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热岛研究方法对比: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鲍文杰 马蔚纯 +2 位作者 邢超群 余琦 张艳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4-641,共8页
在超大城市,热岛往往存在着多中心发展的态势,以上海为例,采用2007年33个气象站点逐日4时刻(2:00,8:00,14:00,20:00)的气温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岛强度计算方法.新方法考虑站点所在区域下垫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将位于已显著城市化的郊区... 在超大城市,热岛往往存在着多中心发展的态势,以上海为例,采用2007年33个气象站点逐日4时刻(2:00,8:00,14:00,20:00)的气温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岛强度计算方法.新方法考虑站点所在区域下垫面的土地利用类型,将位于已显著城市化的郊区中心区站点计入城区站点进行热岛强度计算.将这一方法的计算统计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统计的全年热岛出现频次存在显著差异,而全年热岛累积强度的差异并不明显;(2)对于热岛日变化特征,两种方法统计的热岛出现频次和热岛累积强度分布一致;在14:00时,该方法计算和统计的热岛效应在出现频次和累积强度上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而在2:00时,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不大;(3)两种方法在反映热岛出现频次和累积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夏季和春季,该方法统计出的热岛效应较传统方法更为显著;(4)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太阳辐射较强的时刻和季节,两种方法计算和统计的结果差异较大;该方法可弥补传统方法掩盖的某些热岛特征;(5)以松江为代表的上海郊区存在显著的次级热岛,郊区中心站点气温显著高于郊区非中心站点.在对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进行热岛效应研究时,若将郊区中心地区站点像传统方法一样简单计入郊区站点,则可能难以反映城市次级热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热岛强度计算方法 次级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