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建伟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直径6~12 m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热圈套组和冷圈套组,各44例。热圈套... 目的:观察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直径6~12 m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热圈套组和冷圈套组,各44例。热圈套组采用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冷圈套组采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完整切除率和标本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冷圈套组息肉切除时间及总操作时间均短于热圈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大小、部位、形态、分型、回盲部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整切除率和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7%低于热圈套组的2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冷圈套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热圈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并且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比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治疗安全性
下载PDF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骥 马春涛 +3 位作者 邵春燕 乐安君 谈晓凯 李秀青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 目的探讨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150例患者给予行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thermal snare device,HS-EMR)治疗,B组150例患者给予CS-EMR术治疗。对比两组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切除时间、切除息肉回收率与回盲部插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切除病灶时间、息肉回收率和回盲部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块、完全切除率和不同病理类型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A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5)。结论将CS-EMR用于直径为6~10 mm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整体效果与HS-EMR相当,但有着更低的出血、穿孔发生率,安全性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 内镜下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并发症
下载PDF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6
3
作者 谢娇 王雯 +4 位作者 李达周 叶舟 许斌斌 徐桂林 洪东贵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对直径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发现患有6~14 mm... 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对直径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发现患有6~14 mm结直肠息肉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1∶1随机分配接受HS-EMR或CS-EMR,两组拟切除息肉在治疗前均先黏膜下注射亚甲基美兰生理盐水抬举病灶,接着,HS-EMR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抬举息肉,而CS-EMR组则采用冷圈套器切除。主要结局指标: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对息肉切除部位的底侧切缘予以活检评估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回收情况、术中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结果HS-EMR组(n=200)和CS-EMR组(n=200)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10.1±1.87)mm和(9.87±2.13)mm。患者的性别、年龄、肠镜指征等一般情况及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分型在组间均衡。CS-EMR组对6~14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为93.0%(186/200)与HS-EMR组94.5%(189/2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MR对6~9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达96.1%,优于10~14 mm息肉89.8%。HS-EMR组出现5例迟发性出血和2例迟发性穿孔,但CS-EMR组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结论CS-EMR在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对于6~9 mm息肉有与HS-EMR相媲美的组织学高完整切除率,又保留单纯CS-EMR的低迟发性并发症风险,有望成为继CS-EMR后一种更有价值的新型冷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圈套 内镜下黏膜切除 完整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庆伟 黄立贤 施长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5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治疗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MR组及HS-EMR组,各50例。CS-EMR组采用CS-EMR治疗,... 目的比较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治疗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MR组及HS-EMR组,各50例。CS-EMR组采用CS-EMR治疗,HS-EMR组采用HS-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总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回收率、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S-EMR组手术总操作时间(16.85±3.19)min、息肉切除时间(3.15±0.64)min均短于HS-EMR组的(25.09±3.42)、(3.68±0.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回收率、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术后迟发出血、腹部不适发生率分别为0、8.00%,均低于HS-EMR组的8.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穿孔、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迟发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6~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CS-EMR治疗安全可行,息肉回收率、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与HS-EMR相当,但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减少术后腹部不适、迟发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圈套 圈套 内镜下黏膜切除 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缪奕才 缪文峰 刁世擎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五华明鑫医院收治的86例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五华明鑫医院收治的86例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观察组患者行CS-EM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疼痛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息肉切除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完整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肽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HS-EMR相比,6~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CS-EMR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王东琪 葛相栓 王慧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热切除术(HSP)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采用HSP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热切除术(HSP)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采用HSP治疗,研究组采用CS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钛夹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单个息肉切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使用钛夹数、钛夹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单个息肉切除时间,降低平均使用钛夹数和钛夹使用率,其效果优于HS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圈套 切除 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莉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22-24,69,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9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组和热圈组各48例。热圈组采用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冷圈组采用冷圈套器内...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9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圈组和热圈组各48例。热圈组采用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冷圈组采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血栓素B2(TX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冷圈组息肉切除时间、总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热圈组,住院费用低于热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回收率均为100.00%(48/48);两组组织完整切除率、回盲部插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XB2、VEGF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冷圈组TXB2、VEGF较热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冷圈组生活质量评分较热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穿孔和术后迟发穿孔、迟发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组术后腹部不适发生率较热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冷圈套器与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均能有效切除结直肠息肉,但冷圈套器术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腹部不适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 圈套
