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储能系统热力学分析
1
作者 王迪 崔颖晗 +1 位作者 孙灵芳 周云龙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14-3423,共10页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基于超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super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SC-CCES )系统,利用CO_(2)基二元混合物作为循环工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不同混合工质...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基于超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super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SC-CCES )系统,利用CO_(2)基二元混合物作为循环工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不同混合工质在不同比例下的储能性能以及储能系统往返效率和储能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混合工质储能系统的往返效率随着混入氪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且高于单一CO_(2)工质的往返效率;随着混入异丁烷、R32、R134a、丙烷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能够使储能密度逐渐增加。研究结果可对未来建设CO_(2)混合工质储能循环工程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 二元混合物 建模仿真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间接热力学方法的变换应力方法推导
2
作者 姚仰平 何冠 崔文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8-1377,共10页
金属等没有剪胀性的连续材料在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屈服函数后,可以由Drucker公设及其相关联流动法则推论直接唯一地确定出与屈服函数一致的塑性势函数。但大量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都表明Drucker公设对于土材料这种有剪胀性的颗粒材料并不适... 金属等没有剪胀性的连续材料在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屈服函数后,可以由Drucker公设及其相关联流动法则推论直接唯一地确定出与屈服函数一致的塑性势函数。但大量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都表明Drucker公设对于土材料这种有剪胀性的颗粒材料并不适用,所以更具普适性的热力学成了正确描述土材料塑性流动方向的必要条件。然而塑性流动方向无法只由热力学这一描述材料特性的必要条件唯一地确定,因此便出现了先由试验确定屈服面与塑性流动方向再对其进行热力学验证的间接热力学方法。此外,由于土材料在三维应力空间中不同洛德角对应子午面上的应力应变规律并不一致,因此一般会通过三维化方法来描述土材料在三维应力空间中的力学特性。三维化方法会使得不同子午面上的屈服面及塑性流动方向与三轴压缩状态下所建立的本构模型有所不同,导致三维化后的本构模型是否符合热力学原理成为新的问题。所以本文利用间接热力学方法推导了符合热力学原理的三维化方法,并通过构建变换应力空间将其整理为更有实用性的变换应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 剪胀性 间接热力学方法 三维化 变换应力方法
下载PDF
多种构型超临界CO_(2)循环热力学解构分析与参数优化
3
作者 张斌 刘嘉楷 +1 位作者 张逸飞 辛团团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新型超临界CO_(2)(S-CO_(2))循环可通过流程改良提高效率,构型复杂多样。为了直观阐明各种流程改良措施对循环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预压缩、后压缩、再压缩、间冷、再热等五种构型的S-CO_(2)循环解构为若干热功转换过程,建立各解... 新型超临界CO_(2)(S-CO_(2))循环可通过流程改良提高效率,构型复杂多样。为了直观阐明各种流程改良措施对循环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预压缩、后压缩、再压缩、间冷、再热等五种构型的S-CO_(2)循环解构为若干热功转换过程,建立各解构过程与循环效率之间的关联方程,进而开展流程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压缩、后压缩和再压缩方案均是通过增加压缩耗功,减少吸热量实现循环效率提升,其中再压缩方案效果最优,再压缩流量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5.1%;采用部分间冷方案,可有效降低压缩功耗,同时避免高品位热量贬值,间冷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2.2%;再热方案在不改变压缩耗功的前提下,增加透平出功,再热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1.9%;最后,循环联用再压缩、间冷和再热三种节能措施,可使效率提高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循环 流程改良 热力学优化 过程解构分析 热功等效转换
下载PDF
PBL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斯珉 张志凌 元武智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式教学法,它以学... 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式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使其在课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教学为例,将教学目标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阐述PBL教学方法的模式及优缺点。实践表明,PBL教学法降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克劳修斯表述的理解难度,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下载PDF
