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应激小鼠脑电图表现及脑组织的电镜观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芬 万琪 吴松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脑电图的变化。方法采用恒温恒湿动物箱建立不同温度(24℃、34℃、37℃、38.5℃、40℃、42℃,各60min,相对湿度60%)的热应激模型。观察成年昆明种小鼠的行为表现,监测体温及脑电图。透射... 目的研究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脑电图的变化。方法采用恒温恒湿动物箱建立不同温度(24℃、34℃、37℃、38.5℃、40℃、42℃,各60min,相对湿度60%)的热应激模型。观察成年昆明种小鼠的行为表现,监测体温及脑电图。透射电镜观察大脑海马组织的细胞形态改变。结果34℃环境温度仅引起小鼠直肠温度升高。37℃以上的环境温度不仅使小鼠直肠温度升高,还使其发生脱水,且诱发小鼠惊跳、逃窜行为;脑电图出现明显异常,幅值增大,节律减慢,但42℃环境温度下脑电图频率增快。电镜检查结果提示只有42℃环境温度才引起海马组织病理性改变。结论小鼠对环境高热敏感,随着核心温度升高出现行为性体温调节,其脑电图及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反映了高温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40℃以下环境高温引起的急性脑功能紊乱是可逆的,42℃的环境温度可造成脑组织结构改变,大多数小鼠会因中暑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障碍 行为 脑电描记术 海马 显微镜检查 电子 扫描透射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中暑大鼠肾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娜 耿焱 +4 位作者 张爽 唐柚青 文强 刘云松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HS)大鼠肾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中暑组(HS组,n=18)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n=18)。HS组及UTI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内复制HS模型,以大鼠收缩压峰值...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HS)大鼠肾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中暑组(HS组,n=18)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n=18)。HS组及UTI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内复制HS模型,以大鼠收缩压峰值开始下降为模型成功标志,对照组置于23.0±0.2℃室温下。UTI组于制模前腹腔注射UTI 10万U/kg,每12h重复给药,其余两组大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0,6,24h时点采血并处死大鼠,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氧化应激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造模24h后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及UTI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于模型复制成功后0h显著升高(P<0.05),6h及24h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T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S组(P<0.05)。HS组大鼠肾组织SOD和GPx活性于模型复制后6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T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与HS组比较,UTI组6h及24h血清Cr、BUN水平下降(P<0.05),中暑后24h肾脏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重症中暑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热应激障碍 氧化性应激 中暑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急诊救护智慧医疗早期实施对热射病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力 刘蕾 +3 位作者 王天轶 张霞 张彦敏 高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智慧医疗体系实施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热射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选择的诊疗流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智慧医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2组尿素氮... 目的观察急诊智慧医疗体系实施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热射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选择的诊疗流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智慧医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2组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2组心肌、肝脏、肾脏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肝脏和肾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射病患者实施急诊智慧医疗,能提高总有效率,促进心肌、肝脏和肾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障碍 急诊智慧医疗 预后
下载PDF
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9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天明 柴湘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621-622,共2页
关键词 热应激障碍/治疗
下载PDF
重症中暑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童华生 段鹏凯 +4 位作者 张兴钦 万鹏 唐柚青 唐丽群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和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肠系膜淋巴在重症中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观察热应激时大鼠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重症中暑的发生时间。分别于热暴露前、热暴露后60min、重症中暑发生时... 目的观察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和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肠系膜淋巴在重症中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观察热应激时大鼠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重症中暑的发生时间。分别于热暴露前、热暴露后60min、重症中暑发生时动态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参数Index-Ⅰ、Index-Ⅱ和L.D-Index及淋巴管压力变化,每间隔30min动态计量肠系膜淋巴生成量。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的重症中暑大鼠模型,大鼠中心体温达42℃的时间约为60min,而重症中暑发生时间约为77min。大鼠于热环境下暴露60min,肠系膜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Index-Ⅰ、Index-Ⅱ、L.D-Index、淋巴管压力和淋巴生成量明显下降(P<0.05),而在重症中暑发生时肠系膜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Ⅰ、Index-Ⅱ、D-Index、淋巴管压力和淋巴生成量较中心体温为42℃时有所上升(P<0.05),但未达到热暴露前水平(P<0.05)。结论重症中暑大鼠的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动态规律,可能参与了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热应激障碍 肠系膜 淋巴 微循环
下载PDF
热环境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奕鑫 陈芳顺 +6 位作者 赵枫 元智昊 林辉 蔡雅婷 卢生桂 林平冬 刘丽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热环境增加高温作业人员发生热损伤的风险,充分认识热环境对高温作业人员机体的影响和危害,对提高高温作业人员防暑意识、减少作业时的职业性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热环境的定义、热环境对人体主要功能系统影响的机制、热应激... 热环境增加高温作业人员发生热损伤的风险,充分认识热环境对高温作业人员机体的影响和危害,对提高高温作业人员防暑意识、减少作业时的职业性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热环境的定义、热环境对人体主要功能系统影响的机制、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高温作业人员对热致疾病的认识及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热应激障碍 致疾病
原文传递
装甲车辆舱室热环境对人的影响评价研究
7
作者 吴亚楠 贾海军 +5 位作者 张伟 刘晓峰 王学友 柴渭莉 李毅 万红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增加乘载员在高温、高湿的装甲车辆舱室环境下的高强度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过大的热负荷、热应激对人体造成热伤害。方法通过人、机、环境系统分析,深入定量了解作业环境和乘载员状态参数,进行人-机-环境相互影响因素分... 目的增加乘载员在高温、高湿的装甲车辆舱室环境下的高强度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过大的热负荷、热应激对人体造成热伤害。方法通过人、机、环境系统分析,深入定量了解作业环境和乘载员状态参数,进行人-机-环境相互影响因素分析,并开展调查研究。结果与结论编制了热平衡、热舒适性计算程序,对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终为微环境热因素的评估和乘载员应变防护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环境 高温 诱发 热应激障碍 防护装置 舒适性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