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综述
1
作者 李风豪 韩润生 +3 位作者 张艳 刘飞 王明志 周维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1948,共22页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聚焦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成果,从构造对流体作用、流体对构造作用两个方面,总结了构造活动与流体作用同步进行且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认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要从时间、空间、物质方面的耦合关系阐明构造与流体成矿作用过程及其“矿源—输运—聚集”过程,揭示构造活动与流体成矿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对丰富热液矿床成因理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 非岩浆后生液矿床 构造对流体作用 流体对构造作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热液金矿中部分伴生元素迁移沉淀形式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过程的微观判断
2
作者 张哲铭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9期91-93,共3页
黄金(Au)因其稀有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和贵金属,在许多方面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矿床常伴生一些贱金属,如铅、锌、银、铜等,对它们综合利用可获得较高经济价值。本文讨论了热液矿床中金、铅、锌、银、铜的迁移... 黄金(Au)因其稀有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和贵金属,在许多方面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矿床常伴生一些贱金属,如铅、锌、银、铜等,对它们综合利用可获得较高经济价值。本文讨论了热液矿床中金、铅、锌、银、铜的迁移及沉淀机制,借此为各个金矿床进一步工作提供参考。笔者还介绍了判别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过程的部分特征,将有利于判断流体中发生的地球化学变化,进而了解成矿过程及矿化有利部位,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金矿 伴生元素 迁移沉淀形式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下载PDF
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立强 杨伟 +6 位作者 张良 高雪 申世龙 王偲瑞 徐瀚涛 贾晓晨 邓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66,共28页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度时-空四维动态的转变,查明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过程与控制因素,揭示热液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为此,我们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的基本要点与对应方法及应用范畴:(1)流体而非构造是构造控矿理论的中心,热液系统的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受控于断裂带格架及其渗透性结构,其中渗透率是将流体流动与流体压力变化联系起来理解控矿构造的核心;(2)不同控矿构造组合的关键控制是构造差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大小,而矿化类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构造应力场引起的容矿构造方位的不同和赋矿围岩之间的强度差异所致;(3)流体通道的生长始于超压流体储库上游围岩中孤立的微裂隙沿流体压力梯度最大的方向、随裂隙发育且相互连结而形成新的长裂隙,并最终连通形成断裂网络内的流体通道,矿床的增量生长发生在高流体通量的短爆发期,断层反复滑动驱动其内流体压力、流速和应力快速变化,当由此诱发的流体通道生长破坏了流体系统的动态平衡时,随之而来的流体快速降压就成为金属沉淀成矿的关键驱动因素;(4)以热液裂隙-脉系统野外地质观测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三维填图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各级控矿构造相结合、地质历史与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局部与区域点-线-面相结合、浅部与深部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各种控矿因素开展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研究,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通过构造-蚀变-矿化网络填图,将蚀变-矿化体与控矿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和间距等几何学特征联系起来,利用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断裂网络拓扑学及矿体三维几何结构分析等定量方法查明控矿构造格架和渗透性结构并揭示矿化变形网络的连通性与成矿潜力;(6)合理构建地质模型,选取合适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边界条件,利用HCh和COMSOL等方法,定量模拟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热-质传递、应力变形和化学反应等的时-空变化,是揭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和定位规律、预测矿化中心和确定找矿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构造控矿理论的研究流程:聚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描述、运动学判断、流变学分析、动力学解析和热力学综合,厘定控矿构造格架,定位矿化中心,示踪成矿流体通道和多种矿化样式的增量生长过程及其关键控制,揭示渗透性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构造再活化与成矿定位的成因关联,建立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服务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以胶东焦家金矿田为例,开展控矿构造理论研究和成矿预测应用实践,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裂隙-脉系统 构造-蚀变-矿化网络 渗透性结构与成矿定位 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
下载PDF
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颖 王佳新 +1 位作者 张雪旎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5,共15页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流体 力学 成矿过程模拟 实验矿床学
下载PDF