固态二元合金超额热力学函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星秋 李海兰 +1 位作者 丁学勇 P.Rogl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基于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 ,结合自由体积理论 ,充分考虑超额熵 ,针对实际固态二元合金熔体 ,提出全浓度范围内的超额热力学函数的计算方法 ,分别推导出对有序、无序固态二元合金的全摩尔超额函数、偏摩尔超额函数、组元活度计算式... 基于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 ,结合自由体积理论 ,充分考虑超额熵 ,针对实际固态二元合金熔体 ,提出全浓度范围内的超额热力学函数的计算方法 ,分别推导出对有序、无序固态二元合金的全摩尔超额函数、偏摩尔超额函数、组元活度计算式·分别计算了固态无序合金Ag Au、有序合金Co Pt在 80 0K、1 2 73K温度下的各种超额热力学函数值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二元合金系 有序相 无序相 热力学函数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等容热力学的超临界CO_(2)管道减压波传播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欣泽 姜星宇 +5 位作者 王德中 孙晨 邹炜杰 尚妍 熊小琴 邢晓凯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CO_(2)管道泄漏的减压行为预测和断裂控制是CO_(2)管道输送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减压波预测模型存在气液两相声速计算误差大,临界点计算不易收敛等问题。基于等容热力学改进了当地声速计算方法,建立了新的减压波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 CO_(2)管道泄漏的减压行为预测和断裂控制是CO_(2)管道输送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减压波预测模型存在气液两相声速计算误差大,临界点计算不易收敛等问题。基于等容热力学改进了当地声速计算方法,建立了新的减压波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气体组成、初始相态、起始压力和起始温度等对减压波曲线和降压曲线的影响,并对实际工程中CO_(2)管道泄漏的减压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相比燃烧后捕集或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气体下的初始减压波波速降低约26%,减压平台压力提高22%。随着减压过程进行,管内介质温度和压力工况点不再沿气液平衡线移动,而是直接进入气液两相区。超临界态的降压曲线与CO_(2)泡点线的交点所对应的饱和压力比密相态的高约26%,减压平台压力较高。低运行温度和高运行压力能够有效降低减压平台压力。由于管道沿程运行参数的差异,管道断裂风险由管道起点依次降低,前段管段是高风险管段。本研究可为CO_(2)管道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 管道输送 等容热力学 减压波曲线 降压曲线
下载PDF
地壳内高温高压环境下超硬材料合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邹禹铭 刘平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0118-0121,共4页
高温高压技术对地质矿物学物理化学以及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人造超硬材料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地壳内高温高压环境生成两种重要的超硬材料:钻石和立方氮化硼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 高温高压技术对地质矿物学物理化学以及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人造超硬材料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地壳内高温高压环境生成两种重要的超硬材料:钻石和立方氮化硼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压环境下,金刚石合成的稳定温度窗口大于立方氮化硼。在动力学方面,通过模拟计算,发现立方氮化硼的合成反应速率低于钻石,说明在地壳内高温高压环境下生成超硬材料的过程动力学限制是主要的。相对于降低合成反应的激活能,提高反应速率成为改进其合成技术的关键。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地壳内高温高压环境下超硬材料合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于研发新的合成技术以及拓展超硬材料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材料 高温高压 热力学 力学 地壳
下载PDF
杯[4]芳烃衍生物气相色谱固定相分离芳烃异构体的热力学/超热力学研究
8
作者 粟学俐 来祥华 +2 位作者 林琳 韩惠敏 吴采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用热力学 /超热力学方法对杯 [4]芳烃衍生物气相色谱固定相上芳烃位置异构体的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一系列芳烃位置异构体在杯芳烃色谱柱上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及其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并对杯
关键词 热力学/超热力学方法 杯[4]芳烃衍生物 气相色谱固定相 芳烃异构体 分离
下载PDF
Fe-Al-V三元系富铁角热力学优化
9
作者 吴通 刘璇 +1 位作者 郑伟森 何燕霖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Al-V三元系富铁角进行热力学优化,并首次提出采用三亚点阵模型描述三元金属间化合物L21相,即(Fe)2(Al,Fe)1(Fe,V)1。基于可靠的边界二元系热力学描述,结合Fe-Al-V三元系富铁角试验数据,通过优化获得了一套自洽准确...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Al-V三元系富铁角进行热力学优化,并首次提出采用三亚点阵模型描述三元金属间化合物L21相,即(Fe)2(Al,Fe)1(Fe,V)1。基于可靠的边界二元系热力学描述,结合Fe-Al-V三元系富铁角试验数据,通过优化获得了一套自洽准确的热力学模型参数。优化的模型参数可较满意地重现Fe-Al-V三元系富铁角的相平衡关系,弥补了商业数据库无法对其进行描述的不足,为钒微合金化轻质钢的设计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V 计算热力学 等温截面 CALPHAD方法
下载PDF
Fe-V和Ni-V二元体系热力学优化
10
作者 刘璇 潘勤 +1 位作者 郑伟森 鲁晓刚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71-80,94,共11页
采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方法对Fe-V和Ni-V二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利用(A,B)_(10)(A,B)_(4)(A,B)_(16)三亚点阵模型描述σ相,首次成功地描述了σ相的占位分数。使用优化的模型参数不仅可以描述... 采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方法对Fe-V和Ni-V二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利用(A,B)_(10)(A,B)_(4)(A,B)_(16)三亚点阵模型描述σ相,首次成功地描述了σ相的占位分数。使用优化的模型参数不仅可以描述Fe-V和Ni-V系热化学性质,而且可以很好地重现Fe-V和Ni-V系的相平衡关系,为高熵合金多组元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V Ni-V 计算热力学 CALPHAD方法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 Ⅴ.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对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育 张毅民 +2 位作者 孙世新 张智慧 陈荣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79-785,共7页
