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台缘礁滩相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苏成鹏 谭秀成 +6 位作者 刘宏 唐浩 黎虹玮 王高峰 唐雪松 张琪业 廖义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6-2058,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物性分析,对四川盆地东部环开江—梁平海槽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初步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特征研究发现,长兴组储层发育良好,储集岩以“花斑状”...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物性分析,对四川盆地东部环开江—梁平海槽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初步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储层特征研究发现,长兴组储层发育良好,储集岩以“花斑状”生屑云岩和生物礁云岩为主,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较为发育,孔隙度总体介于2%~6%,渗透率集中在0.1~1mD,结合孔渗相关关系将其划分为4种储层类型:“低孔高渗”型、“中孔中渗”型、过渡型、“高孔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储层在成岩阶段经历了多期胶结、压实、白云岩化、溶蚀、构造破裂等成岩作用。由于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造,孔隙演化整体上呈减小趋势。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使得原生孔隙大幅度减少,对储层的形成具有破坏性作用,溶蚀及白云岩化作用对储层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构造破裂对储层进一步优化改造。研究表明原生粒间孔和早成岩期岩溶及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早期次生孔隙不仅是现今储层储集空间的雏形,也基本决定了储层的最终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储层 作用 早成溶作用 热液白云岩化作用 长兴组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多类型储集层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昊 许国明 +2 位作者 高峰 宋晓波 隆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8,共7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对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存在较大争议,这给茅口组油气勘探造成很大困扰。利用野外剖面、邻区钻井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储集层特征、地震储集层预测等方面,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对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存在较大争议,这给茅口组油气勘探造成很大困扰。利用野外剖面、邻区钻井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储集层特征、地震储集层预测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储集层成因。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在碳酸盐岩大缓坡沉积体系下,西部地区发育大规模浅水高能礁滩相带,从而证实了金马—鸭子河构造带和龙泉山隐伏构造带发育着由二叠系断至基底的深大断裂;茅口组顶部礁滩相沉积在不整合面岩溶和断裂相关热液白云岩化双重作用下,可能普遍发育溶蚀孔洞型储集层及热液白云岩储集层,是四川盆地西部寻找茅口组大规模气藏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二叠系 茅口组 储集层 风化壳 热液白云岩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