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颗粒FCC汽油芳构化催化剂烧碳再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常剑 高金森 徐春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3-677,共5页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和气相色谱联合装置,研究了大颗粒FCC汽油芳构化催化剂的烧碳再生动力学和再生产物中CO2与CO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大颗粒FCC汽油芳构化催化剂的烧碳反应速率与碳含量和氧分压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规律;但由于受内扩散...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和气相色谱联合装置,研究了大颗粒FCC汽油芳构化催化剂的烧碳再生动力学和再生产物中CO2与CO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大颗粒FCC汽油芳构化催化剂的烧碳反应速率与碳含量和氧分压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规律;但由于受内扩散的影响,其烧碳反应速率仅为本征烧碳反应速率的60%左右。在600℃~720℃再生产物中CO2/CO摩尔比随再生温度的增加而减小,720℃以后,该比值显著增大;随着氧分压的增加,CO2/CO摩尔比直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 芳构化催化剂 烧碳动力学 CO2/CO摩尔比
下载PDF
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结焦热载体的烧碳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安贵 王刚 +2 位作者 毕研涛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7-574,共8页
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气相色谱联用装置,对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的结焦热载体进行了烧碳动力学及烧焦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速率与碳的质量分数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与氧分压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可用阿... 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气相色谱联用装置,对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的结焦热载体进行了烧碳动力学及烧焦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速率与碳的质量分数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与氧分压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反应速率与烧焦温度的关系。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不同,其活化能E_a远小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等过程的活化能,主要是由于结焦热载体中的碱土金属加快了烧碳过程的反应速率,改变了碳的反应级数,降低了该反应过程的活化能。烧焦产物中n(CO_2)/n(CO)仅是温度的函数,在600~720℃随着烧焦温度的升高n(CO_2)/n(CO)降低;当温度高于7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CO_2)/n(CO)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热载体 烧碳动力学 自催化作用 n(CO2)/n(CO)
下载PDF
蒸汽烧碳法在一段炉催化剂上的应用
3
作者 吕印达 常哲伏 +1 位作者 杨清林 陈柏林 《大氮肥》 CAS 200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一段转化炉炉管的 1/3部位出现热带和热斑 ,热带处温度达 990℃以上 ,严重威胁一段炉正常运行 ,被迫采取蒸汽烧碳方法解决一段炉镍催化剂结碳问题 。
关键词 蒸汽烧碳 催化剂 一段转化炉 化肥工业 烧碳方案 活性
下载PDF
石油焦烧碳动力学 被引量:4
4
作者 毕胜 徐春明 高金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89-994,共6页
用脉冲进料固定床微分反应器对两种代表性石油焦的燃烧情况进行了研究 .由于石油焦成分比较复杂 ,其燃烧过程不十分稳定 ,呈现多阶段燃烧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了各阶段燃烧反应动力学方程、烟气中CO/CO2 摩尔比变化方程和不同温度下的有... 用脉冲进料固定床微分反应器对两种代表性石油焦的燃烧情况进行了研究 .由于石油焦成分比较复杂 ,其燃烧过程不十分稳定 ,呈现多阶段燃烧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了各阶段燃烧反应动力学方程、烟气中CO/CO2 摩尔比变化方程和不同温度下的有效燃尽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烧碳 动力学 有效燃尽率
下载PDF
埋烧碳化法制备碳泡沫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商晓陈 王少芬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首次采用埋烧碳化法制备了酚醛树脂基碳泡沫.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材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甲阶酚醛树脂;以甲阶酚醛树脂为前躯体,加入正戊烷、吐温-80以及硫酸,利用常压物理发泡法制备出酚醛树脂基泡沫,然后将其在1 050℃下采用碳粉和石... 首次采用埋烧碳化法制备了酚醛树脂基碳泡沫.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材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甲阶酚醛树脂;以甲阶酚醛树脂为前躯体,加入正戊烷、吐温-80以及硫酸,利用常压物理发泡法制备出酚醛树脂基泡沫,然后将其在1 050℃下采用碳粉和石墨粉混合埋烧碳化得到酚醛树脂基碳泡沫.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测试仪对其结构、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碳泡沫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多孔材料,发泡均匀、孔洞完整,且相互连通、微观结构良好,碳泡沫的比表面积在350~750 m2/g之间.随着碳化过程温度的升高,碳泡沫有由无定形结构向石墨结构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泡沫 制备 烧碳