下载PDF
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取出病变组织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代静 张杰 杨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电凝的16例纳入圈套器电凝组,同期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牵拉的16例纳入圈套器牵拉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电凝组患者周围黏膜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圈套器牵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圈套器电凝组1例患者在电凝过程中,由于肠道蠕动,圈套器接触到了组织夹,损伤了黏膜。圈套器牵拉组16例患者均由于圈套器的牵拉造成了黏膜的损伤、出血,需要补充固定组织夹。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操作完成后,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固定于病变组织和黏膜组织之间的牙线,电凝切断牙线,可安全有效取出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电圈套 牙线牵引技 结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在胃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9
作者 卢曼曼 李贞娟 +7 位作者 徐闪闪 张慧敏 王雪雁 李佳鑫 全润钊 张昊 丁辉 李修岭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和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行内镜下切除,n=3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整体切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圈套器组病变直径为8.00(6.00,14.00)mm,传统切除组病变直径为8.00(7.50,10.00)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时间为26.00(19.00,30.50)min,明显短于传统切除组的33.00(22.50,49.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穿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腹痛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费用为(8642.18±1078.56)元,明显少于传统切除组的(13266.45±2160.8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操作器械相比,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SMTs,操作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物(SMTs) 内镜全层切除(EF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圈套 一次性黏膜切开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熊琴 赵迤璇 樊冰雨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1-522,共2页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EMR治疗,观察组行CSP治疗。比较两组息肉切除效果、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EMR治疗,观察组行CSP治疗。比较两组息肉切除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息肉切除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MR、CSP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相当,但CSP所需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切除 结肠息肉 息肉切除效果
下载PDF
结直肠小息肉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11
作者 王岩 付婷婷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28-132,共5页
目的比较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0例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直径5~9 ... 目的比较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0例结直肠无蒂小息肉(直径5~9 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CSP治疗)、对照组(采用EMR治疗),各95例。比较两组息肉切除情况、并发症、复发(息肉复发、息肉新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5%(1/95),低于对照组的7.37%(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8,P=0.030)。两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穿孔、术后感染。两组术中出血、术后1年息肉复发率及息肉新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CSP、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并发症少、息肉完整切除率高和复发率低。CSP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操作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圈套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
下载PDF
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林钦棋 林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60-3662,共3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变切除情况(病变完整切除率)、术后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完整切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完整切除率较高,术后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头端预切开 完整切除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治疗直径<1 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13
作者 兰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 cm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HSP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 cm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HSP治疗,观察组行CS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息肉切除时间分别为(15.89±1.34)min、(3.15±0.34)min,短于对照组的(21.28±2.49)min、(3.98±0.41)min,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分别为(88.98±5.34)分、(88.24±5.37)分、(91.02±4.36)分、(91.15±4.48)分,高于对照组的(82.41±5.26)分、(81.34±5.32)分、(83.14±5.23)分、(83.85±5.26)分(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SP治疗直径<1 cm结直肠息肉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完整切除息肉组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圈套切除 切除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秀蕾 朱云鹤 郭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小息肉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行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观察组行CS...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对结直肠小息肉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小息肉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行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观察组行CSP。比较2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时息肉新生率与息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E、NE、Cor、CRP和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与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患者的完整切除率相近,但CSP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圈套切除 圈套切除 结直肠小息肉 完整切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切除术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玉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肠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108年1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EMR,对照组采用CSP,观察2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手术前、手术后1 d 2组患者的血清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物质P(SP)]、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研究组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比92.86%,P>0.05);2组术前血清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PGE_(2)、SP、E、Cor、NE、VEGF和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EMR与CSP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均高,疗效相似,但EMR在改善血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栓素B2水平方面优于C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息肉切除 结直肠息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5
