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的二次元特征有限体积元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传军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将特征线方法与有限体积元方法相结合,采用Lagrange型分片二次多项式空间和分片常数函数空间分别作为试探函数和检验函数空间构造了二维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的全离散二次元特征有限体积元格式,并进行误差分析,得到了次优阶L2模误差... 将特征线方法与有限体积元方法相结合,采用Lagrange型分片二次多项式空间和分片常数函数空间分别作为试探函数和检验函数空间构造了二维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的全离散二次元特征有限体积元格式,并进行误差分析,得到了次优阶L2模误差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型 特征线方法 有限体积元方法 误差估计
下载PDF
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配置方法的H^1模估计
2
作者 刘蕴贤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初边值问题 .电子位势方程是椭圆型的 ,电子、空穴浓度方程及热传导方程是抛物型的 .本文给出求解的配置方法 ,并得到最优H1 模误差估计 .
关键词 热传导型半导体 瞬态问题 配置方法 H^1模估计 误差估计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数学模
下载PDF
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特征变网格有限元法及其分析
3
作者 杨青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的瞬时状态由四个方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所决定 .其中电子位势方程是椭圆型的 ,电子和空穴浓度方程是对流扩散型的 ,温度方程为热传导型的 .本文提出解这类问题的特征变网格有限元法 ,并进行了理论分... 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的瞬时状态由四个方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所决定 .其中电子位势方程是椭圆型的 ,电子和空穴浓度方程是对流扩散型的 ,温度方程为热传导型的 .本文提出解这类问题的特征变网格有限元法 ,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 ,得到了某种意义下的最佳 L2误差估计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问题 变网格 有限元法 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
下载PDF
热传导型半导体瞬态问题的迎风有限体积元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传军 袁益让 《计算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8,共12页
半导体瞬态问题的数学模型是由四个方程组成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所决定.其中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方程往往是对流占优扩散问题,普通的方法已不适用,为此本文用迎风格式处理对流项部分,提出一种全离散迎风有限体积元方法,并... 半导体瞬态问题的数学模型是由四个方程组成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所决定.其中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方程往往是对流占优扩散问题,普通的方法已不适用,为此本文用迎风格式处理对流项部分,提出一种全离散迎风有限体积元方法,并进行收敛性分析,在最一般的情况下得到了一阶精度L2模误差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型 迎风格式 有限体积元方法 误差估计
原文传递
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问题的交替方向特征有限元方法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蕴贤 《计算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Alternating-direction methods ar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 finite element to treat the problem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behavior of semiconductor with heat-conduction, whose mathematical model is an initial ... Alternating-direction methods ar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 finite element to treat the problem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behavior of semiconductor with heat-conduction, whose mathematical model is an initial and boundary problem of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system(Electric potential equation is approximated by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centration equations are approximated by alternating-direction characteri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s,and heatconduction equation is approximated by Galerkin alternating-direction method. Optimal order error estimates in L2 are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元 交替方向 特征有限元 收敛性 偏微分方程 瞬态问题 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
原文传递
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瞬态模拟问题Crank-Nicolson差分-流线扩散有限元法及其数值分析
6
作者 张争茹 羊丹平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本文研究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瞬态模拟问题的数值方法.针对数学模型中各方程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有限元格式.特别针对浓度方程组是对流为主扩散问题的特点,使用Crank-Nicolson差分-流线扩散计算格式,提高了数值解的稳定性.得到... 本文研究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瞬态模拟问题的数值方法.针对数学模型中各方程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有限元格式.特别针对浓度方程组是对流为主扩散问题的特点,使用Crank-Nicolson差分-流线扩散计算格式,提高了数值解的稳定性.得到的L2误差估计关于空间剖分步长是拟最优的,关于时间步长具有二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 瞬态模拟问题 有限元法 数值分析 CRANK-NICOLSON格式 差分流线扩散法 误差估计
原文传递
三维热传导型半导体问题的交替方向特征有限元方法
7
作者 张志跃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提出交替方向特征有限元方法,对电场位势方程采用混合元格式,对电子,空穴浓度方程采用交替方向特征有限元格式,对温度方程提出交替方向格式.应用向量积计算及先验估计理论和技巧,得到最佳的L2误差估计.