本文用分光光度滴定法测定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1)和(3)与一系列氨基酸在磷酸缓冲溶液中(pH=7.20),25.0~40.0℃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了配位焓和配位熵,并与单-[6-(1-吡啶)-6-脱氧]-β-环糊精(2)的... 本文用分光光度滴定法测定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1)和(3)与一系列氨基酸在磷酸缓冲溶液中(pH=7.20),25.0~40.0℃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了配位焓和配位熵,并与单-[6-(1-吡啶)-6-脱氧]-β-环糊精(2)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所有的氨基酸均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从热力学的观点,讨论了化学修饰环糊精和客体氨基酸的尺寸或形状适合、疏水效应、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对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贡献.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正电荷环糊精衍生物的吡啶基,作为一种分子探针不仅可以识别氨基酸生物分子的尺寸或形状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识别L/D-型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表明了主-客体间的诱导楔合、几何互补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氨基酸 分子体系 分子探针 热力学
下载PDF
超临界水中葡萄糖气化制氢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秋会 郭烈锦 +2 位作者 张西民 吕友军 梁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16-1920,共5页
The conversion of biomass into hydrogen-rich gas provides a competitive means for producing clean energy and chemicals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ibbs free energy minimization, a new method wa... The conversion of biomass into hydrogen-rich gas provides a competitive means for producing clean energy and chemicals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ibbs free energy minimization, a new method was presented with better effectiveness and simplicity to be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composition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biomass gasific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SCW).Applying this method to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glucose gasification in SCW,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duct gas consisted primarily of hyd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as well as a small amount of methane and carbon monoxide.The gas yield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feedstock concentration and less affected by reaction pressure in the following range:temperature 623—1073 K,pressure 22.5—35 MPa,and concentration 0.1—0.8 mol·L -1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in product g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水 制氢 化学平衡 葡萄糖 热力学
下载PDF
涡流管热力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曹勇 齐延峰 +3 位作者 刘加永 公茂琼 吴剑峰 陈光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采用熵产分析方法 ,建立了适合的涡流管热力学模型 ,得出产生温差的最小压比 ,并在h s图上表示出涡流管的能量分离过程。为涡流管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涡流管 热力学 熵产分析方法 温差 最小压比 分离装置
下载PDF
热力学方法测量泵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春曦 安连锁 +1 位作者 王松岭 王炳谦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介绍了热力学测量泵效率的方法,提供了几个准确可靠的效率计算公式,指出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组成自动化的测量系统,能够解决微小温差测量的难题,提高测量精度,从而促进这一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泵效率 热力学方法 测量 锅炉 给水泵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热力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9
15