下载PDF
转化催化剂Z111-6/CN-16烧碳情况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凡谦 《大氮肥》 CAS 2000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转化催化剂 烧碳 合成氨生产 催化剂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烧碳沟地区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武文辉 赵春 +3 位作者 詹涵钰 秦宇龙 李名则 徐云峰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通过对烧碳沟地区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成矿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等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烧碳沟一带伟晶岩的SiO2含量为73.46%~75.96%,全碱含量为4.71%~7.36%,里特曼指数为0.70~1.84,反映了伟晶岩的钙碱... 通过对烧碳沟地区伟晶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成矿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等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烧碳沟一带伟晶岩的SiO2含量为73.46%~75.96%,全碱含量为4.71%~7.36%,里特曼指数为0.70~1.84,反映了伟晶岩的钙碱性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54~2.49,全部大于1.1,反映了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伟晶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源岩以黏土沉积物为主,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相比,两者具有高度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近似的Nb/Ta比值,表明两者具有同源性,且属于分异程度较高的钙碱性花岗伟晶岩脉。构造背景分析显示伟晶岩属于同碰撞花岗岩,在印支运动末期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甲基卡一带的穹状构造为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烧碳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伟晶岩
下载PDF
富氧燃烧碳捕获技术攻关启动
8
《低温与特气》 CAS 2011年第3期51-51,共1页
“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35MWth富氧燃烧碳捕获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工程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启动会近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该项目将针对我国低碳发展的需求,自主研发富氧燃烧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基于富氧燃烧... “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35MWth富氧燃烧碳捕获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工程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启动会近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该项目将针对我国低碳发展的需求,自主研发富氧燃烧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基于富氧燃烧技术的燃煤锅炉大规模碳捕获技术开发和先导性工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技术 技术开发 捕获 烧碳 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示范 自主研发 计划项目
下载PDF
一段炉催化剂蒸汽烧碳小结
9
作者 李开胜 李开建 王培红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05年第2期17-18,共2页
介绍一段炉析碳原因,催化剂析碳后的措施及烧碳过程。
关键词 烧碳 措施
下载PDF
发展含氧燃料燃烧碳捕获的动力循环
10
《燃气轮机技术》 2013年第2期25-25,共1页
据《Gas Turbine World》2012年7~8月刊报道,据绍尔集团称,正在跟NETPower公司、东芝公司和Exelon公司合作,开发一项新技术,即基于高压、超临界、含氧燃料燃烧碳捕获动力循环的燃气发电。NETPower公司是这项技术的开发者,绍尔集... 据《Gas Turbine World》2012年7~8月刊报道,据绍尔集团称,正在跟NETPower公司、东芝公司和Exelon公司合作,开发一项新技术,即基于高压、超临界、含氧燃料燃烧碳捕获动力循环的燃气发电。NETPower公司是这项技术的开发者,绍尔集团将获得该公司的实际所有权,并将获得全球独家的设计、采购和建设使用该技术的电站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循环 含氧燃料 捕获 烧碳 World 新技术 东芝公司 燃气发电
下载PDF
一段转化炉催化剂烧碳总结
11
作者 季桂琴 陈文华 +1 位作者 张泽祥 王伟 《中氮肥》 1996年第5期39-40,共2页
一段转化炉催化剂烧碳总结季桂琴,陈文华,张泽祥,王伟(黑龙江化工总厂化肥分厂齐齐哈尔市161041)一段转化炉是合成氨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焦炉气中20%左右的CH4在此进行转化。我厂一段炉共有φ152×15mm的... 一段转化炉催化剂烧碳总结季桂琴,陈文华,张泽祥,王伟(黑龙江化工总厂化肥分厂齐齐哈尔市161041)一段转化炉是合成氨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焦炉气中20%左右的CH4在此进行转化。我厂一段炉共有φ152×15mm的炉管85根.内装2102催化剂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炉 合成氨装置 催化剂 烧碳
下载PDF