广西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来自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港 陈懋弘 +5 位作者 葛锐 李杨林 王昱 庞宏海 黄锐 吴启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4-1874,共21页
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位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一个较大的短轴背斜构成的穹窿中,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泥盆系碎屑岩中。为探讨各矿床(点)之间的成因联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及氢-... 镇龙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位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一个较大的短轴背斜构成的穹窿中,矿床(点)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泥盆系碎屑岩中。为探讨各矿床(点)之间的成因联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及氢-氧-硫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为水溶液、气液两相包裹体,且含CO 2和CH_(4)包裹体较多,偶见含NaCl子晶的包裹体。高温矿床均一温度为320~339℃,盐度为8%~9%NaCl eqv;中温矿床均一温度为280~299℃,盐度为7%~8%NaCl eqv;低温矿床均一温度为160~179℃,盐度为5%~6%NaCl eqv。石英中流体包裹体δD V-SMOW集中在-55‰~-80.1‰之间,δ^(18)O_(V-PDB)集中在-9.1‰~-18.8‰之间,氢-氧同位素图解主要落在岩浆水的范围内,并有向大气降水偏移的趋势,表明上述矿床流体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单矿物的硫同位素峰值集中在-2‰~2‰之间,其中毒砂以正值为主,辉锑矿以负值为主,总体具有相对均一的硫源,说明硫化物中的硫均来自岩浆。上述研究表明,镇龙山地区矿床(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分带特点,岩体及其边缘发育斑岩型高温热液矿床,外围逐渐过渡到中温和中低温热液矿床,建立了镇龙山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矿化分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岩浆成矿系统 广西镇龙山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不同成矿温度热液金矿床磷灰石矿物化学特征:兼论卡林型金成矿流体来源特殊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林林 陈军 +3 位作者 杨再风 杜丽娟 吉彦冰 郑禄林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分布有众多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仍存在争议。通过对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姚安金矿床和普朗金铜矿床)和低温卡林型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分布有众多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仍存在争议。通过对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姚安金矿床和普朗金铜矿床)和低温卡林型金矿床(八渡和泥堡)中的热液磷灰石进行微量元素统计分析发现:高温富碱斑岩型金(铜)矿床中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好,具有较高的F和Cl含量,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相对而言,低温卡林型金矿床中产出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差,具有相对较低的F和Cl含量,稀土呈中稀土富集模式。另外,磷灰石δEu-δCe图解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揭示卡林型金矿床相对于岩浆热液型铜、金矿床具有更高的氧逸度。结合右江盆地辉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磷灰石(包括萤石和方解石)中稀土(MREE)富集特征指示低温成矿流体可能与特殊的盆地基底岩石存在一定联系。综合分析认为:磷灰石在高温—中低温金矿床中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有效揭示矿床类型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卡林型金矿 岩浆液型铜金矿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新模式:来自深部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
7
作者 刘池洋 张龙 +6 位作者 黄雷 吴柏林 王建强 张东东 谭成仟 马艳萍 赵建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83,共16页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问题是铀成矿物质的来源。对研究区的代表性矿物铀石(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及其共生的矿物进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发现:铀矿区存在淡水低温和中高盐度热液两类截然不同的铀矿化环境;铀成矿年龄主体小于80 Ma。结合盆地煤系气源岩富铀、天然气耗散量巨大和在伊盟隆起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多种与成熟煤型气耗散有关的蚀变产物和凝析油苗,综合相关模拟实验和测试分析,提出了铀源来自深部的铀成矿新模式:来自盆地中部深层富铀煤系地层中的溶气热流体,在向伊盟隆起东部高部位运移耗散过程中,萃取并携带母岩和沿途围岩富铀地层中的铀元素运移到浅层,随温压降低亮晶方解石与铀石相伴沉淀完成了热液成矿过程,被析出的大规模有机天然气则在浅表层低温成矿同时为铀矿的保存创造了还原环境。此铀成矿新模式拓展了盆地勘探铀矿的思路和领域,提升了多种能源矿产相互作用的成矿效应和综合评价预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新模式 深部铀源 天然气耗散 流体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伊盟铀成矿
