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动机排气歧管冷热循环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凯 潘琼瑶 《汽车制造业》 2010年第23期35-37,共3页
本文基于ABAQUS的瞬态温度场计算,热固耦合计算和非线性接触分析功能。分析了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历程与密封性能,分析中考虑了螺栓预紧力和发动机热载荷的共同作用,模拟了发动机由静止到最大功率点,再到拖冷却... 本文基于ABAQUS的瞬态温度场计算,热固耦合计算和非线性接触分析功能。分析了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历程与密封性能,分析中考虑了螺栓预紧力和发动机热载荷的共同作用,模拟了发动机由静止到最大功率点,再到拖冷却过程中密封性能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排气歧管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危险工况,对排气歧管密封垫片的性能曲线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设计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循环过程 排气歧管 密封性能 发动机 性能分析 ABAQUS 温度场计算 螺栓预紧力
下载PDF
X80管线钢半自动焊摆焊与排焊的热循环过程对比研究
2
作者 白世武 丁红胜 +1 位作者 童莉葛 余江峰 《金属世界》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大量低温冲击实验表明X80管线钢半自动焊焊缝区的冲击吸收功离散性相对较大,影响焊缝整体性能,而这种离散性一部分是由于焊缝所经历的热循环过程导致。利用热电偶对排焊和摆焊两种半自动焊接工艺焊缝中心各位置的热循环曲线进行测量,并... 大量低温冲击实验表明X80管线钢半自动焊焊缝区的冲击吸收功离散性相对较大,影响焊缝整体性能,而这种离散性一部分是由于焊缝所经历的热循环过程导致。利用热电偶对排焊和摆焊两种半自动焊接工艺焊缝中心各位置的热循环曲线进行测量,并将两种焊接方法的热循环过程及相关热循环参数进行对比。发现用热电偶测量焊缝中心各位置的热循环曲线较光滑、波动小,各焊层位置的热循环曲线基本遵循随着离热源距离的增加热循环曲线的峰值温度逐渐降低的规律。焊接线能量较小的排焊其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平均值均小于摆焊,从冷却时间对性能的影响来看,排焊工艺焊缝的性能要优于摆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热循环过程 半自动焊 热循环曲线 自动焊接工艺 焊缝中心 冲击吸收功 焊接线能量
下载PDF
求解热循环过程效率的一种一般方法
3
作者 黄晓舟 《大学物理》 1985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热循环过程 过程效率 求解 普通物理 热效率 热学 热量 总功
下载PDF
8.HSLA钢在模拟热轧热循环过程中氮化钒的析出
4
作者 L.A.Erasmus. R.Ratuaraj 贝力 《钢管》 CAS 1989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实验室模拟了热轧带钢机的热循环。在模拟试验中,为了模拟板坯再加热时间,将板坯试样放入1125℃的再加热沪中保温4小时,然后再将试样转移到第二座加热炉模拟带钢的成卷温度。此加热炉的炉温在600~950℃范围内变化以模拟轧机出料台上... 在实验室模拟了热轧带钢机的热循环。在模拟试验中,为了模拟板坯再加热时间,将板坯试样放入1125℃的再加热沪中保温4小时,然后再将试样转移到第二座加热炉模拟带钢的成卷温度。此加热炉的炉温在600~950℃范围内变化以模拟轧机出料台上的冷却,在这一温度范围保温30分钟至2小时,研究带卷在缓冷过程中氮化钒的析出。本试验采用C5和D2两种钢,以确定在再加热炉温度下的初次析出是否对处于成卷温度下的氮化钒析出产生影响。当再加热炉温为1125℃时,有少量钒以氮化钒形式析出;同时,所有氮化钒沉淀均已溶解,只在固溶体中才有钒和氮存在。试验表明,在再加热炉的炉温下所形成的沉淀不会引起氮化钒沉淀的明显加速。对HSLA钢中氮化钒的溶解度在900~1250℃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模拟热循环后的铁素体晶体粒度进行了测定。在试验中还研究了热循环后正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钒 HSLA钢 热循环过程 加热炉温度 再加热 成卷 热轧带钢 晶粒尺寸 模拟板 铁素体相
下载PDF
定子线棒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安装技术的影响
5
作者 Jos'e R. Figueroa 魏松(译) 陈阳(校) 《国外大电机》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1引言在某些情况下,水轮发电机的业主要求在原始产品线棒上进行冷热循环试验,以确认产品质量。该试验根据IEEE std 1310标准进行,内部铜导体的循环温度保持在40°C和预定最大值(如12(TCU1、130°C[1]或155°C[2])之间。前... 1引言在某些情况下,水轮发电机的业主要求在原始产品线棒上进行冷热循环试验,以确认产品质量。该试验根据IEEE std 1310标准进行,内部铜导体的循环温度保持在40°C和预定最大值(如12(TCU1、130°C[1]或155°C[2])之间。前文已说明定子线棒正确建模的重要性,并同时使用模拟和试验结果展现其所有的内部部件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线棒 传感器安装 热循环过程 温度测量 热循环试验 技术 产品质量 水轮发电机
原文传递
焊接热循环非线性温度场分析及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段权 张新国 +1 位作者 李志军 程光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1-415,共5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材料的损伤行为 ,对焊接接头温度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和模拟 .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焊接接头的非线性热传导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了焊接热循环曲线 .非线性数值分析表明 ,焊接保温时间缩短 ,温度场梯度增大 ,焊接热循环过程温... 为了更好地研究材料的损伤行为 ,对焊接接头温度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和模拟 .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焊接接头的非线性热传导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了焊接热循环曲线 .非线性数值分析表明 ,焊接保温时间缩短 ,温度场梯度增大 ,焊接热循环过程温度变化剧烈 ,在金属相变温度附近采用经典线性方法其结果偏差较大 ,因此必须考虑材料热传导参数的非线性特征 .由于焊接热模拟试样的组织均匀度大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焊接热模拟试样代替实际焊接接头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焊接热模拟实验和实际焊接过程的金相分析表明 ,所提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非线性温度场 数值分析 热模拟实验 热循环过程 有限元法 热传导
下载PDF
摆焊焊接工艺中焊接线能量对热循环的影响
7
作者 白芳 丁红胜 +2 位作者 童莉葛 白世武 余江峰 《金属世界》 2017年第5期70-75,共6页
