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热带云团引起的浙东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卢家麟 滕卫平 斯公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本文分析1988年7月29—30日浙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暴雨区最大雨量达533mm(18小时)。产生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从海上西移的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该云团发生在副高南侧深厚的热带东风带中,通过低空南、北两个东风扰动和高低空东风扰动相互... 本文分析1988年7月29—30日浙东一次特大暴雨过程。暴雨区最大雨量达533mm(18小时)。产生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从海上西移的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该云团发生在副高南侧深厚的热带东风带中,通过低空南、北两个东风扰动和高低空东风扰动相互作用而发展。然后,以离散传播方式传播到陆上。受地面辐合线的触发陆上对流发展,对流降水造成空气的冷却,冷空气与热带东风带的相互作用使云团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热带云团 过程分析 暴雨区 东风 热带东风带 辐合线 对流云团 浙东 地面图
下载PDF
南亚高压南北振荡中的谱分析及在环流季节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一 《暴雨灾害》 1991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在谱分析基础上,着重对南亚高压脊线在入梅后的一次大幅度振荡现象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分析,分析认为:南亚高压南退主要由西风带长波调整所导致,南亚高压北进则是因热带东风带加强而引起,两者的作用都通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的准两周振... 本文在谱分析基础上,着重对南亚高压脊线在入梅后的一次大幅度振荡现象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分析,分析认为:南亚高压南退主要由西风带长波调整所导致,南亚高压北进则是因热带东风带加强而引起,两者的作用都通过南亚高压脊线位置的准两周振荡表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夏到盛夏环流季节转换的振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长波调整 环流系统 热带东风带 脊线 谱分析 季节调整 振荡现象 热带环流 热带高压
下载PDF
AN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DEX DEFINED BY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被引量:1
3
作者 丛宽 毕云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a new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for this monsoon.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a new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for this monsoon.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over 60 years are analyzed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data from 1948 to 2007.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index can well reflect the seasonal,interannual,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new index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in high-index years,the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and more rain falls in eastern North China,southwestern China,and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 China and less rain falls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In low-index years,the opposite occurs.Lastly,the new index is compared with four established monsoon indices.The new index is found to have an advantage in representing summer rainfall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East Asian subtropics summer monsoon index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凌超 陈泽宇 陈洪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8-564,共7页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测结果与当前通用的中层大气经验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热带地区,观测与模式显著不同.在TIDI测量覆盖的所有高度(80—105km)上,热带地区纬向风持续地表现为东风,形成一个以赤道为中心的东风带.为期9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东风带的宽度平均为37.5,平均变化幅度约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120°E 热带东风带 中间层和低热层 TIMED TIDI
原文传递
飓风的形成
5
作者 长弓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1-21,共1页
飓风在西太平洋又称台风,是孕育于热带洋面上的最猛烈的热带气旋。当它携带着强风、密云和暴雨旋转着移动越过海洋上空并侵犯大陆边缘时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生命损失,令人瞠目结舌。热带气旋只起源于热带东风带,它形成于离赤道5度—8度... 飓风在西太平洋又称台风,是孕育于热带洋面上的最猛烈的热带气旋。当它携带着强风、密云和暴雨旋转着移动越过海洋上空并侵犯大陆边缘时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生命损失,令人瞠目结舌。热带气旋只起源于热带东风带,它形成于离赤道5度—8度纬度以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热带东风带 大陆边缘 孟加拉湾风暴 洋面 生命损失 海水温度 西太平洋 西北方向 地理纬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