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2 位作者 刘玉洪 郭萍 窦军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9,共6页
利用云南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探讨了原生常绿阔叶林林缘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表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指出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与热带片断化季雨林林缘相同 ,其林缘壁面的热... 利用云南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探讨了原生常绿阔叶林林缘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表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指出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与热带片断化季雨林林缘相同 ,其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在林缘区域构成了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 ,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 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的一个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林缘 热力作用面 热力特征 小气候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不同类型切变线的动力、热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何光碧 师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8-575,共8页
利用1979-2009年NCEP 2.5°×2.5°月平均资料及2000年以来的1.0°×1.0°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高原切变线的平均动力和热力特征、不同行星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横切变线特征和高原竖切变线特征。结果表明... 利用1979-2009年NCEP 2.5°×2.5°月平均资料及2000年以来的1.0°×1.0°每日4次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高原切变线的平均动力和热力特征、不同行星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横切变线特征和高原竖切变线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的500hPa横切变线处于高原上相对暖湿区中,辐合上升运动与正涡度带吻合;不同行星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横切变线,其风场分布有较大差异,温度场特征也明显不同;合成的平均竖切变位于狭窄、浅薄的辐合与正涡度带上,切变线上上升运动特征与湿特征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切变线 动力、热力特征
下载PDF
黄海晚冬一次持续性海雾天气的动力热力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闫智超 李冉 +1 位作者 易笑园 解以扬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4,共8页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高分辨率可见光卫星云图资料,描述了2011年2月22—24日持续性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分析了海雾发生前、发生时大气背景和物理量场;并利用环黄海北部的探空站、气象自动站资料...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高分辨率可见光卫星云图资料,描述了2011年2月22—24日持续性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分析了海雾发生前、发生时大气背景和物理量场;并利用环黄海北部的探空站、气象自动站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温度、风、逆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黄海北部4个气象站中,各站出现海雾的特征不尽相同,既有以平流雾为主的、也有辐射雾为主的、还有平流雾和辐射雾共存的。对流层低层暖平流有助于保持逆温层、维持大气层结稳定;对流层低层偏南气流形成的水汽输送带和中层偏西气流水汽输送带的共同作用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水汽条件;夜晚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分布有助于逆温层内弱的上升气流维持,对水汽凝结有利;白天低层辐散、高层辐合的动力分布有助于气流下沉,对稳定度和逆温的维持有利;负(冷)温度平流南下是大雾消散的动力热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晚冬 持续性海雾 动力热力特征
下载PDF
热带季节雨林林窗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一平 窦军霞 +2 位作者 马友鑫 刘玉洪 王进欣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68-72,共5页
利用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小气候要素的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 .在西双版纳雾凉季 ,热带季节雨林与次生林相似 ,其林窗边缘壁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热力作用 ,是林窗区域除林冠面、林窗地表面和林内地表面之... 利用热带季节雨林林窗区域小气候要素的观测资料 ,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特征 .在西双版纳雾凉季 ,热带季节雨林与次生林相似 ,其林窗边缘壁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热力作用 ,是林窗区域除林冠面、林窗地表面和林内地表面之外的新的热力作用面 .由于林窗边缘树木高度的影响 ,其东侧、北侧林缘壁面热力效应最大区域出现位置高于次生林林窗 ,而热力效应强度小于次生林林窗 .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为研究林窗更新及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林窗边缘林墙壁面 热力作用面 西双版纳 热力特征
下载PDF
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8,共11页
