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晒热沙子祛顽痹
1
作者 萧笛 《家庭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42-43,共2页
在上期杂志中,向您介绍了泥浴、泥敷疗法。每当酷暑盛夏时,会看到许多人在海滩上被热沙埋覆。您可知这也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关键词 热沙 中医外治疗法 顽痹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岳飞 毕玉芬 金晶炜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6-201,共6页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指标,对土壤生态恢复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cajan (L.) Millsp.)+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chumach.) Stapf & C. E. Hubb. cv. Narok)+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n)+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 (DC.) Urba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cv. Haifa)+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关联度值r=0.773为最大,聚类分析为优,对土壤贡献值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土壤生态恢复的优化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干河谷区 退化山地 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灰色关联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维医沙疗皮肤组织的热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迪丽娜.马合木提 卫荣 +1 位作者 欣咔莲咔.柳玻芙.尼库拉耶夫纳 张学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 目的探讨维医沙疗的生物组织热效应。方法采用2700型多通道数据采集仪,采集沙疗过程中人体体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皮肤表层组织温度响应方程,计算人体皮肤浅层组织在不同时间段及温度场的热效应状况。结果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下午15∶00~18∶00时沙疗所气温为(40±2.3)℃,离沙丘表面10~20cm深处沙温可保持在(38.0±4.6)℃。沙疗过程中人体皮肤表层在43℃热沙作用下皮肤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达39℃以上),由于汗液蒸发散热(释热)等,从皮肤表面到皮肤浅层组织的温度逐渐下降,皮肤浅层(X=2.08mm)的温度是(36.0±0.3)℃。2~3h后,皮表温度降至(36.0±0.6)℃,并保持基本不变。结论43℃热沙对皮肤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人体与沙体逐渐达到热平衡,是较理想的沙温;维医沙疗较佳条件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下午15∶00~18∶00时,气温在(40.0±2.3)℃,离沙丘表面10~20cm处,沙温保持在(38.0±4.6)℃,每次埋沙0.5~1.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 效应分析 维医 人体皮肤 生物组织 数据采集 动态变化 体表温度 组织温度 表面温度 皮肤表面 效应 多通道 温度场 时间段 浅层 平衡 气温 下午 热沙
原文传递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4年第10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4
作者 徐国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F002-F004,共3页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原虫 非典型 大肠杆菌 EPEC 肠胃炎 病人 伊蚊 粪便标本 登革病毒 虫媒病毒 体内寄生虫 大肠埃希氏菌 埃希氏杆菌属 伊蚊属 丛林斑疹伤寒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耐格里 恙虫立克次体 帕劳共和国
下载PDF
恙虫病
5
作者 杨树森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9年第8期13-13,共1页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医书内,记载着我国华南一带流行沙虱热,从描述的传病虫媒特点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即为恙虫病。目前,曾报告恙虫病流行或发现病人的有20多个省、地区,包括东南沿海各省、西南地区以及华中、华北、内蒙及新疆等。 ...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医书内,记载着我国华南一带流行沙虱热,从描述的传病虫媒特点和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即为恙虫病。目前,曾报告恙虫病流行或发现病人的有20多个省、地区,包括东南沿海各省、西南地区以及华中、华北、内蒙及新疆等。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恙虫病立克次体,以恙螨为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病原体 急性传染病 传播媒介 西南地区 临床表现 发现病人 沿海各省 改善环境卫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