关键词 热传导型半导体 交替方向特征有限元方法 最优误差估计 半导体器件
原文传递
脉冲热流冲击有限厚度材料双曲型热传导方程数值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光映 吴祥福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1期65-70,共6页
针对快速热流加热的特点 ,考虑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 ;在脉冲热流加热条件下 ,采用双曲型方程和抛物型方程研究有限厚度材料内部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两种模型得到的内部温度场有诸多方面的不同 .双曲方程的解表明 :... 针对快速热流加热的特点 ,考虑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 ;在脉冲热流加热条件下 ,采用双曲型方程和抛物型方程研究有限厚度材料内部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两种模型得到的内部温度场有诸多方面的不同 .双曲方程的解表明 :加热产生的独立运动热波使温度的变化具有波动性、延迟性 ,热波的叠加造成内部温度有可能超过边界温度 ;任意时刻热的传递方向处于复杂的境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传热过程 脉冲热流 有限厚度材料 双曲热传导方程 数值计算 温度场
下载PDF
双曲型热传导方程双参数的同步反演
9
作者 赵正阳 吕跃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8-31,41,共5页
为解决双曲型热传导方程双参数同步反演问题,基于由材料表面检测到的光热频谱信号,利用脉冲谱技术和正则化方法,对非均匀固体样品的热弛豫时间和热传导系数予以深度剖面同步重构.在数值实验中,分别模拟了单调和非单调分布2套参数进行形... 为解决双曲型热传导方程双参数同步反演问题,基于由材料表面检测到的光热频谱信号,利用脉冲谱技术和正则化方法,对非均匀固体样品的热弛豫时间和热传导系数予以深度剖面同步重构.在数值实验中,分别模拟了单调和非单调分布2套参数进行形态重构,并考虑噪声对重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吻合度良好,所建立的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同步反演 双曲热传导方程 热弛豫时间 热传导系数
下载PDF
双曲型热传导方程的热参数反演(英文)
10
作者 吕跃凯 张淑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0-265,共6页
考虑到非稳态热传导问题 ,从双曲型热传导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出发 ,利用反演算法对深度不均匀固体样品的热学参数深度剖面予以重构、所采用的算法与过去处理稳态 (或准稳态 )的抛物型热传导方程的情况类似 ,不同的是通过求解双曲型热... 考虑到非稳态热传导问题 ,从双曲型热传导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出发 ,利用反演算法对深度不均匀固体样品的热学参数深度剖面予以重构、所采用的算法与过去处理稳态 (或准稳态 )的抛物型热传导方程的情况类似 ,不同的是通过求解双曲型热传导方程 ,在足够宽的调制频率范围内 ,获取样品的一组不同频率的表面温度 .为使数值更接近实际情况 ,同样也可以在模拟样品表面温度信号中混入一定比例的噪声 .利用本文的算法 ,反演不同类型的深度分布材料的热弛豫参数的深度剖面 .数值模拟的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算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无需任何先验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热传导方程 热参数反演 热驰豫时间 深度剖面重构 调制频率 表面温度
下载PDF
二维Caputo型时间分数阶热传导方程非齐次初边值问题的研究
11
作者 侯雪 欧志英 《建模与仿真》 2022年第4期987-999,共13页
本文基于Povstenko型分数阶热弹性理论推导出Caputo型时间分数阶热传导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和Laplace变换法,求解了二维有热源项的时间分数阶热传导方程的非齐次初边值问题,并给出详细的求解过程。最后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了分数阶阶数... 本文基于Povstenko型分数阶热弹性理论推导出Caputo型时间分数阶热传导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和Laplace变换法,求解了二维有热源项的时间分数阶热传导方程的非齐次初边值问题,并给出详细的求解过程。最后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了分数阶阶数 在不同的初边值条件下对于热传导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uto分数阶热传导方程 分离变量法 非齐次边界条件
下载PDF
关于ta型热传导方程解的定性研究及数值模拟
12
作者 刘金玲 陈哲林 王芳 《理论数学》 2019年第7期771-782,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ta型热传导方程。从ta型热传导方程的导出入手,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此方程,得到ta型热传导方程的通解。其次,利用ta型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以及初值条件,对其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和... 本文主要研究ta型热传导方程。从ta型热传导方程的导出入手,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此方程,得到ta型热传导方程的通解。其次,利用ta型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以及初值条件,对其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和有限差分法对热传导方程的解进行数值模拟,并讨论时间的幂次对热传导方程数值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热传导方程 分离变量法 初边值条件 有限差分法 离散化
下载PDF
新型节能的旋转管束干燥机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国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3,共4页
本文对热传导型旋转管束干燥机的结构、性能及节能效应进行剖析,介绍了应用情况及装置特点。
关键词 干燥机 节能 热传导型 旋转管束干燥机
下载PDF
复合介质与界面传热的多物理模型与计算
14
作者 罗剑兰 曹礼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11-1714,共4页
本文针对周期和随机结构复相介质与界面的多尺度热问题,提出了一个多物理模型和耦合算法,内容包括:计算界面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随机结构宏观有效导热系数和温度场的均匀化与多尺度方法;界面温度场与宏观温度场的关联模式及局域... 本文针对周期和随机结构复相介质与界面的多尺度热问题,提出了一个多物理模型和耦合算法,内容包括:计算界面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随机结构宏观有效导热系数和温度场的均匀化与多尺度方法;界面温度场与宏观温度场的关联模式及局域场的量子力学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热传导方程 复合介质与界面 随机场 分子动力学方法 跨尺度算法
下载PDF
基于双相延迟模型的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胜 吴建军 +2 位作者 黄强 张宇 杜忻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3-244,共12页
为了分析飞秒激光烧蚀过程,在双相延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曲型热传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靶材的加热、蒸发和相爆炸,还考虑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形成和膨胀及其与入射激光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学和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 为了分析飞秒激光烧蚀过程,在双相延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曲型热传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靶材的加热、蒸发和相爆炸,还考虑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形成和膨胀及其与入射激光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学和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屏蔽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激光能量密度较高时;两个延迟时间的比值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中靶材的温度特性和烧蚀深度有较大的影响;飞秒激光烧蚀机制主要以相爆炸为主.飞秒激光烧蚀的热影响区域较小,而且热影响区域的大小受激光能量密度的影响较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双相延迟模型的飞秒激光烧蚀模型能有效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烧蚀 双相延迟模 双曲热传导方程 等离子体屏蔽
下载PDF
