伤的愈合时间、转分化时间和最终结局...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 (MEBO)在角膜碱烧伤上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 70例采用 MEBO治疗的眼碱烧伤病人与同期伤情相似而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 70例病人进行配对研究。结果:两组病人Ⅰ、Ⅱ度角膜烧伤的愈合时间、转分化时间和最终结局等项指标相似,但Ⅲ、Ⅳ度角膜烧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角膜上皮再生完成时间早于对照组;视力恢复也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MEBO可促使碱烧伤角膜上皮再生,利于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湿润烧伤 治疗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大鼠碱烧伤角膜IL-1α、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海霞 鲁建华 张文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关键词 角膜烧伤 IL-1Α 吡格列酮 IL-6 大鼠 炎症反应 新生血管 烧伤
下载PDF
Avastin对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进 孙亮 +1 位作者 齐秀英 马晶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2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小鼠25 mg/mL Avastin 5μL结膜下隔日注射,同时左氧氟沙... 目的观察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小鼠25 mg/mL Avastin 5μL结膜下隔日注射,同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d,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连续两周内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分别于碱烧伤后3 d、7 d和12 d取材。应用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VEGF-C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7d的对照组角膜基质中可见新生淋巴管。在治疗组中,碱烧伤后12d可见角膜基质内存在新生的淋巴管。Avastin治疗组不同时间段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均少于角膜碱烧伤对照组。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治疗组碱烧伤角膜内,各时间段VEGF-C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vastin具有抑制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血管 角膜烧伤
下载PDF
替加环素/壳聚糖纳米粒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高阳 蔡岩 +3 位作者 李文静 吴华蓉 王慧娴 高晓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究负载替加环素(tigecycline,TGC)的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粒复合物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影响。方法制备TGC/CS纳米粒,检测其外形、粒径,检测并计算其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情况。选取40... 目的探究负载替加环素(tigecycline,TGC)的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粒复合物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影响。方法制备TGC/CS纳米粒,检测其外形、粒径,检测并计算其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情况。选取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TGC/CS纳米粒组(A组)、TGC组(B组)、空白CS纳米粒组(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每组10只,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分别使用TGC/CS纳米粒、TGC、CS纳米粒、生理盐水滴右眼,每日2次,共进行28 d。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情况并测量新生血管长度,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角膜结构、新生血管和细胞浸润情况等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TGC/CS纳米粒大部分为规则的球形,粒径为(235.84±34.59)nm,包封率为(67.17±0.29)%,载药量为(59.67±0.29)%,体系较为稳定,有缓释功能。TGC/CS纳米粒对兔角膜及结膜无损伤作用。CNV面积在碱烧伤后7 d、14 d、28 d时,A组明显少于B、C、D组,B组明显小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面积小于D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碱烧伤后7 d各组角膜上皮细胞部分损伤,基质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新生血管生成;碱烧伤后14 d各组角膜结构部分恢复,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CNV面积达到顶峰,碱烧伤后28 d各组角膜各层结构基本复原,炎症细胞大量减少,新生血管萎缩,整个过程中C、D两组炎症程度最重,B组次之,A组炎症最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B、C、D组的NF-κB、MMP-9相对表达均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VEGF相对表达量小于B、C、D组,B组VEGF相对表达量小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D组VEGF相对表达量基本相同。结论TGC/CS纳米粒能够通过下调角膜组织中的NF-κB、VEGF、MMP-9的表达减少碱烧伤CNV的生成且对眼表无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壳聚糖纳米粒 角膜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托珠单抗调控角膜碱烧伤后修复的研究
14