下载PDF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及其构造控制机理:以胶东焦家金矿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龙啸 杨立强 +1 位作者 杨伟 谢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91,共19页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 热液成矿系统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构造是一级控矿因素,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就位则为构造控矿理论的核心。以流体压力差为主导、综合水力梯度和热传导等多种或单一主导因素驱动流体在围岩中由断层、裂隙和孔隙组成的输运通道中运移。流体在构造裂隙或孔隙中发生化学反应、流体混合和不混溶作用、流体沸腾都会导致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流体运移形式影响着矿化形式的表达,以管道流形式在宏观断层和裂隙中运移的流体以形成规模较大且矿化程度高的脉状矿体为主,而在围岩微米级裂隙和孔隙中广泛发育的渗透流多形成矿化品位稳定、规模中等的细脉-浸染状矿体。构造变形与流体压力、应力状态之间的动态耦合导致矿体的时空定位,断层阀-泵吸机制是解释造山型金成矿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学模型。胶东焦家金矿带中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到焦家断裂带上一、二、三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压剪性的焦家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广泛的以绢英岩化为主的热液蚀变作用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形成与就位;在其下盘张剪性的望儿山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相对较弱,发育过渡型金矿体;三级控矿构造为以鲍李断裂为主的数十条张剪性断裂和节理系,蚀变-矿化程度最弱,主要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产出。寺庄金矿床矿体三维几何学结构研究表明从I号到Ⅲ号矿体群的形态扁平程度增加,说明成矿流体输运方式由渗透流向管道流的空间演变,矿体产状差异则反映成矿流体运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研究需融合多学科方法和成果,特别是深入剖析显微-超显微变形组构与成矿流体行为耦合关系,构建逼近实际的多尺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揭示热液成矿系统形成的精细过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流体运移与就位 构造控矿 构造-流体成矿动力学 焦家金矿带
下载PDF
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90
9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2 位作者 李大新 佘宏全 董英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 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 4 .5Ma左右、6 5 0~5 5 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 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 4 .5Ma左右、6 5 0~5 5 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酸盐化蚀变及初始Cu(Mo)矿化。其后流体继续向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升运移和降温,在10 2 .5Ma左右、4 2 0~380℃区间,再次减压沸腾,分离出的富液相H2 O NaCl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体系的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演化出绢英岩化蚀变及含铜硫化物矿化的流体。流体进一步向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汇聚,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时期分别氧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流体:其一是在10 0Ma左右,流体到达花岗闪长斑岩顶面之上80 0~2 0 0 0m的火山岩穹部位,温度降至2 80~2 5 0℃时又一次减压沸腾和不混溶,不混溶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使之冷却、稀释和酸化,演化成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蚀变和Cu Au矿化的流体;其二是在94 .7Ma左右,形成绢英岩化后的流体侧向扩散到远离花岗闪长斑岩的大型低平火山洼地中,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量注入,使其演化成为低盐度、较低的温度的H2 O NaCl体系,其沿不整合面附件的断裂 裂隙系统充填,形成冰长石石英细网脉及Ag Au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地区 成矿系统 浅成 成矿流体演化 花岗闪长斑岩 不混溶流体 大气降水 外接触带 对流循环 流体包裹体 演化过程 液矿物 岩浆流体 构造部位 不同时期 液蚀变 硫酸盐型 侧向扩散 裂隙系统 不整合面 矿化 年代学
下载PDF
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以中国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倪培 迟哲 +3 位作者 潘君屹 王国光 陈辉 丁俊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9-394,560,共26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海底热液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和造山型金矿5种典型热液矿床,通过总结其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温度、盐度及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对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矿床类型 成矿机制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被引量:28
11
作者 顾连兴 陈培荣 +5 位作者 倪培 徐兆文 肖新建 邱检生 张遵忠 张光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2-407,共16页
分别以安徽东狮子山隐爆角砾岩型、西狮子山矽卡岩型、沙溪斑岩型和铜牛井石英大脉型矿石作为实例 ,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作了成矿流体对比研究 .这四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早期均以高温 (>4 5 0℃ )高盐度 (>... 分别以安徽东狮子山隐爆角砾岩型、西狮子山矽卡岩型、沙溪斑岩型和铜牛井石英大脉型矿石作为实例 ,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作了成矿流体对比研究 .这四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早期均以高温 (>4 5 0℃ )高盐度 (>4 5wt %NaClequiv .)流体为特征 ,晚期流体温度和盐度均降低 .这些矿床的流体来源均以岩浆热液为主 ,但在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晚阶段有一定数量的雨水加入 .流体的沸腾对于各类矿床的形成均起过重要作用 ,尤其在狮子山矿床中存在着隐爆角砾岩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 -碳酸盐 -硫化物阶段的多次沸腾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矿床的大量产出 ,其原因之一是该区地壳富含流体 ,而流体的富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扬子大陆板块在中生代向华北板块下方俯冲的过程中 ,俯冲带流体向前陆方向的回流有关 .下冲板块前峰拆沉所造成的板块后方撕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燕山期 铜-金矿床 成矿流体 液矿床 中游 下游
下载PDF