摆焊焊缝区域由于经历不同的热循环过程而导致组织不均匀,从而影响焊缝性能的稳定性。本文实验研究了在摆焊工艺下,焊接线能量对焊缝热循环过程及其热循环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焊缝位置处,大线能量摆焊的高温停留时间比中等线能... 摆焊焊缝区域由于经历不同的热循环过程而导致组织不均匀,从而影响焊缝性能的稳定性。本文实验研究了在摆焊工艺下,焊接线能量对焊缝热循环过程及其热循环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焊缝位置处,大线能量摆焊的高温停留时间比中等线能量摆焊的高温停留时间长,焊接线能量每升高1 kJ/cm时,高温停留时间平均延长0.4~0.6 s;大线能量时每一焊层的冷却时间比中等线能量的冷却时间要长,焊接线能量每升高1 kJ/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线能量 热循环过程 焊接工艺 停留时间 冷却时间 焊缝性能 循环参数 焊缝位置
下载PDF
科技简讯
8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89-89,共1页
研究透视:3D打印-钛合金|Science,在3D打印的金属合金中,通常存在粗大的柱状晶粒和不均匀分布的物相形成,这是不理想的状态,因为会形成不均匀和不高的力学性能。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ZHANG Jingqi等,... 研究透视:3D打印-钛合金|Science,在3D打印的金属合金中,通常存在粗大的柱状晶粒和不均匀分布的物相形成,这是不理想的状态,因为会形成不均匀和不高的力学性能。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ZHANG Jingqi等,在Science上发文,报道了一种设计策略,可以直接从3D打印中释放一致和增强的力学属性。利用Ti-5Al-5Mo-5V-3Cr作为模型合金,研究发现,添加钼Mo纳米粒子,促进了凝固过程中的晶粒细化,并抑制了固态热循环过程中物相不均匀性的形成。由于双功能添加剂的微观结构变化,同时提升了均匀力学性能以及强度和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循环过程 金属合金 3D打印 模型合金 澳大利亚昆士兰 不均匀分布 功能添加剂 科技简讯
下载PDF
焊接热过程和冶金过程
9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04年第4期12-13,共2页
20044085 快速冷却时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边界条件[德]Dilthey U.…//Schweiss.und Schneid.-2001,53(7).-416-419 对激光焊和电子束焊快速加热和冷却保证获得具有针状铁索体的焊缝细晶组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能使焊缝金... 20044085 快速冷却时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边界条件[德]Dilthey U.…//Schweiss.und Schneid.-2001,53(7).-416-419 对激光焊和电子束焊快速加热和冷却保证获得具有针状铁索体的焊缝细晶组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能使焊缝金属具有高强度和同时具有良好低温韧性的Ti和O2的适当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热过程 冶金过程 焊缝金属 细晶组织 针状铁素体 药芯焊丝 电子束焊 低温韧性 适当浓度 热循环过程
下载PDF
热致收缩ZrW_2O_8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丰华 陶玉强 +1 位作者 戴恩斌 陈康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78,共6页
ZrW_2O_8化合物因在0.3~1050K 范围都表现出大幅度的各向同性负膨胀特征而备受关注。介绍了ZrW_2O_8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负膨胀原理,以及微波和共沉淀两种合成方法,重点总结了该化合物在发展低膨胀复合材料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ZrW_2O_8化合物因在0.3~1050K 范围都表现出大幅度的各向同性负膨胀特征而备受关注。介绍了ZrW_2O_8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负膨胀原理,以及微波和共沉淀两种合成方法,重点总结了该化合物在发展低膨胀复合材料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 Cu-ZrW_2O_8和 Al-ZrW_2O_8复合材料具有低膨胀或者近零膨胀性质。但是由于 ZrW_2O_8化合物与 Cu 之间的热膨胀性能差别大,在热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热错配应力,诱发γ-ZrW_2O_8形成,从而影响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金属基 ZrW_2O_8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期待工艺条件和理论模型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热膨胀 ZRW2O8 复合材料 化合物 热膨胀性能 收缩 热错配应力 热循环过程 各向同性 膨胀原理
下载PDF
激光强化半钢轧辊的实验研究与温度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建宇 杨久霞 +3 位作者 吴迪平 马光亭 冯伟 王俊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从实验角度分析了半钢轧辊表面经过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性能改善情况,着重讨论了改变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对轧辊在激光辐照之下经历的热循环过程作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辊面激光淬火的原理,对光斑附近区... 从实验角度分析了半钢轧辊表面经过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性能改善情况,着重讨论了改变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对轧辊在激光辐照之下经历的热循环过程作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辊面激光淬火的原理,对光斑附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分布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激光淬火裂纹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改性 半钢轧辊 相变硬化 热循环过程 激光淬火 温度模拟 温度梯度
下载PDF
PCB设计中热应力对CCGA器件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12
作者 陈健华 刘俊 秦海雅 《电子世界》 CAS 2022年第2期78-79,81,共3页
针对某加固计算机电路板开展PCB设计、热设计和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析,开展CCGA焊点在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分析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CCGA焊点在热循环过程中,由于陶瓷芯片载体与基板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失配而... 针对某加固计算机电路板开展PCB设计、热设计和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析,开展CCGA焊点在热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分析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CCGA焊点在热循环过程中,由于陶瓷芯片载体与基板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失配而导致焊点的蠕变疲劳失效问题。本文建立CCGA三维焊点模型,进一步建立CCGA封装元件PCBA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CCGA焊点在热循环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过程。与试验结果图片比对分析了CCGA焊点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设计 CCGA 基板材料 加固计算机 热循环过程 蠕变疲劳 应变分析 循环加载
