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柳雯 周兰 +3 位作者 姚诗清 汪超 陈莉 孙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和热瘀散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和热瘀散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法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UC模型,给药15 d后采集标本并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热瘀散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热瘀散低剂量组损伤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P组损伤指数低于热瘀散低剂量组(P<0.05),但高于热瘀散高剂量组(P<0.05)。结论:热瘀散能够明显改善胃肠湿热型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促进溃疡修复,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胃肠湿 组织学 热瘀散
下载PDF
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大鼠模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翼洲 杨辉 +1 位作者 杨桂芳 柳雯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期69-70,86,共3页
目的探讨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敏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敏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包括NO、IL-6、SOD、MDA、IL-8、IL-10、IL-13、TNF-α)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MDA、IL-6、NO、lL-8表达水平显著增高,IL-13、SOD、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MDA、IL-6、NO、lL-8水平显著降低,IL-13、SOD、IL-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以上细胞因子变化表明,热瘀散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生成,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湿 热瘀散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热瘀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一周 王翼洲 李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0期2016-201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热瘀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热瘀散口服加灌肠,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镜观察结果。结果各项检测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热瘀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热瘀散口服加灌肠,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镜观察结果。结果各项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制剂热瘀散治疗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瘀散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热瘀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84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翼洲 刘应东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热瘀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UC患者84例,均给予口服热瘀散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4.1%。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疗效最好,与其... 目的:观察热瘀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UC患者84例,均给予口服热瘀散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4.1%。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疗效最好,与其他证型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瘀散治疗轻、中型UC各证型有显著疗效,尤其以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热证型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热瘀散 中医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柳雯 王翼洲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IL-13)的影响,探讨热瘀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IL-13)的影响,探讨热瘀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及热瘀散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法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15 d,再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3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瘀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抑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湿 TNF-Α IL-13 热瘀散
下载PDF
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8、IL-10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桂芳 王翼洲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采用复合因... 目的:探讨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再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与500 ml/L乙醇复合溶液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5 d,第16天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热瘀散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热瘀散高、低剂量及SASP均可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结论:热瘀散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生成,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湿 白介素-8 白介素-10 热瘀散
下载PDF
热瘀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辉 王翼洲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8期66-67,共2页
采用热瘀散加味及灌肠方(黄芪、白术、茯苓、黄芩、黄连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主要为轻、中度患者,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疗效可靠,考虑与免疫调节、抗炎及抗溃疡等作用相关。
关键词 热瘀散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体会
下载PDF
热瘀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大鼠模型MDA、SOD、IL-6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辉 王翼洲(指导老师) 《广西中医药》 2007年第4期54-55,共2页
目的:建立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复合模型,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按100mg/kg浓度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给予大鼠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4h后将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饮食1... 目的:建立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复合模型,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按100mg/kg浓度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给予大鼠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4h后将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饮食10d,然后在湿热环境下继续饲以高脂高糖饮食5d。模型制作成功后将动物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热瘀散高、低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5d,模型组及正常组予常规饲养。第16d处死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损伤情况,并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_6(IL_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结肠组织中MDA、SOD的活性或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的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热瘀散高、低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均能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损伤,降低损伤指数,降低IL-6的活性,提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其中热瘀散高剂量组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P<0.01)。结论:热瘀散能显著降低MDA、IL_6水平,提高SOD的含量,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瘀散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湿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细胞介素-6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热瘀散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NF-α、CRP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小琴 王翼洲 杨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热瘀散和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率和对血清中TNF-α和CR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例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按病情轻重分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α、CR... 目的观察比较热瘀散和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率和对血清中TNF-α和CR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例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按病情轻重分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α、CRP的含量,比较2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2%,2组治疗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轻度和轻度、中度和中度患者血清中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热瘀散下调TNF-α水平效果优于美沙拉嗪;2组重度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后的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瘀散下调幅度优于美沙拉嗪。结论热瘀散、美沙拉嗪对轻度和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但热瘀散疗效更显著;热瘀散较美沙拉嗪能明显下调患者血清中TNF-α、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瘀散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 TNF-Α CRP
下载PDF
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PO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海涛 王翼洲 《甘肃中医》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及热瘀散低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 目的:研究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及热瘀散低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复制胃肠湿热型模型,再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5天,第16天处死,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并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热瘀散能显著改善结肠黏膜的大体评分;热瘀散高、低剂量及SASP组均可降低大鼠肠组织MPO活性。结论:热瘀散具有降低MPO活性,抑制炎症效应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病变结肠溃疡的修复,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胃肠湿 MPO 热瘀散
下载PDF
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商娟娟 王翼洲 李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患者共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热瘀散口服联合灌肠,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比...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患者共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热瘀散口服联合灌肠,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变表现,并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项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变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瘀散 中药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西药联合热瘀散、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杨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热瘀散、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热瘀散、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瘀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疾病活动指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16. 28%,低于对照组的37. 21%(P <0. 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西药联合热瘀散联、中药灌肠治疗疗效较好,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动性,调节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热瘀散 中药灌肠
下载PDF
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孟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玲 胡文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及碳酸氢钠片口... 目的:观察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及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及Th1/Th2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除β2微球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急性 通淋汤 膀胱湿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瘘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泽华 张雅明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期391-394,402,共5页
目的 探讨柏氏清热散瘀方在肛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就诊的肛瘘手术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痔疾洗液熏... 目的 探讨柏氏清热散瘀方在肛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柏氏肛肠科就诊的肛瘘手术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痔疾洗液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2%(50/52)比82.7%(43/52)](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得更为显著,两组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0.6±2.2)%比(82.0±3.7)%]( P <0.05),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5.2±3.2) d比(20.1±4.6) d,(10.1±2.7) d比(13.8±2.6) d](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柏氏清热散瘀方用于肛瘘术后镇痛近期疗效良好,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柏氏清 中药熏洗 疼痛 创面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菲菲 张雅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方法将70例低位湿热下注型肛瘘行肛瘘切除或肛瘘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柏氏清热散瘀方换药,对照组予龙珠软膏换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低位肛瘘术后促愈合作用。方法将70例低位湿热下注型肛瘘行肛瘘切除或肛瘘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柏氏清热散瘀方换药,对照组予龙珠软膏换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疼痛积分均较本组术后第1天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肿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肛瘘术后创面肿胀、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术后 柏氏清 龙珠软膏 肉芽生长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6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武 廖小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骨折 术后发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散瘀清热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清华 郑晓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
18
作者 陶一秋 沈菲菲 +2 位作者 杜佳琦 张冬梅 王昱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Ⅱ期肛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干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对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Ⅱ期肛裂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干预,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中国人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脓肿、便秘、出血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出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EGF水平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加速Ⅱ期肛裂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柏氏清 视觉模拟评分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齐作战 杨锋 金志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片、诺氟沙星胶囊、碳酸氢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2组给予2周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尿频、尿痛、小便急迫及腰膝酸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上述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08%,对照组为8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Ig A、Ig G和Ig M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Ig A、Ig G和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膀胱湿热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盂肾炎 膀胱湿 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淋汤 中医证候评分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陶一秋 杜佳琦 +1 位作者 张冬梅 张雅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肛裂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比... 目的观察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肛裂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观察组给予柏氏清热散瘀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创面愈合率、毛细血管数量、VEGF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和出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术后14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和术后14d患者创面愈合率、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出血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清热散瘀方能显著减轻肛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新血管生成,提高创面组织VEGF表达水平,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术后 柏氏清 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