作者 张祺恩 王佳琦 +2 位作者 何嘉瑜 卓晴晴 袁钊辉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489-500,共12页
目的:评估外用白介素(Interleukin,IL)-6特异性抑制剂托珠单抗滴眼液在调控角膜碱烧伤后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托珠单抗滴眼(2.5 mg/mL)和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生理盐水滴眼,分别作为实验组和空白... 目的:评估外用白介素(Interleukin,IL)-6特异性抑制剂托珠单抗滴眼液在调控角膜碱烧伤后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托珠单抗滴眼(2.5 mg/mL)和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生理盐水滴眼,分别作为实验组和空白组以评估托珠单抗滴眼液的安全性。30只碱烧伤小鼠,按照1∶1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托珠单抗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每日6次,连续用14 d。通过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虹膜前粘连、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及角膜水肿,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角膜瘢痕形成及上皮伤口愈合。在角膜切片上评估IL-6定位、肌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浸润和角膜上皮化生。在角膜铺片上评估角膜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角膜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对未进行碱烧伤的角膜使用托珠单抗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的角膜结构的损伤。角膜碱烧伤后可见角膜结构的破坏,角膜瘢痕形成并伴有角膜上皮伤口的延迟愈合。使用托珠单抗治疗后,虹膜前粘连的发生率从86.67%下降至20%(P<0.01),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从93.33%下降至53.33%(P<0.05),角膜厚度小于对照组[(100.03±15.73)μm vs.(207.02±56.30)μm,P<0.001],角膜混浊评分从对照组的3.76±0.44下降到治疗组的1.94±0.83(P<0.001),治疗组在第5天(P<0.05)、第10天(P<0.001)和第14天(P<0.001)的上皮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角膜碱烧伤后可见IL-6大量分布于角膜全层,且可见大量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及免疫细胞浸润,托珠单抗治疗后抑制了IL-6的表达(下降77.5%,P<0.05),肌成纤维细胞数量从每视野(91.44±65.60)个减少至(12.89±10.51)个(P<0.01),免疫细胞的数量从每视野(60.30±28.71)个细胞减少至每视野(6.80±3.82)个细胞(P<0.001)。此外,托珠单抗还减少角膜切片中每视野的杯状细胞数目,由(11.30±5.29)个减少至(2.00±1.90个)(P<0.01),并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分别减少了76.86%和71.16%,均P<0.001)。结论:局部使用托珠单抗抑制IL-6未见明显角膜毒性,且可以调控角膜碱烧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白介素-6 托珠单抗
下载PDF
PRP技术在角膜烧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
15
作者 阚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92-0097,共6页
测试PRP(PlateletRichPlasma)药用疗法于临床效用和PRP疗法在改进角膜烧伤病者的品质生活涵盖的效用,测量PRP技术在临床角膜烧伤方面的利用。方法 有两组患者,加总有30个角膜烧伤病者,独自采取PRP(VC小组)和一般的疗法(常规小组)来进行... 测试PRP(PlateletRichPlasma)药用疗法于临床效用和PRP疗法在改进角膜烧伤病者的品质生活涵盖的效用,测量PRP技术在临床角膜烧伤方面的利用。方法 有两组患者,加总有30个角膜烧伤病者,独自采取PRP(VC小组)和一般的疗法(常规小组)来进行疗法,检测显微镜、同位素扫瞄、以及X荧光光谱调研来总结疗效。结论 PRP疗法小组明显效应率达93.33%,总效应率达100%,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小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其值为0.033;PRP疗法发起组在眼皮修复时间(0.003)、视觉恢复(0.033)、并发疾病(0.033)、改善生活质量(0.003)和住院时期以及满意度(0.003)等方面都比一般疗法小组更卓出。结论 PRP技术在角膜烧伤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提高角膜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技术 角膜烧伤 临床治疗 生活质量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兔角膜重度热烧伤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CNV、MMP-2的影响
16
作者 贾雍 张百珂 +2 位作者 郭丽莎 李巧云 田学敏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CXB)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对兔角膜重度热烧伤(severe corneal thermal burn,SCTB)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CXB)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对兔角膜重度热烧伤(severe corneal thermal burn,SCTB)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浓度的影响,探讨CXB-SLN对兔SCTB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6只新西兰白兔,恒温烧灼器制作兔SCTB模型(左眼),随机分为对照组、PKP组、CXB-PKP组,每组12只。对照组、PKP组球结膜下注射9 g/L的生理盐水0.1 ml,CXB-PKP组球结膜下注射1 g/L的CXB-SLN 0.1 ml。PKP组、CXB-PKP组于造模后第3天行PKP治疗。观察3组白兔术后角膜一般情况并记录术后10、20、40天CNV面积。在术后20、40天各组随机选择6只兔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角膜上清液中MMP-2浓度,并分析CNV面积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术前3组白兔角膜均可见角膜缘充血明显,角膜烧伤区水肿,混浊,伴角膜上皮层坏死、剥脱。