作者 薛卫东 朱正和 +1 位作者 邹乐西 张广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应用BWR方程在温度为310~600K、压强为75~300bar范围内拟合的超临界CO2流体状态方程,计算了超临界状态下CO2体系的熵、热容和焓。研究表明,这些热力学函数具有明显的超临界特性;与文献值相比,超临界状态下CO2熵的相对误差小于0.4%,而... 应用BWR方程在温度为310~600K、压强为75~300bar范围内拟合的超临界CO2流体状态方程,计算了超临界状态下CO2体系的熵、热容和焓。研究表明,这些热力学函数具有明显的超临界特性;与文献值相比,超临界状态下CO2熵的相对误差小于0.4%,而定压热容的相对误差稍大,为2.45%(T:330~360K),其数据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超临界CO2与金属铀表面反应的热力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 热力学性质 BWR方程
下载PDF
分散红60在超临界CO_2染色中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钢 左津梁 +1 位作者 邢彦军 戴瑾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72,共6页
在自行研制的生产型超临界流体染色样机中,对分散红60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在涤纶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Arrhenius方程求得分散红60在超临界流体中染色涤纶的扩散活化能为22.22 kJ/mol,远... 在自行研制的生产型超临界流体染色样机中,对分散红60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在涤纶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Arrhenius方程求得分散红60在超临界流体中染色涤纶的扩散活化能为22.22 kJ/mol,远小于在水介质中染色的扩散活化能163.84 kJ/mol。通过对分散红60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过程中的某些热力学参数研究表明,染料在超临界流体的上染量与染料用量成线性关系,上染过程是染料在纤维和流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系数和染色亲和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染色热和染色熵均为负值,二者分别为-23.63 kJ/mol和-26.09 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 染色 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超临界喷涂技术及其热力学基础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维良 刘鑫 张敬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3,共4页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涂料喷涂体系的组成,以及超临界体系的溶解性、粘度和相行为等热力学性质,讨论了超临界涂料喷涂的成膜机理。超临界CO2在高聚物中的溶解度取决于组分含量、温度、压力、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和...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涂料喷涂体系的组成,以及超临界体系的溶解性、粘度和相行为等热力学性质,讨论了超临界涂料喷涂的成膜机理。超临界CO2在高聚物中的溶解度取决于组分含量、温度、压力、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和溶剂的相容性。三元体系的相图研究表明喷涂温度在 35-65℃压力在 8.5-1 10 MPa为宜。超临界涂料喷涂机理研究表明溶解在喷涂液中的CO2,在喷涂时由于压力突降到过饱和而挥发产生的推动力能克服表面张力,使雾化粒子尺寸小而均匀,有利于提高涂料涂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 临界涂料喷涂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函数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睿 胡文宣 段振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Duan等(1992,1996)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模型,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超临界流体的状态方程,此方程能反演出世界上几十个实验室测定的成千上万个纯组分及混合物的PVT(压力、体积、温度)数据(温压范围:P<2GPa,T_c<T<2000K)。最近的... Duan等(1992,1996)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模型,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超临界流体的状态方程,此方程能反演出世界上几十个实验室测定的成千上万个纯组分及混合物的PVT(压力、体积、温度)数据(温压范围:P<2GPa,T_c<T<2000K)。最近的研究发现,此方程能准确预测H_2O、CO_2、CH_4、N_2及它们的混合物在T=1.3T_c,P=0至T=2000K,P=10GPa这一温压范围内的压力、体积、温度、逸度、热焓和超临界相分离数据。本文将以前期状态方程工作为基础,介绍如何运用此状态方程求取上述超临界流体的热力学函数,并简介它在地质流体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 状态方程 PVT数据 相平衡 热力学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 被引量:20
19
作者 姜涛 韩布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669,共1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评述了化学热力学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态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关键词 临界流体 化学热力学 相行为 共溶剂 离子液体
下载PDF
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锁奇 王仁安 杨光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6-554,共9页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献由作者根据Kirkwood-Buff溶液理论提出的修正Wilson模型计算.用45个二元系862个数据点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并和PR方程(vdw-2混合规则)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7%,而PR方程的结果为14.9%,对极性溶剂体系的计算结果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 固体 相平衡 分子热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