河北承德黑山铁矿床热液成矿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立兴 李厚民 +2 位作者 陈正乐 王登红 陈伟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870,共13页
黑山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中,是承德地区最重要的"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床。笔者在矿区野外地质观察过程中发现,穿插于斜长岩中的铁磷矿脉、磁铁矿硫化物矿脉有热液成矿作用的显示,表明黑山铁矿床成因除传统... 黑山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中,是承德地区最重要的"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床。笔者在矿区野外地质观察过程中发现,穿插于斜长岩中的铁磷矿脉、磁铁矿硫化物矿脉有热液成矿作用的显示,表明黑山铁矿床成因除传统认为的岩浆期结晶、熔离、矿浆贯入成矿作用外,还有热液期的成矿作用发生。本文对热液成矿期铁磷矿石中磷灰石和矿化蚀变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单液相、单气相包裹体5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80~420℃,盐度主要集中于6.2%~38.9%NaCleq,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N2和CH4,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固相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石盐、白云石及铁氧化物子矿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和成分与磷灰石中的类似,但固相成分未发现石盐和不透明金属子矿物,均一温度变化于149~422℃,盐度变化于5.7%~22.9%NaCleq。成矿流体为CaCl2-Na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正相关连续渐变的特征。铁磷矿石的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为流体包裹体,盐度高,子矿物种类复杂,组成中富含CO2和CH4等,这些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机理可能与大气降水对岩浆热液的稀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庙式铁矿床 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 成矿 河北承德黑山
下载PDF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沉淀机理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启东 钟增球 +1 位作者 索书田 齐先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9-72,共14页
通过对桐柏─大别地区10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点)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流体属于低盐度(6wt%NaCl)、富CO_2(10mol%)的Nacl-CO_2-H_2O体系。这种以演化的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在4~10km深... 通过对桐柏─大别地区10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点)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流体属于低盐度(6wt%NaCl)、富CO_2(10mol%)的Nacl-CO_2-H_2O体系。这种以演化的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在4~10km深度范围内,由于压力由静岩压力状态向静水压力状态的突变而发生的复杂三阶段不混溶过程中沉淀,在该过程的中晚期出现金矿化。压力状态的突变是柏桐─大别造山带在中生代碰撞造山晚期,由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换抬升隆起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流体 液包体 沉淀机理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与热液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张均 吕新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m3,成矿压力为 32 .87~ 113.6 15 MPa。主矿化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作用 ,由此导致含矿热液体系 T、p H、f O2 及 f S2 等物化条件参数的降低 ,造成热液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下降而发生沉淀成矿作用。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理 流体混合 金矿床 沉淀
下载PDF
北衙金矿多期热液成矿作用识别:来自地质、岩相学、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璇 杨林 +3 位作者 邓军 李华健 于华之 董超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9-1311,共13页
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山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大量研究均围绕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于北衙金矿是否存在多期热液成矿作用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基于详细野外调查、岩相学与... 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山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大量研究均围绕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于北衙金矿是否存在多期热液成矿作用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基于详细野外调查、岩相学与矿相学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H-O-S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识别了北衙金矿成矿晚期存在新一期热液成矿事件。主要证据如下:(1)野外调查发现北衙金矿发育NW向陡倾断裂控制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其切割矽卡岩矿体与矽卡岩晚期石英硫化物矿脉;(2)本次研究矿脉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及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中除上述三种类型外还发育含子晶三相水溶液包裹体;(3)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04~426℃,盐度为1.0%~14.2%NaCleqv,整体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CO_2-H_2O流体体系,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成矿流体体系具有中温、中高盐度的特征;(4)该矿脉中石英的δ^(18)O、δD范围分别为7.5‰~9.4‰与-102.0‰~-75.0‰,指示岩浆水来源,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具有岩浆水和大气水混合来源。本次研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脉δ^(34)S值范围为-0.97‰~1.40‰,与矽卡岩期和矽卡岩晚期硫化物脉中黄铁矿S同位素一致,表明多期矿化成矿物质均具有幔源贡献。结合北衙矿集区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推测始新世大规模地壳拆沉、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可能是北衙金矿多期成矿作用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多期成矿 北衙 扬子西缘
