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
被引量:
25
1
作者
聂逢君
严兆彬
+13 位作者
夏菲
何剑锋
张成勇
封志兵
张鑫
杨东光
陈梦雅
谈顺佳
张进
康世虎
宁君
杨建新
申科峰
蔡建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3-848,共26页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_(2)bs)辫状河、姚家组(K_(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双阶段双模式
铀成矿作用
渗入氧化作用
热流体改造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
被引量:
25
1
作者
聂逢君
严兆彬
夏菲
何剑锋
张成勇
封志兵
张鑫
杨东光
陈梦雅
谈顺佳
张进
康世虎
宁君
杨建新
申科峰
蔡建芳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核工业
核工业
核工业
出处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3-848,共2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2067202
41772068
+1 种基金
4156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流体成矿过程研究”(编号:2015CB453002)联合资助。
文摘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_(2)bs)辫状河、姚家组(K_(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双阶段双模式
铀成矿作用
渗入氧化作用
热流体改造作用
Keywords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two-stage and two-mod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seepage oxidation
reworking by hot fluid flow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砂岩型铀矿的“双阶段双模式”成矿作用
聂逢君
严兆彬
夏菲
何剑锋
张成勇
封志兵
张鑫
杨东光
陈梦雅
谈顺佳
张进
康世虎
宁君
杨建新
申科峰
蔡建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