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相分离技术资源化处理油基岩屑的工程应用
1
作者 邓超 陈潇 +3 位作者 刘春阳 何茂金 杨卓华 刘研萍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油基岩屑的综合利用是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过程中的一项难题。本文论述了热相分离技术资源化处理油基岩屑的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备等,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产生情况,并进行了整体工程的经济分析。使用热相分... 油基岩屑的综合利用是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过程中的一项难题。本文论述了热相分离技术资源化处理油基岩屑的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备等,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产生情况,并进行了整体工程的经济分析。使用热相分离技术对油基岩屑进行工程应用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油基岩屑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岩屑 热相分离技术 工艺流程 经济分析
下载PDF
电磁加热在油基钻屑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之学 李孟 +2 位作者 唐建稳 林传钢 张岩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第8期93-96,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油基钻屑的特性,对比了目前处理油基钻屑的相关工艺技术,选用电磁加热式热相分离工艺处理油基钻屑,完成电磁加热式热相分离技术工艺流程的相关研究和小试成套设备的开发。分析了温度、真空度等因素对油基钻屑的处理效果,通... 该文通过分析油基钻屑的特性,对比了目前处理油基钻屑的相关工艺技术,选用电磁加热式热相分离工艺处理油基钻屑,完成电磁加热式热相分离技术工艺流程的相关研究和小试成套设备的开发。分析了温度、真空度等因素对油基钻屑的处理效果,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和真空度来处理油基钻屑,可增加回收油量。在加热温度350℃、真空度在-0.1MPa~0.08MPa条件下处理油基钻屑,所获得的油含量为8.27%,且回收固相中的含油率为0.763%,达到含油污泥处理后的固体含油率须小于1%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热相分离技术 温度 真空度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界面聚合技术制备复合正渗透膜
3
作者 姚彬 张玉荣 +1 位作者 张文存 朱瑞龙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以聚醚砜为膜材料,聚乙烯醇为亲水改性剂,聚多巴胺为交联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负载聚多巴胺层的聚醚砜基膜;再以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油相单体,利用层层自组装界面聚合技术可制备复合正渗透膜。结果表明:将基膜依次... 以聚醚砜为膜材料,聚乙烯醇为亲水改性剂,聚多巴胺为交联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负载聚多巴胺层的聚醚砜基膜;再以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油相单体,利用层层自组装界面聚合技术可制备复合正渗透膜。结果表明:将基膜依次在聚阳和聚阴离子电解质溶液中各反应15 min,然后浸泡于去离子水中5 min,所制备的复合正渗透膜的水通量最高(28.2 L/h),盐反通量较低(3.9 g/h),膜的过滤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分离技术 层层自组装界面聚合技术 复合正渗透膜
下载PDF
低密度聚环己基乙烯泡沫的制备
4
作者 徐业伟 罗炫 +1 位作者 朱方华 张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7-1570,共4页
低密度CH聚合物多孔材料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的重要靶材料,利用热致相分离原理对低密度聚环己基乙烯泡沫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聚苯乙烯(PS)氢化反应制备了聚环己基乙烯(PVCH),经过溶剂选择,确定以环己烷/1,4-二氧六环为溶... 低密度CH聚合物多孔材料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的重要靶材料,利用热致相分离原理对低密度聚环己基乙烯泡沫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聚苯乙烯(PS)氢化反应制备了聚环己基乙烯(PVCH),经过溶剂选择,确定以环己烷/1,4-二氧六环为溶剂体系,经热致相分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低密度PVCH泡沫。通过分析溶液浓度对泡沫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泡沫密度与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在0.04-0.15 g/cm3范围之内可实现对泡沫密度的有效控制。泡沫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孔径有升高的趋势,孔径分布趋于单一化,孔径范围为23.63-0.8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己基乙烯 惯性约束聚变 低密度泡沫 分离技术 冷冻干燥技术
下载PDF
制备赖氨酸改性聚乳酸纳米纤维支架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煜 潘源城 +1 位作者 林然 陈顺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557-2561,共5页
背景:聚乳酸作为可降解聚合物已被制成纳米纤维支架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但在某些组织工程应用中其作为支架材料存在降解速度慢、生物相容性差等局限。目的:制备赖氨酸/聚乳酸支架,通过控制不同赖氨酸浓度研究支架的结构及性能。方法:以1... 背景:聚乳酸作为可降解聚合物已被制成纳米纤维支架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但在某些组织工程应用中其作为支架材料存在降解速度慢、生物相容性差等局限。目的:制备赖氨酸/聚乳酸支架,通过控制不同赖氨酸浓度研究支架的结构及性能。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体系、赖氨酸作为氨解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赖氨酸改性聚乳酸纳米纤维支架,其中赖氨酸的浓度分别为5%,10%,15%,30%,以未改性的聚乳酸支架为对照,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示差扫描仪热分析仪、接触角和机械性能分析等检测。结果与结论:(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聚乳酸支架被赖氨酸氨解改性成功;(2)扫描电镜显示,当非溶剂相为超轻水时,支架的纤维网格结构较差,未形成立体的三维结构;当赖氨酸浓度为5%时,支架呈片状、带状或大量团聚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三维纤维的网络结构;随着赖氨酸浓度的增加,支架的纳米纤维结构逐渐形成,当赖氨酸浓度为10%时制备的支架仍存在片状及出现团聚现象;当赖氨酸浓度为15%时,支架有分布相对均匀的纳米纤维结构;但当赖氨酸浓度为30%时,支架纤维结构出现坍塌和大片团聚现象;(3)随着赖氨酸浓度的增加,支架的水接触角减少、抗压强度降低;(4)随着赖氨酸浓度的增加,支架的熔融温度稍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结晶度增加;(5)结果表明,赖氨酸的引入改善了聚乳酸支架的网格状纤维结构、亲水性和结晶度,降低了支架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 支架 赖氨酸 分离技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