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喀喇—昆仑山区引水发电洞高地温现象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 1
-
-
作者
赵国斌
徐学勇
刘顺萍
-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6-1201,共6页
-
文摘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往往由于地热资源的存在,对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些麻烦;国内外已有很多工程遇到了高地温问题,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为地处喀喇—昆仑山区的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和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本文介绍了两条引水发电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温现象,如洞壁岩体温度最高分别达到97℃和119℃,沿裂隙喷出蒸汽温度最高分别达到140℃和174℃;持续高温洞段长度分别为4km和3.5km,其中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洞壁岩体温度超过90℃的洞段长度超过900m。论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不良的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导热体的存在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内地下工程高地温现象的成因;进一步提出了地热资源赋存区域地下工程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的罕见高地温现象研究出发,认为活跃的区域构造环境与高的区域热流背景值是导致喀喇—昆仑山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高地温现象的本质原因。
-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区
引水发电洞
高地温现象
构造活跃区
区域热流背景值
-
Keywords
Kala-Kunlun Mountain
Hydroelectric power diversion tunnel
High geo-temperature phenomenon
Activity structural region
Regional heat flow background value
-
分类号
P64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油气形成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郭佳
杨树春
胡文博
宋双
王一博
王龙
-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曾母-北康盆地群烃源岩生排烃潜力及资源量评价”(2016ZX05026004-005)。
-
文摘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发育万安盆地和湄公盆地,二者仅以昆仑隆起相隔,万安盆地以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以生油为主,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原因有待探究。在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特征进行剖析和类比,探讨2个盆地油气形成差异性的原因。研究认为,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以及生烃母质的不同。受断裂活动影响,万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均高于湄公盆地。万安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是渐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发育断拗型盆地湖沼-海湾相沉积,渐新世生烃母质主要为湖沼环境的藻类、水生植物以及高等植物的混源,早中新世生烃母质主要来自红树林等陆源高等植物,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为渐新世,主要发育断陷型盆地湖相沉积,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中深湖相的藻类和水生植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生油为主。因此,断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热流背景,构造格局的差异控制了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生烃母质,生烃母质的差异控制了油气类型。
-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湄公盆地
热流背景
构造格局
沉积环境
生烃母质
-
Keywords
Wan'an Basin
Mekong Basin
heat flow background
structural patter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terial
-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