术后对照组可见角膜混浊逐渐加重呈瓷白色混浊,PKP组与CXB-PKP组可见角膜植片均成活,角膜透明度尚可。术后10、20、40天,CXB-PKP组CNV面积小于PKP组(P均<0.05),PKP组CNV面积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0和40天角膜上清液MMP-2的浓度,CXB-PKP组低于PKP组,PKP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0、40天,CNV面积与MMP-2浓度呈正相关(r=0.742,P<0.001;r=0.827,P<0.001)。结论CXB-SLN对兔SCTB后的CNV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轻角膜混浊,其机理可能与MMP-2的下调有关,能够为SCTB后行PKP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固体脂质纳米粒 角膜重度热烧伤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后房水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一飞 宋琛 +2 位作者 张晓平 梁平 张遵一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采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实验性兔角膜碱烧伤后房水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简称FN)含量进行了观察。表明房水FN含量增加发生于房水pH增高之后,60分钟时达高峰。此间房水FN与房水总蛋白含量的增高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的百分比高于血浆。此... 采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实验性兔角膜碱烧伤后房水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简称FN)含量进行了观察。表明房水FN含量增加发生于房水pH增高之后,60分钟时达高峰。此间房水FN与房水总蛋白含量的增高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的百分比高于血浆。此后房水FN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总蛋白的百分比低于血浆。讨论了房水和血浆FN含量变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房水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IL-1 ra对激光角膜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清 张杰 +3 位作者 任华 王登龙 姜严明 钱焕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可阻断IL 1在机体的免疫应答、感染、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中的作用。采用日本大耳白兔 ,造成角膜激光烧伤模型 ,观察研究LI 1ra的治疗作用。通过裂隙灯与病理组织学观察 ,角膜OD值与角膜上皮细胞活性测定 ,... 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可阻断IL 1在机体的免疫应答、感染、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中的作用。采用日本大耳白兔 ,造成角膜激光烧伤模型 ,观察研究LI 1ra的治疗作用。通过裂隙灯与病理组织学观察 ,角膜OD值与角膜上皮细胞活性测定 ,以及烧伤斑图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角膜烧伤 治疗 IL-lra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角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邱培瑾 姚 克 +2 位作者 裘世杰 朱丽君 周彩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角膜炎症性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角膜炎症性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bFGF在角膜不同组织层次的表达。结果 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去除上皮后的正常大鼠角膜无bFGF表达;碱烧伤后96h,大鼠角膜可检测出bFGF表达,随着时间进展,bFGF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大鼠角膜上皮层表达bFGF;碱烧伤后角膜上皮层bFGF着染程度逐渐增强,在碱烧伤后48h以前,基质层浸润的炎症细胞无bFGF着染,96h以后,浸润的炎症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均呈bFGF阳性。结论 bFGF未参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早期诱导,对角膜炎症性新生血管的增殖仅起到后续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烧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硅胶治疗碱性角膜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春民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硅胶对实验性角膜碱烧伤早期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23只,单眼角膜中度碱烧伤,选择结膜囊内硅胶粉填充法(A组)和眼表局部硅胶粉隔吸法(B组)。C组为对照组,角膜碱烧伤后仅予生理盐水冲洗。第3,5周末摘取角膜行病... 目的 探讨硅胶对实验性角膜碱烧伤早期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23只,单眼角膜中度碱烧伤,选择结膜囊内硅胶粉填充法(A组)和眼表局部硅胶粉隔吸法(B组)。C组为对照组,角膜碱烧伤后仅予生理盐水冲洗。第3,5周末摘取角膜行病理检查,烧伤后第7天摘取角膜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A组于第2周角膜溃疡形成,第2周末溃疡穿孔;B组无1例形成溃疡,第7周角膜透明或半透明。对照组多形核白细胞(PMN)大量浸润,角膜细胞显著增多,胶原纤维杂乱排列,新生血管丰富。B组PMN浸润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轻度紊乱,血管少而疏,瘢痕组织少。电镜下见A组角膜烧伤区表面及细胞间明显的硅胶颗粒残留,B组未见硅胶颗粒。结论 在角膜碱烧伤早期应用硅胶治疗可获良效,但应避免硅胶粉直接与眼表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硅胶 角膜烧伤 疗效 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