应用2000-2006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热带气旋在其中心附近对流层高低层均存在视热源Q_1的极大值中心,低层Q_1在突... 应用2000-2006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中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热带气旋在其中心附近对流层高低层均存在视热源Q_1的极大值中心,低层Q_1在突然增强过程中越来越强;而突然减弱热带气旋在中心附近对流层中层存在Q_1的极大值中心,而且在突然减弱过程中Q_1越来越弱。视水汽汇Q_2的极值中心在热带气旋强度变化过程中位于对流层中层,在突然增强过程中有所增大,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有所减小。(2)Q_1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过程中分别位于对流层高层和中层。Q_2的峰值高度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不断抬升,而在突然减弱过程中不断降低,这说明积云对流的垂直输送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3)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对流层中上层非绝热加热随着高度增加、对流层低层垂直非均匀加热的增大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突然增强,反之导致热带气旋突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热带气旋 强度突变 热力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热力特征及其与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 申学勤 李永华 《四川气象》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的主要热力特征及其与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 :冬季青藏高原的温度场有较明显的东西差异 ,其次是南北差异 ;三峡地区旱涝年的冬季青藏高原有较明显的热力差异 ,这些热力差异对三峡地区夏季旱涝有较好的指... 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的主要热力特征及其与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 :冬季青藏高原的温度场有较明显的东西差异 ,其次是南北差异 ;三峡地区旱涝年的冬季青藏高原有较明显的热力差异 ,这些热力差异对三峡地区夏季旱涝有较好的指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季热力特征 三峡地区 夏季旱涝关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热力特征
7
作者 李跃清 谢国瑞 《四川气象》 1995年第2期14-16,共3页
应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热力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长江流域大涝年与大旱年北半球大气热力场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欧亚大陆呈反位相异常分布。并且... 应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热力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长江流域大涝年与大旱年北半球大气热力场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欧亚大陆呈反位相异常分布。并且,热力差异前期春季不明显,而前期冬季明显,欧亚大陆也呈相反异常分布。这种大气热力场的隔季非同步关系,对于旱涝季节预报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异常旱涝 热力特征 旱灾
下载PDF
近年影响桂林的台风暴雨动力热力特征及日本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荣康 《广西气象》 2005年第2期9-13,共5页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 对近年造成桂林台风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作了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了尤特和黄蜂台风暴雨的热力、动力特征,对比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叠加造成的暴雨远比单纯的台风环流造成的暴雨严重,说明中低纬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能造成暴雨的增幅。同时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结果表明: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台风环流本身造成暴雨有较好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环流背景 热力动力特征 暴雨增幅 数值产品
下载PDF
青藏高原热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盛春岩 朱乾根 《气象教育与科技》 1998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力特征 季节变化 热力指标 高原气候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10
作者 姜佳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15期79-81,共3页
利用呼和浩特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3D激光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3月8日~9日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特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等,揭... 利用呼和浩特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3D激光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3月8日~9日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本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热力和动力特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等,揭示了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地面辐射冷却对此次呼和浩特地区的大雾过程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近地面空气层处于饱和、边界层风力较小,逆温层的维持以及对流层中低层存在一支弱下沉气流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地面冷高压南压致使在白天气温维持较低,使地面蒸发减弱,是此次大雾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热力特征 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不同类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与热力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屈顶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娟 范旭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1494,共14页