下载PDF
1989年北京国际轧钢会议论文专集
13
《钢管》 CAS 1989年第6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会议论文 轧管工艺 技术考察 钢铁工业 辊型设计 热循环过程 残余应力 氮化钒 电阻焊管 连轧
下载PDF
无填料底充胶的可靠性影响
14
作者 KarlLoh EdwardIbe 《中国电子商情(空调与冷冻)》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底层填充密封剂是开发用于封闭倒装芯片IC的。一般来说,这类密封剂都是含有硅的环氧树脂,在毛细作用下,其在芯片的底部会出现芯吸的现象。经固化后,密封剂就会使焊点具有机械强度。倒装芯片的热膨胀系数(CTE)要比其组装基板的热膨... 底层填充密封剂是开发用于封闭倒装芯片IC的。一般来说,这类密封剂都是含有硅的环氧树脂,在毛细作用下,其在芯片的底部会出现芯吸的现象。经固化后,密封剂就会使焊点具有机械强度。倒装芯片的热膨胀系数(CTE)要比其组装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低。在热循环过程中,这种CTE不匹配会导致倒装芯片和印板移动,以及焊点机械疲劳。循环疲劳最终会以IC故障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底充胶 无填料 热膨胀系数 倒装芯片 热循环过程 密封剂 环氧树脂 毛细作用 机械强度 组装基板 机械疲劳 循环疲劳 不匹配 CTE IC 焊点
下载PDF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 model for new type oscillation looped heat pipe with double liquid slugs
15
作者 鄂加强 朱蓉甲 +2 位作者 陈健美 龙艳 胡小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94-3201,共8页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of closed loop oscillation heat pipe (CLOHP) with two liquid slugs,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partial gas-liquid phase system inv...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of closed loop oscillation heat pipe (CLOHP) with two liquid slugs,analysis on the forces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the partial gas-liquid phase system involving multiple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and a new type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 model of the CLOHP was set up based on conservation laws of mass,momentum and energy.Appli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s oscillation heat transfer dynamics features depend largely on the filling rate,pipe diameter and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Besides,oscillation intensity 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to a large extent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roperly and enlarging the pipe diameter within a certain range under a certain fill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on heat pipe physical model numerical solution
下载PDF
TiNi形状记忆合金逆马氏体转变时的软化过程
16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6年第2期61-61,共1页
AlexeySibirev等人研究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50MPa固定应力下通过未完全马氏体转变温区为期30次热循环时的应变变化,发现塑性应变累积速度取决于热循环过程Ti50Ni50合金加热时的逆转变温区占比,此温区占比越大,热循环过程塑性畸变积累... AlexeySibirev等人研究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50MPa固定应力下通过未完全马氏体转变温区为期30次热循环时的应变变化,发现塑性应变累积速度取决于热循环过程Ti50Ni50合金加热时的逆转变温区占比,此温区占比越大,热循环过程塑性畸变积累就越多。如果此占比等于或小于0.75,则硬化导致在平稳阶段以固定速度积累塑性畸变。在逆转温区最后四分之一处。畸变硬化不会使塑性畸变积累中止。这是由于加热时导致合金软化,出现松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转变 软化 热循环过程 性畸变 应变变化 塑性应变 逆转变
原文传递
AlSiC复合材料散热片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
17
作者 杨英惠(摘译) 《现代材料动态》 2008年第11期13-13,共1页
美国CPS工艺公司制成了AlSiC(铝硅碳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针状散热片,这种散热片可在混合式电动车的液冷大功率电源中使用。AlSiC针状散热片的等温膨胀系数为8ppm/℃,这一数据与陶瓷电介质衬底的热膨胀片相当,可用于降低热循环... 美国CPS工艺公司制成了AlSiC(铝硅碳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针状散热片,这种散热片可在混合式电动车的液冷大功率电源中使用。AlSiC针状散热片的等温膨胀系数为8ppm/℃,这一数据与陶瓷电介质衬底的热膨胀片相当,可用于降低热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散热片 可靠性 电池 CPS工艺 大功率电源 热循环过程 碳化合物
原文传递
Entransy and Exergy Analyses for Optimizations of Heat-Work Conversion with Carnot Cycle 被引量:10
18
作者 Chul Ho Han Kyoung Hoon Kim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2-249,共8页