有机硅树脂对不烧铝碳滑板中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黄晨 朱新军 +2 位作者 曾立民 曾昆 吕建江 《耐火与石灰》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在酚醛树脂中添加有机硅树脂作为复合结合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不烧铝碳滑板的物相、形貌和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有机硅树脂的加入对不烧铝碳滑板中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树脂能有效减小不... 通过在酚醛树脂中添加有机硅树脂作为复合结合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不烧铝碳滑板的物相、形貌和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有机硅树脂的加入对不烧铝碳滑板中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树脂能有效减小不烧铝碳滑板的体积密度与显气孔率波动,添加1%有机硅树脂时不烧铝碳滑板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酚醛树脂在600℃时已基本脱氢碳化,有机硅树脂在600℃下仍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可以有效防止不烧铝碳滑板中温强度低谷的出现;有机硅树脂可以促进不烧铝碳滑板在中温条件下晶须的生成,对不烧铝碳滑板的中温性能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板 有机硅树脂 酚醛树脂 中温性能
下载PDF
V_2O_5/AC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在氨气氛中再生时的碳烧蚀机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彦霞 刘振宇 +1 位作者 刘清雅 孙德魁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4-520,共7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V2O5/AC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吸附剂在5%NH3-95%Ar气氛下再生时的碳烧蚀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NH3与V2O5/AC表面的含氧组分(羧基、羟基、酚羟基以及...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V2O5/AC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吸附剂在5%NH3-95%Ar气氛下再生时的碳烧蚀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NH3与V2O5/AC表面的含氧组分(羧基、羟基、酚羟基以及V2O5等)发生了作用,优先消耗了V2O5/AC表面上的氧,生成了H2O和多种表面含氮官能团((内)酰胺类和腈类等),从而抑制了再生时碳的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矾 活性炭 含氧官能团 烧碳 催化剂再生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金属Al-Si复合不烧铝碳滑板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及显微结构 被引量:23
14
作者 岳卫东 聂洪波 +1 位作者 钟香崇 石凯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研究了金属Al-Si复合不烧铝碳滑板材料的热态抗折强度、弯曲应力-应变关系和抗热震性,并利用XRD、SEM和EDAX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材料的热态抗折强度很高,在1200~1400℃时达到50MPa以上;(2)材料从400℃开始... 研究了金属Al-Si复合不烧铝碳滑板材料的热态抗折强度、弯曲应力-应变关系和抗热震性,并利用XRD、SEM和EDAX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材料的热态抗折强度很高,在1200~1400℃时达到50MPa以上;(2)材料从400℃开始到1400℃一直保持塑性状态,在1400℃仍没有进入粘滞流动阶段,只是在800℃以上变形量有所增加;(3)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在经受ΔT为1000~1200℃的一次热震后,其残余抗折强度均>30MPa,其抗折强度保持率仍为70%左右;(4)材料热机械性能优良的基本原因在于加入的金属Al和Si发生碳化和氮化等反应原位生成了非氧化物增强相,其显微结构特征从以碳结合为主转化为以非氧化物结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板 热态抗折强度 应力-应变 抗热震性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有机硅树脂结合不烧铝碳滑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亚伟 王安杰 +2 位作者 金胜利 方磊 李楠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以板状刚玉、石墨、Al粉、Si粉和B4C为主要原料,有机硅树脂作结合剂制备了不烧铝碳滑板试样.研究了在空气中先经240℃24 h预处理,然后分别于400℃、600℃、800℃、1000℃、1350℃和1450℃保温3 h处理后试样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 以板状刚玉、石墨、Al粉、Si粉和B4C为主要原料,有机硅树脂作结合剂制备了不烧铝碳滑板试样.研究了在空气中先经240℃24 h预处理,然后分别于400℃、600℃、800℃、1000℃、1350℃和1450℃保温3 h处理后试样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有机硅树脂结合不烧铝碳滑板的性能、物相变化和显微结构影响显著.热处理温度为240~600℃时,有机硅树脂裂解产生质量损失,使试样内部结构松散,显气孔率显著增大,常温耐压强度较低;800~1000℃时,试样边缘部分B4C、Al、Si优先氧化,生成须状Al2O3和针状硼酸铝,有利于边缘骨料与基质结构紧密结合,同时,试样内部局部有柱状氮化物生成,相应的体积密度明显增加,显气孔率急剧下降,常温耐压强度达到最高值;温度>1000℃,试样中石墨大量氧化而留下很多气孔,同时Al、Si等氧化反应加剧,试样质量增加和体积膨胀明显,体积密度下降,显气孔率上升,常温耐压强度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温度 有机硅树脂 滑板 空气气氛 结性能 树脂结合 滑板 Al2O3 显气孔率
下载PDF
电弧喷涂不锈钢工艺对涂层组织及碳烧损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伞金福 杜智 毕志夫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5,共3页
研究了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3Cr13和1Cr18Ni9Ti不锈钢涂层组织结构和碳烧损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用气体容量法测定了涂层的碳烧损量.讨论了电弧喷涂工艺因素影响的机理.