应用1989~2018年6~8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西南涡之九龙涡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测、诊断、合成分析,深入研究了川西高原涡源子区域1和子区域2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偏南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热力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夏... 应用1989~2018年6~8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西南涡之九龙涡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测、诊断、合成分析,深入研究了川西高原涡源子区域1和子区域2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偏南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热力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夏季九龙涡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受多尺度系统协同作用影响,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生成区主要为西南水汽输送,偏南型则为西北水汽输送。伴随九龙涡生成,生成区水汽辐合逐渐加强,结束时次,移动型九龙涡在对应的移动方向下游具有异常的水汽通量辐合。(2)九龙涡涡区主要为热量消耗,其中源地型九龙涡热量消耗较大且无充足补给成为其消亡的原因之一,初生时次低层(高层)水汽消耗(增加),但发展后均为消耗;子区域1(子区域2)下垫面、环流影响复杂(简单),视热源、视水汽汇项垂直分布多样(单一),具有多个(一个)极值中心;辐射冷却和小尺度涡旋垂直输送可使视热源项中心高于视水汽汇项中心。(3)九龙涡的视热源、视水汽汇的大值区主要位于低涡东北部,且视水汽汇强于视热源,分别对应低涡强对流区和强夜发性;移动型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分布及变化一般都强于源地型,其中,子区域1的东北型、偏南型始终保持较强分布,子区域2的移动型和源地型初生时次差异不大,结束时次东北型显著增强。(4)源地型低涡的消亡最先表现为视水汽汇在低涡外围的减弱,而偏东型、东北型则在移动方向扩展、增强,形成视热源、水汽汇大值区,分别预示着九龙涡的减弱消亡和发展移动;偏南型西南侧有一热源大值系统,可能成为其偏南移出的外强迫因素。综上,区域和环境水汽、大气热力条件等异常变化与九龙涡演变密切相关,两者可能是九龙涡生成、消亡、发展、移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九龙涡 热力特征 演变机制
下载PDF
金属玻璃热力学特征温度的表征方法
12
作者 王大刚 谢盛辉 +1 位作者 曾玉祥 罗俊旋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1期24-26,46,共4页
采用DSC,DIL和DMA法分别表征了Zr_(60)Cu_(28)Al_(12)和Zr_(63.78)Cu1_(4.72)Ni_(10)Al_(10)Nb_(1.5)两种金属玻璃的热力学特征温度。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测试方法都能有效界定金属玻璃的玻璃化转变和结晶过程;DSC和DMA法表征玻璃化转变... 采用DSC,DIL和DMA法分别表征了Zr_(60)Cu_(28)Al_(12)和Zr_(63.78)Cu1_(4.72)Ni_(10)Al_(10)Nb_(1.5)两种金属玻璃的热力学特征温度。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测试方法都能有效界定金属玻璃的玻璃化转变和结晶过程;DSC和DMA法表征玻璃化转变过程比DIL法更敏感;用DSC法的转变中点、DIL法的拐点及DMA法的起始点表征金属玻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得结果相当;DSC和DIL法都能有效分离多重结晶过程,DSC法表征的结晶温度比DIL法低,而DMA法较难分辨多重结晶过程,表征的结晶温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 玻璃化转变 结晶 热力特征温度
下载PDF
蒸汽管网输送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及凝水量计算分析
13
作者 张颖 张建中 《区域供热》 2023年第4期18-24,共7页
现有文献中,对蒸汽管网输送过程凝结水量计算及降凝措施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热学层面,缺乏热力学层面的探讨。运用水蒸汽焓熵图来研究蒸汽管网输送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可以形象地反映管道热损与压损对凝结水生成与降凝的过程和机理:热损是产... 现有文献中,对蒸汽管网输送过程凝结水量计算及降凝措施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热学层面,缺乏热力学层面的探讨。运用水蒸汽焓熵图来研究蒸汽管网输送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可以形象地反映管道热损与压损对凝结水生成与降凝的过程和机理:热损是产生凝结水的源头;压损降低了蒸汽冷凝的起点,有利于实施降凝;凝结水量的计算应该全面考虑这两项因素。在理论实用价值角度,对基于质能平衡原理推导的凝结水量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完善;对基于压降过程产生的蒸汽冷凝起点焓值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饱和焓值与管道压损之间的精准拟合方程。分析表明,管网压损所引起的降凝效应主要反映在低压饱和蒸汽区间;据此论证了低压饱和蒸汽无凝输送的可行性和条件。所得研究结果可供蒸汽管网设计和运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 压损 热力特征 焓熵图 蒸汽凝结起点 无凝输送
下载PDF
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小燕 刘义保 +2 位作者 花明 李金轩 高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以微波辅助KMnO4改性玉米芯为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U(Ⅵ),探讨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量增大。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说明吸附主要发生在改性玉米芯... 以微波辅助KMnO4改性玉米芯为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U(Ⅵ),探讨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量增大。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说明吸附主要发生在改性玉米芯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温度下ΔG在U(Ⅵ)初始浓度≤80 mg/L时均为负值,且温度越高ΔG值越负,表明改性玉米芯对U(Ⅵ)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且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焓变ΔH和熵变ΔS都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吸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玉米芯 吸附 热力特征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滑靴副间隙油膜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汤何胜 李晶 訚耀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141,146,共7页
采用控制体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并建立了集中参数的轴向柱塞泵滑靴副间隙油膜热力学模型,求解了间隙油膜的瞬时温度.结果表明:滑靴副的轴功损失与柱塞腔压力和缸体转速呈正相关,且轴功损失转化为热能;增加油液内能,引起油膜温度升... 采用控制体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并建立了集中参数的轴向柱塞泵滑靴副间隙油膜热力学模型,求解了间隙油膜的瞬时温度.结果表明:滑靴副的轴功损失与柱塞腔压力和缸体转速呈正相关,且轴功损失转化为热能;增加油液内能,引起油膜温度升高,改变了滑靴副与油膜之间的传热速率.滑靴材料选用多元复杂黄铜,其导热率大,热阻较小,起到了良好的散热和耐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滑靴副 油膜 热力特征
下载PDF
陕西土壤脲酶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1 位作者 张一平 孙铁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3-1048,共6页
