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热成因-无机成因双源模式 |
胡英杰
刘兴周
黄双泉
蔡国钢
王延山
李金有
杨光达
侯拓
张东伟
|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海底沉积物饱和烃类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成因烃类输入 |
李双林
赵青芳
王建强
董贺平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热成因煤层气组成与演化模拟 |
吴保祥
段毅
孙涛
何金先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4
|
塔里木溢流玄武岩火山通道的三维结构及其热成因气体释放 |
王磊
田伟
魏子寒
弓明月
李晓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5
|
热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机制 |
关平
伍天洪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6
|
再论黄龙钙华的成因--回应周绪纶先生“黄龙钙华是热成因还是冷成因--高寒岩溶气源之一”一文 |
刘再华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7
|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热成因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
谭彦虎
徐彩辉
任冰
赵明君
宋兵
杨刚
张冰清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8
|
美国圣胡安盆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层气 |
Andrew R.Scott
W.R.Kaiser
Walter B.AyersJr
吴新年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
1997 |
3
|
|
9
|
利用天然气的碳同位素比值建立热成因气模型 |
Melodye A R
George E C
Chung H M
刘全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
2002 |
2
|
|
10
|
莺歌海盆地梅山组的石油深热成因和水相运移 |
张泉兴
李雨梁
胡忠良
张启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
1989 |
7
|
|
11
|
圣胡安盆地的热成因气体和次生生物成因气体—对煤层气生产能力的意义 |
Scott,AR
沈襄鹏
|
《国外煤田地质》
|
1995 |
0 |
|
12
|
贵州六枝平桥锂资源热液成因锂绿泥石的发现及意义 |
叶霖
向震中
吴涛
陈军
刘仕玉
陈星
黄智龙
余加艳
刘思辰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大柴旦热泉成因及其富硼锂机制研究进展 |
莫生鹏
李庆宽
李雯霞
袁秦
秦占杰
都永生
|
《盐湖研究》
CSCD
|
2024 |
0 |
|
14
|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与热成因混合型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 |
张泓
崔永君
陶明信
彭格林
晋香兰
李贵红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15
|
基于水化学同位素技术的地热储层成因模式对比分析——以鲁西北埕宁隆起区为例 |
崔锐
王学鹏
冯波
刘曦遥
冯守涛
刘帅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稠油热采井场恶臭异味成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
袁长忠
王冠
李清振
岳胜辉
冯逸茹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太阳电池热斑现象和成因的分析 |
伊纪禄
刘文祥
马洪斌
王晟
|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18
|
南海琼东南盆地两种不同成因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深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王俊杰
蒋彬
廖玉宏
赖洪飞
郭睿波
曾清
黄越义
方允鑫
匡增桂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9
|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的发现及意义 |
李国蓉
刘正中
谢子潇
段勇民
何赛
邓美洲
王雨辰
李勇
吴章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20
|
热液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的同位素示踪新技术和金属矿床直接定年 |
蒋少涌
凌洪飞
杨競红
赵魁东
倪培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