关键词 电弧喷涂 不锈钢 涂层 组织结构 损量 防腐
下载PDF
催化裂化再生过程碳、硫、氮燃烧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8期18-22,共5页
催化裂化再生过程中涉及碳、氢、硫、氮的燃烧,中间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相互之间还会发生氧化、还原等二次反应。现有的脱硫及脱硝设施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环保目标,但在环保优化及长周期操作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进... 催化裂化再生过程中涉及碳、氢、硫、氮的燃烧,中间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相互之间还会发生氧化、还原等二次反应。现有的脱硫及脱硝设施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环保目标,但在环保优化及长周期操作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进行环保优化工作时,往往会忽视再生过程的前端治理功能,或者抛开再生烧焦过程单纯谈环保优化。容易进入这样的误区反映出当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不够全面。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单项理论研究及工业实例,探讨如何既保证烧焦效果又能做好SO_(x)及NO_(x)的前端治理。按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两条路线,梳理了SO_(x)及NO_(x)在再生全过程中的因果变量,并分别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再生过程 烧碳 SO_(x) NO_(x)
下载PDF
泥炭基活性炭水蒸气活化过程孔结构演化的碳烧失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锋 解强 +3 位作者 杨敏建 万超然 刘德钱 梁鼎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77-2986,共10页
孔结构调控是活性炭制备研究的核心,碳烧失伴随并决定着孔结构的演化。为研究泥炭基活性炭孔结构演化过程中碳烧失特征,将贵州毕节泥炭样品破碎、粉磨,在氮气氛围进行热重分析,并采用无黏结剂压块成型,再破碎后、炭化,在不同活化温度、... 孔结构调控是活性炭制备研究的核心,碳烧失伴随并决定着孔结构的演化。为研究泥炭基活性炭孔结构演化过程中碳烧失特征,将贵州毕节泥炭样品破碎、粉磨,在氮气氛围进行热重分析,并采用无黏结剂压块成型,再破碎后、炭化,在不同活化温度、时间下水蒸气活化制得活性炭,测定活性炭样品的碘值、亚甲蓝值和焦糖脱色率吸附性能指标,利用气体吸附仪、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孔结构、碳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吸附性能、孔结构、碳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炭基活性炭的孔结构演化随活化温度的升高分为造孔(750~800℃)、扩孔(800~850℃)、孔塌陷(850~900℃)和炭表面烧蚀(900~950℃)4个阶段,分别以无序炭(D3)及散乱石墨层结构(D1)、散乱石墨层结构(D1)及平行的石墨层间的不规则层(D2)、活性位点碳(D4)、规则的石墨微晶结构(G)的烧蚀为主;随活化时间的增加分为充分发育期(60~120 min)和过度发育期(120~150 min)2个阶段,分别以无序炭(D3)和活性位点碳(D4)的烧蚀为主。炭表面烧蚀或孔结构过度发育之前有效的调孔以全程清除无序炭、部分消耗缺陷微晶炭、少量激活活性位点碳来实现。随活化程度的加深,活性炭的碳烧失由颗粒内表面为主转为由内向外、再转为由外向内,表面孔依次呈现出生成、融并和坍塌的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活性炭 结构 孔结构 失特征
下载PDF
基于灼烧失碳法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仲明 章家岩 +1 位作者 杜罗通 冯旭刚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8-32,共5页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燃煤发电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于指导燃煤锅炉燃烧优化运行。设计并开发实时准确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控制水平和机组运行经济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分析了其...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燃煤发电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于指导燃煤锅炉燃烧优化运行。设计并开发实时准确的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控制水平和机组运行经济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装置,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其检测原理、取样装置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理。通过对现场应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装置对指导燃煤锅炉燃烧优化运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飞灰含 在线监测
下载PDF
热力装置燃烧碳氢燃料时减少NO_x排放工艺方法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吉桂明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8-638,共1页
据《Энергетика》2013年3-4月刊报道,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的专家就抑制动力锅炉NOx形成的各种工艺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这些工艺方法包括:1.LEA(低过量空气);2.分阶段将空气引入炉膛;3.将水蒸汽和氨喷到锅炉火焰... 据《Энергетика》2013年3-4月刊报道,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的专家就抑制动力锅炉NOx形成的各种工艺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这些工艺方法包括:1.LEA(低过量空气);2.分阶段将空气引入炉膛;3.将水蒸汽和氨喷到锅炉火焰上;4.烟气再循环;5.分阶段填加燃料;6.低毒性燃烧器和分阶段引入空气、烟气再循环、分阶段添加燃料;列出了这些方法、NOx减少程度,百分比、应用的限制和注意事项。应特别关注在燃烧碳氢燃料时,利用富氧空气减少NOx排放的研究。这些计算结果已经证明,借助于提高氧含量到50%(按体积),有可能使形成的NOx减少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排放 工艺方法 效果分析 烟气再循环 烧碳 装置 热力 过量空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