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疲劳损伤过程金属表面偏振热像纹理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朱达荣
杨善骥
汪方斌
雷经发
王大桂
栾庆磊
-
机构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重点实验室
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1,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UD09,1808085ME125)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487,KJ2019A0795,KJ2018JD22,KJ2020JD18)
+1 种基金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1804a09020009)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gxyqzd2018058,gxyq2017025)。
-
文摘
红外热像法是检测金属疲劳损伤状况有效的方法,但是忽略了疲劳损伤过程中表面显微结构对自发辐射的影响,难以从微观角度对红外热像特征进行完整解释。金属疲劳是一个复杂的能量耗散过程,自发辐射具有偏振特性。在红外热像法中引入偏振探测,不仅能够获取温度场信息,而且能够获得包含发射率变化的表面纹理信息。基于此,搭建拉伸疲劳实验平台和偏振热像采集平台,以Q235低碳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获取循环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表面的热红外偏振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提取偏振方位角、偏振度以及斯托克斯(Stokes)参量等热像纹理信息,分析金属疲劳损伤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面形貌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构件偏振热像纹理特征随着疲劳损伤周次不断变化,共生矩阵统计量呈现一定规律性。
-
关键词
表面光学
红外偏振
疲劳损伤
热像纹理
灰度共生矩阵
-
Keywords
optics at surfaces
infrared polarization
fatigue damage
thermal image texture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
分类号
TP391.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H3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