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复合农林业 被引量:23
1
作者 彭少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87-591,共5页
我国热带亚热带是人口和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很大的破坏,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这是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整治,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具有... 我国热带亚热带是人口和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很大的破坏,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这是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整治,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牧)鱼”复合生态系统,是高产、高质、高效的复合农林业模式,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热带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农业 复合农林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钢 魏晶 +1 位作者 张萍 赵景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 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积调查和定点测试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 ,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 ,对三峡库区分布面积较大的 4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 ,并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移民就地安置部分的生存问题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效益评价 综合效益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华南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惠 赵平 +2 位作者 王跃思 林永标 饶兴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1-476,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高值,夜间出现排放低值。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昼...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稻田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中,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高值,夜间出现排放低值。有植株参与稻田CO2昼夜排放速率平均值都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稻田。温度(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 cm温度)是有植株参与稻田在植株生长期间稻田CO2排放速率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水稻作物对CO2的排放影响较大,早稻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316.29±23.74和101.88±16.83 mg.m-2.h-1。晚稻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为622.40±57.67和179.41±19.51 mg.m-2.h-1。早、晚稻有植株参与稻田的CO2季节平均排放量分别比无植株参与稻田增加了310%和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 CO2 静态箱法
下载PDF
华南丘陵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晚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惠 赵平 +1 位作者 林永标 饶兴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4,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田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通量在有植株参与时分别为1.16±0.38mgm-2...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稻田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通量在有植株参与时分别为1.16±0.38mgm-2h-1和42.33±20.00μgm-2h-1,而无植株参与的分别为0.15±0.11mgm-2h-1和51.69±15.87μgm-2h-1。水稻种植对CH4的排放影响较大,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小,有植株参与的稻田CH4平均排放量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的稻田,N2O的平均排放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 CH4 N2O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飞 熊瑛 +1 位作者 李友军 付国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0,共5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特征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标。分别从土壤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 物理特征 化学特征 生物特征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及其评价——以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奎 欧阳华 朱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研究系统的氮素各收入支出参数,计算系统的氮素平衡并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复合生态系统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盈亏量分别为56.1kg/hm2·a和42kg/hm2·a,实际盈亏率为10.4%和8.2%;而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盈亏量分别为-13.21kg/hm2·a和-37.5kg/hm2·a,实际盈亏率分别为为-3.2%和-7.8%;林地亏缺较大,盈亏量为-165.9kg/hm2·a,实际盈亏率为-39.2%。模型计算的允许盈亏率(旱地23.4%,水稻田-37.2%)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上是合理的。与1960s系统氮平衡比较,可以看到林地在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养分的合理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氮素平衡 农林复合系统 盈亏量 氮肥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被引量:56
7
作者 谢京湘 于汝元 胡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类型 效益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斑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洋 王刚 +2 位作者 杜瑛琪 陈绮铭 谷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86-6193,共8页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节肢动物科级水平上不同年份间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防护林不同模式间个体数(df=2,F=59.48,P<0.001)和类群数(df=2,F=15.44,P<0.001)差异均显著。3种防护林中以杨树林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S杨树林(9.65)>S杨槐混交林(8.78)>S槐树林(7.47);生物多样性指数H'杨树林(1.78)>H'杨槐混交林(1.65)>H'槐树林(1.46),其中杨树与槐树林的S和H'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杨槐混交林,林地边缘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较高。节肢动物类群组成表现为林地边缘的偶见种和农田种多于林内。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向林内40m显著下降;而杨槐混交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距离为40m,杨槐混交林距离为20m。单一树种农田防护林斑块不小于80m宽,混交林斑块不小于40m宽,可以保护林内物种生存,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节肢动物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园球 樊剑波 +1 位作者 陈晏 陈长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结构功能与结构演替规律;提出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五级分类系统;初步建立了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典型县域复合生态系统... 本文针对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结构功能与结构演替规律;提出了红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五级分类系统;初步建立了红壤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典型县域复合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措施以及资源持续利用对策,并对该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评价
下载PDF
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敏 周鹏 季永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4,共9页
【目的】采用18S r DNA PCR-DGGE技术研究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期揭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伴生树种对作物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为农林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D... 【目的】采用18S r DNA PCR-DGGE技术研究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期揭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伴生树种对作物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为农林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提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DNA,采用通用引物GC-FR1和FF390扩增18S r DNA基因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不同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采用非加权组算术平均法分析比较;以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3个指标评价各样品真菌多样性;最后将DGGE图谱中的优势条带割胶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远比非根际土壤复杂,且根际土壤样品DGGE电泳图谱中优势条带数也比非根际土壤样品多。进一步采用非加权组算术平均法对不同处理间真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发现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间的相似度除苦楝根际土壤外均大于70%;在聚类分析图中所有处理明显分为3个组,相似度为51%;小麦根际真菌菌群与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根际真菌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72%,表明苦楝对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不大;苦楝根际真菌菌群与其他各组间差异较大,相似度仅为51%。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所有处理明显分为3个群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根际真菌之间以及非根际真菌间丰富度差异均不明显,而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及苦楝根际真菌丰富度显著高于非根际真菌;根际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非根际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根际真菌及非根际真菌各组间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而小麦-苦楝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以及苦楝根际真菌与非根际真菌均匀度指数存在明显差异。此外,DGGE图谱中的11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结果表明,3条条带为不能培养的真菌,其余8条条带对应的同源性最高的序列分别属于球囊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半知菌亚门。【结论】小麦-苦楝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小麦根际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比单纯小麦根际真菌高,表明此复合系统中伴生的苦楝可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真菌群落 PCR-DGGE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1 位作者 尹昌君 王学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分生 植被恢复 土地生产力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2