下载PDF
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浸成矿机制──以赣南672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章邦桐 饶冰 +1 位作者 陈培荣 孔兴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6,111,共9页
通过对6722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围岩超微构造研究,结合U,Th等元素溶浸实验结果,得出“隐爆气热流体溶浸成矿富集机制”:来自深部的富含挥发组分(H2O、F、CO2等)的高热安粗岩浆,在早白垩... 通过对6722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围岩超微构造研究,结合U,Th等元素溶浸实验结果,得出“隐爆气热流体溶浸成矿富集机制”:来自深部的富含挥发组分(H2O、F、CO2等)的高热安粗岩浆,在早白垩世末(107 Ma)沿富城花岗岩体西部蚀变带发育的火山机构中发生隐爆作用,致使围岩发生强烈脆性变形,生成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带和震裂花岗岩带;压力、温度降低导致安粗岩浆中挥发组分逸出形成气热流体进入隐爆裂隙中,并将蚀变花岗岩中的活动性成矿元 素(U)浸出转移;成矿物质在物理化学条件(p,t,Eh,pH,化学组分等)急剧变化的部位(局部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及碎裂花岗岩)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隐爆角砾岩 流体 溶浸作用 6722铀矿床 成矿机制
下载PDF
热液成矿流体中的有机物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庄汉平 卢家烂 +1 位作者 温汉捷 毛华海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5-91,共7页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有机物质 油矿床 甲烷气
下载PDF
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流体的热场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瑞琰 马东升 潘家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9,共11页
根据湘中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热-重力驱动型的流体运移模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龙山-锡矿山剖面,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进行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时期流体的热场数值模拟;结合包裹体的研究结论,确定了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模式:锡矿山锑矿床成... 根据湘中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热-重力驱动型的流体运移模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龙山-锡矿山剖面,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进行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时期流体的热场数值模拟;结合包裹体的研究结论,确定了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模式: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时期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边缘的大气降水,在运移过程中流体不断被加热,同时淋滤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成分,搬运到泥盆系灰岩中卸载成矿。模拟表明在锡矿山锑矿床的下部应有一个隐伏的岩体,它提供的热流值约0.2W/m2。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锡矿山地区成矿作用时期地温梯度约86℃/km,成矿部位的温度约180~200℃,古流体的密度为865~887kg/m3,在成矿部位的流速接近0.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山 锑矿床 成矿流体 湖南
下载PDF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被引量:28
19
作者 华仁民 陆建军 +3 位作者 陈培荣 李晓峰 刘晓东 张文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浅成热液型、以及两者之间的中成热液型金铜矿床,构成“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体系”.由于这几类矿床在形成深度及与浅成侵入岩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地质...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浅成热液型、以及两者之间的中成热液型金铜矿床,构成“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体系”.由于这几类矿床在形成深度及与浅成侵入岩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它们的成矿流体都以大气降水为主导,并且有岩浆挥发组分不同程度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晚中生代 成矿流体 斑岩-浅成成矿体系 金铜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荣西 段立志 +1 位作者 陈宝赟 张少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32,共8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两个世代蚀变矿物组合,分别反映出早期蚀变流体为氧化环境下的酸性流体,晚期蚀变流体为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早期氧化环境的酸性流体蚀变作用基础上叠加了晚期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蚀变作用,导致了铀在氧化/还原过渡界面的富集成矿。分析认为,东胜铀矿热液蚀变与鄂尔多斯盆地乃至华北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区域性热异常事件具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过渡界面 液蚀变作用 成矿流体 东胜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