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穴位热敏现象与规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芷涵 任玉兰 +2 位作者 李涓 梁繁荣 李政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热敏现象及其规律,以期能指导临床及进一步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2017年5月11日之前的有关热敏现象的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 目的:探讨穴位热敏现象及其规律,以期能指导临床及进一步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2017年5月11日之前的有关热敏现象的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热敏现象涉及穴位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趋势及其部位、检测指标、涉及疾病。结果:在纳入的201篇文献中,健康人的文献量最多(35篇),热敏穴以命门为主(8篇);检测指标方面,以个体饱和消敏量的文献量最多(125篇),热敏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66篇),主要涉及伤筋病患者(29篇);红外辐射特性的文献量次之(61篇),主要涉及健康人(23篇)。结论:本研究认为热敏现象具有规律性,且检测指标在检测疾病热敏穴时具有一定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现象 热敏 疾病 检测指标 文献计量学
原文传递
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斐然 张维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影响。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入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肩髃穴长、短时程温和灸,通过患者日记的方式观察热敏化现象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及其他主观感受。...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影响。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入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肩髃穴长、短时程温和灸,通过患者日记的方式观察热敏化现象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及其他主观感受。结果肩髃穴是中风后肩痛患者出现的热敏点之一,通过温和灸可诱发其热敏化现象;艾灸时程是诱发热敏化现象的重要因素,并与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相关,长时程温和灸热敏化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也较长。结论 20 min温和灸能够较好地引发热敏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艾条灸 肩髃 肩痛 热敏现象
下载PDF
不同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腧穴热敏化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弦 潘丽贞 王英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后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热敏化腧穴的分布、热敏化现象表现形式及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将120例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Ⅰ期47例、Ⅱ期23例、Ⅲ期26例和Ⅳ期24例,在...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后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热敏化腧穴的分布、热敏化现象表现形式及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将120例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Ⅰ期47例、Ⅱ期23例、Ⅲ期26例和Ⅳ期24例,在下腹部及腰背部穴位进行腧穴热敏化艾灸,观察不同分期的热敏化腧穴个数和频数、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及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结果:热敏化腧穴分布个数:Ⅰ期(5.45±1.75)个,Ⅱ期(10.88±2.97)个,Ⅲ期(15.42±2.94)个,Ⅳ期(20.04±2.8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热敏化腧穴以关元、中极、十七椎为主。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比较周围热扩散感和远处热传导感,Ⅰ期(25例、13例),Ⅱ期(15例、8例),Ⅲ期(18例、10例),Ⅳ期(17例、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Ⅰ期(10.40±2.48)d,Ⅱ期(15.17±2.27)d,Ⅲ期(21.92±3.36)d,Ⅳ期(26.17±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腧穴热敏化个数、热敏化现象消失所需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临床中对于高分期的患者需注意选取更多的腧穴,且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r-AFS分期 腧穴 热敏现象
下载PDF
悬灸不同状态犊鼻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仙保 李巧林 +1 位作者 谢丁一 陈日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936-1941,共6页
目的:通过提炼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指标,为临床建立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客观检测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犊鼻穴为试验腧穴,以... 目的:通过提炼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指标,为临床建立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客观检测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犊鼻穴为试验腧穴,以同侧犊鼻穴正上4寸为对照点,采用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和非热敏态腧穴组。受试者脑电数据采用美国EGI公司生产的128导高密度脑电系统采集,其采集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记录15min,共记录45min:第1段在艾灸前记录15min;第2段在艾灸15min后开始记录15min;第3段在艾灸结束后开始记录15min。脑电信号的预处理采用Matlab2014a(美国TheMathWorks公司)数据分析软件及其EEGLAB子软件,对灸前、灸中、灸后平均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别进行提取,所得脑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腧穴功率谱密度比较:平均功率谱密度差异:热敏态腧穴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全部导联叠加后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不同频段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布差异,其中theta、alpha1、alpha2及beta频段均增加,尤其以alpha1、alpha2频段增加显著,且beta频段的功率谱密度持续增加至灸后阶段。热敏腧穴不同脑区平均功率谱密度结果提示,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灸中、灸后双侧额区、顶区、枕区平均功率密度明显增加,而其中央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pha1、beta节律的能量在热敏态腧穴被激活时占整个脑电能量中的比重较大,而非热敏态腧穴脑电信号变化较少,这可能作为腧穴热敏现象的客观显示标签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灸 热敏现象 热敏态腧穴 脑电信号 功率谱密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腧穴热敏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薛斐然 张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纯针刺肩髃穴,长、短时程温灸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20min和10min的灸治。3组均每...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患者肩髃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纯针刺肩髃穴,长、短时程温灸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20min和10min的灸治。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肩痛程度和肩痛频度的评定,并对肩痛程度和频度的变化与热敏化现象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肩痛程度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疼痛频度评分除对照组外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长时程温灸组疗效较对照组及短时程温灸组更佳((P<0.01或P<0.05))。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及频度的减轻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热敏化灸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20min温和灸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热敏现象 温和灸 肩髃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