作者 梁玉斯 蒋菊生 曹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7-569,共3页
综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农林复合经营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首军 丁艳芳 薛泰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对于提高土壤水分运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该系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关键词 农林 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博 吴发启 张正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 rc/in fo和A rcveiw软件支持下,对该流域18 a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域不变外,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减少,其他用...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 rc/in fo和A rcveiw软件支持下,对该流域18 a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域不变外,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减少,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居民地企业及交通用地增幅最大,达47.48%;流域的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指数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加大,景观格局正朝多极化和破碎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沟流域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景观格局 斑块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两种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丽梅 邵明安 +2 位作者 郑纪勇 王忠林 李秧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0-944,共5页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径流水体、农副产品环境污染状况,T1、T2均为Ⅰ级;当前社会经济效益T1(Ⅱ级)高于T2(Ⅲ级);生态环境效应T2(Ⅱ级)优于T1(Ⅲ级);综合环境效应T1、T2均为Ⅰ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进一步区分T1、T2综合环境效应的优劣,T1、T2与理想状况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分别为0.6670、0.6674,T2的综合环境效应优于T1。从综合环境效应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优于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华南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早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异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惠 赵平 +2 位作者 林永标 饶兴权 王跃思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典型华南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早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早稻田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稻田在水稻生长季节中CH4排放昼夜变化表现为双峰模态,收割后为三峰模态,CH4排放昼夜变...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典型华南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早稻田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探讨早稻田两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有植株参与稻田在水稻生长季节中CH4排放昼夜变化表现为双峰模态,收割后为三峰模态,CH4排放昼夜变化幅度比无植株参与稻田大。在测定期内有植株参与稻田CH4昼夜平均排放通量大小依次为:成熟期(1.96±0.33)>孕穗期(0.13±0.01)>收割后(-0.01±0.02)(mg.m-2.h-1)。有植株参与稻田在孕穗期CH4昼夜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无植株参与稻田(P<0.01)。在测定期内有、无植株参与稻田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85±0.28、0.14±0.09 mg.m-2.h-1。有、无植株参与稻田N2O昼夜平均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测定期内有、无植株参与稻田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8.07±50.97、15.65±21.56μg.m-2.h-1。CH4和N2O的排放无论是昼夜变化还是季节变化都与温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其排放受稻田水分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水稻作物对CH4排放影响较大,对N2O排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 CH4 N2O
下载PDF
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扩散率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首军 丁艳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28,共3页
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必须的参数之一,其测定方法很多,该文采用非稳定流水平土柱法,对试验区扰动土壤的水分扩散率进行了测定,并将试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公式,应用于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状态下预报水平入渗的土壤水分分布。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扩散率 土壤水入渗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喜鹊巢址选择的生态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新利 张莉 +1 位作者 樊魏 谷艳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2009年和2010年的2-5月份,通过样方调查法对开封地区4种模式(A.村庄B.道路C.林地D.农田)防护林中喜鹊(Pica pica)巢址分布及巢址选择的生态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两年共调查喜鹊巢302个,主要分布于农田网格防护林中.结果表明,喜鹊一般选... 2009年和2010年的2-5月份,通过样方调查法对开封地区4种模式(A.村庄B.道路C.林地D.农田)防护林中喜鹊(Pica pica)巢址分布及巢址选择的生态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两年共调查喜鹊巢302个,主要分布于农田网格防护林中.结果表明,喜鹊一般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筑巢树,树高14.0~19.0m,巢树胸径选择范围为27.8~37.7cm.不同模式防护林下,喜鹊对巢树高度(NH)、盖度(NTC)和冠层高度因子的选择差异较大.其中,NHA>NHB、NHC>NHD(P<0.05),NTCA>NTCB、NTCC、NTCD(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67.78%,分析表明乔木因子为喜鹊巢址选择的第一因子,环境因子和同类干扰分别是第二和第三因子.因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小尺度上的植被结构是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址选择 喜鹊 生态因素 黄河中下游地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的灰色局势决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俊祥 宛志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本文应用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 ,把不同夏秋农作物组合作为事件 ,不同林木间距的搭配作为对策 ,对准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进行选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最优农林复合生态类型为 :春苔干—西瓜——杨树 (30 0 m× 30 0 m)... 本文应用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 ,把不同夏秋农作物组合作为事件 ,不同林木间距的搭配作为对策 ,对准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进行选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最优农林复合生态类型为 :春苔干—西瓜——杨树 (30 0 m× 30 0 m)类型 :优势农林复合类型有 :春苔干—红薯—泡桐 (10 0 m×10 0 m)类型、春苔干—秋蔬菜—杨树 (150 m× 150 m)类型。同时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系统类型的林木间距以 30 0 m× 30 0 m(杨树 )、10 0 m× 10 0 m(泡桐 )、150 m× 150 m(杨树 )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 灰色局势决策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关联稳定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凤岐 袁洪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利用关联稳定性理论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依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长期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讨论其关联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生产结构,如:农林牧、农牧结合和秸秆还田、农牧结... 利用关联稳定性理论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依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长期性质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讨论其关联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生产结构,如:农林牧、农牧结合和秸秆还田、农牧结合和无秸秆还田、无牧业和秸秆还田等情况下系统的稳定点。结果表明:只有在既有牧业,又有秸秆还田的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方向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关联稳定性 物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