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半月节热凝射频术延长时间对老年复发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立强 李博 +4 位作者 赵丹 倪家骧 何亮亮 郭玉娜 曹国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增加半月节射频时间对老年复发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2015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70例复发的单支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术...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增加半月节射频时间对老年复发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2015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70例复发的单支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术中给予75℃热凝射频180 s,对照组(34例)给予75℃热凝射频120 s。评估患者术后24 h、7 d、3个月及1年的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疼痛缓解满意度、面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实验组疼痛缓解满意度为8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实验组麻木评分[(8.88±0.98)分]较对照组[(6.36±0.45)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3个月及1年的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的不可逆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加CT引导下半月节射频时间能提高老年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短期内面部麻木程度稍有加重,但仍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射频 三叉神经痛 复发 CT
下载PDF
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频治疗与联合使用盘内热凝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侯祎 杨沛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频治疗与联合使用盘内热凝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分别采用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穿刺单独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频治疗与联合使... 目的:探讨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频治疗与联合使用盘内热凝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分别采用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穿刺单独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频治疗与联合使用盘内热凝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优良率比较。结果:2种手术方式比较P〈0.05,显著差异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外靶点射频脉冲同时合椎间盘内射频热凝治疗能取得较单独椎间盘外靶点射频脉冲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椎间盘外靶点脉冲射治疗 联合使用盘内热凝射频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廖章渝 《哈尔滨医药》 2013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3个月后,... 目的探讨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研究组VAS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结论热凝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LDH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射频 臭氧注射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对比观察
4
作者 何宝文 黄明 刘国庆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60例,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毁损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依据治疗位点位置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30例,A... 目的对比观察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60例,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毁损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依据治疗位点位置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病变关节的上一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B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计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后1月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73.3%、66.7%,B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6.7%、70%、66.7%,两组相比,P均>0.05。A组治疗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6.7%,B组为10.0%;两组相比,P<0.05。结论于脊神经后内侧支、脊神经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相当,但选取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为治疗位点时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射频 治疗位点 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镇痛及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立强 朱丽萍 +3 位作者 倪家骧 何明伟 张春雷 刘京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硬膜外置管连续镇痛;B组(22例)连续硬膜外置管镇痛后行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同时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A、B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出院时B组病变区域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连续硬膜外腔镇痛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方法,其主要并发症为射频毁损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热凝射频毁损 麻木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注药联合神经根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立强 朱卓 +1 位作者 倪家骧 李天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01-4703,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联合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CT或C型臂引导定位下,进行硬膜外置管连续药物输注,持续药物输注20~28 d,对照组(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联合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CT或C型臂引导定位下,进行硬膜外置管连续药物输注,持续药物输注20~28 d,对照组(20例)连续硬膜外置管药物输注后,在CT引导定位下,对支配相应病变区域的神经根行热凝射频毁损。记录和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 d、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率、麻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 d、1、6个月的VAS评分和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个月对照组的VAS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的麻木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1、6个月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注药后神经根热凝射频毁损方法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此方法虽然可能造成神经支配区域麻木,但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注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热凝射频毁损 麻木
下载PDF
胸椎旁阿霉素与阿霉素复合射频介入治疗PHN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良 王准 郑宝森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比较椎旁给予阿霉素和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椎旁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 目的比较椎旁给予阿霉素和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椎旁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治疗后4个月和8个月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睡眠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区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介入治疗PHN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热凝射频 胸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CT引导射频温度及针尖裸露长度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和并发症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良 顾峰杰 +1 位作者 孙爱军 李志军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不同射频温度以及针尖裸露长度对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均行半月神经节穿刺,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A组应用穿刺套管针针尖... 目的研究CT引导下不同射频温度以及针尖裸露长度对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均行半月神经节穿刺,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A组应用穿刺套管针针尖裸露端长为5 mm的射频针进行治疗,持续热凝温度为80℃;B组针尖裸露端5 mm,温度为75℃;C组针尖裸露端2 mm,温度为80℃;D组针尖裸露端2 mm,温度为75℃。