16
作者 方海明 王业流 +2 位作者 李玥 樊紫青 章礼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进行ESD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并与HOOK刀完成ESD术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病例24处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16例病例共20处病灶均顺利完成改良的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4例病灶采用传统HOOK刀完成ESD术(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24/24);实验组息肉长径为1.2~4.0 cm,平均长径(2.4±0.9)cm,对照组息肉长径为1.5~3.0 cm,平均长径(2.2±0.6)cm;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5.0~120.0 min,平均时间(83.3±23.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5.0~80.0 min,平均时间(66.2±15.4)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耗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病理:结直肠腺瘤15例(其中3例腺瘤伴局部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增生性息肉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NETs 2例共4处病灶,间质瘤1例,两组中除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全层切除术以外,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术中、术后转外科治疗。结论改良的单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切除巨大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拓展了圈套器在内镜切除术中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证,但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 结直肠息肉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5~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闫真 张杰 +1 位作者 郎海波 石进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比较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5~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46例患者作... 目的比较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5~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直肠息肉切除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切除368枚息肉,根据息肉切除术式不同分为CSP组(115例,173枚息肉)和冷EMR组(131例,195枚息肉)。比较2组一般资料、息肉完整切除率、息肉切除时间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形态、病理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与冷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160/173)比95.9%(187/195)](χ^(2)=1.983,P=0.159)。CSP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冷EMR组[(66±10)s比(107±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26,P<0.001)。CSP组与冷EMR组术中即刻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11/173)比4.1%(8/195)](χ^(2)=0.953,P=0.329),2组均无迟发出血和穿孔发生。结论CSP组和冷EMR组在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CSP操作更省时。CSP仍是5~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主要切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圈套息肉切除 内镜黏膜切除
下载PDF
应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间质瘤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姣 陈伟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对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从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行EMR-L治疗的上消化道间...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对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从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行EMR-L治疗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共53例。EMR-L包括吸引-圈套-切除-封闭4步,在常规的EMR-L基础上有两点改进:一是结扎2个橡胶圈,二是在圈套后形成的假蒂基部两端黏膜面各固定肽夹1枚。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内镜表现、EMR-L术及其并发症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定期胃镜随访。结果:共有5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年龄为51.7岁(22~76)岁,男女比例为1∶2.3(16∶37),肿瘤平均大小为0.95 cm(0.3~2.5)cm,EMR-L成功切除51例(成功率为96.2%),2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25min(14~56)min。EMR-L相关并发症包括胃穿孔4例(7.5%),胸骨后不适5例(9.4%)、上腹不适5例(9.4%)。术后病检均证实为间质瘤,其中食管间质瘤23例,胃间质瘤30例。随访3~43月(平均13.5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1.9%。结论:EMR-L对于≤2.5 cm局限性上消化道间质瘤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和可行性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 内镜下微创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凤英 张伟 +4 位作者 杨银利 许栗晓媛 相祎 孙杰 吴洁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3期83-84,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 目的评价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共切除肿瘤108个,食管47个,贲门9个,胃52个,3例患者多发小肿瘤。肿瘤大小为0.4~1.0 cm^3,平均0.83 cm^3。术后并发症有出血2例,5例术后胸痛、腹痛,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显示病变以平滑肌瘤(61个)和间质瘤(22个)为主。结论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方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黏膜切除 套扎
下载PDF
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辅助牵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林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研究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辅助牵引在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ESD治疗的120例胃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均使用了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圈套辅助牵引技术,对照... 目的:研究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辅助牵引在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ESD治疗的120例胃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术中均使用了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圈套辅助牵引技术,对照组病人术中未使用任何辅助牵引技术;比较2组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ESD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活检钳联合圈套器体外牵引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少、牵引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保证ESD手术视野的清晰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穿孔、病变残留、瘤体误入胸腹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活检钳 圈套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