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Hadley环流与热带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1
作者 文琦 李旭 +1 位作者 李艳 刘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8-637,646,共11页
利用1979-2021年全球海表面温度(SST)、气象再分析资料等数据,探讨冬季Hadley环流(HC)的变率及其与热带SST异常的关系,研究其对中国同期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HC的EOF_(1)模态(46.2%)是上升支在10°S左右的主体位于北半球的... 利用1979-2021年全球海表面温度(SST)、气象再分析资料等数据,探讨冬季Hadley环流(HC)的变率及其与热带SST异常的关系,研究其对中国同期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HC的EOF_(1)模态(46.2%)是上升支在10°S左右的主体位于北半球的非对称模态,包含年代际和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与印度洋(20°S~20°N,50°~90°E)SST南北不均匀增暖趋势有关(南半球大于北半球);年际变率与El Ni?o事件下印度洋(10°S~10°N,50°~90°E)异常SST经向梯度沿正方向为0的位置出现在南半球有关.EOF_(2)模态(16.7%)是关于赤道对称模态,仅体现年际变率,与El Ni?o事件下热带东太平洋(180°E~90°W)异常对称的经向热力结构有关.两个主模态与中国同期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正相关.在EOF_(1)(EOF_(2))模态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南方地区东南部)降水偏多,与110°~120°E异常反环流有关.EOF_(1)模态下,中国西北-中部地区存在气温正距平,与下沉运动的绝热加热效应关系密切.EOF_(2)模态下,中国气温也为正距平,但温度异常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LEY环流 年代际及年际变率 热带海表面温度异常 气候影响
下载PDF
热带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与中国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秋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5,共19页
用奇异谱分析(SSA)提示了1951~1989年期间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旋转空间分布型主要的 长期振荡过程及其对北半球 500 hPa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存在 四种显著的旋转空间分布型:ENSO... 用奇异谱分析(SSA)提示了1951~1989年期间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旋转空间分布型主要的 长期振荡过程及其对北半球 500 hPa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存在 四种显著的旋转空间分布型:ENSO、NA U、TA L、SA型,其活动区域分别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和 印度洋,澳大利亚北部洋面、热带大西洋、中国南海附近,重要长期变化分别表现为线性增加、 减少,35年左右和6~8年周期振荡,中国降水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北、长江中下游、西北和 东北地区、江淮下游地区,它是由热带这四种不同区域热源异常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环流变 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由旋转奇异值分解(RSVD)研究了前期冬季太平洋海温和夏 季中国降水量主要耦合相关型及其长期变化特征,发现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大尺度海温异 常对后期夏季中国降水影响不显著,中国季风降水与前期冬季澳大利亚北部附近的西南太平洋 海温异常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 奇异谱分析 RPCA SSA 热带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春季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对我国江南春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博 钟珊珊 +2 位作者 赵滨 何金海 陈隆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5,共9页
利用NCAR提供的第5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3.1探讨了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表面温度对我国江南春雨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表面温度升高可引起同期东亚(?)西太平洋副热带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减弱,进而引起3—... 利用NCAR提供的第5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3.1探讨了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表面温度对我国江南春雨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表面温度升高可引起同期东亚(?)西太平洋副热带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减弱,进而引起3—4月青藏高原东南侧的低涡强度减弱,该低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位势梯度减小,中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其北侧的850 hPa西南风强度相应减弱,因此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也随之减弱,造成江南地区的水汽通量辐合强度明显减弱,这种环流分布状况将不利于出现较强的江南春雨,导致江南春雨强度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江南春雨 数值模拟 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表面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