射频热凝的时间均为120 s,2次。观察治疗前(T0)、治疗后1 d(T1)、1周(T2)、1个月(T3)、2个月(T4)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麻木范围及程度、咀嚼无力以及角膜炎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4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组间VAS和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感,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T2和T3时,4组患者中,A组麻木程度评分最高,C组程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而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A组的麻木范围和咀嚼无力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B组明显高于D组(P<0.05),C组和D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1例患者发生角膜炎。结论 75℃下,同时应用针尖裸露端为2 mm的穿刺套管针进行CT引导下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术后产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半月神经节 热凝射频 针尖裸露端长度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复合阿霉素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良 顾峰杰 +1 位作者 孙爱军 李志军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在CT引导下,所有患者行半月神经节穿刺,A组患者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在CT引导下,所有患者行半月神经节穿刺,A组患者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睡眠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半月神经节 热凝射频 阿霉素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固性疼痛的实验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灵慧 陈善成 +3 位作者 龙大宏 唐斌 项永生 杜天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316,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癌症顽固性疼痛(简称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中央中核(centromedianusnucleus,CM核)在中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90例多种癌症顽痛患者,探讨毁损CM核后的镇痛效果...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癌症顽固性疼痛(简称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中央中核(centromedianusnucleus,CM核)在中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90例多种癌症顽痛患者,探讨毁损CM核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用远交群大鼠(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10只,电解毁损其CM核,采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进行测痛,同时设假毁损组SD大鼠10只,除不通电毁损外,其余手术条件均与毁损组相同。以电流强度(mA)的变化,测定大鼠痛阈的改变。临床治疗癌症顽痛患者90例,其中肺癌36例、鼻咽癌21例、结肠癌10例、胰腺癌8例、骨癌8例、肾癌4例、肝癌3例。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CM核行热凝射频毁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定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毁损组大鼠痛阈术前为(0.152±0.034)mA,术后为(0.326±0.05)mA,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毁损组大鼠痛阈术前为(0.142±0.027)mA,术后为(0.138±0.035)mA,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7分以上,术后降至0~3分。随访发现,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但计分在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有3例达2年多。术后并发症,嗜睡15例,尿失禁10例,语言错乱8例,一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3例,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丘脑中央中核 热凝射频毁损 止痛 大鼠
下载PDF
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定位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崔永华 张立勇 +6 位作者 虞正权 陈恒林 夏咏本 韩清 何云峰 王张明 朱晓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为定位标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根据定位标记不同分为卵圆孔组... 目的探讨以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为定位标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根据定位标记不同分为卵圆孔组(21例)及半月节压迹组(22例)。2组患者均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组经卵圆孔穿刺,调整穿刺深度,方波验证后热凝毁损;半月节压迹组以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为定位标记进行内定位。横向定位:下颌神经痛以压迹外1/3为靶点,上颌神经痛以压迹中1/3为靶点,眼神经痛以压迹内1/3为靶点;前后定位:以压迹骨面前方5mm以内为靶点。以穿刺时间衡量穿刺难度,比较2组穿刺难度、穿刺成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后1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评估镇痛效果。结果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卵圆孔组穿刺时间为(5.0±0.4)min.半月节压迹组穿刺时间为(12.0±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卵圆孔组穿刺并发症(皮下血肿1发生率低于半月节压迹组4.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卵圆孔组射频并发症高于半月节压迹组,其中2组患者射频热凝累及正常三叉神经分支比例分别为42.9%%、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运动纤维比例分别为1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射频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等优势,但对穿刺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半月节压迹 三叉神经痛 热凝射频
原文传递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智坚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贺佳 刘崎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4期209-212,251,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guided by ultrasound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guided by ultrasound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went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under ultrasond between October 1999 and July 2001. Twenty-four patients had single recurrent tumor and 23 patients had multiple lesions. Twelve patients had single lesion with less than 3.5 cm in diameter.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examine the value of AFP, MRI or CT after PRFA. Kaplan-Meier estim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vival rate.Results: The 1-, 2- and 3-year survival rate in single lesion group was 65.2%, 37.5% and 37.5%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 of 1 and 2 years was 41.7% and 19.5% in the multiple lesions group. The 1-, 2-and 3-year survival rate in single lesion groups with less than 3.5 cm in diameter was 83.3%, 51.4% and 51.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PRF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methods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cording to the size, number and recurrent time, PRFA can be performed separately or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inoperable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is method can control the recurrence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effectively. Key words recurrence -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CE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下载PDF
1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
13
作者 张艳 李喜红 赵艳英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病病因及其广泛后牙缺失的原因。方法:用温控热凝射频术对191例病人治疗。结果:女性稍高于男性;右恻发病率高于左侧,比例为1.33:1;Ⅱ支发病率最高,Ⅲ支次之,Ⅱ、Ⅲ支再次之,Ⅰ支最低。结论:温控...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病病因及其广泛后牙缺失的原因。方法:用温控热凝射频术对191例病人治疗。结果:女性稍高于男性;右恻发病率高于左侧,比例为1.33:1;Ⅱ支发病率最高,Ⅲ支次之,Ⅱ、Ⅲ支再次之,Ⅰ支最低。结论:温控热凝射频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 温控热凝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