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质热失重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贝贝 孙家伟 +1 位作者 许开立 张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6-319,共4页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对花生壳进行了详细的热重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升温速率分别为5、10℃/min的TG-DTG-DSC曲线,将花生壳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侧移动。通过质谱分析...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对花生壳进行了详细的热重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升温速率分别为5、10℃/min的TG-DTG-DSC曲线,将花生壳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侧移动。通过质谱分析获得了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热解气化产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表明花生壳热解是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花生壳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热分析在偏钒酸铵热分解机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梅 林勤 徐爱菊 《现代科学仪器》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本文应用TG-DSC-MS联用技术和XRD研究Ar气条件下偏钒酸铵热分解过程和动力学。热分解过程包括4个反应,气相产物是NH3和H2O,最终固相产物是V2O5。生成V2O5反应受形核长大控速,动力学方程为-ln(1-α)=kt,表观活化能和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46... 本文应用TG-DSC-MS联用技术和XRD研究Ar气条件下偏钒酸铵热分解过程和动力学。热分解过程包括4个反应,气相产物是NH3和H2O,最终固相产物是V2O5。生成V2O5反应受形核长大控速,动力学方程为-ln(1-α)=kt,表观活化能和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460kJ/mol和0.0344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联用技术 偏钒酸铵 分解机构 动力学
下载PDF
TA-FTIR/MS联用技术在危险化学品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旭 王永霞 +1 位作者 陈咏梅 万平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3-46,共4页
概述了热分析—红外(TA-FTIR)、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研究物质热化学行为、材料热稳定性以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并预期TA-FTIR/MS联用技术安全快速测定化学品混合物体系的爆炸性和燃烧... 概述了热分析—红外(TA-FTIR)、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研究物质热化学行为、材料热稳定性以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并预期TA-FTIR/MS联用技术安全快速测定化学品混合物体系的爆炸性和燃烧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红外联用技术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危险化学品 危险性 混合物
下载PDF
Lyocell纤维在低温热处理阶段的TG-DSC-MS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琪琳 张志海 潘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采用TG-DSC-MS联用技术对Lyocell纤维在低温热处理阶段(温度低于600℃,空气介质)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分析。TG和DTG分析发现,加入催化剂后Lyocell纤维的最大失重温度提前,失重总量减少,炭化得率提高。DSC研究发现,催化处理后的Lyocell纤... 采用TG-DSC-MS联用技术对Lyocell纤维在低温热处理阶段(温度低于600℃,空气介质)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分析。TG和DTG分析发现,加入催化剂后Lyocell纤维的最大失重温度提前,失重总量减少,炭化得率提高。DSC研究发现,催化处理后的Lyocell纤维的放热峰明显变小,所对应的温度也明显降低,说明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途径并降低了反应放热。利用质谱(MS)技术重点分析了H2O、C2H5OH和CO2等挥发性物质的离子流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OCELL纤维 分解 分析和质谱分析联用技术 红外分析 炭纤维
下载PDF
三水合乙酸铅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海峰 张伟 +8 位作者 孙晓娟 胡雨辰 喻文昊 袁喜庆 董金鑫 周峰 李瑞霞 李富元 杨家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70-3373,共4页
通过热重分析技术(TG-DTA)和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TG-FTIR)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三水合乙酸铅晶体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其热分解过程中主要存在二氧化碳、丙酮和乙酸等中间产物。热解过程的关键转变温度为61.4℃、204.9℃、256.... 通过热重分析技术(TG-DTA)和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TG-FTIR)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三水合乙酸铅晶体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其热分解过程中主要存在二氧化碳、丙酮和乙酸等中间产物。热解过程的关键转变温度为61.4℃、204.9℃、256.8℃、293.6℃、348.7℃。焙烧后铅粉的氧化度能够达到95%以上,视密度比传统球磨氧化铅粉低,吸水值高于传统的球磨氧化铅粉。研究结果对于三水合乙酸铅作为前体制备铅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技术 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 三水合乙酸铅 空气气氛
下载PDF
TA-FTIR/MS用于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霞 陈咏梅 万平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至135℃和153℃,而硝酸铵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分解温度与硝酸铵基本相同为201℃,且各混合体系的气相分解产物均有氮氧化物(NOX),H2O和CO2。结果表明,混合物受热后其中的硝酸铵首先分解为硝酸和氨气;酸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由于对硝酸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混合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 硝酸铵 危险化学品 混合体系 化学行为
下载PDF
热分析-质谱联用中逸出气体的脉冲热分析定量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于惠梅 张青红 +5 位作者 齐玲均 章宗德 潘秀红 陆昌伟 奚同庚 罗澜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2-1408,共7页
利用脉冲热分析技术(PulseTA)实现对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的定量,考察了多种实验参数如不同载气流速、温度以及分析样品量等因素对热分析-质谱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定量校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uls... 利用脉冲热分析技术(PulseTA)实现对热分析-质谱(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的定量,考察了多种实验参数如不同载气流速、温度以及分析样品量等因素对热分析-质谱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质谱信号定量校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ulseTA对TA-MS联用系统中逸出气体CO2定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约2.85%.同时利用TG-DTG-MS联用技术对氮化铟(InN)粉体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在氩气气氛下InN粉体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InN粉体在550~750℃得到相应的正离子质谱峰:N2+(m/z=28),所释放的N非常接近InN中N的理论含量.利用PulseTA技术检测到InN粉体受热分解放出氮气质量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脉冲分析技术 逸出气体定量
原文传递
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热性质与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峰 富志鹏 +2 位作者 沙爱民 傅珍 张伟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7,共6页
为了明确沥青微观组成结构与宏观路用性能的联系,以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热分析、热重、质谱分析表征沥青结合料的热分解过程,研究沥青结合料的热性质和微观组成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天然沥青掺量范围... 为了明确沥青微观组成结构与宏观路用性能的联系,以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热分析、热重、质谱分析表征沥青结合料的热分解过程,研究沥青结合料的热性质和微观组成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天然沥青掺量范围内,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的吸热峰能量随掺量增大而逐渐减小;沥青试样在230℃左右出现明显的质量损失,与沥青闪点温度一致;沥青残留质量比与针入度、软化点和抗车辙因子等高温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离子流强度在400℃左右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较强烈的分解反应,热分解主要产物有CO,H2O,CH4和CO2,表明沥青中存在丰富的COOH,—CO—,—CHO—,COOCH3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沥青改性沥青 分析质谱联用技术 沥青结合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