根据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借助于经典酶学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陕西水稻土、褐土、蝼土脲酶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将整个酶促反应划分为酶-底物复合物形成和分解两个阶段分别计算其热力学函数是可行的,得到了更多酶... 根据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借助于经典酶学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陕西水稻土、褐土、蝼土脲酶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将整个酶促反应划分为酶-底物复合物形成和分解两个阶段分别计算其热力学函数是可行的,得到了更多酶促反应机理方面的信息;不同土样脲酶复合物形成和分解阶段的温度系数Q10、活化能Ea、活化焓△H、活化熵△S和活化自由能△G有明显差异;土壤脲酶的Q10范围为0.82~2.48;两阶段土壤脲酶除个别处理外Ea、△H1、△H2、△S均大于零,揭示出形成和分解阶段酶促反应的有序性较差,混乱度较大,需要外界提供更多能量来完成酶活性部位与反应物的互补契合以及解离,最终完成酶促反应;形成阶段△G1和整个反应的△G、△H均小于零,表明形成阶段和整个酶促反应为一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总体上不需要外界能量即可完成;各土样分解阶段的△G2均大于零,表明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对酶促反应的复合物分解过程的可能性无显著影响,复合物分解是酶促反应的限速步骤。可见得到的热力学参数从多方面共同表征了各土样酶促反应机理上的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特征 土壤脲酶 陕西土壤
下载PDF
胡敏酸与Fe^(3+)络合反应稳定性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Fe3+络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Fe3+络合表观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均增加,有利于络合反应的进行;相...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Fe3+络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Fe3+络合表观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均增加,有利于络合反应的进行;相同pH和温度下,离子强度从0到0.10mol·L-1,HA与Fe3+络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增加,但离子强度从0.10mol·L-1继续上升到0.15mol·L-1,则上述2个特征常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胡敏酸络合Fe3+标准自由能变△Gθm、焓变△Hθm、熵变△Sθm在298.2、308.2K温度下均为负值,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FE^3+ 络合反应 稳定性 热力特征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罂粟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2 位作者 刘义 潘祖亭 屈松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34,137,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罂粟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盐酸罂粟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由Sterm 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获得了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和结合过程的...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罂粟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盐酸罂粟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由Sterm 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获得了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罂粟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药理学 热力特征 荧光光谱法 荧光猝灭作用 结合常数 结合位置 结合过程
下载PDF
有机修饰塿土中铬酸根吸附热力学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昭福 张一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68-72,共5页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CTM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混合修饰的塿土耕层和黏化层土样对CrO42-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是描述两层次修饰土对CrO42-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供试土样吸附亲和力... 研究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CTM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混合修饰的塿土耕层和黏化层土样对CrO42-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是描述两层次修饰土对CrO42-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供试土样吸附亲和力(bL)和最大吸附量(qmL)大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修饰后塿土两土层各土样吸附CrO42-的表观吸附自由能变(?G)均为负值,属自发性反应,同一层次土壤中,各修饰土样-?G基本上呈现100CB>120CS>50CB的顺序,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特征 修饰 吸附 CrO4^2- 塿土
下载PDF
新型臂式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多价螯合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强 李莉 刘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517,共4页
通过采用微波方法提高了 1,10 二氧 4,7,13 ,16 四氮杂 18 冠 6(L1)的合成产率 .以该化合物作为母体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臂式冠醚L2和L3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了这三种氮杂冠醚与Ca(Ⅱ )键合的热力学参数 ,量热滴定... 通过采用微波方法提高了 1,10 二氧 4,7,13 ,16 四氮杂 18 冠 6(L1)的合成产率 .以该化合物作为母体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臂式冠醚L2和L3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了这三种氮杂冠醚与Ca(Ⅱ )键合的热力学参数 ,量热滴定拟合结果表明 ,除母体氮杂冠醚外 ,臂式氮杂冠醚L2和L3均能与Ca(Ⅱ )形成 1∶1的稳定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式氮杂冠醚 合成 多价螯合 热力特征 微波 等温滴定量热法 钙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