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付明希 胡圣标 汪集旸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4-520,共7页
华北东部新生代沉积中心区受新生代快速沉积的影响,前新生代地层于现今处于最高古地温,前期的古地温信息已不复存在,但新生代沉积厚度较小的相对隆起区或古-中生代残留盆地中,前第三纪不同构造层内的镜质体反射率(R0)古温标数据所... 华北东部新生代沉积中心区受新生代快速沉积的影响,前新生代地层于现今处于最高古地温,前期的古地温信息已不复存在,但新生代沉积厚度较小的相对隆起区或古-中生代残留盆地中,前第三纪不同构造层内的镜质体反射率(R0)古温标数据所记录中生代古地温信息未被晚期热事件所叠加覆盖,从而使得前新生代的古地温信息得以保存.根据华北东部盆地古、中生代构造层中镜质体反射率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结果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晚期(J3-K1)相对于中生代早期和现今具较高的古地温梯度(40~55℃/km)和古地表热流(>80mW/m^2).中生代中晚期较高的古热流意味着该时期的“热”岩石圈厚度只有50~55km,较中生代早期“热”岩石圈厚度(135~148km)显著减薄.华北东部中生代中期地表热流变更发生在~110Ma,它所对应的深部构造一热过程应发生在中侏罗世(~1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热体制转换 地表 ”岩石圈厚度 岩石圈减薄 古地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