受移动热源作用的两端固定杆的广义热-弹耦合问题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天虎 曹丽 周又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基于带有一个热松弛时间的Lord-Shulman广义热弹性理论,研究了受移动热源作用的两端固定的均质各向同性杆的热-弹动态响应。该文给出了杆的广义热-弹耦合的控制方程,借助拉普拉斯积分变换及其数值反变换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计算得到... 基于带有一个热松弛时间的Lord-Shulman广义热弹性理论,研究了受移动热源作用的两端固定的均质各向同性杆的热-弹动态响应。该文给出了杆的广义热-弹耦合的控制方程,借助拉普拉斯积分变换及其数值反变换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计算得到了杆内温度、应力及位移的分布规律,从其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温度、应力及位移随移动热源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松弛时间 广义热弹性理论 热-弹耦合 拉普拉斯积分变换 双曲线热传导
下载PDF
石槽村井田地温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国 《中国煤田地质》 2006年第3期46-49,共4页
据石槽村井田内38个测温钻孔测温成果资料,得出石槽村井田恒温带的深度为60m,温度为14.8℃,井田内平均地温梯度为3.07℃/100m,并具有地温梯度值在背斜轴部高,背斜两翼低,断层稀少地带高,断层附近或断层较集中地带低的总体分布趋势,说明... 据石槽村井田内38个测温钻孔测温成果资料,得出石槽村井田恒温带的深度为60m,温度为14.8℃,井田内平均地温梯度为3.07℃/100m,并具有地温梯度值在背斜轴部高,背斜两翼低,断层稀少地带高,断层附近或断层较集中地带低的总体分布趋势,说明石槽村井田地温场的热源来自地球内部,并明显地受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热传导型 构造控制 石槽村井田
下载PDF
高强度激光加热薄层物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辉 姜任秋 +1 位作者 孙宝芝 李彦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4-636,共3页
本文对一侧表面存在对流换热的薄层物料受高强度脉冲激光加热的双曲型热传导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考虑激光的容积吸收,将高强度脉冲激光处理为沿光程指数衰减的内热源。本文对考虑容积吸收及对流换热的影响后双曲型热... 本文对一侧表面存在对流换热的薄层物料受高强度脉冲激光加热的双曲型热传导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考虑激光的容积吸收,将高强度脉冲激光处理为沿光程指数衰减的内热源。本文对考虑容积吸收及对流换热的影响后双曲型热传导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热传导 对流 激光加热
下载PDF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ing of water containing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9
作者 Ahmad Az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141-1145,共5页
The nano particles have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transfer fluids.Possible parameters responsible for this increase were studied. The heat transfer profile in th... The nano particles have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transfer fluids.Possible parameters responsible for this increase were studied. The heat transfer profile in the nanolayer region was combined with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volume fraction, particle radius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fluid, particle and nanolayer, to formulate a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 Results predict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fluids using the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well as studies by other researchers.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Cu O/water and Ti O2/water nanofluids studied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proposed is in closest proximity in predic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nanofluid. Also, a para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how a number of factors affec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fluids using the developed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fluid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nanoparticle nanolayer modeling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the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自涛 胡亚才 岑可法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B08期23-28,共6页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re often used for large-scale heat ex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such a heat exchanger conveniently allows heat input to and output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at remote locations...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re often used for large-scale heat ex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such a heat exchanger conveniently allows heat input to and output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at remote location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designing an ordinary HP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is commonly applied in the separate type exchanger design, but the calculations have to b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which makes it very complicated. In this work, the ε-NTU (effectiveness-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method was applied for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ingle- or multi-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n optimizing formula for single-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was obtained. The optimizing principles of effec- tiveness-NTU and heat transfer rate by the equal distribution method for multi-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are presented. The design of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by the optimizing method is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er than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Optimal design ε-NTU (effectiveness-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