The concept of entransy has been newly proposed in terms of the analogy between hea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on and could bc useful in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the heat-work conversion systems. This work presents compa... The concept of entransy has been newly proposed in terms of the analogy between hea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on and could bc useful in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the heat-work conversion systems. This work present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entransy and exergy for optimizations of heat-work conversion. The work production and heat transfer processes in Carnot cycle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formulations of exergy destruction, entransy loss, work entransy, entransy dissipation, and cfficiencics for both cases of dumping and non-dumping of used source fluid. The effects of source and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c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for optimal condition of producing maximum work or work cntran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ansy EXERGY heat-work conversion Carnot cycl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Interfacial thermodynamics-inspired electrolyte strategy to regulate output voltage and energy density of battery chemistry 被引量:2
19
作者 Shan Guo Jialin Li +4 位作者 Baoshan Zhang Wenyong Chen Guozhao Fang Mengqiu Long Shuquan Li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6期626-635,M0004,共11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battery chemistry,especially the operating voltage,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omplex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but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understanding is still largely unclea...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battery chemistry,especially the operating voltage,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omplex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but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understanding is still largely unclear.Herein,the concept of regulating electrode potential by interface thermodynamics is proposed,which gui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density of Zn-MnO_(2) battery.A cationic electrolyte strategy is adopted to adjust the charge density of electrical double layer,as well as entropy change caused by desolvation,thus,achieving an output voltage of 1.6 V(vs.Zn^(2+)/Zn)and a capacity of 400 mAh g^(-1).The detailed energy storage behaviors are also analyzed in terms of crystal field and energy level splitting.Furthermore,the electrolyte optimization benefits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Zn-MnO_(2) battery by enabling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532 Wh kg^(-1) based on the mass of cathode and a long cyclic life of more than 500 cycles.This work provides a path for designing high-energy-density aqueous battery via electrolyte strategy,which is expected to be extended to other batter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 thermodynamics Electrolyte strategy Voltage regulation Energy level splitting Energy density
原文传递
Efficiency at Maximum Power Output of a Quantum-Mechanical Brayton Cycle
20
作者 YUAN Yuan HE Ji-Zhou +1 位作者 GAO Yong WANG Jian-Hu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The performance in finite time of a quantum-mechanical Brayton engine cycle is discussed, without intro- duction of temperature. The engine model consists of two quantum isoenergetic and two quantum isobaric processes... The performance in finite time of a quantum-mechanical Brayton engine cycle is discussed, without intro- duction of temperature. The engine model consists of two quantum isoenergetic and two quantum isobaric processes, and works with a single particle in a harmonic trap. Directly employing the finite-time thermodynamics, the efficiency at maximum power output is determined. Extending the harmonic trap to a power-law trap, we find that the efficiency at max/mum power is independent of any parameter involved in the model, but depends on the confinement of the trapping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mechanical Brayton engine harmonic trap efficiency at maximum pow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